第219章 其他雕像
作者:小令旭      更新:2020-06-28 08:57      字數:2232
  七大超級部落全部聚集在九黎城,如果能夠再把最後的軒轅氏搞定,整個華夏的超級傳承便盡入手中了。

  而從這些兵種的介紹來看,也是各有特色,燧人兵擁有非常罕見的火焰傷害能力,共工兵的防禦能力很強,而女媧兵則是變相的“奶媽”,可以加強其他軍卒的武力值。

  唯一比較普通的,可能就是伏羲兵了,但如今八卦陣的威力還沒有顯露出來,並不能過早的下定論,還需要再觀察一番。

  此時看著手裏的四座袖珍型的雕像,李子木緊接著便把心神沉入到係統裏。

  名稱:女媧雕像

  功能(1):可增加女媧兵十點武力值。

  功能(2):可增加百分之十的糧食產量。

  功能(3):可指定一人,並提高對方十點武力值。

  ——

  名稱:伏羲雕像

  功能(1):可增加伏羲兵十點武力值。

  功能(2):可增加百分之十的糧食產量。

  功能(3):可指定一人,並提高對方十點武力值。

  ——

  名稱:共工雕像

  功能(1):可增加共工兵十點武力值。

  功能(2):可增加百分之十的船舶速度,並獲得共工寶船的打造圖紙,限定一百艘。

  功能(3):可指定一人,並提高對方十點武力值。

  ——

  名稱:燧人雕像

  功能(1):可增加燧人兵十點武力值。

  功能(2):可增加百分之十的結晶核?研究速度,並獲得燧人連弩打造圖紙,限定一萬座。

  功能(3):可指定一人,並提高對方十點武力值。

  ——

  雕像的功能與之前沒有多大的區別,主要還是集中在糧食產量與結晶核心上麵。

  不過這裏麵的共工寶船倒是給了他驚喜,從大小上來說,共工寶船要比之前所得到的鍾楚寶船大了三倍多,長有九十米,寬三十五米,標準的荷載量為六百人。

  整體為木質結構,表麵被一層鐵皮包裹著,上麵分布著二十個凹槽,可用於搭載大型的弩箭。

  當然,共工寶船的個頭雖然不算小,比一般的船隻也“壯碩”許多,但與鄭和寶船相比,還是要小了一圈。

  如果以速度上來看,共工寶船的速度也要快上一大截。

  平均時速達到了十二節,也就是四公裏每小時。

  這對於主力戰列艦來說。已經非常可觀了。

  而除了共工寶船以外,這一次還獲得了燧人連弩,一次性可以瞬發十支弩箭,攻擊強度達到了驚人的一百點,由於體積過大,大多用於守城、攻城和戰船上。

  以共工寶船每一艘二十個凹槽為類,總計一百艘的數量,也就是二千座。

  再加上九黎城所“布置”的兩千多座,以及其他城池的分擔,比如鹽亭城、平原城、平武城等等,合在一起將達到六千座。

  換句話說,如今能夠被軍隊自由調配,參與攻擊的弩箭,隻有三千座。

  這個數量別說是和一般的弓箭相比了,就算是和諸葛連弩相比,也要差不少。

  ——

  將注意力從屬性麵板裏抽回,李子木緊接著又把四個增加武力值的名額給使用。

  其中,有三次機會用在了李牧身上,一次用在了高長恭身上,使兩人的武力值分別達到了150點和146點。

  坐在軟塌上擺弄了一會部落雕像,李子木並沒有急著離開,相反,他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當初的劉誌偉除了交給自己四名傳承者的屍體以外,還透露出了一個情報。

  那就是中原省的統一之戰,而對陣的雙方正是大名鼎鼎的趙匡胤和曹操。

  作為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獲得皇位的過程雖然有些戲劇化,顯得沒有多少“說服力”,但該有的待遇卻一點都不少。

  首先,他是正兒八經地十階勢力,手底下擁有八千萬北宋百姓。

  其次,整個北宋167年的時間裏,誕生了包括狄雲、包拯、王安石、曹彬、楊延嗣、穆桂英、楊延昭、狄青、範仲淹等人。

  而這些人已經全部集中在了趙匡胤的手下。

  更加可怕的,還是北宋的軍隊,或者說是北宋的兵器鎧甲。

  眾所周知,北宋在華夏冷兵器的發展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一席,說它是集大成者也不為過。

  北宋擁有華夏曆史上最重的鎧甲—步人甲!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劄甲,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以防護範圍而言,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歐洲重甲的程度。

  而北宋對於鎧甲的打造也擁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規定步兵鎧甲以298kg為限,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弓箭手的鎧甲定為28-33kg,而弩射手的鎧甲則定為22-27kg。

  這種定標準、嚴要求的做法,也提高了北宋兵器的打造水平,大家都按照同一個標準去做,最終形成了製式裝備的萌芽,不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裝備普及上,北宋在華夏的曆代王朝裏麵,都算是最頂尖的存在。

  而除了鎧甲,北宋還擁有近乎神器一般的神臂弩。

  神臂弩的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二百四十多步,成為宋軍弩手的製式兵器之一。

  要知道,神臂弩和諸葛連弩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可以單兵列裝的,雖然列裝的要求有點高,需要士兵的力量和體力都跟得上,但至少擁有了普及的機會。

  根據《夢溪筆談》記載,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紮,謂之“神臂弩”,最為利器。

  試想一下,當一個能夠擊穿重甲、可以被單兵列裝的神臂弩出現在戰場之上,會造成多麽大的影響。

  甚至不用多,隻需五萬名弩手,就可以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更別說北宋絕對不可能隻有這麽點弩手,作為在曆史上弩手比例最高的王朝。

  北宋在巔峰時期,弩手的數量曾經占到了整個軍隊數量的六成以上。

  如果其他的武器還有爭議的話,至少在弩箭這方麵,北宋是絕對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