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越八旗(上)
作者:小令旭      更新:2020-06-28 08:57      字數:2173
  新曆二年十一月九日。

  楊秀清於東王府暗藏數十名死士,斬殺前來拜訪的洪秀全及其隨從六人!

  同一日,西王蕭朝貴、幼東王洪天佑、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等盡皆被斬,唯有南王馮雲山因投降免於一死。

  一日之後,楊秀清親率五萬大軍控製平武城南大門,與城外九黎軍裏應外合,僅用半個時辰,便將整座縣城占據。

  ……

  類似的消息通過各路探子的口中,在極短的時間裏傳遍了整個蜀地。

  所有人都清楚,經此一役後,整個綿市已沒有任何的反抗力量,完全落入了李子木手中。

  這可是整整兩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治下之民更是超過了六百萬,完全可以被稱為一鎮諸侯。

  而綿市的一統,也在現代群體裏麵引起了軒然大波,原本被太平天國壓製的百姓紛紛起身反抗,一場持續了半年之久的血腥鎮壓自此開始。

  要知道,在洪秀全沒有進入綿市之前,整個綿市北部足有一百八十萬現代人,但經過一開始的屠殺以及後來的奴隸製,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九十五萬。

  等到李子木統一綿市,所統計下來的數字僅有五十四萬,期間所發生的人倫慘案可謂是觸目驚心。

  而如何平息這批人的怨氣、令其安心從事生產,以及如何平衡現代人與天國百姓的關係,便成為了當前最為重要的的議題。

  ——

  台縣,九黎城。

  李子木正在聽取劉衛華的匯報,此時距離統一綿市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天。

  在這十天裏,當真是萬緒紛來,讓他頗有一種無從下手之感。

  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統計人口、編列戶籍、規劃官道、撫恤傷亡,這些都是繁雜到令人頭疼的事情,但又不可能不做。

  想著想著,李子木突然聽到了一組數據,這時問道:“天國百姓統計出了多少人?”

  “二百八十萬六千多人!”劉衛華聽聞一怔,幾乎是下意識地回道。

  “竟有如此多?”

  一聲驚呼,李子木暗自算了一下,二百八十萬可就是一小半的人口了,隻比現代人的三百零七萬略少一些,算是綿市裏麵第二大群體。

  現如今,整個綿市共有四大群體,按照人數的多寡依次為現代人、天國百姓、南越人以及大理國人。

  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群體亦或是生活圈的產生幾乎是必然結果,想要實現融合,不花個數十年是不可能的。

  更別說這些群體之間,還有著血海深仇。

  “你覺得八旗製能否在南越人身上成功?”似乎天馬行空一般,李子木突然之間問道。

  八旗製度是他前段時間才想到的法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七八十萬的南越人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如果不盡早解決,早晚會釀成大禍。

  南越人不服管教,內心裏對於華夏人的仇恨極深,現在老實,不代表以後不會爆發出來。

  即便為了防患於未然,也要提前布局。

  在他的規劃裏,打算設置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八旗,每一旗為十萬人,設旗主一人。

  旗主必須由漢人擔任,擁有絕對的生殺予奪大權,旗主以下為甲喇,甲喇以下為牛錄,稱佐領。

  甲喇和佐領可由南越人擔任,見到旗主要行跪拜禮,自稱奴才。

  同時,為擴大兵源,要從為奴的各旗中抽取一些壯丁,規定每五十人抽一人當兵,其所需馬匹器械由五十名南越人共同出錢購買。

  其壯丁家為南越軍戶,對軍戶有優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遷入九黎城居住,以示信任。

  此時的八旗製度僅僅是草創,當中還有許多內容沒有填充,但大框架算是定下來了。

  而且在李子木的心裏,這類的八旗製度還要繼續發揚光大,現在是南越八旗,在未來還會出現霓虹八旗、半島八旗、美國八旗、英國八旗等等。

  隻要國戰係統一直存在,以後的異族就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不僅是這些國家,以後若是出現匈奴、柔然、鮮卑,也要執行相同的策略。

  另一邊,劉衛華在聽到八旗製度以後,卻是忍不住心中歡喜。

  由於地位在這裏擺著,此時的他還沒有進入到權利核心,這種事情已經算是機密級別的了。

  抬頭看著端坐在主位上,麵露威儀的李子木,劉衛華也在組織著語言,這時說道:“八旗製度作為滿清社會的根本,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用來統治異族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想要在南越人身上推行,也不是不可以,但也要注意一些細節。”

  “細節?。”

  眉頭一挑,李子木也是麵帶笑意,示意對方接著說。

  “不知道您對美國曆史是否有了解?”

  “移民國家?”腦袋裏突然冒出了一個詞,李子木下意識就說了。

  “對,這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這片土地上,原先可是沒有美國人這個概念的,土生土長的主人是印第安人,隻是後來被屠殺幹淨了。”

  “我以前還聽過一句順口溜,就是關於印第安人被屠殺的。”

  “說來聽聽!”

  劉衛華仿佛早有腹稿,張嘴就來。

  “奮六世之餘烈,殺印第安人而清宇內,吞眾州而通禦奴,履至尊而製全球。”

  “這句話還算有點意思,你是讓我學習美國?”

  聽弦知意,幾乎在劉衛華說完以後,李子木就明白了。

  “也不需要做的這麽絕,華夏是禮儀之邦,上來就殺是野蠻人的做法,可以慢慢消耗。”

  “以後推行的八旗製度,要把根本放在消耗上,可以是打仗消耗,也可以是其他途徑,等到一個民族死了十之七八,其他人都去享福,變成了漢人,這個民族也就完了。”

  “這個過程可能會稍微長一些,十年、二十年,說不準,但慢慢消耗的策略一定不能改變,不能讓對方擁有強大起來的錯覺,要時刻給足提醒、敲打,一旦冒頭,就要立刻打壓,絕對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