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吸引
作者:雙洞      更新:2020-06-28 06:15      字數:2369
  在邙山待了幾天,李密倒是有耐心就是堅守不出。

  李密能熬,徐乾卻熬不住,方圓百裏之內都沒有補給,軍糧儲備不多,將士們都隻能省吃儉用,啃野樹皮,或者把死馬吃掉,再加上邙山夜晚和白天溫差差距太大,很多人都不適應,許多人都感染了風寒。

  在這個時代風寒可不是小病,真的是容易致人死亡的,徐乾用自己的混元功救活了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對徐乾感恩戴德,或者說是對他敬若神明。

  但這治標不治本,畢竟感染風寒的人很多,徐乾這個皇帝也不可能隨時隨地去當醫生。

  “看來還是要找孫思邈呀!”

  徐乾在心裏思量道。

  藥王孫思邈的醫術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頂尖的,若是他能夠將自己的醫術給傳下,那是活人無數的偉大業績。

  徐乾照例巡視各軍營,他是怕軍心不穩,有人趁機作亂,讓他驚奇的是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隻下,這些士卒也是任勞任怨,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的埋怨。

  “這。。。。。。。。”

  徐乾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

  “難道我那套收買人心的手段真的管用?”

  徐乾不禁想道。

  徐乾的確是小看了自己對於這支軍隊的影響力,這支軍隊可是親眼見證了他敗宇文閥,收服李子通,敗杜伏威,他們已經對他過度的崇拜,認為隻要有他在,他們可以戰勝任何的困難。

  並且徐乾還讓錦衣衛對他們進行了“傳蕭”,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被洗腦,成為了徐乾的死忠。

  其次這段時間他不斷巡視,不但讓將士們感覺到他的威嚴,也感受到了他對他們的尊重,這些士卒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中軍大營內非常的熱鬧,在他們中間圍繞著幾口沸騰的大鍋,鍋內正煮著他們今晚的食物,許多人看著大鍋流口水。

  其餘的人則在布置戲台,天色漸晚,天氣也轉冷,可是這些人依舊興致勃勃。

  許多人都在搓著手,哈著氣,卻沒有一個人埋怨。

  天黑了,周圍都點上了火把,火光閃耀,所有的人臉都被映照的紅彤彤的,他們都在討論今晚唱什麽戲。

  “我想聽《桃園三結義》!”

  “我想聽《赤壁之戰》!”

  “我想聽《空城計》!”

  “我想聽《打督郵》!”

  。。。。。。。。。。。

  許多人都在爭論不休,甚至爭的麵紅耳赤,但卻沒有一個人不耐煩,相反他們非常的興奮。

  對於這些將士來說,最興奮的時候莫過於夜晚了,因為他們可以聽到他們最愛的戲曲。

  沈落雁湊到徐乾身邊道:“陛下編的故事很有意思呀!”

  徐乾笑道:“那是當然。”

  沈落雁。。。。。。。。

  “還真的是一點都不謙虛。”

  不過她在心底也不得不承認徐乾的才華,因為就連她也很喜歡聽徐乾編的戲曲了。

  是的,徐乾編製了戲曲。

  為的就是讓廣大將士們不那麽無聊,讓他們也擁有自己的娛樂生活。

  不過,題材一定要選擇正能量,甚至是忠君思想的題材,後世的《說嶽全書》以及《忠烈楊家將》就不要想了,因為唐朝都沒有誕生,更別說宋朝了。

  不過在之前一個時代那是可以大書特書的,當然指的不是五代十國,而是指的三國時代。

  三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極其璀璨輝煌的年代,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梟雄並起,這個時代是可以大書特書的。

  並且這個時代誕生了兩個堪稱標杆的人物,第一就是近乎古代智慧象征的諸葛亮,他不但能力近神,更重要的是他的個人操守也近乎完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不是說說的。

  當然在後世有許多人黑他,說他不如賈詡,說他不如郭嘉等等,還汙蔑他的個人操守,這些陰謀論者以己度人,但他們不知道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種人知事故而不事故,丞相的本事以及操守那是曆朝曆代公認的,爾曹生與名懼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豈以成敗論英雄,悠悠青史鑄豐碑。

  另一位就是成為武聖關羽,他的忠義世所罕見!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兵敗麥城,既豪氣又讓人遺憾。

  而在正史中他也是所有猛將中最出名的,在正史三國中衝陣斬大將者極少,隻有關羽萬軍斬顏良夠名氣:“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要知道在正史中關羽可沒有赤兔馬,他是真的在萬軍叢中斬敵,能夠勉強與之媲美的也就隻有張遼的合肥奔襲。

  並且後世的猛將都是自比關張,關羽的名聲也是最大。

  當然徐乾之所以突出這兩人就是培養士卒們的忠君主義,讓他們在聽課故事之後產生忠君愛國的思想,這樣的洗腦是潛移默化的,並且更容易成功。

  徐乾就把“三國戲”給編了出來。

  三國戲是京劇作品,道光時京劇演員盧勝奎編,三慶班所演連台本戲的代表劇目,全劇共36本,故事取材於小說《三國演義》,故名三國戲。

  從劉表托孤、劉備馬跳檀溪起,至取南郡止(一說40本,至戰長沙收黃忠止),包括《長阪坡》、《漢津口》、《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取荊州》等。連台本三國戲,三慶班每年隻於臘月貼演一回,36本演過一遍後,再重演一場《長阪坡》,然後封箱過年,成為一年一度轟動京師的劇壇勝事。

  當然徐乾對於這些“三國戲”是沒有看過的,他隻看過《三國演義》。

  自從成為宗師之後,他已然成就了陰神,腦海裏的潛力也都被挖掘出來,那些原本遺忘的記憶也都浮現出來,《三國演義》正在其中,而且比以往更加的清晰。

  因此他可以當一個合格的文抄公。

  他截取許多《三國演義》的片段,最後編製了這些戲曲,沒有想道大受歡迎。

  當然這是可以預見的,別說是在隋朝了,哪怕是後世的公元二十一世紀,《三國演義》也非常的受歡迎,由它衍生的電視劇以及電影那根本就是不計其數,並且在網絡小說方麵三國題材也是大放異彩,曾經大火過,後來則被寫爛了,但它在曆史分類一直是很受關注的題材,經久不息。

  戲台已經搭好。

  唱戲的開始登台,原本喧囂的場麵立即就都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戲台上麵,此刻他們的心神完全被戲曲的內容給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