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洛陽風雲(二)
作者:熱來襲      更新:2020-06-28 03:26      字數:2684
  “阿父,這封手信家嶽自是可以簽,隻是眼下家嶽遠在河東軍中,未得詔令不得返京,且如此往返耽擱時日良多,恐錯過良機。

  阿父若是信得過儒,不若這手書由儒代簽如何?”

  看到張讓從懷中拿出的手信,李儒心中微驚,但麵上的神色卻是絲毫不變,抬頭看了張讓一眼,緩聲道。

  李儒沒有料到張讓居然會有如此一手,雖是對董卓並無太大的實際約束力,但若是泄露卻也會極大地敗壞他的名聲。

  “文優,你?”

  張讓眉頭輕挑,看了李儒一眼,沒有繼續吭聲,臉上神色略微猶豫。

  “阿父,放心,儒今日在手信上簽字後,明日還會將其帶回送往家嶽處,以最快的速度讓家嶽簽後返還,阿父難道還怕我父子逃出阿父的手掌心?

  隻要阿父明日再朝議前幫助家嶽促成此事,家嶽以後必有厚報!”

  看到張讓猶豫,李儒連忙出聲趁熱打鐵道。

  “嘿!我相信仲穎和文優不會失信於咱家”

  李儒如此一說,張讓稍一猶豫後,陰鷙地笑了笑,終於點頭道。

  “必不負阿父期望!”

  李儒聞言神色大喜,立刻朝著張讓恭敬行禮道。

  接著再簡單交談了幾句後,李儒借機離去。

  當李儒轉身的瞬間,其臉上原本所帶有的笑意瞬間轉變為陰鬱。

  “老爺,真要幫那董仲穎拿下西涼軍?

  西涼軍乃是天下有數之精銳,那董仲穎又是野心勃勃之輩,若真讓他得了那百萬西涼軍,恐怕不會再甘為老爺所控”

  李儒剛剛離去,張讓的心腹監奴馮允就從一旁轉身出來,掃了一眼李儒離去的方向,神色有些凝重地向張讓諫言道。

  “野心勃勃?來找咱家的人哪一個不是野心勃勃?他董仲穎平日裏對我還算恭敬,孝銀也從未斷過,他既然想要那百萬西涼軍,咱家成全他又如何。

  不過區區一介武夫,咱家若是能夠繼續坐鎮中樞,還怕收拾不了他。

  而且,那李文優所說之話也不無道理,咱家也是該在地方上培養一些可用之人了!”

  張讓聞言卻是對此不屑一顧,挑了挑眉毫不在意道。

  “老爺,剛才那李儒之言顯有推脫之意,我們也不能把寶全都壓在那董仲穎一人之上!”

  馮允聞言稍一猶豫,就連忙接過話道。

  “當然不能全都壓在董卓一人之上,說吧!又是收了哪一方的錢財?”

  張讓聞言先是點了點頭,接著就輕瞄了馮允一眼,端起旁桌的茶水輕抿了一口道。

  “嘿嘿,還是老爺英明,是從東北麵來的,其軍力極為雄厚,老爺要不要見見?”

  馮允的臉上絲毫沒有被拆穿的尷尬,依舊嬉皮笑臉地看著張讓道。

  “東北麵?帶上來?”

  張讓心中一動,麵上淡淡吩咐都。

  很快,一個麵容英挺,身材削瘦的青年踏進了院子中來。

  這名麵容英挺的青年在一直在張讓的府中待了有半個多時辰,直到夜已漸深才離去。

  第二日,時間已經來到巳時末尾,即將進入午時,皇宮崇德殿內兩側已經站滿了文武百官,所有人都手持笏板,恭敬的站在那裏。

  左側文官以司徒胡廣、司空宣酆兩人為首,右側武將則以大將軍何進和太尉周景兩人為首。

  一眾文武官員在朝堂上恭恭敬敬地守候,位於上方皇帝寶座上卻空無一人。

  距離朝會開始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數個時辰,朝堂上卻絲毫不見主角漢靈帝劉宏的蹤影。

  對此,朝堂上大多數的文武百官似乎都已經習慣了,一個個依舊莊嚴肅穆地站在原地,沒有任何人吭聲。

  不過,在崇德殿議事廳的最後邊緣區域,還是有一小撮官員開始打起盹來,有的人甚至身體都已經厲害搖晃起來。

  這些人幾乎都會從大漢王朝各州郡趕來覲見的外地官員,他們本就是從各地趕來,經曆了舟車勞頓之後早已身體疲乏,那裏經得住這樣數個時辰的久站。

  “陛下駕到!”

  眼看時間已經快要來到正午,一道尖澀的高呼聲中,身著黃袍的劉宏才在太監宮女侍衛的簇擁下姍姍而來。

  “拜見陛下!”

  一眾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中,漢靈帝劉宏緩緩來到帝王寶座上坐下。

  “諸卿平身!”

  漢靈帝的臉色有些泛青,聲音中也透露出幾分虛弱。

  “陛下,下官有事啟奏!”

  一眾文武官員剛剛起身站定,年齡已達70高齡的司徒胡廣就拿著笏板站了出來,朗聲道。

  “愛卿稍後!阿父,念!”

  胡廣剛欲開口念出奏文,上方的劉宏就已經出聲阻止了他,然後朝旁邊侍立的中常侍張讓擺手吩咐道。

  “陛下有旨:司徒胡廣,年事已高,著允告老還鄉,免去司徒一職,大鴻臚袁隗接任;八月南宮遭災,司空陳蕃處置不利,罷去司空一職,太常橋玄接任;太尉周景身體欠佳,著允回鄉休養,免去太尉一職,屯騎校尉袁逢接任。。。。。。

  左將軍兩州平叛不利,著免去西涼軍統帥一職,河東太守董卓接任;長沙太守孫堅剿滅區星叛亂,平叛有功,封烏程侯;幽州遼西郡異人落葉,前有降服烏桓人首領蹋頓之功,後又於右北平郡大破50萬鮮卑大軍,斬殺鮮卑大人和連,戰功卓著,因功擢升遼東太守一職,兼護烏桓校尉、護鮮卑校尉,著令出兵協助幽州牧劉虞剿滅張舉。。。。。。”

  聽到漢靈帝劉宏的吩咐,張讓躬身應喏,上前幾步,朝著胡廣等人神色詭異一笑,接著就展開手中的聖旨朗聲念道。

  隨著張讓的話語聲不斷響起,崇德殿內的眾多官員開始不安地躁動起來,特別是以胡廣和宣酆身後的一眾文官,不少人已經開始小聲的議論起來,整個殿中響起一片嗡嗡的喧鬧聲。

  自184年以來,朝堂上官員的不斷變動早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朝中的很多文武百官已經習慣,可這一次的變動卻仍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待張讓宣旨完畢之後,崇德殿中很快就響起了一陣朝臣的激烈建言和辯論聲。

  換做是在平時,像董卓、孫堅、落葉等人的升任,肯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董卓和落葉兩人。

  一個是接掌百萬西涼精銳兵團,一個則是以異人之身,居然被任命為一郡之長,這必然會是引起很多人的抗議。

  可現在,有朝中三公一次性被全部罷免這事在前,對董卓和落葉兩人任命的影響一下就小了很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胡廣、宣酆、周景等人的任命上。

  這種情形,不少人都心中明白,這是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在其中動了手腳。

  最近一段時日,因為長沙區星和幽州張舉等人的先後叛亂,以胡廣等人為首的文武百官以十常侍禍國的名義,已經多次在朝議中向漢靈帝奏請誅殺張讓等人。

  這一次的朝議辯論雖然激烈,不過一眾朝臣依舊未能改變既定的事實,以三公為首不少文武官員當朝遭到罷免,又一次的黨錮之爭以張讓等人的完美勝出結束。

  不過,唯一值得安慰的還是,胡廣等人雖被罷免,新上任的袁隗、袁逢等人依舊是堅定地站在士大夫、貴族這邊。

  而袁家這邊,一門之中一下有兩人進入三公之列,還是在朝堂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一門四世三公,使得袁家在大漢王朝的名望更上了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