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委屈難過
作者:月下蝶影      更新:2020-06-28 01:40      字數:3554
  第121章委屈難過

  不僅王大人、張碩吃驚,花琉璃也很意外,她前幾天去過別苑,並沒有在主院發現任何可疑的東西,今天突然被人找出了龍袍,這是明顯的栽贓陷害,卻是最好用的汙水。

  但凡陛下對花家有半點猜忌,這件事就算查清不是她做的,花家在朝中的地位也會變得尷尬起來。

  以後不管他們做什麽,說什麽,在別人眼裏,都有可能是別有用心。君臣間的關係,比夫妻之道更複雜。

  任何情感,都禁受不起考驗與懷疑。

  她以為陛下下令嚴查此事,並且不把花家當做罪犯看待,已經是最好的結局,沒想到陛下竟然直接說,這件事是他做的。

  陛下在撒謊。

  “這事吧……”昌隆帝看起來有些不好意思:“本來是朕與太子的私事。”

  張碩與王大人垂首站著,耳朵卻豎了起來。

  陛下與太子的私事,怎麽把龍袍放到福壽郡主的別苑了?

  “近來外麵不是在傳,朕是真龍下凡,能驅邪避煞嘛。”可憐昌隆帝一把年紀,為了保住愛卿一家的名聲,絞盡腦汁想理由:“太子在外麵聽了民間的謠言,就厚著臉皮來求朕,討要了一件朕穿舊不用的龍袍,放到了福壽郡主的別苑,說是能讓福壽郡主百病不侵。”

  “朕自然是不信這些的,不過是讓太子求個心安。”昌隆帝無奈地歎氣,一副寵愛孩子的老父親形象:“本來這種私事朕不願意講出來,誰知龍袍剛放去別苑,就被人發現了,還連累福壽郡主擔上謀反大罪。”

  王大人一臉“我是誰我在聽什麽”的表情,他覺得自己才五十五歲,可能還不夠老,所以理解不了皇家父子間的情感交流方式。

  隨後他又覺得尷尬,人家父子之間你情我願的事,他卻如此興師動眾,實在沒臉見人了。

  “王愛卿一心為朕,朕心甚慰。”昌隆帝還不忘幫大臣找回麵子,賞賜了他一些東西後道:“朝中有王大人這般心細如發的臣子,是朝廷之幸。”

  被昌隆帝誇獎了一番,王大人尷尬之情飛走樂,美滋滋道:“陛下言重了,為君分憂是微臣的應盡職責。”

  “既然事情已解,王大人先退下,朕與張大人還有事相商。”

  “是,微臣告退。”王大人退出宸陽宮,見賢妃在殿外,心下想,賢妃娘娘肯定是來看福壽郡主笑話的,可惜這事陛下早就知情,賢妃娘娘是白跑這一趟了。

  賢妃還沒從剛才聽到的消息中回過神來,見王大人出來,朝他瞥了一眼,沒有說話。

  王大人沉默地拱了拱手,匆匆往外走,沒想到與迎麵而來的太子遇上,連忙避讓到一邊。

  瞅著坐在步輦上的太子,王大人心思很複雜,沒想到太子竟然相信民間那些傳言,為了福壽郡主虛弱的身體,連掛龍袍的法子都使了,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雖然這方法不太好,不過由此可以看出,太子殿下對陛下十分崇拜,不然怎麽會相信陛下穿過的龍袍可辟邪祛煞?

  不僅如此,太子殿下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福壽郡主用命攔住刺客,深受重傷,太子便娶她為太子妃,還為了她放下太子身份求來陛下的龍袍。

  身為臣子,不怕皇帝有情有義,就怕帝王冷血無情,不念半點情誼,因為在這種帝王手下辦事,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丟了性命。

  也許是他以前誤會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為人還是不錯的。

  “王大人。”太子抬手示意抬步輦的太監停下腳步,他扭頭看向王大人,收起臉上焦急的神情:“你剛從禦書房出來?”

  “回太子殿下,正是。”王大人拱手行禮:“殿下有何吩咐。”

  “聽說你在禦書房裏,指責福壽郡主私藏龍袍了?”太子微微皺眉。

  王大人:“……”

  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他確實指責過了,但他又不好當著太子的麵說,殿下,微臣已經知道這事其實是您跟陛下幹的,隻好垂著腦袋保持沉默。

  “實不相瞞,此事與孤有關,與福壽郡主毫無幹係。”太子垂著眼瞼,語氣冷淡:“此事自有孤與父皇說清楚,你們不得妄言。”

  “是。”

  王大人道:“請殿下放心,微臣絕不外傳。”

  太子有些意外,這位王大人是杜太師的學生,為人處世也很像杜太師,執拗不知變通,雖然有時候做事不懂看人眼色,但也算得上是個正直的官員。事關朝廷,他還以為王大人會跟他爭執一番,沒想到就這麽應了下來。

  習慣了王大人油鹽不進的模樣,突然變得這麽好說話,讓太子還有些不適應。

  趕到宸陽宮,太子等不及趙三財通報,直接大步衝了進去:“父皇,此事跟福壽郡主無關,請您……”

  看到殿內的景象,他腳步一頓,連話都咽了回去。

  不是說有人在琉璃的別苑裏找到了龍袍?為什麽順安長公主、賢妃還有琉璃都安安穩穩坐在椅子上?

  “朕當然知道跟福壽郡主無關。”昌隆帝看了眼坐在旁邊喝茶,不願意走的賢妃,直接開口道:“賢妃,帶順安去你宮裏坐坐。”

  賢妃看了眼太子,熱鬧還沒看夠的她,不情不願地站起身,帶順安長公主一起離開了。

  “朕懷疑偽造花景逸通敵賣國書信,還有把龍袍藏到福壽郡主別苑的,是同一夥人。”昌隆帝麵色有些不好看:“能在皇家別苑裏,趁人不注意把龍袍放進去的,隻有別苑裏的那些下人。”

  這些下人是殿中省安排的,能提前在殿中省安插眼線的人,很有可能來自宮中。

  張碩沒有說話,陛下的後宮人員簡單,除了幾位妃嬪,就是皇子公主。不過他能理解陛下的心情,誰也不想輕易懷疑身邊的人。

  他原本就覺得太子把龍袍放到別苑的理由荒唐了些,現在聽陛下一說,就明白了過來,陛下是在替花家打掩護。

  對於陛下這種反應,他心中震驚萬分,陛下得知這件事,首先竟不是懷疑花家,而是找理由保住花家,不讓花家名聲有半點損害。

  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做到這一步?

  都說鳥盡弓藏,陛下對待花家的態度,哪裏像是要把弓箭藏起來?分明是恨不得把這把弓鍍上一層金,然後再懸掛在高處,向所有人顯擺,快來看我家的弓,是不是很厲害,是不是很帥,看到這把弓你們怕不怕?

  “張愛卿,這件案子就交由你來辦,不要打草驚蛇了。”昌隆帝看向張碩:“尤其是那個偶然發現龍袍的人,一定要嚴加審查。”

  “微臣領命。”張碩看了眼福壽郡主,“郡主,不知別苑的下人裏,有沒有讓你覺得可疑的人?”

  花琉璃搖頭:“別苑是陛下賞賜給我的,除了偶爾去巡視外,我並沒有變動裏麵的人員,就連家具擺件都是原來的樣子。”

  “微臣明白了。”張碩朝昌隆帝行禮,“陛下,微臣這就去清查別苑可疑的下人,微臣告退。”

  “花家丫頭,這次的事情讓你受驚了。”

  走到殿門口,張碩聽到陛下說了這麽一句。

  “花家丫頭”這個稱呼,聽起來比封號親近多了,陛下對這個未來兒媳,看來是真的很滿意。

  他看著殿外漢白石柱上雕刻的龍紋,在心裏歎了口氣。這件事,若把皇子牽扯進來,可就難辦了。

  從明麵上,私藏龍袍這種事,能把花家與太子一網打盡。太子一倒,皇子裏麵身份最尊貴的就是英王了。

  無論是東宮刺殺事件,還是近幾個月其他幾個大案,似乎都跟英王脫不了幹係。表麵上是有利於英王,實際上英王才是最倒黴的那一個。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最疼愛的是太子,太子若是出了事,陛下不會轉而重視皇長子,反而會忍不住懷疑,這一切是不是皇長子為了自身利益做的?

  還有臨翠宮對福壽郡主下毒一案,查到最後是臨翠宮的宮女“畏罪自殺”,自殺的宮女嘴上說著與賢妃娘娘無關,實際上每一個舉動都恨不得告訴他們大理寺,賢妃與英王最可疑,一定不要放過他們。

  可是他們大理寺是這麽容易被蒙蔽的嗎?

  所以把所有疑點都告訴陛下以後,他們沒有把案子宣揚出去,賢妃與英王殿下,也沒有受到半點牽連。

  “陛下。”花琉璃起身跪在昌隆帝麵前:“陛下,臣女的事情讓您為難了。”

  俗話說,君子一諾重千金,陛下為了不讓她感到困擾,竟然在臣子麵前說了謊言。

  “元溯,快把花家丫頭扶起來。”昌隆帝見未來兒媳跪下了,安慰她道:“朕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便不覺有何為難。”

  “你還小,不懂人心險惡。”昌隆帝笑:“不少人都想給花家染上汙點,想讓我們君臣失和。可朕不能隨他們的意,朕護的不僅僅是你們花家,朕護的是姬家王朝的百年基業,護的是民心。”

  花家倒了,最高興的莫過於玳瑁、金珀等國,眼下幾年他們或許不敢亂來,可是十年後、二十年後呢?

  花家不僅僅是花家,還是大晉震懾列國的武器。

  “元溯,花家丫頭可能被這事嚇壞了,你陪她在禦花園裏逛一逛,散散心。”昌隆帝不忘讓兒子與未來兒媳培養感情:“其他事不要擔心,朕相信你們花家的忠心。”

  “謝陛下。”花琉璃行了一個大禮,退了出去。

  太子走在花琉璃身邊,表情看起來不是太開心:“鬧出這麽大的事,你剛才害怕嗎?”

  花琉璃搖了搖頭,又點了一下頭:“原本是有些害怕的,可是我又覺得,既然問心無愧,陛下一定會還花家一個公道。”

  太子伸手揪下一朵小花,扯著上麵的花瓣,看起來既委屈又難過:“我以為,你會先進宮找我,我在東宮等你,結果你一直沒來。”

  得知花琉璃直接到了宸陽宮,他才匆匆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