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小鎮趣聞(上)
作者:拂曉      更新:2020-06-24 14:30      字數:2210
  有錢能使鬼推磨。

  雖然南蔓清一直認為自己在袁縱身邊已經看過無數金錢的萬能之處了,可有錢人的世界啊,永遠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的。

  當然這也不完全是金錢的作用,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金錢便有了足夠的底氣,不為五鬥米折腰是最基礎的,更要緊的是這一類人往往了卻了後顧之憂,在生活中會更加自信。

  有時候金錢帶來的不僅僅是至高無上的權勢,還有優異於常人的開闊眼界以及廣闊胸襟。

  原本宋長文興衝衝的提議要去戈壁灘上撿石頭,被謝天瑜以保姆車要留給大夥兒休息用,沒車載他們去而拒絕了。宋長文聽了謝天瑜的拒絕理由表示十分不解,他也沒說要開保姆車去啊。

  一通電話過後,宋長文表示最多半個小時,會有輛吉普車以及當地的導遊帶他們一起去老貓湖撿石頭去。

  這下就連謝天瑜也啞口無言了,他素來知道宋長文喜好交朋友,對待第一次見麵的人都能像對著個老朋友似的侃侃而談,隻不過宋長文才來到這裏三天,真不知道什麽時候連當地人他都勾搭上了。

  架不住宋長文的熱情邀請,在場的南蔓清也同意了稍後一起去老貓湖轉轉,權當散散心,鬆脫鬆脫筋骨,以便於更好的投入之後的拍攝當中,正好路上還能跟謝天瑜對對台詞,討論一下劇本之類的。

  不然等再過幾分鍾大夥兒都回到放車裏休息了,南蔓清也不好意思打擾其他人的休息,正好趁此機會和謝天瑜好好青椒一些有關演技的問題。

  三人一拍即合,南蔓清也急匆匆的回去卸妝換衣服,否則穿著這身行頭別說撿石頭了,估計得先把人家導遊給嚇一大跳。

  說到老貓湖,它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湖了,這就像羅布泊現在也不再是一個泊一樣。

  隻不過是因為在很久很久,久到沒人說得清是什麽時候,那個時候這片沙漠還沒有形成,大大小小的自然水體分布在這一片大地之上。

  或許那時的老貓湖水產物資豐富,可千百年過去了,原先的老貓湖早已幹涸,龜裂的湖底裸露在外,水生動植物全都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風沙逝去漸漸沉入了地下。

  現在的老貓湖隻剩下滿眼望不盡的荒蕪,嚴重缺水的環境導致植被退化,目前還能看見一些梭梭、紅柳、駱駝刺之類的耐旱植物,然而就這麽任憑沙漠化肆意發展下去,不久之後的老貓湖也不過是黃沙一片。

  雖然老貓湖早已幹涸,不再物產豐富,可當地人還是保留著老貓湖的叫法,具體為什麽這裏之前被稱作老貓一事,早已不可考,但老貓湖這一帶盛產一種形狀奇特的瑪瑙。

  這瑪瑙在沙漠戈壁上並不少見,各式各樣,各種顏色的瑪瑙就想夏日夜空中銀河裏的星星一般,散落在大漠之中。

  可是老貓湖這一帶的瑪瑙卻別具特色,讓懂行的人第一眼看到就知道這瑪瑙是出自老貓湖的。

  這種形狀奇特的瑪瑙被很接地氣的稱之為“葡萄幹瑪瑙”。

  顧名思義,瑪瑙的外形長的就像葡萄幹一樣大小,並且上麵有著一些縱橫的紋路,又多綠色、黃色、紫色的瑪瑙,有些看上去就真的好像葡萄幹一樣。

  在大漠之中行車,導航基本是別指望了,沙丘又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著,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當地人,很容易就會迷路。

  然而這一次宋長文請的,可是一位正宗的當地“土著”——哈薩克大哥塔吉克。

  塔吉克生長在這片大漠裏,對他來說不管沙丘如何變化,心中有方向,手裏的方向盤從不會走錯。

  在宋長文第一天出現在這片大漠的時候,帶著大夥去鎮上洗澡,眾人都爭先恐後的朝著澡堂子衝了過去,隻留下宋長文和司機二人呆立原地,看著眼前活生生上演了一出“釜山行”。

  趁著對邊陲小鎮的新鮮勁兒,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宋長文剛從飛機上下來,衣服上還帶著香水味兒呢,可不用跟這群人一起擠著去洗澡,便四下裏在鎮子上晃悠晃悠。

  清晨的小鎮很安靜,偶有突突突的摩托車駛過,早餐攤兒雖然已經準備妥當,三三兩兩的人們睡眼惺忪的前來覓食,話也無多。

  心裏想著等謝天瑜洗完澡了要和他一起吃早飯,宋長文便先行偵查一下,看看哪家的早餐鋪子更有人氣一些,待會好帶著謝天瑜一起去吃。

  走著走著,小鎮上靜謐的早晨突然被一聲仰天長笑劃破,在這一片安寧的環境中顯得格外突兀。

  一聲笑罷,一聲又起,卻聽不清此人說了些什麽,隻聽得此起彼伏的笑聲,以及不甚清楚的話語。

  離得越來越近了,這才漸漸察覺到對方說的似乎不是普通話,也不是方言,聽起來倒是更像少數民族的語言。

  再離得近一些,便看見了三五個大漢圍坐在桌前,正大快朵頤的吃著一大盤手抓羊肉。

  一大清早的,這幾人不僅吃起了油膩的手抓羊肉,看他們手裏抓著水滴狀的牛皮袋子,怕是還喝上了馬奶酒。

  見此情景,宋長文心下一陣肅然起敬,這大清早的如此重口味,不愧是遊牧民族,拿肉當幹糧酒當水啊,換了自己,別說早上起床就喝這麽烈的酒,即使光著一大盤的手抓羊肉也下不去嘴啊。

  想歸想,這大漠之中的羊肉味兒還真香,隔著老遠宋長文就聞著空氣中飄著的肉香和洋蔥的味道了。

  大漠裏的少數民族,煮羊肉時不放鹽,切成拳頭大小的羊肉就這麽清水連鍋燉,待到羊肉煮的酥爛,用大盤子盛出,切上一大碗洋蔥,舀起熱湯將洋蔥的香味燙出來,再澆到盛好的羊肉上。

  吃的時候會在旁邊放上一小盤的食鹽,遊牧民會用小刀從骨頭上把肉剔下來蘸一蘸鹽巴,混合著洋蔥一起下肚。

  據說這是早期為了應對食鹽稀缺而想出的法子,一直延續至今已經成為手抓羊肉約定俗成的做法了。

  漢人的胃可比不得這群遊牧民從小就養成的食肉習慣,換了漢人跟著他們大早上起來就吃肉喝酒,怕是這一整天都得待在廁所裏出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