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箭在弦上
作者:零度流浪      更新:2020-07-17 10:13      字數:2156
  張楊親率大軍抵達壺關,中軍大帳內,心腹部將繆尚和薛洪臉色嚴肅,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張遼進入壺關之後,並無任何舉動,一不主動挑釁,二不出城搦戰,顯得十分淡然。”

  繆尚表情凝重,慎重其事的說道:“顯而易見,張遼占據城池之利,等著我們主動去攻擊,好讓我們將兵馬折損在壺關城下。”

  “張遼小兒殊為陰險,我早就知道此人不是泛泛之輩,沒想到竟敢同我大張旗鼓的為敵,就不知道拒絕馳援鄭渾嗎?”

  張楊怒氣洶洶,不加掩飾自己的不滿指責道:“以前,我們同在丁原麾下供職,怎麽著也有一份情誼,如今他獨掌一郡大印,連一條活路都不給我,實在是欺人太甚。”

  “據斥候所報,張遼統兵七八千,孫子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相較來言,我們的兵力有所不如。”

  薛洪表情沉重的說道:“若是我們退卻,除了潞縣之外再無堅守之地,一旦我們被圍於潞縣城內,我們的處境堪憂。”

  “唯今之計隻能以攻為守,萬萬不能後退一步,如若不能擊敗麵前的敵人,讓鄭渾畏懼我,一旦後退將士氣盡泄,我們在上黨郡內再無立足之地。”

  張楊神色堅毅,無比肯定的說道:“此戰,決定我們今後的前程,要麽在上黨郡內稱霸一方,要麽如喪家之犬一般被趕出上黨郡,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我們必須清楚這一點。”

  “鄭渾雖然深得民心,但是不善用兵之道,以柔和手段治理一郡,不修兵戈不整軍伍,這才使得一郡大治,錢糧富足。”

  繆尚臉色難看的道:“不是我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要是我們的敵人是鄭渾不足為慮,可我們麵前的敵人是張遼,你也知道張遼的不凡之處,依我之見,我們並無取勝的可能。”

  “跟鄭渾反目之初,若是能夠攻克長子縣,將鄭渾擒拿或者斬殺在刀下,然後以上黨郡的府庫錢糧招兵買馬,我們也不會這麽的被動,還能以兵馬之強脅迫朝廷,求取太守大位。”

  薛洪惋惜不已道:“現在已經遲了,我們失了先機已是巨大的損失,再想等到千載難逢的機會,恐怕再無可能。”

  “在我想來,隻要我們威脅鄭渾,他就能乖乖的任由我們壓榨,沒想到竟然與我為敵,是我錯判了形勢小覷了鄭渾。”

  張楊的錯誤謀算,致使他陷入現在的處境裏麵,他也後悔,但是又不能彌補這個錯誤,隻能一條道走到底。

  他看向兩人,目光冷冽吩咐道:“裹挾四周百姓,驅趕他們攻城,盡可能消耗敵人的箭矢,隻要將城池外麵的護城溝填平,就能用雲梯登上城牆,一旦攻克城池,張遼麾下的兵馬必定生亂,然後一鼓作氣拿下壺關,勝利就在我們一邊。”

  張遼在城牆上麵巡視,他的優勢就是堵住張楊的進取之路,然後利用城池之固將張楊的力量消滅在城下。

  他親自出麵挑戰過張楊,奈何張楊閉守營寨不出,對於他的挑將要求置之不理,一門心思固守營寨。

  若是放棄自己的優勢,前去攻打營寨森嚴的張楊,無疑於舍棄城池之固的保護,前去攻打用營寨保護起來的張楊,這是殊為不智的行為,他不想拿著自己的力量去死磕硬碰。

  時下,張楊以防禦為主,確實是上策,若是張楊舍棄營寨同他決戰於野外,才是真正的莽夫所為。

  不受敵對一方的挑戰和激將,利用優勢避敵實為良謀。

  要是若演義上麵那般,兩方領兵將領先來個挑將,要是一方兵馬極少,又有猛將統率,一旦擊殺對方的將領,對方的大軍豈不是要崩潰?

  所以,挑將的情況很少發生,要麽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受不得別人的挑釁出戰,要麽是自信能夠將對方斬殺於馬下。

  假如一方擁兵兩萬,一方擁兵千,自然要利用兵馬的優勢將對方擊潰,要是莽撞的挑將,擁兵再多的將領,在對方萬人敵猛將的挑將之下,哪有勝算可言。

  “我與張楊引弓不發,都在等著對方主動攻擊,相信過不了多久,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張遼遠眺張楊的營寨,極富耐心的道:“張楊已經沒有退路,強行攻城乃是當務之急。”

  他已經入駐壺關七日,除了堅守城池之外,並無良策可以退敵,張楊謹守營寨,除了強勢對抗之外,也無破敵機會。

  他不想損失太大,隻能采取守勢。

  答應鄭渾一月之內踏平張楊的承諾,他暫時隻能拋諸腦後,專心應對眼前的戰事即可,其餘的可以不用去想太多。

  “此戰,決定張楊的前途,一旦後退,裹挾而來的兵馬大多都會逃竄,所以張楊一定會殊死一搏,不會放棄立足於上黨郡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的絕佳戰機,隻要耐心等待,就能將張楊擊敗於城下。”

  高順言辭鑿鑿的回應道:“相信張楊自己也明白,他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旦後退被我們追擊,他的處境將會更加的艱難。”

  曹性臉色一沉,帶著輕視之色道:“張楊應該有自知之明,張郡守的手段和本事,他是一清二楚,如今還敢正麵交鋒,不知道哪裏來的膽子。”

  “正是因為張楊知道張郡守的厲害,這才不計一切的為敵,若是後退半步,張郡守就能追趕一步,想要不被張郡守趕出上黨郡,隻能窮盡全力死拚到底。”

  韓浩篤定無疑的分析道:“既然沒有退路,隻能背水一戰,在張楊的心中,恐怕抱著萬一擊敗了張郡守的希望吧。”

  張遼十分欣慰,張楊已經徹底的落在下風,他的部將對此都深信不疑,相信張楊也明白自己的處境,這才抱著殊死一戰的心態想要與他死戰到底。

  他很希望張楊能夠快點兒發難,冬季的寒氣已經很重,再對峙下去誰也不好受。

  他唯一擔心的是,張楊明知道處於劣勢還要與他交鋒,肯定有所依仗,他就怕張楊沒有底線的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