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別後,憶相逢
作者:牧易枝      更新:2020-06-20 01:41      字數:4567
  在老家呆了三個多月,每天無所事事。文思心裏萌生了一個想法,還想去別的非洲國家看看。雖然回憶起尼日利亞的那一段經曆,仍使他噩夢連連。

  他聯係到了戴力,戴力一聽又是去非洲,立馬推辭了。戴力現在是陷在溫柔鄉裏,哪裏再肯隻身獨闖非洲呢!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建築公司的招聘啟事,在招聘一名施工現場的翻譯。麵試成功以後,文思踏上了另一段人生的旅程。

  該公司項目位於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一個非常幹淨的城市,也是非洲大陸最為安全的城市了。文思和工人們一起住在施工現場,每天塵土飛揚,生活過得很無味。這一次出國和上一次出國目的明顯不同,艱苦的環境文思就不太願意忍受了。要是在上一次,環境再惡劣危險,都能咬咬牙挺過去。這一次,他不再純粹想要賺錢,而是為了體驗生活。

  在非洲待久了,就養成了和非洲人民一樣的懶散悠閑的性格。在施工現場,每天接觸到的都是鋼筋,水泥,砂石,文思也能苦中作樂,自我慰藉。放假的那幾天,文思會一個人外出,在附近的大街上走走,看著路上來往的行人。他發覺,同是街上的行人,和國內的場景完全不同。在中國,除了老人和孩子,很難在大街上找到一個步履悠閑的行人,每個人都在趕路。對,就是趕路這個詞,從一個地方匆忙趕去另一個地方。在亞的斯亞貝巴,很少看見這樣慌張倉促的背影。

  文思還注意到,每一條街道上都種植了一排排整齊的尤加利樹。

  筆直的樹幹,昂首挺胸地站立在街道兩側,像護城的戰士。埃塞俄比亞的女人被稱為非洲最美的女人,這一點不可否定。埃航上的空姐總能吸引來無數的回頭客,她們的膚色接近亞洲人,是黃和黑的中間色,輪廓分明,立體的五官,尤其是一雙深淺有致的眼睛,讓亞洲女人羨慕不已。

  文思覺得,外表的美固然重要,精神上的美才是他們出類拔萃的關鍵所在。埃塞俄比亞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文明國家。非洲悠久的曆史,有一大段是被殖民的曆史。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僅有的兩個沒有被殖民過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一個被殖民過的國家,就像是一個受過重大傷痛的人,很難保留住作為一個人的個體的精氣神。埃塞俄比亞是個例外,民族的尊嚴沒有被踐踏過,他們的腰杆就像是尤加利樹的軀幹,高高筆直聳立著。

  埃塞俄比亞的官方語言是阿姆哈拉語,正式的場合都用阿姆哈拉語。英語也是當地通用的語言之一,不過很多民眾的英語很差,交流上存在問題。英語是文思混跡非洲的優勢,到了這個國家,文思的這種優勢沒有了,或者說是減弱了。

  有一天,文思在微信上收到一個好友邀請,一看備注竟然是周新,那個廣東的小夥子。周新聯係上文思後,和他介紹了來讚比亞投資的各種項目,他的用意就是想把文思拉過去。這是文思第一次聽到“讚比亞”這個位於非洲南部的小國家。

  那一年博科聖地在阿布賈發動了幾起□□之後,周新借口家裏有事匆忙回了國。最後周新選中了讚比亞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治安不錯,環境優美,是投資的理想去處。他聽之前的同事說後來文思戴力去店裏找過他,就把文思的電話號碼問了來,微信裏一搜索,就找到了文思。

  周新是個肯吃苦耐勞的年輕人,手上沒有多少積蓄,賺的錢在國內買了房,所以隻能一直給人打工,從未嚐試過創業。和文思聯係上了,他忽然想到了創業。他當時也是在一家建築公司當翻譯,每次去建材店進材料,他都留意了所有材料的價格。他覺得能夠在讚比亞開一家建材店,生意絕對差不了。近幾年,中國援讚的工程越來越多,還有一部分民營企業也漸漸湧入了讚比亞的建築行業。中國的建築項目一多,對建築材料的需求也就大了。中國人一般喜歡到中國人開的店裏去買,印巴人開的建材店價格普遍要高,櫃台上的物件翻開牌子一看,其實也是Made in a。

  換湯不換藥,中國人為何不光顧中國人的生意呢!

  經周新一說,文思也覺得是個好主意,一來有熟人牽線,免去了走彎路的風險,二來都是過去幹過的老本行,幹起來也容易上手。兩人一拍即合,沒過多久,文思就從埃塞俄比亞辭職回國了。

  兩個人簡單起草了合作協議書,利潤按照股資比例來分成,周新三,文思七。

  文思來到盧薩卡已有一年,生意開展的還算順利。

  有一天他對司機Abraham說:“Abraham,我們從盧薩卡坐火車去利文斯頓看維多利亞大瀑布吧!我來讚比亞這麽久了,還沒有去看過世界聞名的大瀑布呢,你和我一塊去!”

  Abraham興奮得不得了,手舞足蹈地說:“太好了,我也還沒有去過利文斯頓呢!我聽朋友說,坐火車過去需要三天兩夜,我們要準備一些吃的,火車上的食物是很貴的。”

  三天兩夜!文思聽得傻了眼了。他雖然沒有去過,聽朋友說開車過去最多也就六七個小時,怎麽坐火車要這麽久的時間?

  那一天他們去中國銀行存現金,剛好路過坦讚鐵路的一截。文思讓Abraham把車子停在邊上,他們兩人沿著鐵路線走了好長的路。沿線荒草叢生,隨處可見丟棄的垃圾,鐵軌上鏽跡斑斑。遠處傳來火車的轟鳴聲,文思抬頭一看,一輛火車正向他們駛來。火車隻有十來節車廂,像是被切斷了尾巴的毛毛蟲,艱難而緩慢地爬行著。

  對於中國、讚比亞、坦桑尼亞三個國家來說,90年代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代,坦讚鐵路建成通車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坦讚鐵路是中國援助非洲的標誌性工程。然而,偶然間與讚比亞朋友談起坦讚鐵路,有幾個年輕一點的朋友會一臉茫然地問文思,坦讚鐵路真的是中國援建的嗎?那為什麽中國的火車速度比坦讚鐵路上的火車快那麽多?文思無言以對。很多年輕的讚比亞人已經不記得坦讚鐵路了,他們沒有長久的記憶,他們無法從他們的祖祖輩輩那裏傳承這一中國的恩惠。

  或許是他們忘記了,或許,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一件事。隻有我們中國人還在一遍遍地念叨著,企圖用我們的回憶喚起他們的回憶。即便從曆史的渾濁的塵埃裏看到了事實,那些為建設坦讚鐵路付出生命,連魂魄都留在了非洲大陸的中國人,他們不會為此感到心痛;中國在援建坦讚鐵路的時候,也是剛獨立不久,自身還未擺脫落後和貧窮,其實是一個窮人在幫助另外一個窮人,而他們並不會為此給予太多的感恩。

  在他們的眼裏,他們看到或許隻是鐵路設備老化失修,車軌嚴重癱瘓一係列遺留的問題。沿途極度饑餓的村民還會偷偷卸下一截鐵塊,拿去市場上當做廢銅爛鐵來賣。從此以後,文思再也沒有提過要坐火車去看大瀑布了。

  有的人忘了,也有的人一直銘記著。

  回去的路上,Abraham忽然問道:“Boss,你的夢想是什麽”

  麵對這個問題,文思有些措手不及。有點意外,有不知如何作答,盡管他很想說點什麽。文思一想,寬泛的問題,答案往往很多。那就隨便說幾句吧。

  “我有很多的夢想,比如說,賺很多的錢,娶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做妻子。是的,我的夢想就是這些了。是不是很現實的夢想”

  “不,你的夢想很好。但是那些不應該稱作夢想,因為我相信經過你的努力,總有一天會實現的。那些很難實現的事情,才應該被稱作夢想。我也告訴你一個我的夢想,那就是去一次中國。”Abraham說話的時候,神情嚴肅,不像是在說笑話。

  文思瞥了Abraham一眼,有點不敢相信,又覺得有點滑稽。他竟然說事業有成、抱得美人歸不能稱作是夢想,然而去一趟中國才算是夢想。

  這是什麽邏輯文思微微一笑,斜著頭,把腦袋支在胳膊上,說:“去一次中國怎麽能稱為夢想呢!”

  Abraham重申了一遍:“我說的是實話。我夢想著有一天我可以去看看中國,去看看北京。因為這個事情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我說這是我的夢想。”

  “為什麽這樣說”文思這才嚴肅起來。

  “我每個月的工資剛剛夠養活我的家人。去中國的機票,還有簽證,那麽貴。我是不可能去中國的。”Abraham又問,“Boss,你見過□□嗎?”

  “當然見過。”文思眉頭一皺,心想怎麽又問這麽低級的問題。作為一個中國人,怎麽會沒有見過□□

  “我是說,麵對麵地見麵。”Abraham回頭看了文思一眼,長長的眼睫毛眨了一下,就轉過去了。

  “那,那倒沒有見過。隻在電視上,還有書上,報紙上,見過□□的樣子。”文思咳嗽了一聲,繼續看著窗外了。

  “那我也見過,見過你們的□□。”Abraham看起來很得意,眉毛一揚一揚,飛揚的眼神。他接著說:“你們的□□和我們的卡翁達總統是好朋友。我看到過他們兩個人的照片。那是在一張報紙上麵看到他們的合影,□□坐在照片的左邊,卡翁達總統坐在照片的右邊,他們兩個人互視著對方,很友好,就像是老朋友一樣坐在那兒。卡翁達說過,我們是中國全天候的朋友。”

  “我也看到過。兩個人都是開國英雄。現如今,卡翁達還是那樣的健朗壯實,而□□就隻能活在我們的記憶裏了。”

  “你們的□□的確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中國是1949年獨立的,讚比亞是1964年獨立的,相差了15年的時間。但是從現在兩個國家發展的程度來看,已經相差了好幾個15年了。中國一直是援助者,讚比亞一直是被援助者。當初中國來修建坦讚鐵路的時候,也還隻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可是現在你看看,中國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國了。我真想去看看今天的中國是什麽樣的。”

  文思笑了笑,靠在後座上。這回換成是文思開始得意了。一種隱形而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冉冉生氣,甚至還有一點熱血沸騰。在非洲經曆了種種的搶劫、槍殺、恐怖主義襲擊,真的覺得,中國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在中國,你永遠不必擔心有人會持著槍支,帶著麵罩,深更半夜闖入你家的宅院進行搶劫。

  學生時代,思想政治課程沒有少上。那時候學的都是書麵上的東西,概念化的東西。就像一個小孩子背三字經,哪裏能融入進自己的感情呢!就算能,也是做做樣子的。

  這樣的愛國情懷,在國內的時候是無法體會出來的。唯獨有一天,當你遠離故土,遠走他鄉,隔著遙遠的距離,才會在內心的深處,燃起那麽一縷對祖國的愛戀與思念。

  對故土的思念,或家,或國,原是來自一處的。

  原來,隻有離鄉的人,才能懂得思鄉的滋味。

  隻有在失去了以後,才會懂得擁有的可貴。

  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可是,可是,Abraham是不會懂的。一個外國人,怎麽會懂得中國的患難深重

  文思於是說道:“可是,你沒有見過中國的昨天,你就不能完全理解中國的今天。有一天,你會親眼看到中國的繁榮昌盛,但是你沒辦法想象中國是從怎樣的患難裏走過來的。Abraham,我覺得,坦讚鐵路的意義在於,在兩國那樣特殊的時代裏,中國對讚比亞伸出的援助之手,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很多人都會做,可是雪中送炭不是很多人都願意去做的。”

  文思很費力地用有限的英語解釋著什麽叫做雪中送炭,什麽叫做錦上添花。Abraham的好奇點卻停留在前半句,以至於忽略了後半句的意義。

  “中國的昨天中國的今天那麽中國的明天呢?”Abraham似懂非懂地說著,“其實我想說的是,在□□的帶領下,中國找到了最好的發展之路。中國的發展,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讚比亞應該向中國學習。”

  “哦,是的,是這樣的。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中國隻是找到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之道。”文思草草把對話收了尾。

  他很少這麽直白地向當地人談起中國,要不是今天Abraham問起的話。

  他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在非洲謀生的小生意人,他自身的發展之道尚且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此次來到讚比亞,還不知能不能闖出一番天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