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朝堂之辯
作者:采清      更新:2020-03-07 04:02      字數:2167
  龍君澤返回無字前的最後一頁,那裏清楚的寫著: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陣化萬千陣,萬千陣終歸一陣!

  龍君澤眉頭輕皺,這說了與沒說又有何區別?說來說去這書不過隻有一個最低端的陰陽陣法罷了!

  不過,有終歸好過沒有,這唯一的陰陽陣中便是講述了這陰陽陣的布置始末,並解析了陰陽池裏的這個陰陽陣的來龍去脈,還講述了如何操作,用以對敵。

  金字中竟是說此陰陽陣乃以乾坤天地二卦為母,以水火為本源而成,弱則不及衍生小陣,強則可掌控天地!

  越看,龍君澤的神情越凝重,陰陽陣雖簡單,但能以乾坤天地二卦為母,以水火為本源而成,這是何等的手筆?下界有這樣的能人嗎?

  可這陰陽陣卻是極其簡單的陣法,有誰會利用如此不可思議的條件來布置這一小陣呢?

  龍君澤的印象中,陣法種類極多,威力各不一,強大的陣法能夠護一城,毀一國!

  但是,陣法的攻擊力雖根據不同的人操作威力不同,但總歸不會超出那陣法本該有的威力,他可從未聽說一個小小的陰陽陣法能夠掌控天地,他也從未聽過哪個靈陣師敢說自己能夠通過陣法掌控天地!

  這陣法再多的不可思議,龍君澤也無過多的心思研究,他回神,看向陽泉。

  水裏,百靈的身子在雙重能量的衝擊下幾乎殘敗到露出了破碎的白骨。

  如果不是百靈無意識的掙紮一下,龍君澤都要以為她已經死去!

  如此煎熬,一個大男人都未必能受的住,更何況是一個怕死,怕疼的小姑娘?

  龍君澤心頭的那陣煩亂的異樣又傳來,不及他做出反應,那異樣竟是轉瞬消失,心頭再次一片平靜坦然。

  龍君澤一手捂上自己的胸口,不解道:“我這是怎麽了?”

  微不可查的歎息一聲,龍君澤麵朝陽泉靜靜坐於石板上,閉上眼睛,隻有他自己知道,他並不能入定修煉,他不知道他在等待什麽,是等待著她死去還是等待著她給他帶來奇跡。

  與此同時,這坤都艮宮卻是處於一片爭吵聲中。

  朝堂之上,央土國的眾大臣你來我往的爭辯不休,這一爭吵便是十日。

  這爭吵的起由呢,便是百靈殺死當朝太子妃蕭挽歌一事。

  蕭挽歌被殺,蕭家人連夜遞奏折給皇上,要求通緝逃犯百靈及其丈夫龍君澤,要求將其碎屍萬段!

  而與此同時,太子慕幀和四殿下慕煌歸朝。

  早朝中,四殿下慕煌竟是提出,蕭挽歌不過是殺人未遂,反被殺而已。

  百靈作為太上皇唯一的徒弟,竟是險遭一個晚輩劫殺,這事,若是按這當朝律法處理,蕭挽歌死有餘辜,且蕭家人當該被株連。

  這事,若是按江湖事處理,那也好辦,江湖爭鬥,你死他傷,全憑實力為尊!

  慕煌這話並非空口白話,他在朝堂上傳喚了當時負責送百靈進蕭府的四個轎夫中僥幸未死的一人,那人當堂指證是蕭挽歌帶人劫殺了他們,並逼百靈自盡,龍君澤的出現才救了百靈一命,轎夫句句條理清明。

  後來慕煌又接連傳喚了兩人,這兩人與當日蕭挽歌所帶四個侍衛共住一院,他們指出,那四人的確說過是要去劫殺太上皇的徒弟百靈。

  接著,慕煌又傳上五人,這五人均是東宮之人,更有蕭挽歌的陪嫁丫鬟在其中。

  五人為證,將這五年蕭挽歌在艮宮中逼死的宮女太監的事情一一的道出,這其中還道出了蕭挽歌逼死皇帝寵妃的事情。

  央土國的律法中明文規定,艮宮中的宮女、太監,甚至是大家族中的丫鬟、婢女、小廝都是受央土國的律法所保護的,如有發現主子無由打殺下人,必嚴懲不貸!

  慕煌的所有證據證人,給了蕭家黨一個措手

  朝會後,不知為何,蕭挽歌草菅人命的事情便傳入央土國軍隊中!

  這事,立刻引起軍營中一片不滿聲,軍隊變得鬧哄哄的,聲聲質問,是誰給了蕭挽歌如此大的膽子!

  第二個朝堂上,慕煌更是指出,百靈的夫婿龍君澤並未亡,是誰給了蕭羽津膽子欺騙皇上?

  慕煌在朝堂上,字字分明,句句在理,竟是讓一眾朝臣無言以對,太子慕幀自被封為太子以來,便從未有何大的見數。

  眾人覺得,慕幀被封太子五年都未說出如慕煌此番擲地有聲的話來。

  一時,慕煌在朝堂上那半數的支持慕家的大臣麵前的威望遠勝慕幀,並且,眾人紛紛稱讚慕煌大公無私,肯為一個小宮女主持公道。

  同時,慕煌為小宮女討公道的事情被紛紛揚揚的傳入軍隊,在軍隊中,慕煌的聲望陡然超越慕幀。

  當然,有讚美的便有怒罵的,罵慕煌的人多數來自蕭家一派的朝臣。

  因為慕煌的一番話,所以朝臣你來我往的吵了十日。

  傾向蕭家的派係理由雖不足以說服人,但是話語並不服軟。

  他們認為,當朝太子妃被殺,並非小事,這是央土國的尊嚴問題,不懲治那凶手,便是在打慕家皇室的臉。

  並有大臣明確提出,太子慕幀自被封為太子以來,隻知修行,在朝堂上毫無作為,央土國需要的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太子,而非一個隻知修行的太子。

  就在爭吵的第十日,慕幀在朝堂上,親自取了象征太子的冠帽,並言說:“本宮的太子妃犯下大錯,本宮實是愧對百姓,一個東宮都無法治理,本宮實難擔任太子之職,且,縱然蕭挽歌的德行再差,她始終與本宮有著五年的夫妻情分,本宮願意替她承擔這因果,無論如何,蕭家是這央土國的功勳之族,本宮懇請父皇免了蕭家的株連之罪。”

  太子慕幀的一番話出來,等同於認了蕭挽歌的罪行,包括蕭家,再無一人在朝堂上提說通緝百靈的事情。

  一時,太子慕幀大明大義的癡情傳遍央土國。

  如此,事情終於落幕,蕭家無人反對,朝臣無人說不,百靈的事情便就此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