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民為重
作者:喝酒的醉貓      更新:2020-06-19 08:21      字數:2092
  賀蘭雪應了是,接過內侍奉上的聖旨,打開來念道:“奉天承運,天子詔曰:我大晉自太祖開朝至今,國泰民安,四海升平,朕幸不辱先帝囑托之責任,今東征收服東燕國於治下,實遵太祖之遺誌,雖以兵戈征疆土,然當以仁治安天下,今頒令旨燕地減免賦稅一年,以修養生息,恢複民計;大赦天下,非謀逆者,罪減三級,以賜新生改過自新;休朝七日,普天同慶!”

  宣讀完畢,賀蘭雪又將聖旨送還內侍手中,向惠文帝複命。這封侯大典也就算禮成,惠文帝帶著一眾官員下了城樓自去崇明殿,賀蘭雪將東征的經過也細細奏報給惠文帝,又遞上請功的折子,這三位世子,幾位世家子這次東征的表現可圈可點,也讓幾位家長長出一口氣,人都平安回來了,剛才遠遠看著,那幾個混小子身穿盔甲的樣子,還真是比從來穩重了許多,這軍中最是給磨練人的性子,果然不假啊。

  惠文帝按照折子上功勞的大小,又按之前擬定的章程,一一進行了封賞,惠文帝心裏也暗暗得意,這收服東燕,自己這個皇帝也算是繼太祖以後,功績卓越的了吧。

  他又看向賀蘭雪,這姑娘真是女大十八變,這小模樣,越來越好看了,怎麽看都順眼,她眉眼間那似笑非笑的樣子,帶了十足的自信,哎,天師調教出來的人就是不一樣啊!

  惠文帝又曆數了曹輕漠對小梁王的管束不嚴,對政事的荒誕,下旨,封曹輕漠為燕偏侯,曹氏一族留在京城擇府居住。他這個燕偏侯可要比賀蘭雪的東平侯差不是一點半點了。再說到蘇萬裏,這人才是讓人頭疼的角色,排兵布陣,上陣殺敵樣樣拔尖,隻可惜保錯了主子,落得今天的地步,可是他勸降了曹輕漠,這也是大功一件,這要怎麽封賞安排才合適呢?

  廖希棟奏道:“皇上,蘇萬裏曾掌管東燕幾十萬大軍,於軍中頗得軍心,臣以為不宜封賞,免得日後再起禍心。”

  他說的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手握兵權的歸降之人,想造反不還是一呼百應嗎。吏部尚書卻道:“皇上,臣以為不妥,蘇萬裏勸服曹輕漠,是出於對百姓的顧忌,由此可見,此人心性良善,能以大局為重,可當重任。”

  兩個意見一出,大殿中又爭執起來,宣王不由皺眉,蘇萬裏將那孩子當自家孫子一般撫養長大,他心裏裝的是黎民蒼生,並不是哪個皇帝,這樣的人是真正的純臣,怎麽可以打壓。他正要開口,惠文帝卻向一直默不作聲的賀蘭雪問道:“東平侯,這次你與他們接觸的多,人也是你勸降的,你倒說說看。”

  賀蘭雪忙出列道:“皇上,臣以為尚書大人說的是正解。蘇萬裏雖是東燕的定南王,但心係天下百姓蒼生,又深受賀堅排擠,臣確是用了計謀將他算計勸降了,可是蘇萬裏對臣言道,無論天下是誰家的天下,百姓都不過是螻蟻一般,隻要百姓能安居樂業,誰做天下又何妨?如今燕成帝失道寡助,失了民心,若歸降晉朝能讓百姓從此平安富足,歸降也不是壞事。”

  有大臣低聲道:“此等不分尊卑之人,你又怎知他不是收買人心?連東平侯你都覺得他宅心仁厚,可見這收買人心的功夫他是做足了的。”

  賀蘭雪搖頭道:“非也,侍郎大人,我想請問,在你心中何為重何為輕?”

  那人是吏部侍郎褚時遷,他說道:“自然是君為重,民為輕。”

  賀蘭雪輕歎,道:“侍郎大人,你若真的覺得君為重,民為輕那就是謬誤了。”

  惠文帝麵色微變,林億等人也不住給她使眼色,這命啊!這位新侯爺別發瘋行不行?

  賀蘭雪向惠文帝躬身道:“皇上且請聽臣將話說完,孟子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便是說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隻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所以,百姓最為重要。”朝堂中頓時嘩然,這姑娘一直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她怎麽也敢在朝堂上這樣堂而皇之的說出來呢,果然,惠文帝和宣王、德王都變了臉。

  寧王忽然笑道:“東平侯,那依你的意思,這江山易主也是尋常之事了?隻要有那些百姓小民就可,那這朝堂這些大人們也都不必留著了。”

  賀蘭雪也急,神情依然自若,道:“王爺,您這怕是故意曲解臣的意思了吧。皇上,《荀子·王製》中說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意思是水可以載著舟行駛,同樣也可以讓舟覆滅。臣在天師的書架上看到唐史,讀到太宗史時,書中有說唐太宗年間有大臣魏征敢於直言進諫,屢觸太宗逆麟,他便將水比做民舟比做君,勸諫太宗,唐太宗深以為然,後常用此話告誡眾人。皇上,非臣是大不敬,便以此次東燕為例,燕興帝時,便重君輕民,引起多次百姓暴亂,雖然被鎮壓,但百姓苦於迫害壓力,不敢明言,到燕成帝時更加混亂,所以大軍東征勢如破竹,更有百姓殺死貪官,直接開城門迎大軍入城,皇上,東燕易主不就是因為民為輕,君為重嗎?他們亡國不正應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嗎?所謂積沙成塔,若沒有這些百姓,宗室世家、朝中官員,才有多少人?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不也是民為重嗎?所以,蘇萬裏以天下百姓為重,以百姓生計安康為條件勸降昏聵的燕成帝,有什麽不妥?”

  宣王心裏忽然一動,天師書架上的書不過借口吧,天師教給她的豈止是行軍打仗文武技藝,這些簡直是為君之道好不好。

  惠文帝臉色稍稍好轉,她這話說的雖然些不中聽,但事實確是如此,理不錯的。想想先前,先帝也總將得民心者得天下掛在嘴上,可這小丫頭又怎麽懂這些呢?寧王笑道:“看來天師待東平侯確是不同,連這般治國之道都指點於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