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拚音
作者:槐米周      更新:2020-06-18 21:39      字數:3341
  “文簡,識了多些字了?”

  在沙盤上練完字,衛臻有些無聊,沙盤練字效果不如紙上,他也想過想別的穿越者那樣造點紙出來,但也就想想而已。造紙是技術活,他一個隻知道造紙材料的人,連造紙流程都不知道,沒頭沒腦的去做,三五十年能出成果那都是燒高香了。

  平日裏愛找他閑鬧的蔡珟最近都在幫蔡邕抄書,蔡琰則多少要避嫌一些,衛臻隻有和典韋打發時光了!

  韋者,熟牛皮,有韋編三絕的典故在,和竹簡相聯也算是相得益彰,隻是衛臻一看典韋雄壯威猛的身形,怎麽都覺得文簡這個字起得別扭!

  “主君,俺是大老粗,這些天也就識得十來個字,好著字看著熟悉,就是老忘記怎麽讀!”

  典韋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頭,衛臻這個主君對他確實夠意思,讀書習字這種事,他做夢娶媳婦時都沒敢想過,沒想到現在居然成真了,如今他老典更是有字的人了,就是成不了讀書人,他兒子總沒跑了吧?這讓自認毫無出力之處的典韋都有些不好意思。

  “這個不難,我其實有一種拚音之法,對於記憶文字尤為有效,老典你要不要學一學?”

  “主君你說得,有這種好事,俺老典哪有不願之理!就是怕俺頭腦太笨,浪費了主君一番心意。”

  典韋自是狂喜不已,沒口子的答應。

  衛臻當下將拚音一個個教於典韋,本來他還準備弄個開蒙用的三字經百家姓什麽的,可惜三字經他就記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開頭這十二個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八個字他都不知道是不是的百家姓開頭,還弄個屁的蒙書!

  這一點衛臻深有不平,他自小學習成績優秀,大學畢業後還又自學自考了另一學位,一級建造師那麽難的證書手上也有,偏偏到了大漢朝隻能弄個鐵鍋,當個廚子。別說像有些人立書著說成為一代文宗了,就連穿越人士最常見最拿手的幾項他都搞不出來。造紙不會,造玻璃更不會,蒸個饅頭若不是小時候看過老媽和麵時,加白酒的土方,怕是他媽的都會因沒有食用堿而發酸。

  黑火藥他倒是記得,可到現在他都沒見過是什麽樣的呢。反正配製好之後,完全沒有小時候玩鞭炮藥粉的那種效果。煙霧多,燃的慢,最後成果都做了稷王廟裝神弄鬼的道具!

  衛臻還就奇怪了,難道他穿了個假越?

  其實靜下心來,衛臻知道他現在這種處境才是正常的,他又不是初中生,當然知道理論與現實的差距,別說前世大部分東西大家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就算知道原理,也不見得就能弄好。就像電路知識,基本的電路大家都在初中就學習完了,可又有幾個能維修家裏電路的?

  衛臻自覺自己是動手能力較強的了,至少家裏的電閘還是以前的老式閘刀時,他完全能修家裏的電路!

  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大儒子弟,名聲大噪是不可能的,衛臻也不需要名聲大噪,不被士人們鄙視就行。但他覺得自己想要在三國這個時代出頭,或者說過得滋潤,靠自己一個人有些困難,培養一些有潛力的苗子勢在必行。這不是說典韋有潛力,衛臻至少得拿他驗證下所謂拚音到底有沒有那麽神乎其技是不是?

  文盲不等於不聰明,這一點和無數農民工打過交道的衛臻有著深切的認識。典韋既然能成為曹老大的親衛營營長,手下管著上千號人馬,自然不可能是個傻子,即使牛高馬大,麵容憨厚的他看起來挺像!

  一個月時間,學習情緒高漲不落到亢奮的典韋就熟悉了後世的拚音,有了這個工具,識起字來果然更加事半功倍。很快就認識了數十字,照這個速度,三個月就能很輕鬆的學完五百個字。

  好像有人說過,人們日常所用大約在三千字左右,也就是小學生六年的學習任務,典韋這個速度也算是神速了。引起蔡邕的注意也是理所當然的。要知道這時候的開蒙,除了有條件的世家自行教導子弟外,主要是在私學進行。教師稱“塾師”,教學以識字、習字為主。蒙學課本有《蒼頡》、《爰曆》、《博學》合並的《蒼頡篇》,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遊的《急就篇》,成李長的《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這些書不是不好,拿《急就篇》來說,它介紹各方麵常識。葉韻,七言,四言,三言,包括陳說姓名,介紹絲織、植物、動物、農產品、自然常識、疾病藥物、身體器官、樂舞禮器、官職名稱、各種雜物品類,十足一部小百科全書,內容是足夠豐富了。

  但是,這些書都有個統一的問題,需要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帶著教。

  這時期的教育資源不說也罷,除了世家大族,又有幾個人家能請得起塾師?一個塾師又能帶幾個學生?

  好多中產之家甚至小豪強都沒有學習的條件,更不用談吃不飽肚子的黔首們了!

  拚音這個東西不能改變目前大漢落後的教育狀況,但它卻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塾師輕鬆的帶更多的學生!同樣開過蒙求過學的蔡邕很容易就想到了這一點。

  “臻兒,汝這個拚音之法,傳承於何人?”

  仔細研究了下拚音,知道它的作用之後,蔡邕對這個有些好奇,他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洛陽立碑時更是見過無數大儒學者,拚音之說卻從未聽任何人提起過,難不成是得自所謂的稷王之書?

  就是你想的那樣!

  看著蔡邕神色,衛臻不廢心思就能猜出他的想法。

  “回先生,這些符號乃弟子久讀稷王之書,結合書上所述,悟出來的,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句讀之符,卻是得自稷王之書。”

  衛臻耍了個小滑頭,沒說拚音這玩意是自己創造的,但也沒全推到稷王之之書上去,有基礎的創造,還是有些合理的!

  “汝小小年紀,讀書能有所領悟,也算汝的福氣,這拚音之法,吾思索了一番,怕是與說文相合才能發揮其效用,奈何說文乃篆字,怕是不合用。”

  切,我的福氣?陰陽怪氣的說法,老蔡你這一臉不相信的模樣,不就是懷疑我讀書的悟性,拚音壓根就是稷王之書上的,我吹牛逼唄!好吧,雖然中間有不同之處,你懷疑對了就是了!

  說解文字衛臻知道,算是現在的字典了,本來衛臻還準備拿來注上拚音,給典韋當作字典用呢,卻發現這本字典說得字是小篆,而不是現在流行的隸書,也就作罷了。

  “先生,你若將小篆轉為隸書,注上拚音,傳播天下,造福士人,其中功德,怕是能比肩熹平立經,成為士人口中另一美談!”

  衛臻沒本事將小篆一一轉為隸書,注上拚音,對學富五車的蔡邕來說,自是小菜一碟,前提是他把拚音學會。

  熹平立石經是蔡邕生平第一大得意之事,不知道有多少抄經讀書人對蔡邕感激涕零,他能名滿天下,熹平立經居功至偉,若是再能有一件與之比肩的盛事,怕是蔡邕的名氣在士人中要更上一層樓,比肩鄭玄沒準都有可能!

  讀書人立德立功立言,此為三不朽,作出本造福天下讀書人的字典,豈不是三者兼具?

  被衛臻一提醒,蔡邕登時醒悟一個什麽樣的機會擺在自己麵前,若不是他養氣多年,又曆經波折,怕是要像當年得知由自己立經一樣,興奮得跳起來,饒是如此,兩坨紅暈也爬上了蔡邕幹枯的老臉。

  “此事非一時之功,我還需細細思量,對了,汝剛才說的句讀之符又是何物?”

  蔡邕可沒興奮糊塗,說解文字,許慎用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時間才寫出來,自己就是在說解文字的基礎上轉隸書,注拚音,怕也是一項大工程,短了也得一年半載的功夫。不是立馬能操辦見功的事情。

  句讀之符,自然就是標點符號,要說衛臻讀這時候的書,最頭疼的是什麽,自然是沒有標點符號!漢語又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同一句話,斷句稍有不同,意思就能大變甚至完全相反,也無怪乎儒家那麽多學派常常爭得不可開交!因為孔聖人他老人家的著作沒標點啊,一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不同,意思完全相反,徒子徒孫們自然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說法了,反正孔子他老人家又不能從棺材裏爬出來說俺不是這樣說滴!

  連比帶劃,詳細和蔡邕說明了句讀之符的用處,蔡邕大是讚歎,作為大儒,句讀之符的妙用他又怎會不知?輕而易舉的學會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蔡邕感歎道:“若聖人有此符,其真意自能千年流傳而不改其真,當無梁穀公羊之分,注疏亦式微矣!”

  衛臻撇嘴,老蔡你還是太天真,有標點符號大家對一篇文章的理解就相同了?後世語文卷子上的那些閱讀理解你是沒見過,拿你老蔡的一篇文章被出卷人折騰一番後,讓你老蔡考,怕你沒準都考不及格!

  蔡邕得了標點符號,又花費了幾天功夫和衛臻學了拚音,在作一本字典的雄心驅使下,當下鑽到自己書房用功去了,

  對於他的學習能力,衛臻還是很佩服的,什麽是大儒?這就是,學習能力杠杠的,典韋一個月的任務,他不到七天就學會了,以至於衛臻這個毫無求學之心的弟子,便徹底成了掛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