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3章 是時候了
作者:雪中回眸      更新:2020-11-23 00:52      字數:2218
  漸漸的,彈劾的內容就有莊家奢靡成風,老太太一天吃一斤燕窩之類的胡話。

  又把太上皇和官家對莊家的賞賜說成莊家的不知好歹,狂妄張揚。

  甚至有人去翻莊守業這些年的政績,實在找不出什麽錯處,就說他毫無建樹。

  恬不知恥,不該做這個國公。

  甚至有一個姓齊的言官,格外極端,上書要求廢後,說莊氏無才無德,善妒不慈,不配做皇後。

  也就在這一封劄子麵前,趙拓的怒氣值達到了頂點。

  是時候了。

  這群跳梁小醜,該是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時候了。

  後來記載,正康元年這一場風波的時候,對皇帝趙拓,是有褒有貶。

  保守派當然是覺得他行事太過激烈,不顧祖宗規矩。

  不過新勢力卻覺得,這是革新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正是因為這一年,才正式開啟了後來正康中興的種種。

  時間回到當下,趙拓下令,將這些言官下獄。

  汴京城裏,到處都是抓人的官差。平日裏走到哪裏都受人尊敬的言官禦史們被下獄。

  整個汴京城都震驚了。

  禁軍巡視更加嚴密起來。城門內外盤查,也使得城中百姓更緊張。

  而被下獄的三十多個言官禦史更是不可置信。

  這一下,等於直接將禦史台端了。

  整個禦史台下,台院,殿院,察院都與人被下獄。

  禦史大夫徐光弼,禦史中丞毛顯宗。

  以及下麵的侍禦史,監察禦史,全部都下獄。

  唯一一個躲過去的,就是殿中侍禦史。

  刑部和大理寺主審,禦史台都端了,禦史中丞都已經下獄了,所以沒有辦法三司會審了。

  皇帝直接派了安如海參與其中。

  被暫時關在大理寺大牢的言官們此時是怨聲載道,怒罵不絕。

  都罵皇帝是昏君。

  尤其是毛顯宗,他大聲怒罵“官家昏聵!竟然將言官禦史全部下獄!這是何等昏庸之舉?這是要遺臭千年的啊!曆朝曆代,凡事不許言官禦史說實話的皇帝,哪一個不是遺臭萬年?可憐我大宋立國兩百多年,竟有如此昏聵之君王!先帝啊,太上皇啊,你們也看看啊!”

  “我今日就算是死了,也要直言!天理昭昭,我就不信,我竟不能說實話了!”

  “是啊,勸諫天子,乃是我們的責任啊……”

  不管他們如何愛好哭訴怒罵,該來的總會來。

  而此時宮中,也有別的大臣官員勸誡,跪求。

  趙拓直接將三十七人下獄,這自然不止是這三十七人的事。牽扯眾多。

  此時,幾乎所有的朝臣都已經在承德殿外跪著了。

  可惜,如果做皇帝的,不在乎名聲了,就沒什麽能叫他妥協。

  多好的機會啊。北方剛戰勝,將軍們正對官家感激涕零。有他們在,就不怕邊疆有事。

  外頭不會有事,裏頭無非就是換人。

  你們不想做官了,自然有人願意做。

  說的多麽冠冕堂皇,說的多麽大義凜然,歸根結底,是利益罷了。

  這天下的讀書人多得是,能人也多得是。

  所以一連三天,趙拓根本不管外頭跪著的人是死是活。

  而大理寺大牢中,審問這群言官的事進行的如火如荼。

  凡事講求一個證據,你可以說我是風聞奏事,好,你聽說說的?在哪裏說的?

  將那人找來對峙。

  隻要對的上,你就可以出獄。

  對不上,那就對不起了,你就是捏造汙蔑。汙蔑朝廷命官是什麽罪過?汙蔑皇後是什麽罪過?

  以前的不計較今日都存著呢。

  喊冤也沒用,該撤職撤職,該貶官貶官。

  不殺你可以,但是你也休想再回來做官。

  趙拓直接下旨,日後貶黜離京的官員,晉升不得越級。

  也就是說,你要是被貶黜出去做了個縣令,那麽你隻能一步步往上爬。

  你死之前能爬回來就算你厲害!

  不像是以前,貶黜出去還能隨便調回來。

  還有就是被罷免的言官,他們的後代三代之內不許進禦史台。

  也是委婉的告訴你,我不信你這家教。這就算絕了多少人的路了。

  太上皇也是鬆口氣,他是真怕趙拓一時激動,真的大開殺戒。

  如今這樣就好,雖然激烈,但是畢竟還是有退路的。

  但是緊接著第二天,趙拓就流放了三個……

  太上皇按著心口“不許給我送消息了……”

  “這怕是不能,幾位相公來求見了……”吳爭鳴道。

  “不見,告訴他們,官家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朕已經是太上皇了,叫他們有事找官家去!”太上皇擺手擺的那叫一個快。

  老臣們見不著太上皇,隻能上書再勸。

  無非就是叫皇帝不要這麽做,這可是有違祖宗規矩雲雲。

  等到了大朝會的時候,眾人齊齊勸誡,聲淚俱下。

  趙拓隻是冷笑“朕是天子,是皇帝。若有國事做的不好,你等死諫,朕不聽那是昏庸無道。如今,朕可有任何國事政事做錯了?收拾了禦史台就是錯?朕看來,是你們被慣壞了!”

  “天下太平的久了,你們一個個的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了。竟敢無故造謠朕的後宮?朕的皇後是什麽人,你們心裏沒數?還敢提起廢後,朕看你們是瘋了!”

  一個大臣上前幾步“陛下!您為皇後發怒情有可原,可如此行事,便是皇後娘娘的聲譽……”

  “聲譽?她何嚐不想要聲譽?要了聲譽,就要由著你們磋磨?她上對公婆孝順,下對子女慈愛。宮裏宮外,奴仆無不說她好的。生育有功,伴駕有勞。十餘年來,兢兢業業,從無錯處。這樣的皇後,都不能叫你們滿意。你們想要什麽樣的?”

  “或許說,是你們誰家有更好的?”

  眾人忙都跪下聲稱不敢。

  “朕隻要還在位一日,就容不得你們胡言亂語。朕此生不可能再納妃。爾等還是死心吧。至於聲譽,朕不在乎,皇後也一樣不在乎。有本事,你們就造反,將朕拉下來。要麽有骨氣些,就辭官回家吧。要是都不能,就操心些國事。少一天天盯著朕的後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