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8章 脾氣
作者:雪中回眸      更新:2020-11-17 00:48      字數:2252
  “來汴京城是無用啊,不過,南邊,雲南之類的地方就有用啊。荒地那麽多,正是缺人。就送去開荒種地不好?雖說,遼人勇猛,可要能安定下來,他們難道還會不願意?他們年年都想從大宋擄走些女人,不就是為了壯大族群?咱們就要點人來。他們那是不適合種地,可我們中原也地大物博。長江兩岸,荒地多得是。”

  趙拓一拍大腿:“好主意!”

  說著就丟下莊皎皎跑了。跑一半又折回來:“好乖乖你等我,晚上咱們吃好的,等我啊。”

  莊皎皎被抱著臉猛親了一大口。

  再看時候,人就沒影子了……

  行吧。

  趙拓招來大臣,就將這事說了。

  老臣們沉吟:“這倒是可行,過去,也不是沒有過臣子提出這個事,隻是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既然是可行的,就要提出。既然遼王拿不出那麽多的牛羊馬,就用人換。三十歲以下的男子,一人五隻羊,頂兩頭牛。頂一匹馬。”

  “二十歲下,就加一點。女子的話,就能抵更多。”

  “不同意就繼續打。”趙拓道。

  大臣們猶豫了一下,還是勸解:“就算是繼續打,最後也無用。遼人的地方雖然是大,可也實在無用。難不成咱們大宋人去放羊?這換的東西,太多了,隻怕是不能成。”

  “我知道。我並非窮兵黷武,隻求好名聲的皇帝。隻是你不打,他們不知道怕。或許無用,可給遼國換個皇帝倒是也可行。隻要是他們不想換,就會緊張。最後,能不能要來這麽多東西到也不要緊。至少,不逼著他們,他們就不知道懼怕。”

  從古至今不都這樣,為什麽草原上那群人就打不敗?

  不是打不敗,而是打下來也無用。

  那地方沒法耕種,而中原人自古就是耕種為主。

  你不能耕種,時間長了不管,打敗的那群人就又恢複過來了。

  恢複了,他們糧食又不夠吃,就要來搶。

  反反複複。

  而因為特殊的,惡劣的氣候環境,這地方的人真是能打又耐打。

  於是就有了今日。

  趙拓在朝堂上忙活,這一件事扯皮了好久。

  最終遼王也不可能付出這麽多的東西。不光是東西,還有一份二十年不得靠近邊界的條約。

  雖然隻要他們緩過來,可能就要撕毀,但是眼下是不可能的。

  畢竟遼國的三皇子和太子都死在這場戰役中了。

  最終,遼王同意在兩個月內,送來五千匹戰馬,千頭牛。以及,四千個男女,都是三十歲以下,因為大宋沒說不能給夫妻,所以來的很多都是一家子。

  這些人直接被大軍護送去了南邊,打散了分在各處。

  當然了,打散是打散群體,並沒打散人家的家庭。

  從放牧改成種地,一開始是不習慣,可不過兩三年就都接受了。畢竟,一年辛苦種地,存下來的糧食就足夠家裏人吃。

  又不用擔心冬天雪災第二年怎麽辦。

  更不用到了冬天就餓死。

  時間說回當下。

  戰馬自然分到軍營,牛羊除了犒賞三軍,就都拉回來。

  不光是牛羊,此番大勝,領軍的將軍們自然都是加官進爵。

  這可是,上百年來第一次。

  朝中因此熱鬧萬分。

  官家明白的表示了對將軍們的歡迎與喜愛,文官們也隻能順著。

  當然了,言官們要是不出來就有了鬼。

  就有人出來說韓將軍在軍中時候,委派了犯了軍法的一個前鋒。

  還有一個運送糧草的將軍與遼人有關係,他的妹夫是與遼人做生意的雲雲。

  言官說話比較直接,就說他通遼。

  趙拓當時就在朝堂上發了大火。

  “將軍征戰,那是提著腦袋幹!你我都不曾去軍中,知道當時是什麽情形?伏將軍犯了軍法,又不是死罪。該受什麽刑罰自然受了。還不許他戴罪立功了劉將軍妹夫與遼人做生意如何?朕還是晉王府公子的時候,也派馬隊去遼國做生意。與遼人做生意,是朕的大爹爹那時候的政策。怎麽到了爾等口裏,就成了有罪?”

  “正事不做,成天就知道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大軍才立功,韓將軍九死一生。你們也不怕寒了將軍的心!”

  “你們一個個高枕無憂的在汴京城享福,倒是不知道前線艱苦!韓將軍他們才保護了你們,你們反過來要咬人?朕倒是沒想到,你們這群言官禦史能這麽不講道理!”

  眾人聽著官家罵人也是大驚。

  沒有過啊!

  這幾代的官家也沒有這麽說話的……

  一時間,言官禦史也愣了,所有文官又是心有戚戚,又是覺得官家這樣不妥。

  就開始委婉的規勸。

  趙拓直接起身走了,不聽!

  大概是覺得新帝這樣有點不對,竟有人要尋太上皇,一遍一遍派人去傳話,求見。

  太上皇直接送來一句話:官家罵得對!

  這下,多少人啞火了。

  可也有不服氣的,引經據典上書。

  趙拓根本不聽,不借著這個機會壓住這群跳腳的,以後就別想做事情。

  還好,他也算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他大爹爹的親爹那時候也收拾過一次,好多規矩也是從那時候改了的。

  此時,經過半個月,天天爭吵不休。

  可趙拓有一點好處,就是沒有掣肘。

  太上皇放手太利索,根本不留什麽自己人了,愛誰誰,都是新皇帝的人。

  太後更是從未參與過朝政。

  而趙拓母族無人,妻族……就是個教書匠。

  宗親們也沒法參與,祖上規矩多,他們隻能做富貴閑人。

  最後權勢的幾個老臣,比如林大相公,第一天回家就直接命令自己兒孫,不許給官家找麻煩。

  門下那些學生也是早早的就敲打到了。

  所以,蹦躂的人就沒後勁兒。

  你不幹你自己辭官,幹你就聽著。

  當然沒有人辭官,就算他們恨不能碰死在大慶殿裏,可到底還是想留個千古好名聲的。

  辭官就不是好名聲了。

  趙拓呢,雷厲風行,該貶官就丟出去好幾個。

  更是將這群人壓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