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金氏族滅》 出手搶奪
作者:無痕之夏      更新:2020-06-09 00:53      字數:3245
  慎戒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準備開始自報家門,他鄭重其事地清了清嗓音說:“我們來自西冰海罔極寺,小森僧法號慎戒。這是家師,法號混丈。混亂的混,丈夫的丈。”

  “哈哈哈……”

  聽了大和尚的法號,加上慎戒認真的介紹。李華,開心道長,牛如海幾個性格開朗的紛紛大笑,其他人也都麵含笑意。

  大和尚卻是急了,立刻惡狠狠的對慎戒說:“給你說過多少次,在外人麵前不用介紹我的法號,告訴他們我是你師父就行了。”說完就要對金聖歎一眾人發作。

  慎戒趕緊阻攔道:“師父,您先別亂來,我給他們再說說。出門時主持說了,你要亂來,我回去時可是要如實告訴主持的,他會懲戒您的。”

  聽到這裏混丈和尚狂浪的心收斂了幾分,顯然對慎戒口中的“懲戒”二字有些忌憚。

  慎戒見師父不再胡鬧,安靜了下來,隨後表情嚴肅認真地對著眾人說:“施主們莫笑,世間萬物皆因緣而聚。有今日果必有前日因,我師父他的法號一樣有由來,不用嘲笑於他,隻是一個代號而已。

  我們主持說,我師父入門前做事莽撞,所以起法號為混丈,這樣每當大家笑話他時就會憶起自己的過失而有所收斂。

  況且我師父的法號本身並不可笑,可笑的是笑他的人,不是嗎?”

  慎戒越是認真努力的解釋,讓大家越覺得忍俊不禁。

  就連玉允武在不遠處看到此情景時也摸著自己的下巴,微笑著自言道:“這小和尚,有點意思……”

  金聖歎知道慎戒心底善良,並不想再調笑他,便問道:“你們不遠萬裏來此地找金雲到底所為何事?”

  慎戒再次看向金聖歎身後,最終將目光鎖定在金雲身上,對金聖歎一拱手說:“主持說五歲可以引氣入體的人實在是沒有聽說過,本來以為是有人以訛傳訛,但聽說是金家的王子,便信了八分,所以派我們師徒特地來看一看,如果是真的,我的任務就隻是問金雲施主一個問題而已。”

  金聖歎歎了一口氣,心想果然是樹大招風,又一想不對,開口問:“你的任務,那你和你師父的任務還不一樣嗎?”

  慎戒回頭瞅了一眼自己師父,表情錯愕,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出山門前主持隻給他交代了自己應該做地事情,並不知道自己師父有沒有其他任務,他這樣對金聖歎說本來隻是出於自己說話的嚴謹。可是,如今被這麽一問,他想想自己師父可能還真有和他不一樣的任務。

  自己師父除了功法高強外,為人處事生活料理方麵實在是差強人意,主持為什麽會讓他一起來呢?

  慎戒心裏開始打鼓。

  混丈和尚見慎戒看他,把下巴揚得老高,不屑的說:“你可別問我什麽!你做好你的事情便好。”

  金聖歎不知道他們打什麽啞謎,見混丈和尚模樣實在可惡,心裏厭煩不已,於是指著金雲說:“他便是金雲,你有什麽要問的就問吧,問完趕緊走吧!”

  慎戒躬身一禮,隨後與混丈和尚向金雲走去。

  走近跟前,混丈和尚看見玉允武後兀自一驚,趕緊拉著慎戒向他鞠躬拜禮道:“不知尊上在此,剛才行為孟浪,望尊上莫怪。”

  西冰海隸屬於玉國境內,玉允武尊容誰人不識。混丈和尚畢竟是活了快一個甲子的人,孰輕孰重還是知道的,他麵前這個人若一個不開心恐怕整個西冰海都會消失,不要說他們一個小小的寺廟。

  玉允武會心一笑,開玩笑似的對混丈和尚說:“罔極寺什麽時候出了你這個妖僧,無為禪師是你什麽人?”

  “是小僧的師兄!”混丈和尚恭敬無比。

  “哦,原來如此。你們要問什麽便問吧!不用在意寡人。”玉允武沒有多說。

  混丈和尚卻是暗暗吐了吐舌頭,小聲自語道:“看來爺爺我今天任務完成不了了!”

  元界文明綿延至今已有上萬年的曆史,每個勢力教派都明白一個道理。

  一個團體想要長久發展,必須要有強勢強大人物的護航,而尋找培養自己的人脈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金雲這類天才便成為了各個勢力眼中的香餑餑。

  罔極寺作為玉國乃至元界都小有名氣的教派,自然不能例外。

  混丈和尚作為罔極寺的武力先鋒,這次出來的任務便是“引”金雲入門。

  不過他和慎戒的任務不同,慎戒從小敏而好學,小小年紀對佛法便精通非常。

  主持交代慎戒問金雲一個有關禪意的問題,根據金雲的答案判斷金雲是否屬於真正的天才。

  如果是,就先以柔和的態度將金雲引入罔極寺。

  當然如果金雲不從,或者金家不放人。混丈和尚的作用就來了。

  強行帶走金雲。

  所以當看到玉允武在場時,混丈和尚知道自己今天不可能動武了。

  慎戒不知道混丈和尚的真實任務和內心活動,他徑自走到金雲身前。

  慎戒說:“金雲施主,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金雲淡淡道:“請講。”

  慎戒問:“什麽是人心?”

  問題一出,幾個大人都微微一震,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奧的問題,五歲的孩子可以回答嗎?

  金雲聞言,僅思量片刻,開口回答:“人心為鏡。”

  慎戒沒有驚訝,而是蹙眉再問:“何解?”

  金雲輕輕一笑道:“我不知道怎麽解釋,但是我曾在一本上古典籍裏看過一則故事,可能可以解釋吧!

  古人雲:相由心生。

  上古時期曾發生過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

  話說古聖人蘇東坡與佛家聖僧佛印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經常被蘇東坡捉弄。一天,蘇東坡問佛印:“你睜眼好好看看我,你覺得我坐在這兒像什麽呀?”

  佛印回答:“我看你坐在那兒就像尊佛。”

  蘇東坡哈哈大笑:“你

  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麽嗎?你坐在那兒就像一堆牛糞。”

  佛印笑而不語。

  蘇東坡自以為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以後還跟他妹妹蘇小妹吹噓此事。

  偏偏蘇小妹也是個曠世才女,一下就看出了問題。她說,“哥哥,參禪最講究明心見性,就是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你回頭想想,你心裏有什麽吧。”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心中有什麽,就會想什麽、說什麽、表現什麽。”

  故事講完,金雲看著慎戒頓了頓繼續說:“你問我人心是什麽,我不知道,但是我突然想起這個故事。所以我說人心為鏡,心裏想什麽就是什麽。我想你們佛家古賢的答案應該不會有錯吧。”

  慎戒聽完心情久久不能平複,眼神複雜的看著麵前這個比自己小很多的稚童,心裏感歎道:主持,這個世界真的有人可以天生如此嗎?

  不等慎戒回過神來,一旁的開心道長卻仰天而笑道:“嘿嘿哈哈哈,妙哉!妙哉!品性仁孝,才思敏捷,果真一天生妙人也。”然後走到金雲身邊對金雲繼續說道:“既然小娃子你如此博學,那貧道也問你一個問題可好?”

  金雲對開心道長頗為好奇,所以並不反感他。於是歪著頭對他說:“請說。”

  開心道長問:“你對我道家書籍可有涉獵?”

  “有。”金雲言簡意賅。

  “好,我道家史祖耳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可知為何三生萬物?”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偏,但卻相對不難。隻是對道家文化沒有研究的絕對回答不出來。

  金雲開始皺眉苦苦思索,他畢竟是一個五歲的小孩心性,不願認輸,答不上來或者答不對,對於他來說就是輸。

  庭院內雖然此刻人滿為患,但卻異常安靜,他們都在靜靜地等待金雲的回答,看這個天縱奇才能否再次挑戰他們對天才的認知。

  終於金雲開口回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自名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覲殷死,議而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為學父。

  出自上古道家經典《道德經》,我不能理解其中深意,隻能告訴你我的理解。

  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所以一分而為陰陽,陰陽為二,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所以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妙!妙!妙!”開心道長一連感歎三個妙字稱讚。

  隨後,他對玉允武深鞠一躬道:“帝君對不起了!此等妙人,實在不該居於世俗!我八仙庵向來超脫世外,這金雲小娃我開心道長今天便收了他。今後好好教導,日後必能成我道家至尊。”

  說完,不等眾人反應,開心道長抓起金雲,即刻想飛身離去。

  玉允武早有防備,大呼:“不可!”

  孤獨劍與方士敏應聲出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