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詔獄“一遊”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4-06 19:15      字數:2366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陶嘯深覺得這段時間異常的艱難。

  因為顧濟滄是否東瀛細作一案錦衣衛竟然遲遲難有線索不說,甚至於顧濟滄的藏身之處他都一時難以察明確鑿,成國公府的探子,完全一無所獲。

  陶嘯深也的確有無奈之處。

  弘複帝的忌諱,從來都是皇室闔牆,所以便是信重陶嘯深,也從未授令錦衣衛在臨淄王府滲入暗探,直至這回太子上諫,弘複帝幾經猶豫才終於認同,但時日太短,難有成效確實符合情理,包括成國公府的暗探,雖久經潛伏,但突然授命便是此等機要之案,原本也不該立即便有確鑿消息。

  但機敏如陶嘯深,他其實已經察覺臨淄王薦舉孫崇葆,乃至於黑熊傷人、密雲大火兩起事件的不尋常了,情勢緊迫,他知道自己沒有那麽多時間摸探,如果殃亂發生,事實真相就並不重要了。

  從弘複帝下令錦衣衛聽從太子節製那日時起,對於陶嘯深而言就不再有第二立場,他必須保全的是東宮儲君,這既為主觀忠心,也符合客觀情勢。

  孫崇葆所預言的大殃禍,在陶嘯深的知察中,十之八九和顧濟滄一案息息相關。

  正焦灼於此一事件的毫無進展,怎知這日,線索竟然送上門來。

  報訊的人是申長英,他急匆匆的跨進執事廳,一臉焦灼欲言又止的模樣已經顯明了是有要事相商,所以陶嘯深三言兩句對下屬交待完畢囑令,便和申長英密談。

  “陶兄,我旗下千戶董貫檢,今日經線報生逮了個倭人,搜得他身上有封密信,經問,正是欲交送顧濟滄,不過那密信是用暗語書成,倭人咬定他也不知密信有何內容,而今董貫檢正對那倭人用刑,希望從他口中問出顧濟滄藏身何處,這件事我先報陶兄,由陶兄決奪是否當報殿下。”

  陶嘯深聽後自然興奮,不過略一沉吟,深覺自己不便插手:“這回殿下交待錦衣衛察辦間細入潛要案,雖則授我主辦之權,不過我與申兄弟本是平級,實則並無統屬關係,既然這條線索乃申兄弟究拿,理當由申兄弟主決鞠審,我若幹預,既為越權又為貪功,有違衛部內法。”

  “陶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逼於無奈才爭取的這回協辦權,可不稀罕爭得功勞,且我根本也沒盡力,隻是這董千戶,他是我嶽丈的人手,所以不用我安排便盡職盡力……總之你我之間何必說貪功二字,我可不願被嶽丈推上擂台和陶兄你拚拳。”申長英一臉的苦惱,活脫恨不能將這燙手山竽拋交的模樣。

  “申兄弟也說了,董貫檢是梁公的人手,聽受的是梁公差遣,那這件事我就更不便於插手了。”陶嘯深也十分堅決。

  察明顧濟滄一案雖乃十萬火急,但並非隻能由他一人主辦,指揮使梁師砦雖未得授令無權參審,但其女婿申長英作為協領,旗下如董貫檢等自然聽從申長英的節製,這乃錦衣衛部內成例,他若接手究察,務必需要先行審明董貫檢從何而得線報,但董貫檢卻並非他的部屬,當然不可能將暗線探人告知,內部一起爭執,反而會造成察辦延怠,這大大不利於及時究明案情。

  申長英無法說服陶嘯深,愁眉苦臉的告辭了。

  但他當然明白陶嘯深並非貪功之人,根本不可能接手他的部屬獲取的線索,這一趟無非是打消陶嘯深的疑慮,同時也能繼續麻痹太子黨營,他無意升遷的形象著實太過深入人心了,突然這般積極,就怕太子身邊智囊趙蘭庭會心生警防,而在此關鍵時刻,魏國公的計劃要繼續推展,就千萬不能打草驚蛇。

  而那董貫檢,雖然的確是嶽丈梁師砦的人手,可為他所生逮的倭人,卻是魏國公主動拋出的誘餌。

  太子很快得知了這一“重大突破”。

  也理所當然聽聞了陶嘯深打算避嫌的想法,拍著申長英顯得頗為沮喪的肩膀,太子也頗為怒其不爭:“申指使的想法,孤不是不能理解,不爭名利固然可貴,然此時江山社稷隱患甚多,正是需要文武百官效忠盡職的時候,你這一心想要掛冠而去逍遙渡日的念頭,孤可不能讚同,申指使正值年富力強,‘致仕養老’四字說出來你自己都不覺得羞愧麽?”

  太子雖把申長英敲打了一番,卻也懶得強迫他主持刑鞠,領著蘭庭和龔望往北鎮撫司的詔獄,親自督促鞠問。

  蘭庭這還是首次“參觀”詔獄,龔望更加連大名鼎鼎的北鎮撫司都是第一回涉足,當走下那排有如深入地獄般的石階時,哪怕並未聽聞受刑者慘叫連連,他竟都被撲麵而來的陰森氣息激出個冷顫來,一眼瞄見傳言中那令人聞風喪膽的刑具,連連咂舌:“這可比府衙的刑獄可怖不知多少倍,我要當時被直接逮進詔獄來,怕也不能沉著冷靜談笑風聲了。”

  要他當時被嚇成一攤爛泥,大名還怎麽讓尹姑娘“如雷貫耳”呢?就更不可能當素未謀麵時,就贏獲尹姑娘心生好感了。

  咦?連這種時候都能聯想到尹姑娘了?龔望頓覺自己這回是真動了收心娶妻的念頭,隻他心悅的姑娘儼然還是情竇未開,一心一意要和他稱兄道妹結個異姓知己,姻緣之路看上去還坎坷艱難。

  他這一走神兒,就踩了太子的腳後跟。

  太子閉了閉眼,回頭斜睨:“這出息,今日是讓你問案,又不是讓你受刑,犯得著六神無主?瞅瞅你家楷模現下是多麽氣定神閑。”

  “楷模”趙都禦隻給龔望一個穩定的後腦勺,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要說來這時的詔獄可不再有先帝時幾乎“人滿為患”的盛況,一路深入並沒聽聞鬼哭狼嚎,所以在蘭庭看來空蕩蕩的獄室和冷冰冰的刑具便缺失了觸目驚心,隻這處長年蔽悶,積聚的汙濁之氣讓他十分嫌棄,為了減少這惡心的感觀,少不得摒息,避免五髒六腑受此濁氣浸染,看上去整個人既沉著更冷淡。

  那倭人,此時被關押在最靠裏的刑室。

  看他遍體鱗傷,應當是受過了夾棍、杖刑,此時處的是站重枷,這矮小的倭人肩扛遠遠超過其體重的枷鎖,腰部腳腕還被固定,使其隻能站立,所以倭人已是滿麵紫漲血汗直淌,但看得出他並非普通人,遭受如此酷刑尚且沒有連聲慘呼。

  而更讓人生怖的是,這間刑室裏陳列的刑具,曾經不知讓多少冤魂慘死,它們靜默著,卻似無聲吞吐陰森的殺氣,把龔望這個臨時“主審”都驚得膝蓋一軟。

  他一把扶住了蘭庭的手臂:“楷模,小生我這回真是不勝其任,還是你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