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火患如期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4-04 17:54      字數:2432
  蘭庭的確沒睡,他正在遊廊上飲茶。

  也賞月,一年一度中秋節,誰說一定需要酒樂慶賀。

  他和春歸的碰麵,這些日子以來竟然都在皇城裏,不過蘭庭倒也料到今日太子妃會放春歸回來,他給春歸斟一盞茶,打量一番,滿意的點點頭:“還好,沒瘦。

  春歸:?!!

  “大爺莫非不知道如今時尚是以瘦弱為美?

  “不知道,總之我是希望自己娘子被養得白白胖胖的,不過這目標看來有些難,退一步隻要別讓娘子再繼續瘦下去。

  這話說得讓春歸都沒法因為“白白胖胖四字發火了。

  她喝茶,以降火氣。

  “逕勿現在還等著,不全是為等我吧?今日密雲應當會有消息傳回。春歸放下茶盞時說。

  “是。蘭庭頷首:“也不知鄭秀的人何時會縱火,不過因為國喪,城門未閉,報訊的人可以入城,殿下得了訊,應當會遣人知會我一聲兒,好在是今晚風輕,咱們又早作了準備,應當不至於會殃及百姓,隻不過未得消息終究難以入眠。

  “當時我也不記得向玉陽真君多問一句皇後何時薨逝。春歸有些自責。

  “皇後何時薨逝並不要緊,不過據我猜測,孫崇葆大約會利用皇後薨逝一事。

  蘭庭話音剛落,便見梅妒微紅著臉過來,他便猜到了梅妒欲說的話:“湯回稟事來了?

  梅妒一聲“是字更加有如蚊吟,蘭庭搖頭笑道:“今後你和湯回成婚,可免不得仍要在斥鷃園服侍的,你們小兩口見完麵轉身你就成了啞巴,怎能算是稱職?

  梅妒整個人都驚了,大約是沒想到趙大爺居然有朝一日也會打趣她。

  蘭庭反倒成了哭笑不得的那一個:“我也才二十出頭吧,到底怎麽就活成了丫鬟們眼中的老古板?

  還是春歸給梅妒解了圍:“讓湯回進來說話吧。

  湯回倒是樂顛顛進來,回話時眼睛都直盯著梅妒:“大爺,大奶奶,太子殿下遣人捎來的消息,說是阮林鎮集的火災並未造成傷亡,撲救得及時,不過隻損壞了三家屋舍。

  話說完了,他卻沒得到任何回應,於是湯回終於才轉了轉眼珠子,黑眼仁看準了他家

  大爺。

  蘭庭很莫名:“我以為你隻需要梅妒給你回應。

  湯回:“大爺你在國喪期間竟然敢飲酒!!!

  這下連梅妒都急了:“別說瞎話。

  春歸笑得幾乎仰倒,扶著蘭庭的肩頭:“趙都禦,可是連你的書僮都認定你是個老古板不會說詼諧話,偶爾調侃一句必定是喝酒上了頭,可真該好生檢討了。

  沒有人傷亡,大家都覺輕鬆了些。

  太子和蘭庭也的確沒有安排人手逮拿縱火者,甚至沒有安排人手盯梢跟蹤。

  跟蹤他們的不是人。

  所以才會令他們防不勝防,行蹤暴露無遺,為日後出其不意一網打盡且留下活口創造極大可能。

  不過密雲縣下阮林鎮集的火災雖未引起太大傷亡,消息還是被人稟報去了弘複帝麵前,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臨淄王。

  雖而今仍處國喪,不過死的畢竟隻是皇後並非皇帝,弘複帝又並未下令輟朝,所以一應政務並沒有怠廢,臨淄王當然也不僅顧著給皇後守喪而已,事實上頭七之後,仍替皇後守喪的人也就隻有諸多女眷罷了。

  太子監國,暫時未予臨淄王權職,幹預實務,不過臨淄王入宮麵聖太子是不能阻止的。

  又因皇後薨逝,雖說並不讓弘複帝感覺突然震驚,可這麽多年的夫妻終於生死相隔,弘複帝自然仍會覺得悵惘,心裏的愴痛雖說有些鈍滯,卻存在,消磨他的精神,皇帝之疾原本日益嚴重,為此事故難免加重了症狀,不至於臥床不起,氣色卻明顯更加灰敗了。

  臨淄王這一段時間很積極的出入乾清宮,一日三省安恨不能長留在乾清宮侍疾。

  他這日趕到的時候,正好是弘複帝服藥的鍾點,臨淄王於是親自嚐藥試毒,又捧著藥碗親手遞給皇帝。

  弘複帝飲完藥,用清水漱口,倒是溫言安慰了兩句兒子:“二郎不用過於擔心,我這也是舊疾,服藥調養著一時間不會有大的妨礙,你也犯不著一日幾趟往乾清宮跑。

  話說完就是一陣咳嗽,喘了一陣兒,氣色倒是有了好轉。

  這情形倒給了臨淄王方便。

  “皇上還記得兒臣前些日子稟報那件……黑熊傷人案?

  這件事太子並沒有交給錦衣衛察

  辦,弘複帝還沒意識到或許與臨淄王相關,倒是聽臨淄王從前提起過,便微微頷首:“你不是說成國公府上養的一個僚客,叫孫什麽的人……

  “是孫崇葆。

  “他深諳易經八卦之術,卜得黑熊傷人是預兆將有火患發生?為此你還建議京畿幾大縣城各條鎮集這一段兒加強防範,避免火患殃及無辜?

  “是,昨日晚間,密雲縣阮林鎮一家鍋具碗碟鋪子,果然突發大火,慶幸的是阮林鎮保長防範周全,才能及時阻止火勢蔓延,並未造成百姓傷亡。

  臨淄王其實根本就不管火災會否殃及無辜,他甚至遺憾火災不曾殃及無辜,否則事情鬧大了,根本就不需他專門來弘複帝跟前為孫崇葆搖旗呐喊,百姓們議論紛紛,言官自然會上稟聖聽,屆時孫崇葆成為百姓口中能夠未卜先知的“神人,隻需成國公府的黨徒上諫,他在旁助勢,孫崇葆得授欽天監監正一職又有何難?

  不過既然阮林鎮那保長真聽信了防範之說,他也不妨把功勞攬上己身,橫豎弘複帝也不會去尋區區一個保長求證。

  “竟然當真發生了火患?弘複帝未免覺得驚疑。

  雖則自古以來,一姓坐擁江山,都免不得會用上天授命這套說法統禦臣民,不過無論是九五之尊,抑或是朝堂百官,其實就沒幾個認真相信天授神權這套說辭,先帝為求長生,重用術士以至術士幹預朝政,弘複帝可謂是深受其害,所以他才嚴格律己,禁絕術士擾亂朝堂。

  但弘複帝雖然不輕信術士,生而為人,卻難免敬畏鬼神之心。

  人有命數,國亦如此,更何況萬千百姓篤信的就是天地鬼神,災異降世往往會導致民心疑亂,他們很可能認定是天命有所更移,所以身為君王,有時也不得不妥協於天授神權這一說辭。

  如這起事故,京城左近從來沒有發生過猛獸出沒並且屢屢傷人,緊跟著果然如孫崇葆卜斷發生了災異,未殃及百姓是大幸,然則為安民心,朝廷應當取用使無辜免受火患殃及的人,這樣一來才會讓民眾信服,雖有災異,然並非天命有所改移,否則又何來善卜者預警。

  “不僅發生了火患,孫崇葆觀測天象,甚至預卜……臨淄王當即膝跪叩拜。

  弘複帝的神色就越發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