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再見陶氏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4-01 17:31      字數:3410
  春歸剛從四夫人的院子回來,心裏還帶著幾分對蘭珎小妹依依不舍的情緒,正遇見萎靡不振的尹小妹一邊吃著她大早上起來烹製的茶點,一邊在那兒唉聲歎氣,不由憤憤不平:“曉丫頭也越來越得隴望蜀了啊,蹭吃蹭喝著還黯然銷魂的模樣,這秋意還不深呢,你就佇我家院子裏來施放愁雲慘淡來。

  “大奶奶,我可等了你不短時間了。尹曉低馬馬虎虎把精神一振,上前挽了春歸的胳膊:“大奶奶也聽說了我在別人家裏喝得爛醉的糗事了吧?我倒不怕出醜,隻自從飲了知秋姑娘的千日醉,再喝其他的酒可就沒了勁頭,我哥就那點薪酬,我也沒多少積蓄,著實買不起好酒解饞,拜托大奶奶把珍藏的佳釀舍給我一些,好歹讓我熬過去這段兒,當然大奶奶若肯和知秋姑娘言語一聲兒,替我討上一壺千日醉來更加再好不過。

  “你是想要人家的酒方子吧?春歸毫不留情揭發了尹曉低的小心思。

  “當然授我以魚不如授我以漁。

  “我可不認識知秋姑娘,曉丫頭你到底才和人家有一麵之緣呢,怎麽你自己不去討,反倒支使起我來?

  “我哥不讓我再去叨擾知秋姑娘。尹曉低長歎一聲。

  她家兄長等閑鮮少限製她的行為,不過偶爾張口限製,尹曉低可是不問緣故就聽從教令的,也絕對不敢違反,要不今日怎麽跑斥鷃園裏來遊說春歸呢?

  春歸當然明白尹寄餘不讓曉低再與知秋接觸的原因,她自己又怎會主動前往“攀交:“我雖沒有飲過千日醉,但聽聞那酒烈性,兩盞便能令尋常海量如曉丫頭你都昏睡不醒,這樣的酒再是醇香,既不能多飲,豈非少了把酒長談的意趣?罷了,我這裏的確有不少好酒,嘴饞了你盡管來取。

  “大奶奶今日不陪我一起飲談了?尹小妹可憐兮兮的問道。

  春歸不是嫌棄尹小妹,但她已經看見了嬌杏在此,說明有重要事宜稟報,著實是沒那多空閑陪著尹小妹飲談:“今日大爺休沐,雖這時在外院,卻早交待了過午後就會回來……

  話沒說完,尹曉低便連忙告辭:“改日,改日,我可不敢給趙都禦礙眼,大奶奶我先和阿菊去拿酒,拿了就走,先道謝了哈。

  春歸眼瞅著尹曉低須臾便跑得不見了影兒,搖頭笑了兩聲,便交待青萍:“請大爺先回斥鷃園來吧。

  龔望早就懷疑知秋的來曆不尋常,為防打草驚蛇,便沒驚動錦衣衛的人手盯看,可知秋既然極有可能是錦衣衛訓練培教的耳目,普通親衛盯梢怕是會被她甩脫,且更加可能打草驚蛇,唯有動用嬌杏才不怕露出破綻,又能達到監視目的。

  而龔望那日和莫問“密談之後,知秋立時和申長英私下碰頭,嬌杏便轉移了目標繼續盯梢申長英接下來的動作,這回複命,理應是終於有了結果。

  蘭庭很快便回了斥鷃園。

  春歸才問嬌杏:“申長英是否去見了魏國公?

  “大奶奶再次料中了。

  要說來鄭秀和申長英一直便有接觸,兩人居然合夥注資在京城經營一家酒

  肆,這要是擱先帝時,勳貴與錦衣衛來往如此密切必然犯忌,可眼下弘複帝卻並非僅靠廠衛斷獄,再兼弘複帝信任的人一直是陶嘯深,連梁師砦都成了個擺設,更何況一直遊手好閑的申長英?鄭秀也並不是弘複帝小心提防的人,所以這二人搭伴經營商事的行為竟然半點沒有觸動弘複帝的警覺。

  太子的人手也無法深入鄭秀左近,要不是而今還有嬌杏,想要探聽清楚鄭秀和申長英談話的詳細內容簡直就是一件絕無可能的事。

  當九五之尊多忌多疑,隻要碰麵便能入罪,但此時儼然已經不是這樣的情況了,沒有真憑實據難以說服弘複帝相信鄭秀暗懷不臣之心。

  春歸繼續聽嬌杏說道:“申長英果然為魏國公心腹,這回訪見魏國公,壓根就不是為了其餘閑事,稟報的正是知秋打聽得來的消息,且申長英明知那孫崇葆是魏國公利用英國公網絡的黨徒,申長英的意思是,既然丹陽道長已經卜算得知火患將發生於密雲縣下阮林鎮集,太子殿下定會安排親衛逮拿縱火之人,提議魏國公需要改變計劃,橫豎火災隻要發生於京城左近,目的便能達到。

  但魏國公卻認為就算改換縱火之地,丹陽道長也能通過卜算察實,如此一來反而讓申長英及知秋暴露,所以唯今之計不能更改原定計劃。且魏國公還說,孫崇葆並非縱火之人,太子無法將孫崇葆定罪,如此便不能夠追究這件事端後的始作俑者,逮拿縱火者乃無用功,所以魏國公篤定太子目的隻是為了防止百姓受這場火災殃及,非但不至於打草驚蛇,甚至還企圖放長線釣大魚。

  而且魏國公又道,孫崇葆無非一步死棋,不怕他會暴露,且從孫崇葆身上順藤摸瓜,最終罪責難逃的將是臨淄王以及成國公。

  蘭庭聽春歸重複這番話後,問:“鄭秀可曾和申長英提起接下來的計劃,便即嶽丈一案已經驚動皇上之事?

  “大爺也真是料事如神,太子殿下將顧公一案交給錦衣衛察證之事的確大出魏國公意料之外,魏國公直言他完全沒有預料太子竟然會不顧顧公安危先把此案上稟天聽,這樣一來臨淄王伏殺太子殿下的計劃便大有可能夭折,臨淄王黨雖然必定罪責難逃,但太子殿下卻毫發無傷,於魏國公的大計當然不利。

  且魏國公還擔心顧公一旦被救,申適父子便即暴露,更會牽連靖海侯溫驍乃至鮑文翰,所以魏國公決斷,這件事不能完全指望臨淄王黨,他希望申長英能在這回事件中發揮作用,主要是將顧公證死為東瀛細作,誤導太子不得不私下營救,那麽還有可能繼續推進計劃。

  太子動用錦衣衛察證顧父一案,必定會讓鄭秀察覺,蘭庭的計劃原本也是徹底引出鄭秀在錦衣衛部安排的暗線,而今也算得手,必定乃申長英無疑了。

  但顧父之危仍然難解,這讓春歸著實覺得憂心似焚。

  “會不會,鄭秀搶先將父親滅口?這是她最為擔憂的事。

  “嶽丈而今已經不再為鄭秀控製,甚至不再為溫驍控製了,鄭秀若想將嶽丈滅口,也隻能通過在臨淄王及成國公府安排的暗線遊說唆使,但臨淄王黨一心利用嶽丈引太子入

  伏,並且將軒翥堂也一並置之死地,不會聽信唆使改變計劃,除非鄭秀泄露太子已經有了警覺一事,可連臨淄王與成國公都無能在錦衣衛中安插人手,又怎會輕信區區僚客的話?這事一旦泄露,反而會觸發臨淄王的警覺,所以鄭秀才會交待申長英想盡辦法證實嶽丈的罪鑿,逼得太子不得不暗中營救。蘭庭卻一直保持清醒。

  但他卻還是伸手一攬春歸的肩膀,溫言安慰:“這一局棋,鄭秀在明我們在暗,且申長英打算出手,我們一定會先一步察獲嶽丈現在何處,輝輝放心,解救嶽丈一事上我有十成把握。

  但蘭庭也知道春歸一日不見父親脫離險境,便一日難以心安,這樣的安撫作用有限,可這件事又的確不能著急,因為鄭秀一旦意識到局勢已經完全不由他所掌控,才有可能狗急跳牆。

  太子也在暗暗心急。

  這天他還是忍不住去“看望了一趟陶氏。

  皇城之外的這處居宅,其實並不像囹圄囚室,雖然樸素,既不漏風更不滲雨,說起來要遠比陶氏那一世最後棲居之地安逸許多了,而陶氏雖然日日都要經受盤問,難免會遭鞭笞,不過這點刑罰連皮肉之苦都造成有限,重要的無非是摧毀她的心態,也多少還算有些效用的。

  鞭笞責打其實並未造成遍體鱗傷,唯隻有肩膀小腿有幾道紅痕,可不會再有仆婢照料陶芳林的起居梳洗,頂多提供給她飲食,陶芳林而今也意識到自己再次成為棄婦,甚至比那一世的情況還要淒慘。

  她還活著,在世人認知裏卻已經死亡,活著無非隻是苟延殘喘,當被榨取最後一點價值,等著她的絕對不會再有柳暗花明。

  太子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披頭散發滿身汙垢,甚至已經開始散發惡臭的女人。

  這個房間是待不下去了,太子轉身往院子裏去,交待被他留在這裏審問陶氏的東宮宦官:“把她給孤架出來。

  陶芳林是當真被兩個宦官“架出,人家一鬆手,她也就順勢跌坐在地上,兀自冷笑著:“我勸太子就別白廢力氣了,太子想要知道什麽,我是一個字都不會吐露。

  除非太子仍然允她回慈慶宮,讓陶才人“死而複生,並休了董氏立她為太子妃。

  但連陶芳林自己都知道這絕無可能。

  她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男人棄之如履,甚至當她明明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都不肯恩絡,為何秦詢和趙蘭庭隻肯對顧氏全心全意?這些疑問相比那些鞭笞,更加折磨她的身心,深陷絕望之境,心魔但得仇恨飼養,已經吞噬了七情六欲。

  如果自己難逃一死,所有人陪葬可謂理所當然。

  陶芳林尚且以為自己是唯一的救世主。

  “太子手上不是有淑絹麽?多少疑問為何不讓淑絹解答?是了,淑絹隻知道在那一世,太子是為顧春歸這紅顏禍水牽連不得善終,可誰才是太子的真敵?太子要怎麽避開劫難?淑絹她無法給太子解惑,這就是太子為何還要留我一命的原因,可怎麽辦呢?我並不怕死,我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我什麽都不怕!太子又拿我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