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曝屍農郊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21 19:19      字數:3307
  “是啊,我還是因為龔恭人引薦,才能與鮑夫人結識,外子起步寒微,又是因為鮑都禦賞識才調職都察院,鮑夫人確然待龔恭人要比劉娘子親近多了,劉娘子甚至不知……鮑夫人擅長瑤琴琵琶吧?”

  “那你還敢忘恩負義幫著他人中傷鮑夫人!”劉氏狂怒。

  “我可沒受過鮑夫人的恩情,那我也就說句公道話吧,鮑夫人與人為善,不卑不亢,故而過去我也甚是欣賞鮑夫人的風儀,這回事件剛一發生的時候我便覺得疑惑,是覺鮑夫人哪裏至於暗下裏指責他人,早前見鮑夫人竟然猶豫委屈,更讓我覺得似乎矯揉造作。”

  “你這樣的貨色,貪圖富貴的小人!”劉氏繼續狂怒。

  “我從前未與鮑夫人打過交道,不過和易夫人卻有深交,易夫人可來不會包庇德行敗壞之輩,且易夫人說得又有道理,要真是小顧想要算計鮑夫人,怎會鬧得自己個兒滿身謗議,小顧受了多少回算計了,哪回吃過這麽大虧?”

  “你和顧氏同流合汙,當然會幫她詆毀鮑夫人!”劉氏持續狂怒。

  春歸著實是聽不下去了:“劉娘子,但凡別人和你意見相左,你就惡言相向,認定別人居心不良,你怎不看看現在除了你以為,還有哪位認定是我的過錯?我知道輿論之事呢,其實也爭辯不出個黑白分明,今日我煩請兩位親長出麵設宴,請諸位到場,也並不是打算興師問罪,隻是望諸位做個見證而已。

  我,承認曾經與鮑夫人發生過爭論,在我看來,鮑夫人根本不值得我敬重,至於原因,我不願說,鮑夫人是不敢說。”

  眾人:……

  鮑夫人的脊梁開始冒汗了。

  “但我卻從來不曾張揚過鮑夫人乃是側室扶正的秘辛,更加不曾用這事嘲笑詆毀鮑夫人,劉娘子剛才不也承認了,這話是你傳揚開去,因你四處為鮑夫人打抱不平,所以才鬧得人盡皆知,而我與鮑夫人是各執一詞,諸位信誰的話由諸位自己判斷,我隻是說明我沒做過這等事體而已。”

  春歸說完便還席歸座,仍然氣定神閑。

  “鮑夫人也請坐吧。”易夫人也是氣定神閑:“是非黑白不是今日就能論斷的,但今日話既然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那我也對諸位解釋解釋那樁陳年舊事吧,免得諸位不明當中內情,又認定鮑都禦以妾為妻有違禮法。鮑都禦元配夫人過世前,得鮑夫人衣不解帶侍疾這事為真,元配夫人本家父母高堂,的確認可將鮑夫人扶為正室,這件事雖特例,但並無違悖禮法之處,先祖母是見證人,曾經也讚詡過鮑夫人不懼身染肺疾盡心服侍主母,是有情有義。”

  鮑夫人覺得眼前突然一陣模糊。

  她知道自己已經落了下風。

  易夫人根本沒有深究是非,硬要當場爭辯個孰是孰非,卻反過來為她證實,說她被扶正並未違背禮法……誰更坦蕩,已見分曉。

  經此一戰,小沈氏感覺自己完全沒有上場,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她的與有榮焉,以及對易夫人有若黃河之水天上來般奔湧

  澎湃的崇拜之情,原來有一種殺著,是叫稱讚對手,有一種強辯,是為對方澄清。

  難怪那些人總是嘲笑她短見無知了,這也許還真是不是門第出身的問題,取決於智計。

  小沈氏連忙教育春歸:“你可得好生學學易夫人,莫逞口舌之快,駁得人啞口無言可不能說明你就占住了上風,你本就年輕,太逞強了難免會遭人議論不夠謙遜,就如同今日,要不是易夫人在擂場上坐鎮,你怕也難得人心所向,明眼人雖然看得出鮑家的是在裝模作樣用委屈博同情,難保有那些糊塗人仍覺滿頭霧水呢,辨不清真假黑白來。”

  春歸笑而不語。

  還是易夫人點破:“這丫頭就是個鬼靈精,你當她真不懂得這些道理?她啊,看破了鮑夫人的詭計,不就是要讓眾人都知道春兒和她有怨麽?春兒是佯作中計,不過雖讓鮑夫人如了願,到底把汙水給洗清了,這一手將計就計,硬是沒讓鮑夫人討得絲毫的好處,沈夫人你可別讓她再跟我學了,我多吃了這些年的鹹鹽,隻怕還沒她這般智計呢。”

  小沈氏就越發懷疑自己的頭腦了。

  春歸當然不會認為鮑夫人目的就是為了和她掀起這場輿論之爭如此單純,但也著實拿不準敵人還有什麽後手,於是暫時也隻能靜觀其變。

  倒是龔氏在她家丈夫的點撥下有些幡然醒悟的感覺,這日又來太師府串門兒,跟春歸舊事重提:“外子提醒我,今後還是與鮑夫人保持距離的好,我雖仍然想不明白,但也曉得那些天的謠言恐怕正是鮑夫人有意詆毀小顧你了,可這是為何呢?算了,外子說了不讓我追著你問。我就是沒想到,一個人怎麽能偽裝這麽些年都不露真容,就不覺得累?”

  “鮑夫人與人為善也不盡是偽裝,她許就是個八麵玲瓏的性情,我也沒世母認為的那般光明磊落,隻能說利益紛爭一生,就各有各的立場,不過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生而為人應當心存良知和底限,我隻能說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底限。”

  龔氏也沒聽得十分明白,隻搖頭歎氣道:“我啊,就是個繡花枕頭,腦子轉得比多數人都要遲鈍,也沒什麽好逞能的,橫豎我家老爺怎麽說我就怎麽做,從此我都不再相信鮑夫人的話了,我今日來,也是依從外子的叮囑,特意向小顧致謝,要不是你攔著,我怕真不遺餘力替鮑四郎的婚事奔忙呢,外子說,指不定就坑了哪家姑娘的終生,鮑二太太就不好相與,連鮑夫人也是個陰險狡詐的,平民百姓家的姑娘嫁進鮑家,恐怕被吃得連根骨頭都不剩,那豈不是我的罪孽?”

  龔氏著實是有些心有餘悸。

  而就在龔氏來串門的這天,傍晚時蘭庭下值回府,便告訴春歸了一件突發的大事!

  “今日城郊,幾個農人發現一具屍身,施推官接報後趕去勘驗,屍身是男性,遍體粼傷慘不忍睹,雙目皆盲舌斷齒崩,十指無一健全,腳踝被鐵釘刺穿。”

  春歸極其震驚:“這是……”

  “應當就是輝輝所言,渠出曾在英國公府目睹被程玞折磨者。”

  這個人後來被英國公府送出,再後來連渠出都跟丟了,事隔兩年,卻忽然曝屍田郊。

  “還有一件讓人萬萬想不到的事。”蘭庭道:“昨晚有幾個農人,本聚在一處賭錢,中有一個出外頭如廁,發覺兩個鬼鬼祟祟的麵生人,農人疑為盜賊,高呼喊捉,驚動了另幾位鄰裏,眾人齊心協力還真捉住了一位,天亮時扭送到了保長那兒,保長因為知道發生了人命案,不敢大意,便將這麵生人交給了施推官審訊,結果一審,這人還真招供了,承認他是拋屍人之一,輝輝且猜一猜死者是何身份?”

  春歸原本想說這哪兒猜得到,但突然怔住了。

  “難道是樊二?”

  蘭庭頷首:“施推官已經證實了,死者正是樊二。”

  春歸猜死者是樊二那自然不是瞎猜。

  蘭庭既問她,這事她必然知情,而經曆過這多起案件,唯有樊二一個生死無蹤,春歸這是在電光火石之間的醒悟,卻有如正中矢的。

  “既然樊二的屍身已然出現,那拋屍人應當也招供是誰為主謀吧?”

  很順利就招供了。

  蘭庭往過走了兩步,推開一側偏窗,風就卷了進來,夜暮來前的餘蒸,混雜著鶯聲遠遠模糊在唱,不成曲調卻取悅耳朵,是屋子裏瓶供的玉蘭花,把沉浮香息,若隱若無。

  一具猙獰的屍體,出現了,春歸知道這是另一局戰端。

  蘭庭往外,看了一陣如常的霞光,沒有比往日豔麗抑或黯淡,似遠在西天,更珍惜人間。

  “秦王。”蘭庭道。

  春歸不知道自己是否應當表示驚奇。

  “這件案子無疑是魏國公拋出的誘餌,可沒想到執著魚杆的人,是秦王?”

  “嫌犯是那樣交待的。”蘭庭從透亮的地方微一側麵,春歸隔了數息才“窺穿”了蘭庭的神色,她是坐在一把枚瑰椅上,團肩便在膝蓋了放了個靜止,她是側坐著,耳鬢的碎發未免因為了一陣急似一陣的風,稍起頓沉,掃過那未塗胭脂卻也不用胭脂般的臉頰,蘭庭就舉起茶杯,喝了個底朝天。

  “逕勿真相信是秦王?”春歸問。

  “我本應信,但鄭秀狡詐多端,誰知道他會不會另布迷癉?說到底就是這回事件,若不是篤定了有魏國公的手筆,那我理應相信秦王無辜。”

  “逕勿有了懷疑之人?”

  “有乃有可惜並無一人,且更無什麽拿得出手的憑據。”蘭庭望了一眼窗邊,幾枝從牆麵外探的金桂花,這時且還是一片濃蔭盛密,當然他又很快收回了目光:“而今不與舊時同日而語,我恐怕,秦王並不十分清白。”

  “那逕勿懷疑的難道是……”

  “還有個臨淄王呢。”蘭庭抬手,本想揉自己的眉心,最終卻又放了下去。

  “我們要看臨淄王及十皇子,如何應對此一事端。”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仍然不願和紀夫的前端和微博發文,麻煩你!@小公舉,畢竟人命重於泰山,時時都能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