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當眾理論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21 19:19      字數:3505
  鮑夫人這日是人在家中坐,病從“天上”落。

  某太醫突然來訪,陪著這位太醫來的還有晉國公府的一個女管事,對出麵接見她的鮑大太太說:“我家夫人是今日才聽聞,仿佛外間謠言紛擾,都說鮑夫人是為我家夫人及大姑奶奶氣得臥疾,我家夫人又驚又疑,心說不管這謠言因何而起,到底鮑夫人的康泰更加要緊,是而趕忙請了太醫來替鮑夫人問診。”

  鮑大太太是個老實人,明知自家婆母是在裝病,哪敢真讓這太醫問診?趕忙道:“這謠言是真不知從何而生了,婆母大人隻是中了暑氣,調養了兩日已經大安,不敢再勞煩太醫。”

  “這麽說鮑夫人康泰無礙了?”

  “無礙了無礙了。”

  “如此,還望大太太將我家夫人的邀帖轉交給貴府主母,我家夫人說了,這回是和太師府的沈夫人一同作的東道,賃下了清平坊的芙蓉園設宴,不僅都察院的諸位官眷都在邀請之列,還有不少親朋故舊家中的女賓,鮑夫人既然康泰無礙,還請貴駕賞光,這回我家夫人及沈夫人,正是為了解開與貴府的誤會。”

  這麽一說,鮑夫人若是拒絕便顯得心虛了。

  但鮑夫人也沒想過拒絕。

  可芙蓉園的宴會還沒開設呢,市坊間又有謠言四起,說什麽因著都察院的官眷都為鮑夫人打抱不平,極不認同春歸的囂張氣焰,卻激怒了春歸,遊說得易夫人和沈夫人出麵替她撐腰,暗下裏還放了狂言,說鮑夫人就是個小妾扶正,出身低賤,被晉國公府和太師府聯手施壓,今後可別還想著在官眷圈子裏立足。

  需知官眷這個圈兒,過去也不是沒發生盛氣淩人的事兒,甚至還有那麽一部份人認同出身低賤者,本就應當低聲下氣,可這念頭和說法卻不能擺上交際應酬的台麵,畢竟誰都知道“盛氣淩人”“狂傲跋扈”不具褒獎的意思。

  小沈氏被這些閑言碎語氣得跳腳,但易夫人及春歸卻心平氣和。

  而到設宴之日,連小沈氏都強行忍住了怒火。

  宴廳設在芙蓉園裏的阿娜榭,這裏可置近二十張大圓桌,不過今日卻未設大桌圍椅,仿的是古時宴會,兩人一張長案桌,隻不過不用跽坐在榻席上。

  易夫人和鮑夫人共坐一張席麵上。

  酒菜未上,先辯是非。

  “近日我聽見些閑言碎語,說我家春兒似乎在還請鮑夫人東道時,對鮑夫人出言不遜,還將鮑夫人氣得臥疾不起,而今我雖是知道鮑夫人因氣辱才生疾症的事與傳言不符,倒也拿不準春兒是否當真冒犯了夫人,今日與沈夫人一同,相請諸位,便是為了察實這事,若真是春兒的不是,夫人放心,我與沈夫人身為春兒的親長,都有資格管教斥責她,讓她當著大夥兒的麵,給鮑夫人正式賠罪。”

  鮑夫人誠惶誠恐,連忙起身避席:“這話讓我從何說起……顧夫人與我,原本品階相同,就算意見不同爭論兩句,哪裏談得上出言不遜。”

  “鮑夫人,這裏不是廟堂,可不敢論什麽職銜品階,連我和沈夫人都該稱鮑夫人一聲長者呢,春兒才多大點紀,和鮑夫人爭論就是她出言不遜,是她無禮,就該向鮑夫人賠罪。”易

  夫人道。

  眾人都看清了鮑夫人似有幾分猶豫,到底還是歎了一聲兒:“是我剛才說錯了話,顧夫人從來不曾和我爭論,我才該向顧夫人陪聲不是。”

  都察院的官眷們立時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有那脾氣急的,憤然之色都已經擺在了臉上。

  “鮑夫人先別急著陪禮,且這點小誤會也無關要緊,我隻是還聽聞了一件稀罕事兒,鮑夫人乃是側室扶正的陳年舊事,當年我確然聽先祖母提起過,那日也的確對春兒講起過,不過我和春兒可都沒四處聲張這件事,這件事卻被傳揚了開來,都道是春兒為了羞辱鮑夫人才故意聲張,甚至還上升到了廟堂之爭,那我今日可得問問鮑夫人了,春兒當真用這由頭當麵羞辱?”

  “顧夫人從未在我麵前提過這事。”鮑夫人似乎更加狼狽了。

  “鮑夫人,這件事可沒那麽多人知情,可以說原本這世上,便隻有我們母女和鮑府少數幾個知情人兒,既然我與春兒不曾聲張過,那又是誰聲張出去的呢?又有一點,恕我百思不得其解,倘若春兒是真有詆辱鮑夫人的想法,怎麽到頭來流言蜚語卻全都在指責春歸狂妄無禮?指責我不守信用?縱著春兒與鮑夫人過意不去呢?”

  鮑夫人難堪得似乎連頭都不敢抬,好半天才道:“應當是鮑門自家人口無遮攔,才導致了這場是非,總歸是我的錯,還望易夫人、沈夫人、顧夫人三位原諒。”

  “鮑夫人這話晚輩可不認同了,晚輩也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這麽些年來,貴府都將此事瞞得滴水不漏,偏偏就在這時泄露聲張開去?”春歸問。

  她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就有人摁捺不住急脾氣了。

  這人的丈夫不僅而今是鮑文翰的下屬,過去也受過鮑文翰的提攜,或許以鮑黨而論有些偏激,不過確確然與鮑文翰為摯交友朋,婦人本家姓劉,勳貴門第,祖父曾任武將,但這會兒子家裏的父輩隻不過頂著個虛銜領俸祿了。

  劉氏皮笑肉不笑道:“顧夫人可得饒人處且饒人吧,不見鮑夫人已經讓步了麽?夫人還待如何?”

  “劉娘子,我正有話要請教你呢,聽說不管是我詆辱鮑夫人,抑或聲張羞辱鮑夫人那些話,大多半都是劉娘子說出去的,言之鑿鑿有如親眼目睹我做此劣行一般,敢問劉娘子,我是在何時何處對鮑夫人出言不遜,以及劉娘子又究竟在何時何處聽聞我把鮑府的秘辛張揚傳播了?”春歸笑問。

  “顧夫人出言不遜可是鮑夫人親口告訴我的!”劉氏冷笑道:“顧夫人今日請了易夫人出麵企圖混淆是非,易夫人乃太子妃之母,鮑夫人難免心存顧忌,不敢與易夫人爭辯,可我卻不怕你們仗勢欺人!鮑夫人是什麽品性,我們都察院的官眷可都曉得,顧夫人想說鮑夫人誹謗中傷你,也得問問我們這些人相不相信!”

  春歸一點也不惱怒:“劉娘子這話是說鮑夫人趨利避害,受了氣辱卻不敢實言,向權貴高門折腰?怎麽在劉娘子看來,堂堂都察院的禦史夫人,竟然如此沒有剛骨?”

  “鮑夫人明明寬容待人!”

  “這可不是什麽寬容,寬容是自己受了屈辱卻一笑置之,不與肖小一般見識,當然也不會四處抱怨訴屈,而今

  被傳言侵害的人是我,是晉國公府和太師府,鮑夫人卻顧左右而他不肯說出實情,這怎算寬容待人呢?難道說鮑夫人輕飄飄委屈不已的一句陪禮,我就該息事寧人?我敢承認我沒有這樣寬容,今日必須討鮑夫人一句實話,我究竟為何出言不遜,有沒有四處張揚鮑夫人你的秘辛,羞辱夫人出身低賤。”

  這番反駁,連龔氏都覺得極其在理,形成已久的認知開始產生動搖,但隻有劉氏認定了鮑夫人沒有說謊:“顧夫人還敢說沒有出言不遜,看看你現下這盛氣淩人的模樣,就證明了鮑夫人所言不虛!”

  春歸著實不願和愚蠢之徒理論爭辯,隻問鮑夫人:“望夫人賜教,究竟是夫人今日所言不虛呢,還是劉娘子在挑撥夫人與晚輩之間的關係?”

  鮑夫人這回是真感覺難堪了。

  她沒想到春歸會不依不饒,完全不按綿裏藏針虛以委蛇的套路行事,更沒想到劉氏看著機靈居然如此愚蠢,那番話一聽就是假的啊,她隻是暗示劉氏把謠言張揚開去,劉氏卻信以為真了?

  這讓她還怎麽下台!!!

  要是把責任推給劉氏,按劉氏的愚狂,當眾調轉矛頭衝自己刺來,那可越發收不了場,一眾官眷也都不是傻子,哪能看不出劉氏不是挑撥離間的人?如果丟車保帥,可就當真下成了死局。

  罷了,橫豎鮑家與太子注定你死我活勢不兩立,也不怕把易夫人和顧氏一同得罪。

  鮑夫人突地挺起胸膛來:“我本想著息事寧人,怎知顧夫人卻非要步步緊逼,你那日相請老身赴太師府宴談,看似盛情款待,暗下裏卻對老身極盡羞辱,老身一時難忍心頭怨氣,便對劉娘子抱怨了幾句,劉娘子心直口快,為老身打抱不平,而今連她也要被顧夫人詆毀……老身寧肯得罪東宮及晉國公府,也不能眼睜睜看摯交受謗。”

  劉氏頓時也覺意氣風發了:“鮑夫人莫怕,今日孰是孰非,在場這麽多官眷都有目共睹呢,太子雖是儲君,可也不能挾私報複朝廷命官!”

  “孰是孰非,我卻覺得沒這麽簡單呢。”卻有人開了口。

  這位婦人姓王,丈夫任職都察院,她原本也是替鮑夫人打抱不平的,但這會兒子卻品出了蹊蹺來。

  “我並非不信鮑夫人,隻是,我一貫知道鮑夫人與劉娘子雖然交好,論起親近來遠遠不及龔恭人,鮑夫人心裏若有鬱集,論來向龔恭人傾訴更加合情合理,未知龔恭人,可曾親耳聽聞鮑夫人說那番話?”

  龔氏正覺滿頭霧水,是非觀搖搖欲墜,突然被王氏點了名,整個人顯得極其懵怔。

  “我從未聽過……鮑夫人傾訴顧夫人出言不遜的話。”

  劉氏暴怒:“王氏,你這個趨利避害的貨色,為了貪圖富貴就敢昧著良心血口噴人!我家夫婿多得鮑公提攜,鮑夫人一直待我比龔氏親近,你就憑如此可笑的理由,就想汙謗鮑夫人!”

  “劉娘子與龔恭人不合,曾經嘲笑過龔恭人的出身,鮑夫人卻鋌身而出,雖不曾指責劉娘子,卻儼然與龔恭人惺惺相惜,這也是多少官眷都心知肚明的事兒。”王氏也添了幾分惱火,把臉拉了下來。

  她這話音剛落,就又有人出聲附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