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重拳一記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3403
  大約是在一月前,某回秦王趁旬日入永寧宮拜安時,當日葵釧恰巧又頂替了梅鈿當值,被摒退偏殿之外,她於是尋桂佩試探:“殿下雖為娘娘養子,畢竟已然大婚及冠,這回回入宮拜安都與娘娘私/處……”

  “大膽,哪裏是私/處,沒見吳宮令等幾位女使都在殿內!”

  “桂姐姐提醒得是,是我措辭不妥,我疑惑的是僅僅隻是罰跪而已,我們見著了會傷秦王殿下的顏麵,難道吳宮令她們見著就無關要緊了?這話說出去恐怕十人之中,有九人都不會相信。”

  “那你認為什麽才是實情?”作為耳目的桂佩當時心中就是一動。

  “我哪有那麽機靈啊,再說我和桂姐姐比起來,就是初來乍到,哪能體察娘娘的心意?我就是聽說啊,魏國公支持的是殿下獲儲,娘娘又與本家兄嫂處得親近,哪至於當真厭惡殿下呢?說不定啊,娘娘是有心想讓吳宮令抑或是另哪位心腹女使籠絡安撫秦王殿下呢,要真這樣,可不得製造機會讓殿下和她們先親近,我不知桂姐姐怎麽想,我可是羨慕得很,咱們就算這會兒子不能和吳宮令她們相爭,今後若得娘娘青睞到底也有了盼頭,不至於在這深宮裏熬成個白頭燈娥。”

  葵釧的想法,應當是慫恿桂佩做那探密者,但桂佩哪裏至於被她輕易唆使?於是葵釧便隻好自己做那窺聽之事了。

  “這幾回旬日,葵釧都頂替了梅鈿當值,奴婢原本一直留意著她有無偷窺,結果葵釧並未行動,直到昨日……奴婢其實沒打算再留意葵釧了,是聽汪內官念叨一句“秦王今日出宮倒快”,奴婢才又留了心眼,昨晚還尋了借口想入貴妃娘娘寢居尋吳宮令說話,但卻被攔在了門外,吳宮令出來相見奴婢,奴婢雖不得貴妃信重,但這也算是前所未有之事,畢竟娘娘的寢居,還從未禁止過永寧宮的宮人進入,所以奴婢懷疑,那時葵釧便……已經殞命,為了造成葵釧今日才投井,吳宮令不能讓奴婢目睹葵釧昨晚便不在貴妃娘娘的寢居。”

  為了讓自己的判斷更有說服力,桂佩補充:“今日那三位人證,其中一位昨晚並不當值,應當是貴妃為了掩蓋罪行,特意讓心腹頂替了本該當值的宮人。”

  據桂佩的最新供訴,葵釧心存窺聽貴妃秘辛的念頭,打算以此作為“晉升”捷徑,這也許才是她的真正死因。

  又經春歸建議,太子妃分別詢問了貴妃的另三位人證,第一個就是“頂替”的人。

  她果然沒說自己昨晚本不應當值夜的事,被針對盤問後,才加以解釋:“奴婢並無別的長處,隻一手按摩推拿還算擅長,娘娘每常覺得腰骨酸痛都會召奴婢服侍,昨晚也是如此。”

  春歸看這宮人也算機靈了,是覺得太子妃再是如何也不能夠去盤問鄭貴妃,她的謊話便不至於被揭穿,不過……鄭貴妃腰骨酸痛,多傳一個宮人入寢居推拿按摩就是,怎會這般細致非得讓她頂替另一宮人當值?宮裏可沒有限製值夜婢女不可超過四人的規紀。

  於是春歸便問宮人之一:“葵釧打翻香粉的時候你可在場?”

  “奴婢在場?”

  “那香粉有多珍貴才

  導致貴妃大發雷霆?”

  “香粉倒不要緊,隻是裝盛香粉的鬆石綠粉盒是娘娘一直珍愛的物件。”

  “這件鬆石綠盒是銀作局官製?”

  “是。”

  “那麽是哪一年製出,出自哪位名匠之手?”

  宮人之一啞了。

  宮人之二及宮人之三也無一回答得出這些細節。

  春歸便對太子妃說道自己的判斷:“那粉盒若真是貴妃珍愛之物,永寧宮裏這些貴妃的親信怎會道不出何年所製,出自何人雕工?她們必定明白貴妃為何珍愛,且會告誡其餘宮人千萬不能損壞,她們說不出究竟,無非是因根本就沒有粉盒被砸毀的事,又以為這件事會輕鬆掩蓋過去,所以也沒有串供的必要,胡編亂造信口胡言,怕和其餘人證的口供對應不上。”

  “也就是說,貴妃根本沒有斥責過葵釧,葵釧也不是投井自盡。”

  太子妃神情凝重:“雖然我並不讚成嚴刑逼供,可為了徹察此案,少不得用非常手段了。”

  “明妹妹還是先與太後娘娘商量後再作決斷吧。”春歸暗暗歎息一聲:“還得等仵作驗屍後的結果呢,不用急於一時。”

  春歸看來,明珠正直公允,依法斷案這本身並無任何不對,可權奪場上的事並不能這麽簡單的依法斷案,背後牽扯的利益和陰暗太多,最關鍵的是極大可能觸及弘複帝擔心闔牆之亂的逆鱗。

  但當著宮正司這麽多人的麵,春歸是不便提醒明珠這些隱患的。

  幾乎是明珠與春歸剛回慈寧宮,驗屍結果就已經送抵——雖說葵釧的確是被淹死井中,但太陽穴上有傷,仵作認為即便死者抱有必死的決心,也不大可能在投井時一頭栽進井中,且井中有水,幾小可能會造成死者顱部因觸壁形成創傷,更何況葵釧太陽穴的創傷,竟是用重拳襲擊才能形成。

  仵作判斷,葵釧是被重拳擊中要害,造成昏厥而失神智,後被拋入井中,死者因嗆水,有短暫清醒,不過未得及時施救,最終造成溺亡。

  明珠這時也品出些不對味來:“論來無論是貴妃,還是吳宮令諸多貴妃的親信,都是女子,恐怕不能夠一拳擊暈葵釧讓她完全無法再掙紮甚至呼救吧?難道說……”

  “難以察實的話,不要輕易出口。”王太後目如冷電,但這冷電自然是針對明珠。

  “把這驗屍結果自己拍給鄭貴妃,看她如何解釋。”

  鄭貴妃未及做出解釋,王太後又問明珠:“明兒看來,鄭貴妃會如何解釋?”

  “鐵證如山……不過貴妃仍然會狡辯,咬定仵作是被我們買通,意圖中傷構陷。”

  王太後又問春歸:“小顧是何看法?”

  “丟車保帥。”

  王太後笑而不語。

  結果很快就證實了春歸的未卜先知。

  鄭貴妃甚至都懶得來慈寧宮叩罪求饒,打發了吳宮令來,說葵釧和宮人之一起了爭執,宮人之一一時氣憤錯手打死了葵釧,慌亂之餘將葵釧推至井中,鄭貴妃是為了庇護宮人,才咬定葵釧是投井而亡,貴妃知錯了,自請在永寧可宮禁足,太後娘娘何時消氣

  何時解了貴妃的禁足,貴妃才敢踏入永寧宮。

  明珠大怒:“葵釧已經是無辜喪命,結果貴妃又要推出一個無辜來為葵釧陪葬!”

  “明兒,這三宮六院,原本就是世間最無情最無公允的地方,我知道你心性正直,不願傷及無辜,不過甘願替貴妃頂罪那位,她怕也算不得什麽無辜了,隻是這件事,雖然隻能由咱們察到這一地步,倒並不一定當真就能塵埃落定,隻是察與不察,罰與不罰,我們是做不得主的。”

  王太後的決斷,無疑是將這攤子交給弘複帝。

  私下裏她單問春歸:“小顧不用顧忌,告訴我在你看來凶手是誰。”

  “恐怕是秦王。”

  “秦王為何殺人?”

  “滅口。”

  “為何滅口?”

  “兩種可能,要麽是葵釧窺破了秦王的機密,要麽是秦王自以為葵釧窺破他的機密。”

  話沒說穿,但在王太後這裏很多話不用說穿。

  她隻是越發的感慨,這感慨卻也隻能衝蕭宮令獨發。

  “明兒身邊,的確缺一個像小顧這樣的臂助,連我都覺得陶氏可恨了,你說她要沒那夢卜的異能,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進太師府,小顧而今可就是六郎、明兒的一大臂膀了,日後明兒主持六宮,有小顧在旁輔佐,我哪用擔心那些媚寵作亂的人?後宮要安定,可得依靠主事人才德兼備,才便是指機智警覺,可以說尚在德前。明兒有德,可在才幹上的確有所欠缺,放普通世族慢慢曆練著倒是不怕,但深宮裏,步步都可能見血!”

  蕭宮令打趣道:“娘娘這時隻想著自家的孫兒孫媳,便不替趙都禦和顧宜人著想了?趙都禦和陶才人哪算般配?於顧宜人而言,畢竟屈於人下不如幸遇甘願和她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夫婿。”

  “人心可不都是偏著長麽?我也不例外。”王太後歎了一聲:“這如今啊,別看六郎是得儲位,能不能笑到最後還難說得很,就如永寧宮裏忽生的這回事端,我甚至都拿不準究竟當真偶發呢,還是有人在後陰謀策動,布了個圈套引著六郎一腳踩上去呢,後者也就罷了,若是前者……”

  王太後冷哼一聲:“恐怕這宮牆之內,會鬧出天大的醜事來了!”

  蕭宮令都頓覺四周像是忽然肅殺。

  但有一件事,仍然不敢相瞞太後:“阿丹說,恐怕太子不會輕饒陶才人。”

  “這事由得他吧,他若連區區一個陶氏都處治不好,我看也別坐這把交椅了,不管為了什麽,總歸是得給蘭庭、小顧一個交待,皇上眼裏,陶氏是死是活可一點無礙大局,需要安撫的,不就是咱們張太後?張太後還不好安撫的話,這世上就沒好安撫的人了。話說來陶氏也真夠蠢的,她怎麽就覺得張太後是她的堅實靠山了呢?腦子稍好使些的,不都會靠著我麽?”

  蕭宮令:……

  “娘娘哪是誰想靠就能靠得上的,陶才人若真敢往娘娘跟前湊,娘娘還不早就揭了她的假羊皮。”

  王太後十分狐疑:“我有這麽凶殘麽?”

  蕭宮令唯隻有“嗬嗬”一笑,懶得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