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秘辛道破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3389
  小沈氏提心吊膽多日,聽聞蘭庭終於平安歸來後忙不迭地至屏門處相迎,一眼沒看見春歸,放下一半的心又猛地懸了上來:“怎麽庭哥兒是一個人回來,春兒呢?”

  “夫人安心,娘子她尚在慈寧宮,還需陪伴聖德娘娘幾日。”見閑雜甚多,蘭庭委婉應答。

  小沈氏這才按著胸口,又笑又歎:“這就好這就好。”

  跟著小沈氏也趕來迎候蘭庭的趙小六幾步上前,不由分說就給了自家兄長一個熊孩子式的擁抱,笑得有如春花燦爛:“哥哥總算是回來了,大嫂沒回來才好呢,大嫂最好永遠別回來了,這樣我就能去斥鷃園陪哥哥一起住。”

  小沈氏臉都黑了,伸手就把寶貝兒子從蘭庭身上撕擄開:“說什麽胡話呢?你都啟蒙多久了?竟越長越沒正形兒,我就不拿你和你大哥當年比,瞧著橋哥兒比你小吧,行事言談都比你而今要穩重。”

  小沈氏是認真無奈得很,想蘭庭和自家兒子一般大時,已經為皇子伴讀了,且多少博學大儒都對蘭庭的才學讚不絕口,訥罕稚拙之齡就能那般沉著睿智,可她家兒子被尹寄餘調教了也有兩年餘,一開口還是一般乳臭味兒。

  甚至都比不得那時候,至少在蘭庭跟前兒還曉得收斂幾分,當真是隻長個頭不長心智。

  蘭庭卻縱容趙小六的天真爛漫,摸摸他的發頂:“嫂嫂若長住在慈寧宮,等有一天,六弟你娶了媳婦,哥哥豈不是又沒人陪了?隻有嫂嫂才能相伴哥哥一輩子呢,六弟日後要牢記,敬重嫂嫂就如同敬重哥哥。”

  趙小六不夠十歲的真頑童,還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終生大事,猛地被蘭庭提醒,驚覺頓悟,原本想說他可以不娶媳婦,但竟也曉得他家娘親恐怕不會允許,話到嘴邊竟拐了個彎:“我便是要娶媳婦,也得娶個和大哥一模一樣的,這上哪兒找去?所以應該娶不到媳婦了,我就能陪大哥一輩子!”

  蘭庭:……

  小六他娘:!!!

  一巴掌就呼在兒子背上:“越說越不著調了!走,別攔著你兄長的道兒,跟我回去,看我不好生教管你!”

  “我要搬去斥鷃園……”趙小六話才說半句就被親娘像拎隻小雞般抓著衣領拎走了。

  蘭庭好半天才搖頭一笑,突然覺得這個家的人事原來也存在這多意趣。

  其實沈夫人還是沈夫人,趙小六也還是趙小六,他們並沒有變化,變化的是自己的心境,把多少沉重與愛恨放寬,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本真,可若沒有春歸……他應當仍然不能勘破迷癉,不能解開症結,春歸說也許他們都經曆了重生,但隻有陶芳林才保有那一世清晰的記憶。

  真慶幸陶氏保有記憶,拒絕了沈夫人的提親,才讓他不再錯過不願錯過的人。

  在他的那一世,娶妻陶氏,恐怕就是己生災難的起源吧,趙都禦這樣一想,忽然就對太子殿下心生些許同情了。

  太子殿下現在很火光。

  披著一身殺氣,直衝安頓淑絹的地方,連原本不怎麽畏懼太子的阿丹此時都不敢勸說“冷靜”,隻好暗中蓄力,以防太子暴起殺人時

  及時阻止。

  淑絹雙膝跪地,渾身顫抖,內心極其惶恐,當太子允許她“改嫁”時,減褪的畏懼之情又再卷土重來,且相較過去更加有如洪水猛獸。

  “我已經沒有了耐性,隻問你一句話,關於陶氏的惡行,你說還是不說!”

  淑絹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將她剝皮揎草!”太子一聲重喝。

  “殿下,還是讓奴婢再勸勸淑絹吧。”阿丹都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我隻給一盞茶的時間。”太子冷哼,卻並沒有拂袖而去的想法。

  阿丹隻好頂著壓力開展又一次的勸說:“我知道淑絹你是個忠仆,不願背主,便是當得知陶才……陶氏為了陷害你將你生母殺害之後,心中仍在遲疑。你曾經跟我說過,你一家都是陶家的世仆,生死原本由主不由己,可你這樣的想法是認真糊塗。

  便連國家律法,都已禁止主家殺仆,且你一家效忠陶門,從來可有半分錯處?但陶氏怎麽對待你呢?她因心知你曉得她不少秘辛,懷疑你得殿下寵幸後會出賣她,便想將你置之死地,你當真認為這樣的主人還值得你效忠?

  陶氏若無惡行,殿下怎會責處?可陶氏若有惡行你還代其隱瞞,這不叫忠義,這叫助紂為虐。淑絹,你羨慕青萍、梅妒吧?她們和你一樣,都是為奴為婢,你也羨慕我吧?我和你其實一樣都是奴婢。可你為什麽羨慕我們?因為我們得遇良主。

  便是父子之間,還講究個父慈子孝,慈在孝先,為奴婢者,是該對主家效忠,但主家也得先對奴婢施予恩義。陶氏於你,又有多少恩義呢?

  就更不說何為大忠?你乃陶氏舊仆,難道就不是君國子民?殿下為國之儲君,你應不應當盡子民之忠呢?淑絹,陶氏為了她的利益,強迫你行違心之事,是殿下滿足了你的意願,答應予你自身安好,而如今陶氏竟然為了陷害顧宜人,險將殿下置於不利之地,你若再為陶氏隱瞞惡行,你又怎麽對得住殿下待你的恩情?”

  “剝皮揎草還是如實供訴,你選一樣。”太子覺得阿丹已經足夠苦口婆心,他也實在懶得和淑絹廢話了。

  太子的威脅和阿丹的勸說兼而有之,淑絹終於不再守口如瓶了。

  “陶才人……有夢卜的異能……”

  一切的事情就從這句話開始,陶氏的秘辛徹底揭露。

  阿丹覺得無比的頭疼,她要把這件事告訴王太後。

  太子沒有阻止。

  不需要再向任何人求證了,夢境非虛,確然就是命定,陶氏原本應當嫁入太師府,而春歸才是他的才人,長相廝守,是他和她的理所應當,他原本不該隻站在沉默的遠處,連對視一眼都無法奢求。

  但這些暫時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是想讓陶氏死。

  不過陶氏而今仍在壽康宮,鞭長莫及,看聖慈太後的念頭,是不願放棄陶氏腹中胎兒的。

  太子已經默默盤算如何報複了。

  而聖德太後,的確因阿丹的稟報吃了一驚:“你確定不是陶氏那丫鬟胡說八道?”

  “娘娘,淑絹就是個愚

  忠陶氏的婢女,她萬無可能編造出這麽一番匪夷所思的言論,而且……這並非關鍵……”

  聖德太後神色凝重:“是,最關鍵的是不管陶氏有無夢卜異能,而是六郎竟然對淑娟的話信之不疑!陶氏至少有一點沒有說謊,看來六郎,的確對小顧……”

  聖德太後覺得十分頭痛。

  她比弘複帝更加了解秦詢,她知道秦詢的期望不僅僅限於權位,聖德太後甚至不無懊惱,後悔自己那時為了不讓孫兒心生奪儲的野心,有意引導他安於平凡人的意趣,秦詢是在她的影響下,寄望禮法之外,尚能得個情投意合的枕邊人,愛慕,傾心,長相廝守,不離不棄,說到底這些凡夫俗子之樂,是她想得而不能得的人事。

  倘若這個時候,她在告訴孫兒,萬人之上注定孤家寡人,不知是否為時已晚?

  但聖德太後明白,春歸是無辜的,不應為太子的偏執承擔過責。

  所以春歸在慈寧宮中並未受到任何刁難,珍瓏殺局已破,她再度迎來了柳暗花明。

  聖慈太後似乎也因為這回事件心有餘悸,不敢再有任何挑釁,一切看來都是那樣的風平浪靜,可就在這一天,春歸忽然在相陪王太後逛玩後花園時,看見了一個亡魂倉皇飛掠而過,她認出了這個亡魂。

  有一麵之緣,正是太子冊封大典那日宮宴上,鄭貴妃身邊的那位。

  果然不久,就聽見了這位宮人的死訊。

  是從敬妃口中,把這一起命案稟知王太後:“是永寧宮的宮女,姓徐,名葵釧,她原本是在浣衣房服侍,為貴妃宮裏的官宦徐島所薦,才被調去的永寧宮,今日忽然就莫名其妙投了井,貴妃聲稱……是葵釧咱兒夜裏砸了貴妃心愛的粉盒,貴妃訓斥了她幾句,又說要把她調回浣衣房,原本隻是一句氣話,不曾想葵釧烈性,為此就投了井。”

  “皇上怎麽說?”王太後問敬妃。

  “妾身沒敢為這事打擾皇上,所以……先來問問娘娘的見解。”

  聖德太後盯了敬妃一眼:“你啊,就是這般拿不定主意,宮人再是皇帝的奴婢,也是活生生一條性命,且鄭氏,她刁蠻歸刁蠻,永寧宮這多年來也沒出過這樣的事體,忽然就發生了命案,鄭氏還一口承認因她苛折才導致葵釧投井,這事原本就蹊蹺。你而今掌管著後宮事務,卻舉棋不定,你這樣的性情,可不能成為詢兒的助益。”

  敬妃低著頭,一聲都不敢吭。

  “這事兒呢,便是不先稟知皇上,你也該和太子妃商議,問我的主張有何意思?我這一雙膝蓋骨都埋在黃土底下了,日後還能替你們婆媳主持宮裏的事務?”

  “妾身是擔心,畢竟詢兒媳婦而今隻是太子妃。”

  “皇上把國政都交給了詢兒主理,內宮事務太子妃也確該曆練著了,冊封大典都已經舉行,你還在瞻前顧後?也好,我這把老骨頭橫豎閑著也是閑著,就再為你分擔一回吧,請太子妃來,咱們娘幾個好好剖析下這件命案。”

  聖德太後一邊又拉了春歸的手:“這事小顧正好擅長,也替太子妃出出主意。”

  春歸是巴不得摻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