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涉險破局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2301
  萬春苑的大門其實並未鎖閉,這裏沒有關押著窮凶極惡的朝廷重犯,被禁足於此的兩人也從來不存“越獄”的想法,他們隻是平平靜靜等待著君帝的裁決,不做無謂的申冤訴苦,仍然安享歲月靜好。

  哪怕已是此生最後一段時光呢?

  所以太子踏入萬春苑,所見的情境就是蘭庭和春歸一個半蹲一個彎腰,正侍弄著一株植芳,一邊又在交談,他聽不見兩人在談論什麽,隻看得分明那兩張側臉,容光煥發,笑意柔和,仿佛這裏並不是深宮禁內的萬春苑,他們是在自己的家園。

  而我的夢境裏,這場景也過於熟悉。

  太子負在腰後的手想要握緊,但手指到底還是緩緩的鬆弛。

  高得宜正在他的身後,這一步千萬不能露出破綻。

  “殿下……”高得宜剛剛露出催促的意圖。

  “先等等吧,容他二人……我們再等等。”

  太子靜靜站在五月已經逐漸炙人的陽光底,看向那一片花蔭。

  看著春歸把蘭庭拉起來,他們兩個把修剪下的一堆枯枝敗葉歸整清掃,在一盆清水裏洗淨了手上的汙泥,春歸替蘭庭放下挽高的衣袖,將他別在腰上的袍角整理抻平,蘭庭替春歸將垂散在耳鬢的一絡發絲別在了耳後,順勢捏一捏她的耳垂。

  他們才轉身,看過來。

  他們原來也早就察覺了有不速之客。

  太子忽然覺得眼角又澀又漲,胸口不知被什麽事物堵塞了,此時此刻卻有一種感知衝破了迷障般的情緒,清晰無比。

  他羨慕蘭庭。

  羨慕蘭庭在這樣的情境下能夠如此名正言順的保護春歸,而他,隻能佯作冷血無情,他隻有這一種解救春歸脫離殺局的方式。

  現實就是他不能成為和春歸同生共死的人。

  “先請顧宜人回避。”太子張口,他的目光卻隻能看著蘭庭。

  “不用了。”蘭庭微微一笑:“殿下不必再作無謂規勸,臣,心意已決。請殿下賜酒。”

  “逕勿,你……”是真不擔心這酒裏的確有鴆毒麽?太子抬頭去看烈日,他現在極度

  的惶恐,他害怕這回連蘭庭都無能為力突破死局,就在今日就在眼下,他將失去生命裏最珍貴的人。

  蘭庭沉默著與太子對峙。

  太子上前一步,重重一抱,他的目光在躲開眾人之後,從蘭庭的肩頭飛速凝視春歸。

  她垂著眼瞼,極其平靜,平靜得連黑長的睫毛都不曾略微顫動,沒有看他,仿佛此生都不會再有注視。

  太子放開蘭庭,退後一步,當著高得宜的麵前,以儲君之尊去向蘭庭長揖一禮。

  “秦詢於賢伉儷,愧為罪徒,無顏祈求寬諒,逕勿,日後我們總有泉下相逢一日,屆時任憑君千刀萬剮,也是秦詢罪有應得。”

  他背身,再不曾克意隱忍情緒,顫著手腕斟出一杯酒,遞予蘭庭,蘭庭先轉交春歸,仍然沉默著又再接過了第二杯酒。

  太子膽怯的轉身,一口呼吸哽得胸口怒痛。

  到底還是聽見了高得宜終於發聲。

  “趙都禦顧宜人且慢,先聽聖上口諭。”

  ——

  弘複帝是作了三手準備,要若太子為顧氏據理力爭,便不會有賜鴆酒的旨意,畢竟因太子故處死無罪之人的說法非但不能服眾,而且會先將太子置於不利之地,如果是這樣的結果,春歸會因急病亡於禁內,而蘭庭,既是一心殉死,那麽根本不用弘複帝再加處決,太子的應對讓弘複帝先就放棄了這不得已也是最糟糕的計劃。

  所以他繼續考驗,讓高得宜負責判斷,看太子是否言行如一,要若太子反悔,衝動抗令,蘭庭和春歸仍然逃不過一死。

  太子經受住了第二回考驗,高得宜及時阻止蘭庭與春歸服毒。

  當然口諭也隻是讓蘭庭和春歸繼續等候聖裁而已。

  弘複帝再見太子:“詢兒,為父並未堅定裁決,我想聽聽你的建議。”

  “秦詢望阿父能再給予信任,秦詢敢往宗廟,在列祖列宗靈前稱誓,秦詢此生,絕不行有損社稷國祚之事,若放縱聲色私欲,秦詢必短折而死,死亦不葬宗陵,淪為百世萬人辱責!”

  太子此時當然不會建議弘複帝將蘭庭和春歸處死。

  這

  回所謂的珍瓏危局,最關鍵即為弘複帝對太子是否信任,蘭庭情知弘複帝最最看重是什麽。

  便是中興盛世的政治抱負。

  倘若他也舍棄春歸,弘複帝會毫不猶豫將春歸處死,但蘭庭自信,弘複帝不舍輕易放棄他,不為私情,為的就是天下社稷。

  隻有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才能讓弘複帝遲疑猶豫。

  這危局裏,太子、蘭庭、春歸,不能有一個莽撞愚蠢,隻有當弘複帝認為留下蘭庭和春歸的性命,比將他們處死更加有利於社稷國祚,死局也就不攻自破了。

  結果就是蘭庭與春歸再獲僥幸。

  弘複帝選擇了信任太子。

  是以高得宜再走了一趟萬春苑,這回他是滿麵笑意:“皇上讓趙都禦先回太師府,至於顧宜人……不,而今應稱一聲顧夫人了,皇上口令,夫人先且在慈寧宮小住數日。”

  這意思就是弘複帝不僅批準了蘭庭為春歸上請的誥命,而且不會再追究突然而生的這起事端,讓春歸暫住慈寧宮,也是因為圓謊——畢竟,皇上是借助了王太後的名義,把春歸留在禁內。

  弘複帝問高得宜:“蘭庭是何反應?”

  高得宜哭笑不得:“趙都禦說,可惜他昨日剛試治一株芍藥的蟲病,花了半天功夫,竟不知方法是否對那株芍藥有效。”

  這話把弘複帝都逗笑了:“他倒對萬春苑依依不舍了。”

  但則弘複帝作此決斷,自己其實也覺得身心徒然一鬆,仿佛卸下了無形的重擔一般,指著案上老高一疊奏章:“都拿去給太子批複吧,朕這身體是越來越不頂用了,這才看多長一會兒時間,就覺得頭昏目眩。”

  “有太子殿下分憂國政,皇上正該安心休養龍體,遵丹陽真人及太醫院醫囑,切忌勞神。”高得宜頓了一頓又問:“那太子府的耳目……”

  “撤回吧,無論君臣抑或父子,相疑都於家國無益,我還寄望著,至少能當太子繼位當政後,終有一日能夠收回廠衛特權。”

  高得宜身為東廠廠公,卻完全沒有抵觸東廠終有一日會遭撤除的念頭,笑著稱喏,步伐輕鬆的奉令行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