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軟禁生活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3400
  萬春苑雖題名為苑,占地當真不算大,也就類同於吳王宮的安平院,不過既名“萬春”,庭院裏確然栽有不少植芳,蘭庭及春歸開始隻是會就殿廳屋舍裏陳設著大小各異的瓶樽,擇剪下株枝形態與其相符的花葉,打造瓶供用以消閑,後來覺得這被軟禁的時光的確太閑,又挽起衣袖來親手培護庭院的芳卉,有時一忙就是小半天,毫不在意指掌鞋靴因而沾染汙泥。

  他們有的時候也會就這樣坐在廊廡底,竊竊談笑,十指相牽著,春歸會輕靠著蘭庭,倦意來了就幹脆閉眼打個盹兒,蘭庭便不再言語了,他會偶爾低頭,親吻春歸的額頭,眼睛裏滿溢笑意,毫不在意萬春苑裏宮人悄悄的注視。

  兩個宮人,又是感慨又是羨慕。

  “婚姻原來是這樣美好?看看趙都禦和顧宜人,隻要兩人還能相依相伴,什麽險難劫禍仿佛都能不放心上。”

  “我若能得這樣的日子,不需多,一年就敢用半生賭換了。”

  “我那日偶然聽得一句,仿佛顧宜人想和趙都禦對弈,可惜這處沒有棋子。”

  “我記得聽風閣裏不是備有棋盤棋子?橫豎空置著,咱們拿來滿足顧宜人這點願想應當不會被問責吧?”

  “我從前可就聽說趙都禦撫得一手好琴,鸞音齋裏便有一張瑤琴,也是空置著,不如一並拿來萬春苑?”

  於是乎兩個宮人便自作主張,“膽大妄為”的從那些空置的殿苑裏一件件的往萬春苑“偷運”器具,先是棋,再是琴,後來是筆墨紙硯,使得蘭庭和春歸的軟禁時光豐富不少娛樂事物。

  先是春歸得寸進尺,她自幽禁以來就不能香湯沐浴了,連身幹淨衣裳都不得替換,她自己都不能忍,更何況比她更好潔淨的蘭庭?便央了宮人予以方便,這件事就不是宮人能夠作主了,不過當上報後,高得宜也願意滿足。

  後來蘭庭也得寸進尺起來,提出要茶具茶葉,萬春苑內原本就有一口井,蘭庭嚐了一嚐,雖則說不及他往常蓄藏的好水,總歸這時也無法事事講究了,井水勉強也可沏茶。

  多少得寸進尺的要求都一一得到滿足,夫妻兩個在被軟禁的地方倒像過起與世無爭的小日子來。

  於是當有一日,弘複帝問起高得宜時,高得宜簡直是派哭笑不得的口吻。

  “憂慮?趙都禦和顧宜人看上去能在萬春苑渡日終老了,可不見這兩位有半點憂慮焦灼,再過些日子,指不定都能在深宮禁苑裏男耕女織起來,據說啊,萬春苑裏那些空閑的殿房,而今都有了他二位插造的瓶供點飾,布置得典雅溫馨,不需宮裏的花匠,庭院裏的植芳花草經二位養護,比過去更加欣欣向榮。顧宜人浣衣,趙都禦就在旁負責打水晾曬,趙都禦候湯,顧宜人就經手沏泡香茗,顧宜人執筆,就有趙都禦在旁研墨,趙都禦撫琴,顧宜人便側耳傾聽……

  萬春苑裏的兩個宮人,都說神仙眷侶聽得多了,而今才知道是怎生一幅確鑿的情境,羨慕得長籲短歎的,這離七夕、中秋都且遠著呢,恨不得立時跪祈姻緣一般了。”

  高得宜的這番話,很技巧又如實的證明了蘭

  庭和春歸的確恩愛和諧,無論太子究竟有無那危險的想法,總之春歸是絕無可能貪圖榮華富貴便引誘太子殿下行為那等為世上不容的惡劣行逕。

  就連弘複帝都更加感慨了:“深宮禁苑,看來是至尊至榮,也確有那樣的人不為這些虛浮所動,渴求的是歲月靜好與世無爭,遠在林泉之間,勝過顯赫廟堂之上。”

  這才又問道:“太子已然聽聞風聲,這時竟還沒有動作?”

  “連太子妃都瞞著呢。”高得宜連忙回稟道。

  “這件事不能拖延太久,去吧,去召太子來乾清宮。”

  弘複帝對皇六子秦詢,父子間確然說不上多麽親近。

  秦詢出生時弘複帝還活在膽顫心驚中,又因秦詢一直被王太後撫養於膝下,弘複帝根本也不用關心這個兒子的安危,要王太後都庇護不了,弘複帝是更加無計可施了。

  登基之後,弘複帝壓根就沒考慮過立庶子為儲,即便是嫡長子病卒,弘複帝起初也是偏心皇長孫秦裕,他所有心思,除了國政之外,都用在了皇長孫身上,就能偶爾分心關注諸皇子的學業德行,對養在王太後膝下的秦詢著實是最放心的一個,因為放心,所以忽視。

  所以而今的帝王麵對他親自擇選的儲君,竟硬生生品出了幾分陌生感。

  太子頗富才幹,而今看來德品出並無劣謬,但弘複帝也是熟讀經史,當然也知道史實從來不乏如北齊文宣,大唐明皇一類前期英明後期昏庸的君主,一個人當大權在握之後多少不會如同待位時那般的謹言慎行,至尊之位往往會導致權欲膨脹,心性稍失沉穩,便可能濫用權柄滿足私欲,弘複帝拿不準太子會否如此,他而今考慮的是若有哪怕一分隱患,為了秦姓的江山社稷,他都必須斬草除根。

  但不得不說,而今的情勢分明是無法隻舍春歸一介女流的性命,如果弘複帝痛下決心,被犧牲的還有蘭庭這麽個年紀輕輕就位及二品的重臣,甚至會大大挫損軒翥堂趙一門的前景,而太子在聽聞春歸深陷死劫後竟然無動於衷,多少是讓弘複帝更添猶豫了。

  論公,廟堂之上當然並非缺趙蘭庭一人不可,但君國折損此一能臣誌士,無疑有害非益;論私,弘複帝至今仍然感念趙太師的恩義,蘭庭並無罪錯卻因這種連弘複帝自己都覺難以啟齒的事件被暗下處死,做為罪魁的弘複帝也著實覺得負愧恩公忠臣。

  就算太子當真覷覦臣子之妻,說到底也是他自家子孫的錯責,罪及蘭庭和春歸當然大失公允,君主皇室於律法上雖有特權,道德麵前卻人人平等。

  弘複帝是真不情願幹這樣的缺德事。

  “太子……”出聲之後弘複帝又生遲疑,短歎一聲:“詢兒,此時沒有閑雜在旁,不必克守君臣之禮,你來我身旁,我們爺倆……今日就且當閑話家常吧。”

  父子之間,似乎當真沒有閑話家常過。

  秦詢聽令行事,但他心如止水。曾經,大抵也渴望過得到父祖的愛惜與重視,大約這就是血濃於水之情吧,不過這樣的奢想很快就因現實消袪了,方知人事,就明白天家情薄,說來能稱為諷刺的事,世俗皆

  以男尊女卑,五服先奉父族為首,可尤其是在皇族天家,手足血緣間的親疏,往往看的是是否一母同胞生,絕大多數期待不得的都是,皇父的愛惜看重。

  如他,即便已為儲君,可那些能夠和生父掏心窩子的真誠話,永遠也無法說出口的。

  “詢兒怎麽看逕勿?”

  “君臣,亦為摯交。”這是實話,說不出口的真話是羨慕嫉妒恨。

  “那你聽說他而今身陷險境了麽?”

  “阿父讓詢知情,詢自然就知情了。”也是實話,出不出口的真話是我要比父皇你的透露早知情一點點。

  “你不來為逕勿求情?”

  “詢並不認為阿父會輕信一麵之辭。”

  “一麵之辭可是你的妾室說的,陶氏又是隨你一同前往江南。”

  “詢並不知陶氏因何誤解,將詢看作齷齪無恥之人。”太子暗暗咬牙,此刻連自己都不能確鑿內心真實想法,齷齪無恥四字說出,臉上火辣辣,但並不樂意承認。

  弘複帝錯開目光:“為防後患,朕已決定,處死趙逕勿夫婦二人。”

  皇太子緘默。

  “你仍不求情?”

  “皇上並非問臣意見,而是宣判,臣,不敢違抗聖令。”

  又是一個不敢!!!

  “詢兒,我希望你能體諒為父的一片苦心。”

  “阿父,詢為父之子,雖知阿父這般決斷大失公允,但詢明白阿父的苦心,阿父是為社稷國祚才做此決斷,詢若怨,當怨自己德不配位,無法贏獲阿父信任,所以才至阿父不惜棄舍素來仁厚之名,阿父是因秦詢才當此惡人。所以秦詢怎敢違抗聖令。”

  太子這話對弘複帝而言到底有所觸動,他看得出太子此時確在隱忍,也許是因為與蘭庭的知交之誼,也可能是因為顧氏,當然兩個不同的原因會造成判若天淵的後果,不過讓弘複帝此時略覺放心的是,太子心中仍有社稷國祚,隻要時時以此為重,那麽心中長存警誡,便不會放縱言行。

  隻不過……

  弘複帝伸手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詢兒能體諒為父便好,我也不瞞詢兒,蘭庭為國之棟梁,百年難遇的能臣賢士,無論於公於私我並不願將其責處,隻他一心要同妻室赴死……詢兒替我相賜鴆酒,最後再相規勸。若他能於此一事上顧念大局,我秦姓宗室絕不負他軒翥堂一門三代忠義相佐。顧氏雖死,亦可大享死後哀榮。”

  這是要讓太子親自出麵賜死。

  “兒臣,遵令。”太子咬牙應諾,短短四字說得無比艱辛。

  弘複帝便喚高得宜入內,讓他取早已備好的一壺鴆酒,隨太子同往萬歲山的萬春苑。

  這一路,太子深覺步步維艱,他不知蘭庭的一番設計是否發揮效用,不知這一趟往萬春苑能不能讓蘭庭和春歸死裏逃生,他隻能在腦子裏不斷重複蘭庭當日的告囑,才能摁捺下向高得宜探問打聽的念頭。

  隻要稍露破綻,便是萬劫不複。

  太子明白唯一的破局之機,便是讓弘複帝相信他不管私欲存不存在,都不會因為私欲喪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