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陰謀核心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3310
  “夫人說是梁內臣代傳的聖德太後口令?”

  蘭庭同樣覺得春歸恐怕是深陷險境了。

  “是啊,正是梁公公,否則我也不至於這麽放心就把春兒留在宮裏。”小沈氏儼然因為蘭庭凝重的臉色瞬間忐忑:“不會是……連梁公公也能被居心不軌之人收買吧?要不我這就進宮把春兒帶回來?”

  “夫人就莫過問這件事端了。”蘭庭到底還是阻止了小沈氏。

  小沈氏自己卻難以安心,這晚上三更半夜的突然驚坐而起,差點沒被趙江城給踹下床去。

  “你這一驚一乍的又抽哪門子瘋?”即便是夫綱不振,趙大人也是有“起床氣”的。

  “我還是覺得不能心安啊,早知道我就不讓春兒獨自留在宮裏了,我當時若說陪著她,聖德娘娘也不會有異議吧?老爺,庭哥兒今日的神色看著就不妙,莫不是我真闖了禍吧?哎呀我這腦子,當時怎麽就答應讓春兒獨個兒留下了呢?老爺快起來,陪我去一趟斥鷃園,咱們可得和蘭庭商量個法子,論是如何……把春兒接回來才能放心。”

  趙江城抱著薄被瞪著眼,好半天終於還是咽下了怒火:“三更半夜的,我們還能直闖禁宮要人?你可消停些吧,蘭庭不都說了這事他心裏有數,讓我們別添亂了麽?梁內臣是什麽人?他可是高廠公的義子,皇上的心腹,哪裏這麽容易就被收買?蘭庭可是為她媳婦請封了,眼瞅著顧氏便得誥命夫人的品階,誰敢在禁宮行加害之事?你就別瞎操心了!我明日可還得隨駕往宗廟行祭告之典,這都什麽時辰了,還讓不讓我睡個安穩覺?”

  小沈氏無奈的看著趙大人:你就是安穩覺睡多了,才弄得這樣一事無成,虧還是個當老子的呢,而今都要看兒子的臉色過活,我為啥這樣憂愁?還不是因為嫁了個丈夫太窩囊。

  但望著這回事端是有驚無險吧,否則,全家都怕沒有安穩覺睡!

  蘭庭也的確沒有安穩覺睡。

  他不是事務官,並不會隨駕皇上、太子祭告宗廟,但即便能留守京城,該如何確實春歸的處境也不能有絲毫冒昧。要證實春歸是否在慈寧宮,不難,縱便自己身為外臣不能隨意請見太後,相信隻要知會易夫人和太子妃就可以確實這事,但蘭庭其實幾乎斷定春歸這回被留在宮裏並非聖德太後的意願。

  當然也不是其餘後妃的手段,梁內臣即便是為利益所動被人籠絡,他也絕對不敢行為假傳太後口令加害外命婦這般罪行彰著的事體,梁內臣隻有可能是奉聖令行事,那麽這件事的處理就必須更加慎重了,蘭庭直覺到這個時候讓易夫人及太子妃出麵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於是這晚上蘭庭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拿定主意,正好一大早上輾轉反側不能安穩的小沈氏趕忙來了斥鷃園詢問可有她盡力之處,蘭庭見小沈氏確然是真心實意,便也拜托了小沈氏:“那就有勞夫人去一趟沈閣老府上,相請舒世母走一趟慈寧宮請見太後娘娘。”

  畢竟小沈氏是春歸

  的婆母,這時候再往慈寧宮請見也太過顯眼,舒娘子卻不一樣,聖德太後對待她一直視如自家晚輩,且沈閣老府上昨日是老夫人和其長媳出席的宮宴,舒娘子並未獲請參加大典,隔日再去拜見太後不至於引起猜疑。

  舒娘子下晝才出宮,帶出的不是什麽好消息:“娘娘說並未留小顧在慈寧宮,偏今日那梁內臣又隨駕去了祭告宗廟,娘娘也沒法尋他一問究竟,隻夫人轉告趙都禦,也莫過於擔心,不管這其中有何誤會,皇上行事都不至於那般魯莽,小顧現今應當還是安全的。”

  “這麽說太後娘娘也認定是皇上扣留了庭哥媳婦在禁宮?”小沈氏大覺心慌意亂。

  “要不是奉皇上指令,梁內臣可沒那大膽子假傳太後娘娘的口令。”舒娘子歎息一聲:“隻娘娘私下裏一問,打聽見一個宮人昨日在擷芳園裏,親眼目睹了皇上和張娘娘撇開隨從,是去了擷芳湖上的珍瓏妙處,娘娘估摸著這事和張娘娘定有關聯,已經在想辦法套問張娘娘說出實情了,夫人和趙都禦還是稍安勿躁,先待娘娘察清楚這件事的開端,才好對症下藥。”

  小沈氏拉著舒娘子的手感激道:“這回就唯有拜托太後娘娘和娘子了,太師府上下人等,都會牢記娘娘和娘子的恩義。”

  “夫人可別說這話。”舒娘子也拍拍小沈氏的手回應道:“要不是小顧相助,我家女孩兒指不定就進了火坑被毀了終生呢,要論起來恩義來,也是我欠小顧良多,再者講我不過就是跑了趟腿,也幫不了小顧更多了。至於太後娘娘,可是一直青睞小顧心性純正,頭腦又機靈,更何況軒翥堂滿門又都是太子殿下的輔臣?小顧被無端陷害,娘娘哪裏會袖手旁觀呢?放心,宮裏有娘娘勸諫,皇上再怎樣也不至於輕信饞言妄罪無辜。”

  舒娘子有此自信,陶芳林卻不這樣想,她當然也知道了春歸被弘複帝扣留禁內之事,這個時候隻以為奸計已經得逞了,春歸是斷然不會再有活路。

  在她的上一世,她也參加過太子冊封大典的宮宴,那時她親眼目睹了太子殿下的風儀,芳心一陣蠢動,又兼那時她與蘭庭已然是反目成仇,雖眼看就將得誥命夫人的頭銜,但自以為她被蘭庭嫌惡的事已經廣為傳揚,命婦官眷無人不知,於是在宮宴上根本沒有人上前討好奉承,簡直大受排斥冷落。

  總之當年的陶芳林,內心又是不甘又是悲憤,與宴廳裏其樂融融的氣氛格格不入。

  所以獨自去閑逛,以期排遣心中的鬱愁,就到了擷芳湖上的珍瓏妙處。

  那時她也不知道那水榭妙在何處,胡亂擇了一間隔廂坐下來歇腳,怎知忽然聽見了說話聲。

  她心裏又驚又疑,察看一番,終於發覺說話聲竟然是通過桌子旁半人高的瓷甕傳出。

  她摒息寧神一陣聽,又才發覺是弘複帝和聖慈太後在交談。

  原來是聖慈太後的本家曹國公府鬧出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故。

  要說清這事兒,話就得說回數月之前了,秦王還在福建監政

  時,秦王妃有戶遠親來了京城欲投靠王府打秋風,偏巧呢又是和曹國公府的一個族中子弟同行,因那時秦王、秦王妃都不在京中,曹國公府又還拿不準秦王會否能夠得儲,本著“萬一”的心態,便收容了那一家人。

  那家人是一家四口,家主論輩份該當秦王妃喚聲叔父,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已經考取了秀才,女兒更是生得姿容妍麗,曹國公府也是從寒微起步,這麽多年了都沒習慣世家大族那般約束子弟的禮教,於是家中有個兒郎便看中了那女孩兒,曹國公夫婦也默許了孫兒和那女孩私相授受眉目傳情,他們想的是萬一秦王得了儲位,也不是不能聯姻。

  怎知秦王竟是第一個敗下陣來,曹國公便心生反悔,再也不提這話。

  又怎知他家孫兒竟然早早和那女孩兒生米煮成了熟飯,偷偷行了周公之禮。

  那家人怎肯甘休?不過曹國公府一直咬死不承認,那家人見自己沒有證據,也不好把這事往秦王跟前捅,畢竟秦王憾失儲位,這會兒子也沒有實力敢與聖慈太後的本家抗爭。

  誰也沒有料到,那女孩兒竟然珠胎暗結,這會兒子已經是大腹便便了,那家人才給曹公府下了最後通牒,說曹國公府若然還是不肯認賬,他們隻好告知秦王、王妃,秦王想必也忍不下這口窩囊氣。

  曹國公也不肯忍這口窩囊氣,卻怕事情鬧大了會被皇上責處,所以才交待曹國公夫人趁著這回宮宴,趕緊把這事告訴聖慈太後,讓聖慈太後說服皇上寬恕曹國公府一回,逼懾秦王息事寧人。

  聖慈太後是眼看大典之後皇上就會攜同太子祭告宗廟,生怕秦王先下手為牆先把這件事聲張,讓曹國公府處於不利,所以才趕忙請皇上去擷芳湖上一談,怎知隔牆有耳,竟被陶芳林無意間窺聽得知。

  不過上一世的陶芳林認為這事和她無關,自然不可能聲張開罪聖慈太後。

  但這一世,她大覺可以利用珍瓏妙處算計春歸。

  這一世陶芳林因為曾經在壽康宮小住一段,也隨了聖慈太後來萬歲山避暑,出於對珍瓏妙處的好奇,她一早就來這裏摸清了奇妙之處。

  原來先帝不僅是在擷芳湖上構建了這麽一處迷宮卦陣,為了用作遊戲,還在隔廂裏設伏了聽甕,遊戲時將宮人分作兩隊,分別從東、西邊門進入,宮人可以通過聽甕偵察“敵方”動靜,判斷路徑避免狹路相逢,又或是短兵相接時占先手伏擊,唯有居中的一間隔廂,作為定向,沒有設置聽甕以為區別。

  也就是說在定向的隔廂,聽不見其餘隔廂的動靜,但在裏頭說話,任一隔廂都能聽見定向隔廂的言語。

  陶芳林確定弘複帝和聖慈太後當年不是在定向的隔廂裏,因為她後來親眼目睹弘複帝和聖慈太後是經西廊離開,判斷這母子二人,應當是在靠近西廊邊門的某間隔廂密談。

  所以她才故意將春歸引去定向隔廂,好讓弘複帝與聖慈太後聽聞那件悚人聽聞的秘辛——太子殿下竟然對臣子之妻心生覷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