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陰謀釀成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13 23:43      字數:3655
  珠翠山鬆髻,金繡雲霞帔,穿的是真紅大袖衫,佩的是鈒花金墜子,這是二品命婦的裝扮,在今日當然不算突出,因為乃是太子冊封大典的宮宴,男賓女眷皆需按品穿著禮服,沒有別出心裁裝扮的餘地。

  讓春歸呆了一呆的是,這位官眷雖然看上去已經並非青春年華,可無論風儀還是容貌都能稱為雋美,她不曾用厚重的脂粉掩示歲痕,更不曾用豔麗的腮紅塗妝容光,就如此將年華已老坦現人前,可你看她,照樣是眉如青山眼若秋水,成於天然的靜好嫵麗,一笑間,便似引來百花浮鬱。

  “外子乃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與趙都禦為同僚。”美婦人又是莞爾一笑。

  “原來是鮑夫人。”春歸頓時收斂了驚豔之情。

  她雖有愛美之心,可不是“色令智昏”之徒,鮑文翰為害殺外祖及舅父的罪魁之一,此等血海深仇不得不報,便是對鮑夫人的感觀再怎麽良好,也不存在結交的真情實意。

  但虛以委蛇還暫時必要的。

  “我是嘴饞,才逛來了這裏想取一碟香榛酥。”春歸回以莞爾一笑。

  “早聞顧宜人才貌不俗,隻是今日才有幸見會,我是有心想與顧宜人親近的,隻擔心顧宜人嫌我歲長,與我話不投機。”鮑夫人越發顯得親切了:“不過剛聽顧宜人說嘴饞二字,我便放心了,這一點,我倒是與顧宜人喜好相投。”

  春歸不由想起了在南京時,因為陳實有一手好廚藝,結果她竟和楚楚這麽位死士合夥做起生意來……看來嘴饞還真是個惡習啊,個個都用這喜好來投機。

  “夫人如此自謙,著實讓我汗顏,夫人這般風範儀容,我隻遺憾未曾早些見會。”春歸應酬道。

  雖是場麵上的應酬語,不過春歸人長得美,還不是那種孤芳出塵的美法,隻需稍在眼角透出柔和,唇邊略噙笑意,輕易就能讓人心生親近,覺不出那應酬是疏遠的意味了。

  這不鮑夫人便主動與春歸攜手:“外子與趙都禦既為同僚,咱們理當多些來往,顧宜人要真不嫌我,那改日我便相邀宜人屈尊往寒舍品茗了。”

  “夫人盛情相邀,敢不從命?”春歸答應得十分痛快。

  這時官場上也確有一司同僚的家眷間“茶話”建交的習俗,不管是應酬還是真交,但凡還沒成為針鋒相對的政敵,大多都會依照習俗,而鮑文翰與蘭庭雖是同級,但鮑文翰畢竟相比蘭庭年長不少,所以該由鮑夫人主動邀約。

  但鮑文翰應當也知道了蘭庭和他,絕對不會成為真交。

  就是不知鮑夫人是否知情。

  而今這樣男尊女卑的俗情,夫妻間可並不一定無話不談,比如竇夫人,大禍臨頭尚且不知竇章原來早已暗投魏國公,反而是像蘭庭和春歸之間如此的相知無瞞,才算異數少有。

  鮑夫人與春歸一同返席,易夫人留意見,趁空問:“春兒可是受到了鮑夫人的邀請?”

  “母親當真是未卜先知。”春歸受到了易夫人仿若親長一般的關愛和信任,這會兒子也沒了許多的顧忌,喚起母親來是毫無障礙了。

  “那你可知道鮑夫人的根底?”易夫人沒理會春歸的奉承,又再笑問。

  “不曾深知。”

  自家仇恨自家報,春歸沒打算借晉國公府的勢

  ,所以並不曾對易夫人提過鮑文翰乃她死仇一事,不過這話倒也不假。

  鮑文翰雖然曾經也是世族子弟,且而今更為二品大員有望入閣拜相,不過鮑家卻早已經衰微,他算是從貧微起步,成年娶妻時,鮑文翰還遠遠不具如今的聲望,且他論來是趙太師一輩人,所以蘭庭察其姻親,也隻知悉鮑夫人出身普通農家,連鮑夫人的姓氏都難以察實了。

  “這位鮑夫人,並非長治公的原配。”易夫人道。

  “可兒並未聽說過鮑公喪偶續弦抑或停妻另娶。”春歸才感訝異,心想蘭庭總不至於連這事都沒察出吧?

  “這位原本是長治公的妾室,先頭那位鮑夫人過世後才被扶正。”易夫人含笑道:“都過了數十年的事,莫說你這樣的年紀不知道,便連我,也是聽我祖母提過一句才知道這事。”

  “難怪鮑夫人看上去如此年輕,應當原本就比鮑公小著不少歲數吧?”春歸問。

  “鮑公的原配夫人是農家女,鮑公後來入仕授官,一步步升遷,也不曾嫌棄糟糠,隻先帝時……官場上啊就那麽回事,互贈美妾乃是司空見慣,鮑公當然也納有妾室,隻這位鮑夫人應當是良籍,所以鮑公原配過世後,鮑公才想把她扶正,但慣例而言,官員不可以妾為妻,除非征得妻族認同,鮑公的妻族原就是戶老實巴結的農人,鮑公富貴後一直仍在贍養嶽家,所以這事並沒有任何阻礙。

  不過將妾室扶正到底有違禮矩,這件事不好做得太過張揚,鮑公便沒有再辦婚宴,再者先頭那位鮑夫人又並不擅長交際,官眷們大多不認得她,所以時間一長,世人竟都以為鮑夫人隻有這一位了。

  我之所以知道,可巧是因我的祖母是當年鮑公扶正妾室的見證人,我那時才十多點歲數,正學規矩,聽這事覺得詫異,便問祖母以妾為妻於禮不合,祖母為何答應去做見證。”

  易夫人話才說一半兒,就被張太後遣來的宮人打斷了。

  是張太後讓春歸過去一趟。

  易夫人也不便跟著去,隻拍了拍春歸的手示意她提防一些。

  張太後的神色有幾分僵冷,春歸幾乎懷疑又是陶芳林說了她的小話,又要挨張太後的殺威棒了呢,卻見張太後深吸一口氣後,憋出幾分笑容來。

  “芳兒坐得久了,想去閑逛舒展舒展筋骨,宮人呢和她又話不投機,其餘命婦,怕是自己都走不穩路也不指望她們能夠照看妥當芳兒,我唯有將她拜托給小顧你才放心了。”

  這必有陰謀。

  不過春歸窺覷著張太後笑臉歸笑臉,卻很有幾分焦灼和不耐的神情,想想還是沒有拒絕。

  陶芳林縱然有陰謀,也不可能舍得用她腹中胎兒算計自己,且張太後既然開了口,她若拒絕隻好去搬救兵,救兵沒有別個也隻能是聖德太後,張太後一貫性情,急躁起來若與王太後當場爭執……

  陶芳林既有心算計,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春歸決定迎戰。

  且陶芳林也不會容她猶豫,張太後話音剛落,她就主動向春歸伸出了手:“而今我行動多有不便,煩勞表嫂看顧了。”

  ——

  而在壽皇殿內,酒宴自然也沒這麽快告散,儲君冊封大典普天同慶,京城一連三日免除霄禁,所以百官命婦都得在萬歲山用完晚宴觀賞焰

  火後才會真正散席,今日的主角太子殿下可是半刻也不得空閑,他眼瞧著好友王從之為他擋酒所累,眼神這時都已然有些渙散了,偏偏另一個好友趙蘭庭還神清氣爽,太子頓時心生不滿。

  知己你要不要如此的出類拔萃啊?

  “竹西,你去把逕勿換過這席來。”太子低聲囑咐穆長史。

  李濟回到京城,便獲調職,太子將好友穆竹西調用為東宮屬臣,弘複帝這時當然不會有異議,所以穆竹西便接替了李濟長史的空缺。

  他往蘭庭那邊一看,隻見蘭庭正和施不群說話,雖說兩個看來神色都還算平靜,不過穆竹西仍然有幾分擔憂。施不群選擇輔佐秦王,而今可謂告負,他們幾個原本是興好相投的知交,若因為權奪之事心生嫌隙豈不可惜?且今日宮宴上,施不群甚至未專程向太子酒賀,恐怕心中難免不甘不服之意,穆竹西想自己雖然而今擔任的是東宮長史之職,但他過去卻未參與過幾位皇子競儲之事,和施不群間並不存在矛盾衝突,便想正好趁這時機,由他規勸施不群一番。

  怎知施不群卻也和蘭庭一同起身:“我也應該向太子酒賀了,江南那場‘戰役’,殿下勝得漂亮,皇上認同殿下才幹及政見,冊封為儲君,實乃天下幸事。”

  穆竹西這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施不群的胸襟。

  對於施不群的酒賀,太子表現出了格外的重視,竟也起身稱謝,後又回敬施不群:“廣野視不群,仍為摯交知己。”

  施不群難得的挑眉一笑。

  他才剛剛歸座,便被秦王使人相請,太子自然留意見這一情形,微側著身問蘭庭:“逕勿可知我那三皇兄與不群在說何話?是質問不群公然向我酒賀呢?抑或惋惜他自己在福建時不曾聽信不群的良諫,導致早早敗下陣來?”

  蘭庭卻並不曾關注秦王那邊的動向,一眼眼的也不知為何往殿門處瞧,不過還是回應道:“秦王殿下既然是第一位主動上前酒賀殿下者,此時又怎會怪責施兄?多得施兄這位副使,才穩定住福建局勢,所以秦王固然失儲,皇上對施兄卻甚是嘉許,不過施兄竟然不願留念仕途,竟生請辭雲遊,尋一林泉幽靜處著書的意願,我方才一番苦勸,施兄才答應再經深思,我想……秦王應當也不願眼看施兄放棄仕進。”

  “三皇兄這是還想著籠絡不群替他效力。”太子眉梢之末,浮現微不可見的冷意。

  蘭庭卻道:“皇上離席究竟去了何處?竟未讓高廠公跟隨,似乎……隻是帶著梁內臣?”

  “父皇隻道是去醒醒酒,宴廳這邊也需要人照應,所以才將高廠公留下吧。”太子沒有將這件小事放在心上。

  弘複帝畢竟被舊疾纏身,這麽長時間的酒宴絕無可能一直不離宴廳,且明日弘複帝還要攜同太子告祭宗廟,往返需耽擱兩日時長,那今日就更加不能太受勞累了,太子隻道是弘複帝去了清靜之處休憩,那麽不必勞師動眾,隻讓近身宦官跟去服侍而已。

  高得宜雖為弘複帝心腹,但在內臣中也是身居高職,著實也早不用高得宜侍奉皇上的起居了。

  不過蘭庭起先卻還留意到,似乎有聖慈太後身邊的宮人尋了高得宜低語幾句,高得宜立時對弘複帝說了什麽,不久弘複帝便離席移駕了。

  他心裏莫名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