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勢如破竹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7      字數:3464
  宣德廳的隔檔之後,一個人緩步踱出,和那滿帶著笑意的口吻如出一輒的是,臉上也有如沐春風般的笑容。

  能讓錢柏坡等齊刷刷頓住步伐,回眸一眼便大驚失色的這個人……

  當然不是春歸。

  春歸這時正遞給已經忍不住熱淚盈眶的殷氏一條手帕,因為據此,元同知命案的真相至少在殷氏這裏,已經算作是徹底的真正的解開了。

  春歸很理解殷氏雖然選擇了相信周王一方,但這些日子以來心裏其實不算踏實。

  殷氏接了手帕,是掩住口鼻,她不讓自己悲哭出聲。

  錢柏坡和裴琢此刻卻十分想要悲哭出聲。

  誰告訴他們為何皇上身邊的心腹,東廠廠公高得宜會突然出現在南京,出現在吳王宮的宣德廳?

  他們剛剛露出的口實就十分的致命了!

  而何禮恭這時一改喪家犬的作態,極其精神抖擻,斜挑著花白的眉和鬆弛的眼,悠悠然踱至錢柏坡身邊兒:“錢尚書,老朽確然是西廠出身,可正因為被當年西廠廠公所害,早早就發配來了吳王宮裏,先帝撤除西廠時,老朽心裏不能太痛快,哪裏還會想著複立西廠?老朽啊,別的本事沒有,就這把身子骨還算硬朗,所以唯一的心願,也就是在這風燭殘年的歲數,多享一些佳肴美酒,能為幾十年都沒有來往,但到底血脈相聯的親人,留上一筆可以安穩渡日的錢財。

  所以呢,錢尚書買通老朽時,隻讓老朽做些通風報訊的事,老朽才敢動心,可後來……竟然被周王殿下給察覺了,老朽為了保命,隻好另投明主。錢尚書現在可明白了?老朽要求和錢尚書再次麵談時,若無殿下允許,老朽還哪能出得了吳王宮?就更別說打聽出趙副使已對孟尚書生疑,甚至於敢在吳王宮殺人放火的事體了。錢尚書要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也不會輕信了老朽的話。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則是錢尚書親筆所擬的委任狀已被老朽交給了高公公,那是出自錢尚書的親筆不說,錢尚書剛才還親口承認了,你之所以篤信老朽傳出的消息,認定柯全等人已死,今日才鼓動儒生鬧事,正是因你許以老朽複建西廠的利益,授意老朽殺人滅口,高公公可是一字不漏,親耳聽聞。

  至於柯全等三人,當然毫發無傷,尤其柯全,已經如實作供了,錢尚書,你的罪行已經暴露,但老朽並沒有殺人害命,不會給你陪葬,雖說也會遭受懲處,但誰讓老朽一時被利益所動,為你收買不利於殿下呢?老朽認罪,也規勸錢尚書不要再嘴硬了。”

  錢柏坡這時才是真正的呆若木雞。

  高得宜也收斂了笑容:“錢尚書,你能鼓動官學儒生,必與學政有所勾聯,你認不認罪的,橫豎與元時靜遇害一案相關人犯,這回都是罪責難逃了,錢柏坡,皇上有口諭。”

  錢柏坡與裴琢等,隻能立時膝跪聆聽聖諭。

  ——

  弘複帝雖答應了周王、蘭庭聯名上請配合審明此樁命案,但當然不會真把這樁命案放在比征收秋賦次要的地位,實際上給予了周王期限,這一場仗,周王贏得也不算容易,他還是承擔了一定

  風險的。

  假若袁箕黨不曾自亂陣腳,踩入周王和蘭庭的布下的陷井,勝負還當真不好說。

  但這時儼然已經塵埃落定了。

  錢柏坡等人在宣德廳便被立時罷職,由暫代南京刑部尚書一職的童政負責看押,送往京城,弘複帝仍然要親審此案,才會作出判處。

  不過周王一方掌握的罪證,至少已經足夠讓錢柏坡和裴琢,乃至今日隨這兩個進逼吳王宮的官員,入罪獲刑。

  高得宜代宣了聖諭,揮揮手,示意親衛們可以將錢柏坡等先且扭送刑部,他自是不急著立時審問的,因為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周王便向蘭庭道:“那我便讓親衛們去抄家了。”

  抄的是錢柏坡和裴琢的家,周王實則“覷覦”這兩家的財產已久。

  裴琢也還罷了,錢柏坡能夠死心踏地效忠袁箕,絕不會僅僅隻因兩門的“故舊之情”,錢柏坡又是職任吏部尚書,雖然是在留京,不比北京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卻也是南京六部的“佼佼者”,還掌握著南直隸官員考效甚至任免的大權,可想而知這些年來利用職權,貪墨了多少真金白銀,抄他一門家產,能讓不少貧民受惠。

  因為弘複帝主張乃是,察抄貪墨,惠及百姓,並直接允許江南四省因清察不法抄沒的贓款,可依周王與蘭庭上諫,直接用於抵減稅賦。

  這對於從前許多因為地方貪官汙吏枉法,不得不承擔遠遠高於他們應當的承擔賦稅的百姓而言,今年至少得到了一個緩衝期,但真正的柳暗花明,還要等到四省徹底核實戶等的現況之後。

  當然,周王急著在今日就抄家封產,關鍵目的還是在於打草驚蛇。

  孟治。

  錢柏坡和裴琢等人今日的行為,他不會被瞞在鼓裏,此時理當全神貫注留意著風吹草動。

  才過午,孟慎就一臉焦黑的直接衝進了父親的書房。

  “如何了?”

  “吳王宮外,儒生已經被勸散,出麵的是竇公……學政申紱等人已經被逮拿,更糟的是錢、裴二位府宅已經被周王察抄了!凡成年子弟一律入獄,女眷也被軟禁聽候發落!”

  “敗了!”孟治跌回太師椅,半晌沒有吭聲。

  “袁箕勢敗不正如那位預料麽?好在那位老謀深算,父親也已做好了鋪墊!而今錢柏坡、裴琢等雖然已經是難再翻身,不過錢柏坡應當明白盡力保全袁閣老才能止損!沒有直接證據指向袁閣老,袁閣老縱然難以全身而退,怕是難免遭到貶黜,可如今咱們這步暗棋,對袁閣老而言才算真正有了榮辱生死攸關的價值!”

  孟治卻著實已經有些灰心了,有氣無力的癱坐在椅子上:“我們必須準備好麵臨最壞的局麵,這都怪我,我甚至沒聽你當時的規勸,一時糊塗才因心急去遊說元亥!可是孟慎,為父已是悔之晚矣,說不定這回,還真要牽連你……”

  “父親放心,兒子知道何為大局。”

  孟治長長歎一口氣:“你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但我卻不知道我是不是一時,被鬼迷了心竅……但而今追悔已經沒有必要了,名利名利,利

  雖眼看難以確保,但我能做的也隻是盡力挽回名節,但這需要犧牲,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豁出性命,我們已入浩劫,也唯有孤注一擲。

  但望吧,一切還有轉機。

  不過當尹寄餘來請孟治立往吳天宮與蘭庭麵見時,孟治著實已經被絕望的黃土,掩埋到了胸口的位置。

  他隻能留給長子孟慎一個悲憫的眼神。

  還是在宣德廳。

  蘭庭示意:“孟公不用虛禮客套,請坐下細談。”

  “未知今日逕勿邀見老夫……”

  “孟公心知肚明。”

  孟治雖然已經灰心,但掙紮在所難免:“逕勿這話何意?”

  “孟公,殷娘子已經如實相告。”

  果然還是元亥死前就埋下隱患了!

  “逕勿不可相信殷氏一麵之辭,她一個婦道人家固然不至於主動參涉權奪,但元時靜的確……他與逕勿政見相左,也許早在死前就被袁箕買通,他告訴殷氏的話,說老夫私下遊說都是出於杜撰,殷氏自然會聽信……”

  “孟公,殷娘子不過隻是告訴我元同知在去世前,似乎有意與貴邸疏遠,但孟公剛才卻篤定殷娘子說了孟公私下遊說元同知的話。假若孟公當真沒有行為過此等事體,何故會擔心庭聽信殷娘子所謂的一麵之辭?還有一件佐證,錢柏坡的確交待了吳王宮的何公公,探聽我是否對孟公起疑。孟公應當是明知我已起疑,這時才會急於辯白以至於落下口實。”

  蘭庭起身,踱至孟治身前。

  “孟公心裏明白,你對袁箕的價值僅僅在於繼續做為暗子潛藏,然事到如今,我是怎麽都不會相信孟公了,我今日連殿下都已回避,著想是想給孟公留一條後路,孟公還是與庭開誠布公的好,我正式詢問孟公,你是否建議袁箕將元同知滅口之……首惡元凶!”

  “如果我如實招供……”

  “看孟公之罪行輕重,若輕,庭不會趕盡殺絕,隻能說遵守律條處治。”

  孟治長長籲了口氣。

  那或許連長子孟慎,都可免受牢獄之災。

  “我的確暗見元時靜,遊說其行……佐助臨淄王之事。”

  孟治說完之後像是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而蘭庭也顯然沒有急著追問的念頭,孟治終於又再一鼓作氣:“沒錯,臨淄王囑令錢柏坡對我加以利誘時我就動了心,我大半生兢兢業業自問無愧於君國,最終卻難免被排擠出中樞在南京等著告老的下場,我不甘心!逕勿你的祖父生前,趙太師曾經表彰過我的風骨節氣,太師公的教誡我從不敢忘,但就算是今上,也沒能作到真正的任用賢良!我看見的,仍然是阿諛諂媚者扶搖直上,仍然是滿朝奸侫橫行霸道,我不甘心,我怎能甘心?!

  皇上實在太過優柔寡斷了!若早聽我等諫言,廢太孫,另立賢良,也不至於有高氏一族禍國之患!我是因誌從太師公,力諫廢黜太孫才被排擠出中樞,而今太孫已廢,但朝堂可曾替我正名?!

  趙逕勿,太師公過世之後,你掌領軒翥堂,但你可曾想過拔擢我重回中樞?我不甘,亦不服!”

  孟治終於不再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