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伯仁因我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7      字數:2465
  春歸見好就收,不再多留孟姑娘。

  但她對林氏的態度就嚴肅多了:“大奶奶應當也清楚,殿下與外子都在懷疑元同知死因有疑,已經責令刑部官員察辦此案,而元同知自任淮安一地副職以來,從不曾交攀江南同僚,唯獨因為敬重孟尚書為師長,所以與貴府還算交近,我以為孟尚書無論出於公法還是私情,皆當希望元同知一案能得水落石出。”

  “可莫說小女隻是待字閨中的姑娘家,便是我們這樣的內宅婦人,又哪裏懂得官場外務?”

  “元同知與方棟梁及錢柏坡間結怨之事,不是令嬡便能佐證麽?”春歸淡然道。

  “顧宜人莫不是想讓小女上公堂作證?!”林氏整個人都不好了。

  “大奶奶莫急,這當然不能夠,隻是需要側麵了解元同知和方棟梁及錢柏坡間的怨仇是否到了不能化解的地步,說到底殿下及外子是想確定方棟梁與錢柏坡有無殺機,而今聽令嬡說方棟梁不僅僅是在公務上為難元同知,甚至方家女眷都在刁欺元同知的妻女了,也能從側麵證實錢柏坡是何等的睚眥必報。”

  林氏似乎才鬆弛一些,有了多說幾句的意願:“元同知的確敬重老爺為師長,不過老爺門下並非他這獨一學生,雖說我們兩家有些來往,不過老爺視元同知與其餘學生也並無不同,小女和元姑娘交好,也是因為他們既然遠道前來拜訪,我們理當盡地主之誼,小女與元姑娘年歲相近,起居在一處,孩子們說笑交心更隨意些罷了。

  我也不瞞著顧宜人了,元同知的妻子殷娘,言談間似乎有與我家結親的意向,但我心裏是不大樂意的,所以對待她便一直維持著距離,他們家與誰結怨的事,在我和殷娘間可謂是交淺言深之忌,所以她並不曾對我提起過,我更沒有問起。”

  這是在有意和元亥撇清。

  晚上春歸把林氏的態度如實告訴蘭庭,蘭庭便有了判斷:“做賊心虛。”

  他說這話時神色極其嚴肅,儼然已如篤定了孟治必然暗通敵黨圖謀不軌,眉心極其罕見的浮現出慍怒之色,雖無外人在側,卻挺直脊梁正襟危坐:“孟治知道元亥是怎麽死的,而今他的態度已經足以證實了

  ,我都不需再等仵作勘驗文錄,郎中柯全乃是孟治引介給元亥,柯全必定是這起命案的關鍵人物,孟治知道自己脫不開關係,且他也拿不準元亥生前,有無將他那番遊說泄露他人,他這時撇清關係,是為日後的脫罪先行鋪墊。

  他說視元亥一如普通門生,便沒有理由遊說元亥騸動民亂,隻要讓我相信了這點,我就不會輕信他人之言對他心生懷疑,那麽即便元亥已經泄露了他的罪行,他還有可能繼續潛伏下去。”

  春歸完全理解蘭庭因何做出此番剖析。

  “元亥與逕勿政見不合,但孟治表麵上卻已然投效周王,他在這時撇清關係,是想讓逕勿相信他對元亥早已有了疏遠之意,那麽即便察明元亥是被人毒害,且柯全就是直接行凶之人,孟治還能狡辯是臨淄王黨內部相殺。”

  “孟治甚至對此案會如何演變一清二楚,所以他才能如此迅速的作出應對。”蘭庭輕輕擂了一下茶案:“祖父看錯了孟治,我也到底沒有能耐勘破天下人心,沒想到孟治……當年他也曾是剛骨不阿,為國賊奸宦逼害尚且凜然正氣,如今花甲之年,誰能想到竟然還能受利欲所惑。”

  “逕勿已經明白了孟治的動因?”

  “大抵吧。”蘭庭搖了搖頭:“孟治來南京任禮部尚書,實則與賦閑並無多大差異了,祖父從前倒也說過,孟治於仕途之誌,其實遠大,他也並非沒有入閣輔政的機遇,但而今卻被排擠出中樞……花甲之年應當已經讓他心懷時不待己之憂,所以才會受人躥唆,涉步邪徑。”

  “逕勿也莫要過於自責。”春歸歎一聲氣。

  “是我失察,導致殿下險些於野狼嶺遇害,即便是元亥之死,也有我失察之過,可惜了元公如此不阿忠良,原本可以為盛世之治效力,竟死於陰謀詭毒。”蘭庭又重重一擂茶案:“我終究是太過保守了,其實元公的諫議並無謬錯,官派糧長製著實應當廢除,我與元公,論來政見並無相左。”

  但事實就是如此,根治官派糧長之弊尚且會麵臨這多阻礙,更不提徹底廢除了,蘭庭當初真要提出這樣的議案,壓根就無法在朝議時通過,他不是樂意保守,是現實不容激進,但蘭庭從來堅信廢除官派

  糧長製乃日後必行之事,隻不過需要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

  元亥若不死,將來可為徹底改革稅法的核心人物。

  蘭庭大約從來沒有這樣沮喪過,他隻要更機警些,隻要更加全麵掌握江南人事,並更細心防控,也許就能挽救元亥免於毒害,而如今再是懲誡凶徒,都無法追回那條逝去的性命了。

  這一晚安平院的氣氛十分沉悶。

  但霽澤院的氣氛卻相當的好。

  周王並沒有“臨幸”,陶芳林照舊心花怒放。

  因為她剛答應了錢夫人努力撮合方家女嫁入曹國公府,錢夫人就一點不含糊的送給了她一筆重禮,話裏言間還不無暗示——錢柏坡怎會與周王為敵?便是袁閣老,針對者也無非軒翥堂而已了,臨淄王與周王不管誰勝誰負,勝的那位固然是日後的君帝,敗的那位照樣是君帝的手足至親,哪裏至於手足相殘你死我活。臨淄王若勝出,追究的無非是晉國公和趙蘭庭而已,屆時董、趙二姓勢除,陶才人還愁不能把董妃取而代之?要是周王獲勝,錢家勢必便會奉效儲君,自然也會不遺餘力相助陶才人母儀天下。

  可是就連淑絹竟都覺得陶才人過於自大了,沒忍住勸諫:“殿下雖不阻止才人和錢夫人來往,但奴婢認為……才人也莫輕信了錢夫人的花言巧語,臨淄王若得儲,是必定不會放過殿下的,錢家那時也必定過河拆橋,才人何必急著當真撮合這門姻緣?”

  “臨淄王不可能得儲。”陶芳林胸有成竹道:“但錢柏坡看準了一點,殿下不會手足相殘觸及皇上的忌諱,臨淄王即便落敗,隻要錢柏坡另投明主,殿下又何至於趕盡殺絕?且隻要錢柏坡效忠於我,我便會說服殿下利用錢柏坡掣肘趙蘭庭,我當然不會容忍軒翥堂勢大權重,我有把握……利用顧春歸,造成殿下與趙蘭庭君臣反目,什麽晉國公,什麽寧國公,別看他們此時得殿下看重,有朝一日……功高蓋主必為逆臣,殿下需要我這一派勢力剿除逆臣,而我的勢力,現在已經到了時機積蓄。”

  淑絹完全不明白她家主人的計劃,您確定現在和臨淄王勾結當真能夠奠定母儀天下的基礎?而不是……錢夫人仿佛是把陶才人您當傻子利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