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內部爭執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7      字數:3374
  靜玄並非死在龔家,當然也不是死在張家,她死在臨安城郊的一處遊苑。

  這處遊苑乃是商賈興建,賃出供富家子弟聚會逛玩,案發時乃舊歲深冬,江南也是雨雪交加的季候,故而遊苑並沒有別的客人,據那東家聲稱,是龔望遣了僮仆賃下遊苑,東家認得龔望的僮仆,乃因龔望曾經遣了這僮仆租下遊苑,並與靜玄住了數日,這得花耗一筆重金,所以讓遊苑東家印象深刻。

  “直到唐縣令差人來拿人,老兒才知道那小尼姑死在了無窮苑,開審那日,是張洇渡這小子上堂指供犬子殺人,還說他是親眼目睹!但犬子那日根本就沒有出門!犬子懼冷,雨雪天根本就不會出門!唐縣令根本便不理會老兒及家人的申辯,硬說老兒是捏造證辭包庇犬子,還道老兒為圖讓犬子脫罪,有賄賂朝廷命官的罪行,連老兒都挨了刑杖!”龔敬宜說到此處忍不住放聲痛哭:“多得是老兒的小舅子,和金陵盧門楷庵公的子侄還算交好,請了盧門子侄斡旋,老兒才得以脫身囚獄,一條老命也被折騰得沒了大半條,最近好容易才能從病榻上起來。”

  蘭庭原本就知道龔家的基本情況,龔敬宜娶妻譚氏,譚家在杭州也算大族,不過譚氏這一支並不算興旺,與龔敬宜可謂門當戶對。

  “龔員外為何不曾向省提刑司申訴?”蘭庭問出了他心中的疑問。

  “老兒的小舅子有個知交,他是京城人士,姓卜字有蒿,據這位卜郎君分析犬子這樁飛來橫禍,稱既然是張家子有意陷害我龔家子,必定先下手為強買通了唐李杜,唐李杜背後的人可是袁閣老,就連楷庵公也會忌憚幾分。老兒若是在省內申告,恐怕不會有好的結果,指不定還未見到童提刑,便會再次被張家陷害。所以老兒隻好請托了小舅子,讓其先去京城打點,以期在刑部最終複核時為犬子洗清冤情,但犬子至今仍然關押在縣獄,老兒怎能安心?聽聞兩位趙郎君竟然是童提刑故人之後,且為桃源村的農家女作主察明一起命案,老兒才想到相求兩位。”

  蘭庭微微頷首,不再疑惑龔敬宜主動登門求助的動因,又問:“無窮苑那商家說是令郎的僮仆賃下了他的遊苑,僮仆如何說?”

  “僮仆……僮仆在證辭上畫押,承認……但僮仆也被逮拿到縣衙,分明是被屈打成招!庭審那日老兒便未見僮仆,唐李杜竟說僮仆畏罪自殺!而今是死無對證了。”

  蘭庭微微蹙眉,這起案子又多了一條人命。

  他這時自然還不能評斷龔望是否無辜,道:“我答應龔員外,將此案察斷明白,所以我們幾個需要在貴宅借住一段時日……”

  龔敬宜自然不會推脫,忙起身行禮:“小郎君願意相助,老兒感激涕零,莫說借住,隻要小郎君能助犬子洗清冤情,老兒傾家蕩產縱使舍出性命相報也在所不辭,老兒這便讓出正院,讓小郎君幾位安置,老兒去住客院。”

  蘭庭哭笑不得,自然是不肯“雀占鳩巢”,道:“老員外不需如此,隻是……趙某因是與內子出

  行,所以還望老員外安排一處妥當院落,便於內子起居。”

  一旁仍著男裝的“內子”:……

  不過春歸也很快意識到蘭庭主動揭穿她的身份必有用意,應當是她這時恢複女兒身更有利於解決這樁聽起來著實撲朔迷離的案情,所以當在龔家那處十分方便女眷起居的偌大客院安置下來後,春歸相詢蘭庭:“逕勿是打算自曝身份了?”

  “我既然要幹預這件命案,當然不能再遮遮掩掩。”蘭庭道。

  周王有些不滿意他被安置去了別的院落起居,但他隻能裝作是對即將自曝身份的抗拒:“我們這還沒走出浙江了,就擺明了身份,接下來的私訪還如何進行?這身份一旦明了,我們人還未到,地方官員就加緊了防範,那就不用指望再能察到那些貪官汙吏的破綻把柄了,這大大不利於改革江南四省的官場積弊。”

  “私訪如何進行下去隻能另想辦法,但而今我們必須察明的是靜玄這樁命案。”蘭庭解釋道。

  “不一定非要曝露身份吧?讓童政出麵難道不行?”

  “這樁案件與桃源村命案不同,後者乃唐李杜等縣官不受訴狀,省提刑司才能名正言順受理,可這起案件唐李杜已經作出判決,童公隻能審察臨安縣上呈的卷錄,且童公根本不曾對我們提起這樁命案,說明在他看來卷錄無疑,既是如此,省提刑司便應當上呈刑部,若無確鑿證據證實龔望無辜受冤,童公不能幹預重審此樁命案,而且龔望現今被關押在縣獄,倘若他真乃無辜,唐李杜一旦發現有翻案的危險,勢必會搶先動手,造成死無對證,而今我們也隻能說明身份,直接接手這起命案,才能萬無一失。”蘭庭極其堅定:“雖說而今我還不能斷定龔望是否無辜,但萬一他真是被陷害,就不能坐視他因此喪命。”

  周王舉手投降:“好,人命為重,我讚成副使的主張。”

  “我昨日見輝輝的神色,似乎有些不滿殿下自作主張一口答應了相助龔員外?”蘭庭這樣問,自然是因為春歸昨天那張“麻木不仁”的臉。

  “倒不是不滿殿下自作主張,不過殿下與小道僅憑龔員外一麵之辭,竟都相信了龔望無辜,是張洇渡謗害龔望,我知道小道的動因,明顯是為財帛所動,至於殿下的動因嘛,就恕我不敢妄度了。”

  周王:……

  難道我作為堂堂親王,天潢貴胄,還沒有自作主張的資格了?這夫妻兩到底還有沒有主臣有別,尊卑有別的操守?!好吧,本親王胸懷寬廣,不和自己的左膀右臂拿架子,但顧宜人這說法,難不成也懷疑本親王竟和莫問小道一樣是被那兩托盤金元寶給晃花了眼,晃傻了腦袋?!

  周王中氣十足大吼一嗓子:“是直覺!本親王直覺龔敬宜沒有說謊!”

  蘭庭:……

  春歸:……

  直覺斷案真驕傲多明智啊???

  “顧宜人難道認定龔望就是殺人凶手?”周王反問:“有何憑據,小王洗耳恭聽。”

  蘭庭笑著搖了

  搖頭,像極一個成年人正在包容無理取鬧的小頑童。

  春歸也頗有耐性,心平氣和的衝“秦三歲”解釋:“我並沒有認定龔望是凶犯,但若是從最簡單的因果推斷,龔望確然有作案的嫌疑。首先,連龔員外都承認其子龔望確然為靜玄才貌所動,所以不顧父親反對,接了靜玄來家中居住,但後來始亂終棄。其次,張洇渡本與龔望為好友,但應當也極賞識靜玄,他目睹靜玄被棄,到後來甚至被龔望殺害,義憤填膺,出麵舉告龔望的罪行合情合理。”

  “但顧宜人疏忽了一點,唐李杜是什麽人?巴不得在他治下,臨安縣不起訟爭,所以他才對桃源村命案不聞不問,不受費聰訴狀,甚至要脅費聰撤訴!倘若不是他被張家買通,有意陷害龔望,怎會親自審理這起命案?”周王反駁。

  “因為龔、張兩家並非普通百姓。”春歸道:“張況岜在臨安縣乃首屈一指富賈,龔敬宜也能算是士紳門戶,原告乃是張況岜之子張洇渡,被告乃是龔敬宜獨丁龔望,唐李杜絕對無法要脅張洇渡撤訴,這起案件事涉富賈、士紳,換作另一個人擔任臨安縣令,也必然會親自審理。”

  也就是說,龔望殺人,張洇渡狀告,這在邏輯上至少是通順的。

  “龔望乃龔家三代單傳的獨丁,其父龔敬宜顯然對兒子十分寵縱,龔望的性情便是聽龔敬宜的說法,也著實驕縱,他不耐靜玄一再糾纏,憤而殺人至少符合案情,張洇渡因為關心靜玄,跟去無窮苑說合兩人也符合情理,龔望自信靜玄不過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居士,而他則是士紳之後,張洇渡又是他的好友,就算憤而殺人張洇渡也不會因為一介孤女與他反目,這是龔望的想法,所以龔望害命,至少表麵看來沒有違悖情理之處。”春歸繼續剖析:“但他沒有想到張洇渡對靜玄並非賞識而已,或許張洇渡對靜玄也暗暗動情,奈何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張洇渡親眼目睹心上人被殺害,憤而狀告檢舉龔望的罪行,龔敬宜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獨子被判斬決,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賄賂唐李杜,然後龔望一旦被判無罪,唐李杜就必須張洇渡誣告無辜,誣告殺人,可是會被以誣告之罪處決的!唐李杜並非大公無私,但龔家與張家兩者,龔家隻是普通士紳,張家能夠拿下這麽多開采礦務之權,必定攀交了權貴高官,唐李杜惹不起張家,隻能拒絕龔家的賄賂,秉公執法明斷靜玄命案。”

  周王張著嘴,滿臉的不服卻一個字都反駁不出來了,他不得不承認春歸這番分析的確符合情理,他的直覺似乎……

  好吧,他是被龔敬宜的一番痛哭涕零所打動,認定龔敬宜不能夠是偽裝,再者根據他的探人對張況岜的摸察,張況岜在朝堂的靠山竟然隱隱似與齊王黨幹連,這也符合唐李杜做為袁箕黨徒,相助張洇渡謗害龔望的動因。

  於是周王下意識的,因為敵人的敵人便是自己的友盟這一定則,就認定龔望無辜了。

  他已經以幹咳掩飾自己的尷尬,但春歸的分析仍然“冷酷無情”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