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晚生姓顧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262
  “你們莫不是婁家的人?”

  ——這是費厚終於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而當他開口的同時也終於上前一步,似下意識間便將彭氏略往身後擋了一擋。

  不過眼神卻仍是飄忽著,活像無根的浮萍。

  春歸撇了一眼彭氏,捕捉到她臉上乍喜乍驚複雜的神色,隻這婦人卻沒有順勢退避在費厚的遮擋下,緊跟著又移動向前,似急著要辯解什麽,又因為慎重而顯得遲疑。

  “非也非也。”周王殿下卻儼然仍在角色之中,越發的笑容可掬了:“實不相瞞,晚生與兩位好友登門拜訪,著實是因偶然經過桃源村,聽聞令媛竟然有幸選為婁氏綢莊雇工,晚生心念一動,有一不情之請……”略微一頓,又再拱手:“還望費大叔賢伉儷成全。”

  費厚便恢複了呆怔,“浮萍”飄啊飄的一團散亂。

  彭氏不愧有“人精”的諢號,縱然聽聞來客與婁家毫無關聯,兼且竟然還是有事相求,殷勤非但不減反而更增幾分:“幾位小郎君還是坐下說話吧。”

  於是主客一行,便都到了院子裏的葫蘆架下,春歸這才看得分明,此處原來是擺置著一張矮方桌,一張涼床一張藤椅,方桌上果然有一大碗喝了一半的茶水,另一碗還剩小半口……估計是酸梅湯。

  這對農家夫婦倒是好有閑情逸誌。

  周王眼光一掃,雖然有點嫌棄那張涼床,卻還是忍住了挑剔率先往上頭垂足一坐,蘭庭和春歸也隻好一左一右的隨他坐在涼床上——因為那張藤椅已經被費厚當仁不讓先占據了。

  彭氏轉身去拿來一張條凳,放下後卻不急著坐,忙著要去張羅茶水,周王連忙客套:“大嬸不用忙碌,早前晚生一行是先去了方君家中,蒙方家主母款待,茶足飯飽,亦正是從方家主母口中聽聞貴寓的一樁幸事,才前來拜訪。”

  彭氏神色便有些訕訕的:“方家嫂子口中想必沒有好話吧,也怨得我沒有眼色送上門去討嫌……不說這些了,幾位小郎君可是遇見了煩難?妾身瞅著貴客們著實眼生,應當並非左近人士。”

  這婦人倒是先套起話來。

  周王也依製定策略那樣對答如流:“晚生三人是京都人士,是來江南遊曆,因蒙毫末莊葛公盛情款待,暫且在葛公寶寓寄居,著實也是在左近村郊閑逛,見識寶地風俗人情。今日偶至桃源村,不期然竟然與方君邂逅相識,交談來,晚生不由感慨江南雖乃人傑地靈、物寶天華之處,卻也不乏家境艱困衣食難繼的百姓,方君細問晚生因何感慨,晚生才說起一件經曆。”

  他這番從頭娓娓道來,倒像實了一個迂腐書生,好在是“人精彭”一眼看出這三位客人穿著錦衣氣度不凡,自然不是窮酸,儼然出身高門的世族子弟,這原本是他們一類人家難以攀交的貴人,自然不會錯過此等天降機緣,所以一點都不覺得周王羅嗦,甚有耐心的洗耳恭聽。

  “是有一日去距此大約五、六裏外的黃林村遊玩,竟逢突降暴雨,多得一家村戶收留,因著雨勢未停,到底還是在那村戶家中借宿了一晚,隻收留晚生一行的人家卻甚是貧困,竟連米糧都沒有多餘,人家卻甚熱情,主婦竟然冒雨去尋裏長借了米麵,硬是將家中一隻養來生蛋的老母雞殺來款待,再用雞子去裏長家換了一壺酒,為了一餐飯,可謂耗盡家財了。”周王說到這裏還長長歎一口氣。

  彭氏竟然也跟著歎息一聲。

  “閑聊時晚生問起了那家境況,才知道那家的大叔原本被雇為采礦工,卻因礦洞塌陷負傷致殘,所以家中喪失了主勞力,偏夫妻兩膝下又隻有一個女兒,而今全靠母女兩個接些漿洗活計維生,就這樣竟還要承擔雜役,多虧裏長照恤他們一家貧苦,才沒逼著這一家人出勞役。晚生聽聞後大是同情,想以錢財資助,不過那家人雖則艱困誌氣卻是不短,不肯白受恩惠,堅辭拒絕了。”

  彭氏忽問:“小郎君說的那家人,男人可是姓武?”

  “正是!”這段故事原非杜撰,周王卻沒想到彭氏竟然知情。

  “不瞞小郎君,妾身先頭的男人也是受雇於張家,和武家兄弟遭遇同一場事故,可妾身的前夫還沒有武家兄弟這麽幸運,被生生壓死在了塌陷的礦洞裏,一個銅板的補償張家都吝嗇得給不提,反而還怪罪是采礦工不聽工頭指揮造成礦洞塌陷,若鬧事,反而會受官府追究。武家也的確艱難,武大兄弟原本還有個長女,因實在難以養活,隻好讓她早早嫁了人,武家大姐兒倒也孝順,時常照恤娘家,怎知道……因此為丈夫不容,幾回打罵,武家大姐兒一時想不開就尋了短見,武家兄弟又氣又悔,這段傷心事怕是不會對外人提起。”

  周王忙道:“晚生等聽聞此等不平之事,大覺義憤填膺,大罵臨安巨賈為富不仁,不想方君卻道臨安縣的巨賈也不是個個都如那張況岜,比如婁氏綢莊行事就頗仗義,方家主母也跟著附和,說起婁四老爺待雇工如此優厚,我等先還不信,方家主母便說起貴寓的幸事來,隻稱費大叔因為令媛選為婁氏綢莊的雇工,前兩日還因此大張宴席以為慶賀,滿臨安縣乃到整個杭州府,無人不知婁四老爺是個大善人。”

  “這話倒不假。”彭氏聽貴客的口吻,竟是方家娘子並沒有提到自家這樁幸事背後的名堂,儼然鬆了一口氣。

  “所以晚生便想著,要若費大叔與大嬸當真有門路,不妨也帶攜著武大叔一家幾分,武大叔的閨女與令媛年齡相近,若真也有幸一同選為婁氏綢莊的雇工,豈不解了武大叔家的燃眉之急?費大嬸放心,但凡是要錢財打點,都包在晚生身上,隻不過拜托大叔大嬸當引路牽線的人,還有就是務必瞞著武大叔晚生打點錢財一事,否則隻怕武大叔又會拒絕。”周王終於說出了此番不情之請,緊跟著又道:“所幸的是今日一見費嬸子,竟然與武家還是舊相識,想來嬸子心地這樣

  好,定然不會拒絕援助了。”

  “這件事咱們可幫不上忙。”沉默了許久的費厚冷硬硬的拒絕。

  彭氏連忙陪笑:“不是妾身不願施助,隻是……妾身也不瞞著小郎君,原本我家麗娘也沒有這等的幸運,隻是因為……唉,也確然是一件不幸的事,被婁氏綢莊選中的原是我家大閨女,契約也簽了,定金也付了,奈何大閨女卻因為急腹症夭折,妾身才隻好讓小丫頭頂替了大閨女當這雇工,偏偏這門路還是多靠我家的大小子聰兒,但妾身卻是聰兒的繼母……所以聰兒心裏有誤解……為這事,父子兩個險些沒有鬧得反目為仇呢,外子與妾身著實說不上話。”

  但緊跟著這番訴苦,彭氏更加殷勤得斜簽了身:“不過也不是沒有法子可想,聰兒在臨安城裏的住處妾身可以告訴小郎君,小郎君隻要不提外子與妾身,大可說成是葛公的好友,聰兒雖與葛公自來沒有交道,但十裏八鄉的任誰都知道葛公的威名,且小郎君又的確是助人為善,聰兒這孩子脾氣固然急躁,但也是俠義心揚,勢必不會拒絕小郎君所求。聰兒又的確與婁氏綢莊的四管事要好,一句話的事兒,根本就不需得再讓小郎君破費。”

  周王連忙起身稱謝,慌得彭氏也起身直稱“不敢當”,倒是那費厚仍然獨自坐著紋絲不動,一番客套後,眾人好容易又才重新落座,雖說接下來的話題並不在策略之內,但則周王倒還能毫無痕跡的隨機應變。

  “不瞞費大嬸,早前在不遠處的窪塘,便經人指認恰巧先見了令媛,不過卻聽她和另一個姑娘似乎有些爭執,那姑娘端的是暴脾氣,但晚生聽旁從議論,仿佛那姑娘竟然是令媛的表姐?”

  彭氏“喛”了一聲:“我當麗兒和誰置氣呢,回來後氣衝衝的就把她自個兒關在屋子裏頭,感情又是同劉家大姐兒起了爭執。不瞞小郎君,劉家正是聰兒的外家,喜姐兒的阿娘正是聰兒生母的親姐妹,劉家因為沒有男丁,就替大閨女招了上門女婿,所以喜姐兒就隨了劉姓,因著小惠的事,劉家對妾身也有所誤會,孩子們越發是各自看不順眼,偏偏還在一個村子裏住著,碰麵就生磨擦,讓小郎君見笑了。”

  周王又敷衍了幾句,再三謝過了彭氏,便起身告辭。

  彭氏卻殷勤的把周王一行送到了窪塘邊,經周王一再推辭才依依不舍的止步,這才想突然想起來一般,詢問周王貴姓。

  秦氏乃是國姓,但並非所有秦姓之人皆屬天家皇族,但周王竟然“做賊心虛”,杜撰道:“小姓顧,在家行六。”

  春歸:……

  總算好容易擺脫了彭氏,周王趕忙解釋:“若說姓秦,不夠謹慎,畢竟雖說普通農戶不至於懷疑,就害怕還有別的耳目留意,趙姓在江南也是風頭正勝,總之都不夠保險,情急之下才借用了三弟的姓氏。”

  春歸:?

  好吧,顧氏的確籍籍無名,多麽安全的姓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