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誹說先起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2543
  挑剔的周王最終選定了一家名為夜泊近的食肆。

  這一家食肆不像街市上的大多數,挑著豔麗的旗幡,門口立著店小二亮開嗓子攬客,甚至一眼看去根本不像一家食肆而讓人誤解為乃深宅大院,入內後得繞過一麵照礕,方有店家迎上,儼然卻是個女子。

  春歸:……

  怎麽都有種進錯門兒來錯地兒的感覺?

  女店家眼看著一行食客隻有三個男子,她也愣了一愣,回神過來的時候才熱情上前招呼:“我家食肆是為便利貴人官眷,所以不設大堂盡為雅廂,且先由小婦人上前招應,幾位並沒有女眷隨行,還請往東向遊廊去,待進入那道月洞門便有店夥計招呼了。”

  千挑萬選的竟然挑中了一家方便女客的食肆?春歸幾乎忍俊不住。

  周王也黑了臉:“你家就不設大堂麽?”

  “是真不設大堂,不過公子想去有大堂的食肆,小婦人倒也能推薦一家九回香,就在敝店的斜對門兒,他家雖說不如敝店清靜雅潔,不過大堂的陳設也算有些意趣,既熱鬧,又還不顯嘈雜。”

  這女店家也的確精乖,一眼看出周王是圖這處的清靜雅潔,不過又不願獨坐包廂,她的推薦很體貼的緩解了周王的難堪,所以盡管三人根本不曾在此落座,這間食肆的女店家也收獲了一筆賞錢。

  當踏進九回香大堂的第一步,周王就用餘光察覺了春歸更加樂意在這個地方飲食,他忍不住輕蹙眉頭,忽然有些不滿這竟然不在他的“預知”,又用餘光打量蘭庭,發覺他儼然已經替春歸擇好了符合心意的桌位,偏是像為了滿足自己一般,上前一步商量:“二弟不喜太嘈雜,咱們便坐靠窗那張桌子吧,好歹還有花架子相隔。”

  “二弟”無可無不可地點了點頭,率先去窗邊坐下了。

  春歸並不察覺周王忽然跌落的情緒,她好奇地打量食肆裏的一切。

  靠窗的桌位才有花架虛虛一隔,當中的桌位都在敞開處,隻是桌與桌之間間隔甚闊,完全能容上菜的夥計穿梭著箭步如飛。大堂裏自是不見女客,有二、三人一桌的說笑閑談,也有七、八人一桌的觥籌交錯,當是這家食肆的酒菜價格不菲的緣由,滿堂賓客不見裋褐布衣,雖說也有文士儒生,但以商賈居多。

  雖說一定是有暫泊於此的旅客,但應當也不乏以金陵城為目的地的人,因下船時臨近午時,順便就在這條街市上先食午飯,春歸甚至還聽見有一桌客人交談,他們是為送知己遠行,所以在九回香擺了餞行酒。

  他們並沒有多少生離的悲愁,酒祝遠行者一帆風順,更甚至相約著來年異地或許相逢,今日的遠行者,反過來要為今日的送行者接風。

  有人談論起金陵城,看得出他雖然這回隻是過客,但儼然也曾在此虎踞龍盤之處生活過,所以對同伴如數家珍,把這溫柔繁華鄉的街市景致一一詳說,這人的言語就不僅僅隻是吸引春歸了,周旁不少的食客都漸漸聚精會神“聽講”,甚至有的人發出嘖嘖的附讚。

  而話題也終於從金陵城延伸出去,到蘇杭,甚至及到徽州,二十年前那樁歙縣絲絹案也被再次提起,食客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的展開議論。

  春歸突的聽一人說道:“說而今齊王、秦王、周王三位皇子競爭儲位,周王是下江南監政,此一年的治績就關係到了周王能否得儲,可治績該如何體現?最顯便的就是增民市之稅收豐朝廷之國庫,我看江南四省自今歲始,平民百姓恐怕要受些煎熬了。”

  這下周王和春歸的目光都不由得撇向說話的人,唯隻蘭庭仿佛充耳不聞,夾一箸碧螺蝦仁細嚼慢咽,似乎頗覺美味稍稍地眯了眼角。

  “賦稅這回是真要增長了?我倒覺得未必吧。”一人忙忙地說道:“不是說許閣老主張的新稅製,為的就是輕民賦安社稷?且皇上已經下令在江南試行,就算周王看重治績,也不能違背皇上的主張反其道而為吧。”

  “自唐宋以來,但凡是稅製革新哪回不是說輕民賦安社稷,真正仍是以豐實內庫為重,升鬥小民起初能獲得些輕減,那就該叩謝天地神佛了。”起先挑起這個話題的白麵書生又放厥詞。

  周王再次把目光撇了過去,卻也不是為了打量此人——單挑在客商為多的食肆,突然便生此類政談,這人要麽就是齊、秦二王的黨徒,至少也是那二皇子黨的槍矛,來曆身份實則不值廢神猜測,不過周王這時卻有些生氣。

  別的帝王他不作評價,甚至他也曾斥駁過宋時的熙寧變法實則並非是為民眾,根本上解決的還是朝廷的財政危機,但周王卻從來不認

  為弘複帝也就是他的父皇也是以私己利益出發,今上可是當真為了輕民賦安社稷殫精竭慮。

  此人卻敢當眾詆毀聖譽德政,看來今上果然是太仁慈了,而今市井民眾不但膽敢議政,還敢公然不敬於國君!

  當然最可恨的還是此人的幕後指使!!!

  周王決心要牢記此人這雙眉眼樣貌。

  春歸對白麵書生的話也格外惡忌,不過她若開口說話便會立時暴露女扮男裝的喬扮,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男人們可都不屑“婦人之見”,所以她即便反駁也難以實現效果,她便掉頭看著蘭庭……

  這一類衝鋒陷陣的活計,總不適合讓周王殿下親自出馬吧?

  蘭庭似乎為那碟碧螺蝦仁的滋味所沉迷,不斷品嚐,瞅見春歸的目光,拿起白瓷羹來替她也盛了一勺。

  春歸:……

  於是嚐了一嚐蝦仁的味道,立時被那鮮美取悅,眯著眼兒對蘭庭不斷頷首,表示這果然是另處難以品嚐的美味。

  周王:……

  這種自己根本就是多餘不該坐在這裏礙眼的惱恨感要怎麽消釋?!

  白麵書生的話仍在接著往下說——

  “餘聽仁兄口音,當非江南人士,既是如此也不用擔心為周王監政所累,又何必如此的憂心忡忡呢?”這話是對剛才主張賦稅不至於增加那人說的。

  那人便道:“我雖祖籍不在江南,莫說在金陵有多家店鋪,且還在蘇杭等地置辦了不少產業,不瞞小兄弟,我這回來金陵城正是因為聽聞了風聲,趕著來此打問究竟的。”

  “仁兄既是商賈,況怕當真是要早作打算了,誰不知江南富庶,尤其商事發達,升鬥小民舉家拿不出的錢糧,富商大賈卻隻當作九牛一毛,我要是周王,才不會盤剝平民小農,隻把主意打在商市上,就能名利兩全了。”白麵書生哈哈笑道。

  一時間這食肆有如開了鍋。

  周王黑著臉看蘭庭與春歸你一勺我一箸的沉浸在肴饌中不能自拔,那碟子碧螺蝦仁很快就隻餘湯汁,夫妻兩個又執酒相擊,完全就不再留意食肆時這番沸反盈天了,他憤怒又苦惱,哼了一聲:“碧螺蝦仁需再來一碟?”

  蘭庭微微笑:“過猶不及。”

  周王終於忍不住翻了個老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