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琬琰華英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2302
  春歸對外祖父及外祖母所有的認知都來源於母親的講述,又至如今,她是再也無法應證外祖母是否符合她的認知了,隻見她的外祖父,十餘年的苦寒磨折也未能摧除儒雅氣態,體貌蒼老卻並不多見衰頹,麵見敘話,並不顯半分慷慨激昂,需細看才見眼角濕紅,老人家的話不多,甚至於易使人誤解為冷淡,可春歸卻能夠感覺到外祖父關切的注視沒有一息從她身上移開。

  兩個舅舅初見時也甚寡言沉默,倒是春歸的二舅母十分健談。

  她和春歸說起鐵嶺衛,卻並不多講那苦寒之地是怎生艱難,講的更多的是當地的罕見奇聞,有自稱被狐仙上身的老嫗,月圓時化成人形的山參,大雪時從來不結冰封的一條古怪河流,據說底下住著月光所化的神女……

  大舅母卻是時常說起春歸的阿娘,極其感慨歲月彈指間,人世的悲歡別離。

  二舅母生有三子卻無女兒,極其羨慕大舅母的子女雙全。

  春歸分別有一個表姐一個表妹,表姐已然年過二十為人妻母了,表姐夫這回也跟著外祖父一同來了京城,大舅母提起自家女婿是讚不絕口的:“親家翁就是俠義心腸,當年我們才到鐵嶺衛,渡日著實艱難,多得親家翁慷慨相助我們終於能在鐵嶺衛安身立命,大娘自小就被馬家兒郎護著,在那等寒涼之地竟從未受過饑寒之苦,更不提被他人欺淩了,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女婿與大娘本就有青梅竹馬的情誼,結發成了夫妻,女婿對大娘更是愛重,親家翁的家境在鐵嶺衛很是殷實,女婿因為大娘想來京城,二話不說便陪著大娘入京,親家翁也無半句譴責的。”

  大表姐閨名喚作琬琰,低眉垂眼氣態極其嫻靜。

  小表妹比春歸還要小上三歲,如今還未及笄,故而尚且待字閨中,她的性情倒是極其爽朗的,不過春歸留意見她指腹及掌心都結有了厚繭,這些年應當沒少作勞力活計,她閨名喚作華英,春歸便明白了姐妹二人的名諱皆出自《遠遊》那句“懷琬琰之華英”。

  蘭庭專門為外祖

  父一家設了接風宴,太師府上下乃至連軒翥堂各支,都聽說了春歸的外家暫時客居趙門之事。

  許是這些年來在鐵嶺衛著實生活不易,春歸的兩個舅父早便一掃文弱書生的習氣,看體格都極壯實,言行也似乎帶著與仕林顯然區別的粗曠意態,竟能將蘭庭勸得八分醉意,這回是他硬拉著春歸要夜遊怫園了,甚至還主動要攀折隔壁許閣老家的“出牆花”,把春歸鬧得那叫一個啼笑皆非。

  最讓春歸“敬佩”的是二舅的次子她的三表哥,居然輕輕一躍就能跳上許閣老家的院牆,且活像隻狸貓落在瓦上一點聲響都沒發出,折了“出牆花”遞給蘭庭時春歸甚至才驚覺這位“天外來客”。

  “三舅兄怎麽進的怫園?”蘭庭也很驚奇。

  李三哥不無尷尬地抓著後腦勺,訕訕解釋道:“我見逕勿拉扯著表妹離席,擔心你耍起酒瘋來表妹降服不住,所以在後悄悄跟著,貴府裏頭這些院牆對我完全不是阻礙……逕勿是文士,不會功夫,又喝多了酒可千萬別學著攀牆走壁,太危險,摔著了可了不得。”

  在李三哥看來蘭庭完全就是個文弱書生。

  躊躇園裏老太太自然也聽說了太師府裏住進來這麽一門外姓,先支使了蘇嬤嬤去打探一番,待蘇嬤嬤回來就迫不及待地追問:“顧氏這外家如何?”

  “李家老太太早就過世了,老奴也不好去見李家老太爺,所以不知那老太爺的性情如何,不過看兩個子媳,長媳也就罷了,到底是鄉紳門戶出身待人處事還不至於鬧笑話,那小兒媳婦,原本就是小門小戶出身,嘴碎不說性情也厲害,連老奴都看不進眼裏……倒是李家那大姑奶奶,行事作派儼然是個官宦千金。”

  老太太不屑道:“可惜沒有官宦千金的命,不是說她嫁的是鐵嶺衛一戶普通農家麽?她那姑爺也跟著來了京城,看著倒是粗眉大眼的也算英挺,卻是個笨嘴拙舌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窩囊廢。”

  “老奴看來李家大姑奶奶自己也是不甘心的,否則都已經嫁了人為妻母了,為何要回京城?

  李家老太爺獲罪的時候李家大姑奶奶已是知事的年紀,定還記得家裏當時的排場,眼瞅著而今有了機會重振家業,說不定懷著蠢蠢欲動的心思呢。”

  又壓低了聲兒與老太太好一番商量。

  是以第二日老太太就相請李家兩位舅太太相見躊躇園,二舅母拉了大舅母去一邊商量:“春兒大約提了提太師府裏的事,我說咱們還是遠著些這位太夫人的好,不如找個由頭婉拒了,免得讓春兒為難。”

  大舅母亦想起丈夫的叮囑,似乎連蘭庭都有示意讓他們不用在意躊躇園,且有言在先家中祖母喜好清靜,言下之意就是最好勿擾,雖說一聽就是托辭,不過大舅母也確然認為不宜深涉太師府的內務。

  便已經想好了措辭推托,怎知又被長女拉去了一邊商量:“雖說有表妹夫再三邀請在前,並非咱們主動投靠趙門,但而今寄人籬下卻是事實,趙太夫人既主動邀見,咱們拒絕了豈不是太過無禮?咱們剛回京城就鬧出誹議來,日後必須影響弟弟妹妹們談婚論嫁,叔母不願去,是擔心因為春妹妹的緣故受到趙太夫人的遷怒和責難,拂了顏麵,不過女兒卻覺得幾句怨言咱們家必須聽忍,母親也莫為難叔母了,女兒陪母親去見太夫人便是。”

  大舅母便長歎一聲:“咱們李家從前也是官宦門第,原本犯不著如此低聲下氣,奈何……罷了,這些話多提無益,你說得對,咱們既是寄人籬下,就算防備著不要連累春兒因咱們擔當誹責,也不能失禮於趙太夫人,就由琰兒陪著我去吧。”

  老太太當然不會說難聽話,反而將大舅母一番恭維,更是拉著李琬琰的手上下打量讚不絕口,直接就拿她和春歸相比:“庭哥媳婦是模樣出挑,李家大姐兒卻是儀態端方,最不易的是這些年在遼北苦寒之地受苦受難,還能維持這樣的儀止態貌,京城裏多少大家閨秀可都比不上你!”

  而後李琬琰竟然就成了躊躇園的常客。

  不過老太太並沒有多少機會挑撥離間,因為很快朝廷就頒發令旨,蘭庭即將跟隨周王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