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生死去回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593
  有一件事王太後是清楚的,當弘複帝痛下決心廢皇長孫儲君之位時,擇立新儲必然隻會是以賢能作為基準,他不會再因為偏心哪個皇子便將江山社稷托付,同樣也不會隻聽信采納某一個人的意見和聲音,這一場爭儲,沒有什麽投機取巧的方式,弘複帝想要看清的是皇子們自身的才幹,也許還有輔從各位皇子的朝臣的能力,但不會考慮皇子背後的女人們使出那些心機手段,賢嬪連這點都看不清,所有的行事可謂皆是自作聰明。

  弘複十一年暮春的尾音,太子妃高氏於南台子虛庵,歿逝。

  朝廷未擬諡號,亦未令百官以輟朝致哀,隻是限令臣民一月內禁止婚嫁宴樂。

  而隨著高氏的死亡,曾經顯赫一時的宋國公府徹底土崩瓦解,不會再有人對高家的重振心懷哪怕一絲信念,那些黨徒徹底有若猢猻散走。

  可一家門第的盛衰興亡,由金笏滿床到家破人亡從來不會成為阻止更多人戶爭求榮華富貴的畏障,皇長孫勢敗,必然會有新的人勢掘起,這方棋局從來不缺棋子的前赴後繼。

  有一天春歸前往周王府,這時已然是炎炎夏季,市坊裏已經不再禁止行宴,但皇室宗親仍為太子妃的歿逝服喪守製,明珠穿一身素衣,春歸自也不好穿著豔麗,她們兩在臨水涼亭裏飲茶閑談,遠遠看上去確然與親姐妹無異。

  那雙遠遠的窺視的眼睛,湧動的疑惑越來越有若漩渦湍深。

  明珠與春歸均無察覺。

  “原本皇上這回下令選秀,為的就不是充實後宮,最要緊的著實還是打算替皇長孫選妃,皇上終究還是因為廢儲一事心懷愧慟,皇長孫的年歲雖也不急著議婚,不過若能早些娶妻生子,多少也能彌補幾分皇上對故太子的疚怍。卻沒想到太子妃竟在此時病故……皇長孫得為太子妃守喪三載,婚事必定是被耽擱了,這非皇上心願,真不知市坊間那些流言蜚語是怎麽生起的,皇上怎麽會在這時賜死太子妃?”

  明珠之所以有這番話,是因高氏亡後竟然有謠言四起,說高氏不是病歿而為弘複帝下令賜死,隱隱的還有“高門乃蒙冤”的說法,明珠問:“會否還是高氏餘黨在散播逆言?”

  “皇長孫都已被廢,雖還有個郡王的爵位,但在此時都已然被皇上囚於南台,更何況來日?且連太子妃都已經歿故了,高氏一門絕無東山再起時機,又哪裏還有黨徒冒此不韙為罪首鳴不平?且此等逆言一生,激怒皇上,於皇長孫和高家而言又有什麽利益呢?”

  明珠沉吟一陣方才恍然大悟:“這樣說來流言竟是為了針對皇長孫?”

  “皇長孫一直還在京中,甚至還有郡王的爵位,怕是有人擔心儲位雖廢,萬一皇上反悔又會重新冊立嫡長孫為儲,才想用這樣的手段斬草除根。”

  春歸不僅猜中了這些無稽的謠言因何而生,甚至還猜中了多半又是齊王的陰謀詭計——而今儲位公認的競爭者便是齊王、秦王、周王三人,不管魏國公是否當真是輔從秦王,看秦王的一貫行事都還不至於如此淺薄荒謬,周王就更加不會多此一舉落井下石了,也隻有齊王才具備這樣的行事風格了,說來齊王也不用埋怨賢嬪拖他後腿,原本他自身著實就未生“前腿”。

  賢嬪的行事若還不至於給齊王大減分,齊王這回自己作死定然會讓弘複帝記憶深刻。

  春歸覺著比如向弘複帝告齊王小狀這樣的行為都可謂勝之不武了。

  “不說這些事了,我足有一月不曾見到姐姐,姐姐莫如陪我去園子裏逛上一陣兒?正好母妃替王爺另擇了兩位選侍,而今因為守製還在莫浮苑學規矩,但日後也都算王府裏的人了,隔三岔五的我也會去見一見她們親近熟悉一番,她們兩個年歲其實比我們略長些,一個父親是縣令,一個是農戶出身,性情都隨和,王爺過目後亦覺得滿意,姐姐今日既來了,正好認識一番。”

  這回選秀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充實皇子皇孫的後宅,好讓天家子嗣更加繁盛,周王府裏雖說免不得再迎新人,不過春歸看明珠是真心服從,全然不存半點怨氣,她心裏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的——不能怪周王,但的確應為明珠扼腕歎息。

  但則春歸雖是抵觸婚姻裏還存在小妾姨娘一類的“第三人”,卻也明白時俗禮法如此,絕大多數的女子著實都不會寄望能夠贏獲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婚姻,像明珠自幼就受到俗禮的教束,不管心裏是否覺得無奈,卻也早就妥協於命運,像自己這樣天下難得的僥幸,不說獨一無二也當推百裏唯一了,反過來再去“教育”明珠莫受俗禮所限豈不是討人嫌?春歸反倒覺得像明珠這樣真正遵奉禮法也好,至少內心不會受到煎熬折磨。

  她其實一點不願認識周王府的妾室們,不過還是聽從了明珠的提議。

  這臨水的涼亭有七、八步階梯,下去時春歸突然伸手相扶:“明妹妹可得當心些……”

  說完她就愣住了,明珠也極其詫異地看著春歸。

  遠遠那雙窺探的眼,目光更加幽遂。

  這日傍晚周王又回到正院用膳,酒足飯飽之餘,他不再急著散步而是陪同王妃下棋,似乎無意間的一問:“今日顧宜人來看望王妃了?”

  “自從太子妃故逝,臣民貴庶皆禁一月宴樂,姐姐也不好過來王府,禁限這一解除自然是要來走動的,母親總是放心不下我行事不夠機變,囑托了姐姐時常提點我,姐姐心裏是願意的,隻我越發覺得過意不去了。”

  “非常時期,王妃不用在意這些小節。”周王忽然抬眼,把捉著黑子的手放在豎起的膝蓋上:“我怎麽聽說你們離開涼亭時發生意外,似乎王妃不慎滑倒了?”

  明珠驚得差點沒把白子給直接跌在棋盤上,詫異得飛起了眉毛:“這閑話也傳得太浮誇了吧?我哪裏滑倒了?就是姐姐突然伸手過來摻扶又道讓我當心,把我嚇了一跳。驚奇著我明明不曾將也許有了身孕的事告訴姐姐,甚至連母親都還暫時瞞著,姐姐是從哪裏知道的?”

  原來明珠早在立夏前就發覺小日子有所延遲,正好趕上太子妃故逝,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誹議特意請了太醫診脈,太醫那時卻還無法診實是否為喜脈,隻說明珠是也許有了身孕,還待過段時日才能確診。這月明珠仍然葵水未至,她心裏覺得十有八/九是有了身孕,不過還沒有經太醫院確診,又怕是空歡喜。往往越是對親近的人越是想等喜訊確鑿時再行通知,所以明珠尚且瞞著晉國公府與春歸,就連在周王府也

  沒有大肆宣揚,也僅僅隻有她的陪嫁侍婢和周王知情。

  “顧宜人是如何得知的?這事除了太醫院和父皇外,我可是連逕勿都沒有透露。”周王緊跟著明珠的白子落下放抵黑子,仿佛對接下來的棋局若有所思。

  “是我誤會了。”明珠笑道:“姐姐哪裏知道這件事?就是擔心我因為纏過足,行路多少不便,尤其登階落梯時才提醒一聲罷了,因為我的反應太驚奇,倒把姐姐也唬得怔住了,不過因為這番誤會姐姐倒是當真知道了我或許已有身孕的事。”

  “原來如此。”周王往後微微一靠,心底卻大有疑問:當真如此麽?

  他怎麽看,那人似乎都像知道王妃已有身孕的事。

  春歸此時也正在苦惱。

  今日在周王府的那一瞬間,她是當真認定明珠懷有身孕故而下意識提醒防護,這太過自然而然的認定就像又曆了一回曾經發生的事,她細細往深處再想,甚至都能“回憶”起來明珠生的是個男孩兒,小名喚作阿鳧,這種感察自然格外怪異。

  但春歸是知道緣由的。

  而今的歲月之前,的確已經有過一番經曆,姑且稱為前世的話,她在前世是周王的妾室之一,和明珠的關係雖說有變,但應該熟識。很多事情無法假設,比如春歸不能假設自己在前世對周王是否有情,也無法假設和明珠之間的情誼是否與而今天壤之別。

  她苦惱的是倘若“記憶”越來越多越來越常的“複蘇”,就像今日一樣,難免露出破綻和馬腳,麵對明珠時倒還無妨,倘若跟周王麵前也來一回“自然而然”,那樂子可就鬧大了。

  偏偏她還不能對周王完全的避而遠之,別說息生館小聚免不得與周王同席而坐,就算而今在周王府,但凡有蘭庭也在的話,兩對夫妻亦多會一齊飲談。連明珠都能接受這種程度的有違俗禮,她總不能忽而拘謹於禮教堅持男女大防了吧。

  看來日後去周王府,務必更加小心翼翼了。

  另外對於明珠有孕的事,春歸唯一能肯定的自己的人品,無論前世與明珠有無今生的情誼,她都絕無可能行為傷害明珠及腹中胎兒的事,但那一世的她,換作了而今的陶芳林。

  這個女子既有殺人害命的狠辣心腸,還具備不同凡常的“前世記憶”,春歸雖說對她並不畏懼,但明珠可未必對付得了這類女子,但而今這樣的情形,還不知周王對待陶氏的看法,且陶氏表麵恭順,春歸也難以說服明珠將並無任何罪錯的妾室斬草除根,隻能采取提防的措施,但春歸又不能長期居留周王府,頗有些鞭長莫及之弊憂。

  此事還未想到一個穩妥的辦法,春歸的外王父一家總算抵達了京城。

  蘭庭雖說已經替李家人準備妥當居宅,不過因為事情有變,他也許不過多久便將離京,自是不能夠把春歸留在京城的,務必會攜同家眷南下,所以雖然波折,但為了他們夫妻二人能夠就近照顧外祖父一家,想法是屆時邀同外家一齊前往金陵,也就暫時不必在京中另置居處了,太師府房子大,客院都有好幾處,而今家事也完全由三夫人、四夫人掌理,自然也不怕會有人慢怠春歸的外家。

  春歸便在太師府終於見到了外祖父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