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非常自信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351
  “敬妃為何來此?”

  壽康宮的偏殿前,敬妃果然先遭到了宮人的阻攔,春歸打量了一下這位,與那密號“斑鳩”的宮人劉氏一般年歲,看妝扮也應當是貼身服侍聖慈太後的宮人,不過語態甚至比劉氏還要據傲,這時儼然是用鼻孔衝著敬妃,兩道細細的眉頭也彎彎高舉著,淺薄張狂得很。

  “奉聖德太後之令,一陣後引顧宜人往慈寧宮拜見。”

  若是換了別的宮人,敬妃完全可以不搭理,但這兒畢竟是在壽康宮,且這宮人又顯然是奉張太後之令在此攔阻,敬妃這才回應一聲。

  “聖慈太後召見顧宜人在前,敬妃還是先請回吧,待聖慈太後與顧宜人說完話自然會放顧宜人往慈寧宮。”

  “聖慈太後若不願接見本宮,本宮自當候於殿外,不過還請女使代傳聖德太後囑令,召賢嬪立往慈寧宮進見。”敬妃道。

  “賢嬪正陪聖慈太後閑話……”

  “聖德太後召賢嬪是為教誡!女使若不願代傳太後之令,隻好由本宮親自傳令了。”敬妃雖說已經掌理了一段時間的宮務,而今又還兼著主持選秀的職責,不過她性情溫和柔順還從來不曾像今日一樣端起一宮之主的威勢來,懾得那宮人一怔,回過神時敬妃已經領著春歸進了偏殿。

  宮人暗道“糟糕”,忙不迭地跟了進去,不待敬妃見禮便先行告狀:“奴婢說了不讓敬妃進見,敬妃卻仗著聖德太後之勢強闖壽康宮……”

  “非本宮冒犯娘娘,實因奉聖德太後之令傳召賢嬪往慈寧宮聆聽教誡,娘娘宮中女使不願代傳太後指令,本宮隻好親自來傳賢嬪。”敬妃禮見後站得端直,雖是強撐威勢,但話說得還算不急不徐、不卑不亢。

  春歸認為出場十分漂亮,可以打個滿分。

  她也早看見了挨著張太後所座的羅漢床一邊的玫瑰椅上,眼睛還沒徹底消了紅腫的賢嬪,不知是氣色的緣故還是鉛粉施得太厚,總之一張麵容今日顯得尤其煞白,更襯出了唇色的一抹血紅……賢嬪的年歲論來與貴妃相當,姿色卻著實相差太大。

  唯一還算標致的那雙單鳳眼,在聽聞敬妃的話後也瞪得有如兩把火銃,這下越發顯出紅腫來了。

  “我有什麽罪錯,王太後憑何施以教誡?!”

  “賢嬪若無罪錯,如何會受皇上貶斥?且賢嬪此時出言不遜不服太後教誡就該當斥責!”敬妃用力板著麵孔,但春歸看得見敬妃的指尖仍在微微抽搐,看來這位娘娘到底還不適應威嚴強勢啊。

  悄悄觀察張太後。

  眉心皺得幾乎能夾死蚊蠅了。

  張太後最煩爭執,尤其最煩以禮規律法為基準的爭執,她往往會被駁個啞口無言,且今日的事若無賢嬪在場,讓她怎麽衝顧氏開口?慈寧宮的王太後難不成當真成了精?竟能未卜先知所以趕忙一步要把賢嬪調虎離山?不對,調虎離山仿佛不能這麽用?張太後莫名走了神。

  還是嚴宮令把敬妃的意圖瞧得明明白白,出麵轉圜:“娘娘不能

  阻止聖德太後教誡賢嬪,不過今日召見顧宜人又與賢嬪相關,不如便請敬妃稍候一陣兒,待娘娘說完了話,再領賢嬪前往慈寧宮聆聽教誡。”

  敬妃也見好就收:“還望娘娘能夠恩準。”

  張太後若固執己見不肯留敬妃在場,敬妃雖說也隻能在殿外等候,但有權立即迫使賢嬪前往慈寧宮,這就相當於“人質互換”,但張太後今日召見春歸可與上回目的大不一樣,沒必要鬧得劍拔弩張,便是讓敬妃在旁耳聞著實也無關要緊。

  她難道當著敬妃還有什麽話不敢說了?敬妃無非就是皇上的姬妾,她可是皇上的生母!

  “賜座。”張太後到底是把敬妃瞪了一眼,冰涼的目光又轉向春歸:“顧宜人也坐吧。”

  敬妃顯然如釋重負,春歸卻是平平靜靜告座。

  “我今日召請顧宜人入宮,是為做媒的。”

  一聽聖慈太後這話,春歸的神情就更加平靜了:既是單召了她入宮,且還有賢嬪在側,這媒約大抵就在成國公府和太師府之間了,看來賢嬪采取的還是舊套路,計劃著由她激怒壽康宮,張太後惱怒之餘施以責罰,以為如此就能扳回一局?

  成國公府當然不存在認真想和太師府聯姻的願望,兩家之間隔著朱夫人這樁舊案,蘭庭哪裏會和成國公府化幹戈為玉帛?且成國公自然也難放下當年趙太師不依不饒,導致賢嬪從貴妃之位貶降為選侍,大大影響了成國公府這多年來擴張人勢的計劃,仇隙太深,沒有和解的可能。

  也唯有聖慈太後才有這般天真的想法。

  春歸不急著言語,很乖順地聆聽聖慈太後的“美意佳願”。

  “太師府蘭字輩子弟趙二郎君蘭台,與成國公府萬七娘年歲相仿,老身以為可為姻緣。”

  這根本不是做媒,這是勿庸質疑的拉郎配。

  “娘娘美意,太師府理當領受,但妾身不敢相瞞娘娘,妾身二叔已經與祁州岑門閨秀互換名帖論定姻緣。”春歸起身稟道。

  敬妃連忙幫腔:“此事連皇上都已耳聞,還特意召見了趙修撰詢問,皇上也讚這門姻緣極佳。”

  賢嬪又怎能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歎了一聲:“妾身就說太師府的子弟德才兼優,又是出身名門,京畿多少書香世家都望著能與太師府聯姻?這樣緊趕著,到底還是晚了一步。不過趙二郎雖說已與岑姑娘定親,太師府三郎的婚事應當還沒有這麽快落定吧?雖說三郎是庶出,我家七娘為嫡女,然家父也早說了擇婿當以才品為重,三郎乃趙知州的次子,想必也是幼承庭訓,與七娘並不至於不相般配。”

  聖慈太後頷首:“成國公府的嫡女婚配太師府的庶子,論來是有些委屈了萬家的七姑娘,但隻要皇上賜予趙三郎蔭職,少年才俊與高門閨秀也不失一樁佳話,顧宜人覺得如何?”

  “三叔的姻緣,妾身不敢自專,還望娘娘允準妾身回府後商量外子,先寄書汾陽告知高堂二老。”春歸當然不會拿蘭樓不願過早婚配的由頭推脫,在張太後麵前,最妥當的方

  式是采用拖字訣。

  “顧宜人這樣說就是婉拒娘娘的美意了。”賢嬪自然也不會讓春歸的“奸計”得逞:“誰不知道趙逕勿乃軒翥堂家主,太師府二郎的婚事便是顧宜人決斷,儼然已可行使一家主母之權?娘娘,妾身就說成國公府雖與太師府有化幹戈為玉帛之意,但太師府仍然銜恨……”

  張太後胸中的怒氣就被這話煽著了:“朱夫人的舊案,確然是賢嬪之錯,不過賢嬪早已受到了責罰,趙蘭庭身為臣子怎能因為私恨罔顧忠義?老身便跟顧氏你直說了,依據君國禮法,無嫡立長,齊王乃諸皇子之長,當為儲君方才符合長幼有序之禮,太師府倘若隻以私恨私交為重擾亂禮法朝綱,可是不臣大逆之罪!”

  聯姻什麽的原本就是個說法,張太後的意圖是逼迫太師府必須輔從齊王。

  “妾身謹遵娘娘慈訓,必將娘娘慈訓一字不漏告誡外子。”

  “那麽顧宜人便是答應萬、趙二門聯姻之事了?”賢嬪步步緊逼。

  “非妾身婉拒太後美意,隻是上有高堂,妾身即便身為趙門主婦又豈敢擅專?”

  “你這仍是在花言巧語……”

  “賢嬪,顧宜人言之有理,賢嬪卻一直不依不饒,意圖激怒聖慈娘娘逼迫顧宜人逾禮行事,看來皇上訓斥賢嬪之言,賢嬪是一字都不曾入耳了?”敬妃再度劍指賢嬪。

  竟然想拿弘複帝作為威脅?!賢嬪大怒。

  但這威脅對張太後還真管用。

  說起來她這太後大可以賜婚,但卻沒有逼著顧氏這麽個子媳一定逾禮行事的道理,顧氏答應把她的教誡代轉趙蘭庭那就必定不敢隱瞞了,趙蘭庭難道還敢不遵壽康宮的懿旨?隻要懾服趙蘭庭,不再進讒言棄長立幼,儲位非周王爭據就合了她老人家的心意,揪著顧氏這麽個小婦人為難逼迫有何必要?

  要是因此授人以柄,再被慈寧宮那位責斥,皇上的性情必定不會偏幫她這生母,橫豎盡快確定儲位才是重要的事,糾纏這些細枝末節做什麽。

  “罷了,賜婚的懿旨最遲三日後就會頒發,你隻要將老身的話帶到軒翥堂就是。”聖慈太後覺得已然大功告成,日後再也不懼慈寧宮的王太後力壓壽康宮一頭了。

  留下一個有苦說不出的賢嬪呆若木雞。

  皇上連廢後的諫言都否駁了,更兼因為此事再度把她貶降,哪裏是拿定主意擇長而立的局勢?聖慈太後是長著豬腦子麽?曆朝曆代雖然都有立嫡立長的禮法,但曆朝曆代還少了非嫡非長登極九五的史實?!這賜婚的懿旨哪能如張太後所願頒發?弘複帝那關就過不去!難不成張太後還敢教訓弘複帝罔顧禮法?

  就算弘複帝被生母教訓,也不可能損及太師府毫發!

  無奈的是賢嬪雖然埋怨張太後果然是個豬隊友,而今在深宮內禁她也找不到比張太後更加合適的幫手了,謀害慈寧宮更是無異於自尋死路,皇長孫和江氏就是前車之鑒!

  無奈的賢嬪隻好灰頭土臉跟著敬妃去慈寧宮聆聽教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