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原來如此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519
  關於和申文秀之間的糾葛,春歸也向易夫人坦誠了。

  易夫人倒也沒作讓春歸尷尬的聯想,隻覺得荒謬:“盼顧雖說姿色甚美,不過與春兒哪有半分相似?”又仔細在腦海裏比較了比較,易夫人搖頭道:“無論眉眼還是氣態,皆為截然不同,那徐娘想是因為遷恨才有那般錯覺,不過既有這番緣故,也難怪春兒早前對明兒語焉不詳了,這種事確然無益牽三扯四,反而鬧得明兒與殿下心生嫌隙。”

  春歸如釋重負,心說義母明白她的顧慮就好。

  易夫人又對春歸說道:“我到底長著一輩,且在京城土生土長,交遊橫豎比你和明兒更廣,昨日成國公府的宴談,我有知己親朋也聽聞了一些風聲,仿佛成國公府萬門的女眷,個個皆以為儲位唯隻齊王與周王之間了,萬家的女眷甚至忍不住開始造勢,說皇長孫已然被廢儲位,長留在京城豈不有違國法?一來皇長孫該當禁於鳳陽高牆,再則皇後也應擔當過責,看來皇上這一舉措,著實是讓萬賢妃及萬家沾沾自喜以為勢在必得了,緊跟著他們便要促成廢後,企圖是讓萬妃母儀天下呢。”

  春歸:……

  “別的人也還罷了,洪夫人竟然在旁聽著也不加以阻止,虧得袁閣老還不滿足於宰輔之位,一心要效霍光王莽,如此要緊的紕漏,他家賢內助竟然還有如隔岸觀火,還真自不量力,明明身後有餘,何苦眼前無路?”

  把春歸都給逗笑了,一下下地撫著胸口:“洪夫人其實未必沒有自知之明,那天她還一再強調自己不窺外務呢,應當確然是表裏如一,想必袁閣老縱然因此功敗垂成,也無法遷怒洪夫人這麽位賢妻良母罷。”

  春歸回家便把這事當作笑話一般說給了蘭庭聽。

  蘭庭居然也加入了說閑話的行列:“輝輝可知,聖德太後論來與洪夫人也算親故?”

  “這親故得繞了十萬八千裏吧?!”

  蘭庭搖了搖頭:“沒如此浮誇,聖德太後的外祖母與洪夫人的祖母是堂姐妹而已。”

  春歸撐著額頭:“多近的親故,使得阮中士都懶得對我提起這層關聯了。”

  卻忽然意識到,關於京中各大家族如此一類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姻聯關係,趙大爺似乎比阮中士更加精通?果然一家之主大不容易啊,諳熟這類譜聯都怕需要十年寒窗了吧?!春歸頓時覺得肩頭莫名添了一擔壓力。

  “聖德太後的外祖母與洪夫人的祖母十分親睦,甚至一度有意親上作親,不過因為聖德太後被皇室賜婚而作罷,所以單論王、洪兩家的交情還真不算疏遠。不過……聖德太後與洪夫人自來便不投機,說起來這事連老太太都知情,所以這麽些年來太後與洪夫人從不交近,隻當彼此為陌路,阮中士才覺得沒有必要提醒輝輝關注。”蘭庭解釋道。

  多少引起了春歸的好奇心:“太後娘娘與洪夫人之間有過怎番傳奇?”

  “我隻聽說過一件,當年太後娘娘尚且還是皇後時,一回因為諫阻先帝廢儲,鬧得急了些,招致彭、申二妃聯手對抗,一時間朝野遍布傳言,質疑太後娘娘幹預朝政。那時袁閣老雖然已經成家立業,但自然

  不如此時位高權重,洪夫人卻深以與太後娘娘相識為恥,那年新歲朝拜,洪夫人便直接對盧太後/進言,誹斥王娘娘後宮幹政,大犯婦德內訓。盧太後當著眾多命婦麵前,指著洪夫人言道‘淺薄無知,當以此婦為尤’。”

  春歸:……

  “洪夫人受此辱責,好些年都未出席應酬,直到盧太後薨逝,聖德太後靜養於慈寧宮,她慢慢才敢出來見人了。”

  春歸回憶著昨日在成國公府的宴會上洪夫人那張“衝鋒陷陣”的嘴臉,挑挑眉道:“慢慢地又才敢大放厥詞了。”

  蘭庭原本趁著春歸折回的花枝,正插/弄著一把瓶供,聞言轉過臉來:“怎麽?輝輝受這婦人謾謗了?”

  “橫豎我也沒吃虧,逕勿不需多問。”婦人間的口角之爭春歸原本不想說來給蘭庭添堵,不過眼瞅著蘭庭半晌也不曾動手,仍是側過臉來這麽安安靜靜地看著她,隻好把那天成國公夫人和洪夫人的“下馬威”囫圇一說。

  蘭庭也未多言,到底是轉過臉去又把一枝長春花插入瓶中,唇角卻忍不住微微上揚了,他家媳婦明明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才回以那二婦人如此鋒銳的言辭,硬生生的把一個公爵之妻,一個次輔官眷奚落為市儈長舌的婦人,這戰鬥力十分彪悍,當相公的與有榮焉。

  “既是多年前洪夫人就被盧太後當眾斥責,袁閣老竟然也沒有約束提醒內眷?”春歸又問道:“都說經一蹶者長一智,但在我看來洪夫人栽一跟頭後倒沒變得更聰明。”

  “袁閣老也是極其自大的人,再者袁、洪兩家本就是通家之好,袁閣老和洪夫人還有青梅竹馬之誼,他要是為了這事斥責內眷,豈不擔心世人會責他無情無義?當年於是硬著頭皮替內眷轉圜,道王娘娘妄言朝政原本就有違禮規,洪夫人之諫言並無謬過。”

  “這話何其可笑?”春歸不屑道:“儲君廢立是為國政,但也是天家內務,國君家主無端廢斥東宮,娘娘這皇後當然有諫阻的責任,倒是洪夫人,不過外命婦而已,朝會上對皇後出言不遜才遭至太後斥責逾越,說來僅是一句斥責都太輕了。”

  皇後妃嬪即便真犯過失,除皇帝、太後之外,也隻有禦史言官有權彈劾,外命婦哪來的權力給皇後定罪?

  “也多得今上確然仁厚,非睚眥必報的狹隘心胸,否則皇上登位之時,袁閣老的仕途便告終結了。”蘭庭終於完成了那把瓶供,將其安放在一張雲足高幾上,把雙手清洗幹淨,過來接過春歸瞅著時間剛剛泡好的一盞清茶,他喝了一口,又才笑道:“當年東宮實在艱險,多少官員其實都篤信太子遲早會遭廢棄,袁閣老亦為那多少官員之一,他雖沒有趨從於彭、申二黨,不過也是隻圖自保,並未對固儲略盡薄力。而今這麽早擇齊王而輔從,論起來與他往前性情有所不符。”

  春歸輕嗤一聲:“熬了這麽多年才熬入內閣,一但嚐到權力的好處,就不舍得罷手了唄,如今對於袁閣老而言,情勢已成不進則退,但他擇君而輔,考慮的根本不是主君的才德,要若逕勿是擇輔齊王,袁閣老必定會擇周王,說到底他考慮的還是一己私利罷了。”

  “總之成國公府此番

  急著要助萬賢妃登上鳳座,結果必為搬起石頭砸腳,先局就吃了個敗仗,大大有損士氣,未知袁閣老知悉他那老妻明明聽聞風聲卻未及時相告,這回還會不會念及青梅竹馬之情。”

  春歸疑惑地看了自家相公一眼。

  是她的錯覺嗎?仿佛趙大爺也逐漸被她的睚眥必報給同化了?換作以前趙大爺又哪裏會和內眷婦人斤斤計較?

  ——

  周王這一日回府,剛進內宅,便見陶才人正領著兩個婢女在他的“必經之路”上嬉鬧,一個婢女眼上蒙著手帕,步伐試探往前,陶才人背朝這邊裝作沒留意他已經走上了“必經之路”,眼看就要往他懷裏撞了。

  周王伸手一阻:“這是做何?”

  這女人的心眼真多,奈何演技太差,矯情得一目了然,半點沒有意趣讓人隻覺造作,更兼還有一種被當傻子愚弄的……總之這心情真是太糟糕了。

  但周王卻也沒有一直擺著冷臉,由得陶才人這一“攔截”得逞,邁步去了陶才人的居院。

  這女人渾身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蹊蹺,總算還不曾讓他徹底失去探究的興趣。

  服侍著周王更衣淨手,坐在了膳桌邊上,趁著美味佳肴還沒端上桌的時間,陶芳林先捧上一盞清茶,周王瞅了瞅茶盞裏確然沒有添加花朵增香,才啜了一口,微微蹙著眉,這水溫太過了,用來泡此龍井大大有損清香。

  便把茶盞撇到一旁。

  “昨日去成國公府酒宴,妾身沒料到王妃竟然會讓盼顧隨行,又沒想到徐娘子也會赴宴,結果徐娘子倒與盼顧遇了個正著,必定是認出盼顧來了。”

  周王有些忍不住:“你沒料到王妃會讓盼顧隨行不奇怪,但難道你竟然不知齊王妃和徐氏是表親姐妹?徐氏赴宴就這麽大出意料?”就不能好好說話嘛,非得添上幾句不實之辭!

  “是……妾身雖然想到了盼顧跟隨去萬家,或許會遇見徐娘子,但著實想不出借口來勸說王妃改變主意……”

  “認出來就認出來了,怎麽,我周王府買了一個他申家發賣的奴婢,莫不是還需得給申家一個交待了?”

  “妾身是擔心……盼顧確然先是被發賣去了妓家……”

  原來陶芳林想讓盼顧入周王府為婢,是先作了一番安排,總之她對周王的說法是盼顧先被她的兄長從妓院老鴇手裏買下,卻因為新近才把嫂嫂的一個陪嫁丫鬟抬了姨娘,一時不好開口,於是把盼顧先在外頭租了宅子安置,結果竟被嫂嫂察覺了,鬧得一家人都不得清淨,陶父更是氣惱兒子為一個煙花女子滋鬧,下令要將盼顧再度發賣。

  於是陶大哥才解釋,說盼顧本是申家的奴婢,為主母不容才被發賣去了妓家,卻為了維護清白寧死不肯賣身,是個貞烈的女子。

  陶芳林回去是為勸架的,聽這說法後懷疑兄長是被煙花女子蒙蔽,見那女子細細詢問,才知道盼顧是因容貌肖似春歸,為主母徐氏嫉恨才被發賣,陶芳林一想,要真由盼顧流落到煙花地,時長日久的這層隱情豈不鬧得人人皆知,這就大大有損春歸的名聲了,所以回來商量周王,在周王府裏給盼顧一個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