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亡魂重返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427
  何孝君曾任禮部郎中一職,但而今其實已經罷免。

  他是高黨一員,被察實的罪狀是多年前曾經收受賄賂免選大戶為糧長,這罪責倒也並非惡極,光是改革官製或許還不足以清察到他的頭上,不過弘複帝的意圖是借此罪狀剪除高瓊餘黨清掃太孫左右的奸邪,所以何孝君因此丟了官,不過也僅是遣逐原籍,連流囚的刑罰都未承擔。

  但自稱何孝君兄長者,何易奮卻入京上告,揭開了一樁聳動視聽的罪案。

  原來這何孝君原名何易勤,南陽府人士,家有薄產,父祖皆事農桑,因他天資聰穎,所以何父雖然勞苦,也竭盡所有供其受教於私塾,何易勤十五考中秀才,一時成為鄉裏的“神童”,他也有了接觸鄉紳、大戶的時機。

  十六歲,何易勤便聽從父母之命,娶了舅家表妹為妻。

  後來他便靠著“神童”之名偶然贏獲當地大戶宦族的親睞,與其聯了宗,把大戶家主稱為“世父”,二十有三報考鄉試,用的便是舞陽何子弟的名號,竟讓當時的州官劉鵠相信他乃舞陽大族出身,且看他談吐不俗舉止風雅,竟意圖招為獨女之婿。

  雖然已經娶妻且有了一個女兒,但何易勤卻大為意動。

  於是乎立即聯絡舞陽何家主,雙方達成協議,舞陽何家主何藹全認何易勤為子,且捏造了何易勤為其子的憑據,何易勤改名何孝君,誆騙劉鵠,聲稱他因年幼體弱不得已才被寄養在外,而今眼看涉及功名與婚姻,方歸自家且需要改動考籍——這種事雖然有違律令,但在當年光宗帝的治下卻也並不算什麽咄咄怪事,總之劉鵠聽信了何孝君的解釋,非但允了他改名應試,且在其中舉之後果然將獨女允嫁。

  至此,成為了何孝君的何易勤便借著舞陽何與嶽丈的助勢展開了他的前途似錦。

  不過何孝君停妻另娶也就罷了,他竟然當真不認親生父母。

  弘複二年河南大旱多地遭災,何父病重,相求何孝君資助錢糧,何孝君以三鬥米了斷“瓜葛”,並讓何父寫下文證,承諾日後不得以“代養”之恩索要錢財,何父受此一氣咳血氣絕,可憐苦心養育兒子一場,連一口稀粥的報償都未能享獲。何父病故,何孝君不請丁憂,自然也不曾為父治喪,他的兄長何易奮典賣宅田才得以安葬亡父渡過災年,但至此家境一落千丈,淪為佃戶方能維持生計。

  弘複三年,何母患病,何易奮無奈之下再尋何孝君告貸,卻反被要脅以訛詐罪追究,何妻悲憤難捺欲告何孝君停妻另娶、棄尊親不顧,奈何反被定為汙告,何孝君竟然串通南陽地方官員將發妻杖責致死,且逼得兄長何易奮及生母無法在原籍安居,不得不背井離鄉另尋生計。

  多虧何易奮的舅父也就是何孝君發妻之父資助安慰,何母病情漸有好轉,這些年來母子與何孝君斷絕音訊。

  官員停妻另娶已為禮法不容,更何況不孝罪至棄養父母!

  要說起來不管是前朝還是時今,官員出仕之後為了標榜門第出身,與大族同姓連宗的事著實迭出不窮,且為世俗理解並不至於遭

  受誹鄙物議,可連宗歸連宗連父母親尊都不相認的奇聞卻也真可謂亙古未聞了,在親親尊尊連帝王都必須顧慮孝道的禮法之下,從無官員膽敢堂而皇之棄絕父母。

  別管蘇嬤嬤如何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她對蘭庭的指控都不可能成立,蘭庭並未棄養祖母,趙江氏時今仍然錦衣玉食,禁絕趙江氏與江家聯絡來往是趙氏諸多族老首肯的決議,且還有趙太師留有的遺囑為據,在男尊女卑的規條之下,趙江氏首先必須服從夫族,更不說趙江氏與蘭庭的矛盾究其根本在於江琛父女的逆圖,孝道可從來不會主張子孫附逆——親親為匿的律條且有一條原則,那就是謀逆、叛亂大罪除外。

  春歸根本不介意蘇嬤嬤的含沙射影,她隻是意識到何易奮在這節骨眼告發何孝君是否乃蘭庭在後推動。

  一盅燉湯,幾口煎餃,再加兩小杯清酒稍慰整日忙累後,蘭庭坦然相告:“是我出手了。”

  他看著春歸下意識挺直的脊梁,眉心稍蹙,且身體顯然往這邊一靠,越發有了欲言又止的情狀,他能夠堪破妻子的擔憂,但完全不像與族老商決時多少幾分孤勇的清冷,胸中湧動暖意,眼底遍布柔和:“這件案子夏少卿在此關頭於朝會直稟,必定會讓皇上動疑,不過時至如今,不能隻圖自安了,輕重緩急,當有取舍。”

  春歸輕輕吐出一口氣來:“逕勿這是不惜逼君決斷。”

  “是。”蘭庭頷首:“何孝君棄絕父母,犯不孝大罪,引輿論大嘩,這是夏少卿更是軒翥堂在表明立場,皇上若仍包庇不孝惡罪,日後以孝治國的綱紀便是有名無實了,皇上重治何孝君,就不能輕恕太孫裕,這是臣子擺在君主麵前的難題,國法私情再也不能兩全。”

  “就不怕皇上因此厭棄周王?”

  “這雖是非常之法,卻並非陰謀詭計。”蘭庭道:“原告並非得我指使,何易奮早就厭恨胞弟六親不認,隻可惜從前地位懸殊他投告無門,聽說何孝君因罪罷職,才入京遞狀,著實皇上決意清除高瓊黨徒至今,不少慘遭欺淩的百性聞訊額首稱慶,不乏舉告此流奸宦過去惡行的罪案,我所做的無非是共商夏少卿,找到於廢儲至為關鍵一樁罪案朝會上呈罷了,此乃機巧,但對於今上而言,尚非不能容忍。”

  因為皇上已經明令會舉朝議與群臣共討監軍輔政的國策,且蘭庭也已在麵聖之時直言軒翥堂不會讚同此一主張。

  若弘複帝不行公議,私造輿論逼君可視不軌之罪,但先有公議的決斷在前,弘複帝便不能強求臣官盡皆服從,而朝議上的機巧各憑本事,隻要不為栽汙,蘭庭以為弘複帝不至於震怒,至少相比袁箕之流串通沈、張兩門意圖掌控軍權,日後弄權亂政的圖謀,他的這些機巧僅限於維定主張——另立賢良方為上策。

  賢良同樣也是弘複帝的骨肉,是皇族天家的正統,這和權臣謀私存在本質的區別。

  春歸沉吟良久才頷首,輕輕歎氣:“於周王而言或許並無害處,不過,我不知為何總是不安,擔心逕勿這樣做會給自身引來禍患,不過我讚同逕勿一句話,輕重緩急當有取舍。”

  舍小己而全大公,看起來很傻很天真,不過世間若少如此熱血,怕也沒有盛世亂世,黑白是非的分別了,就像無論是趙太師還是蘭庭,隻要他們想,完全可以做到徹底的中立,無論太孫繼位還是別的什麽人稱帝,趙門軒翥堂都能不被權奪波及,但真要是成馮道這樣的“十朝元老”,於社稷天下究竟何利?

  利己罷了。

  春歸自認為是利己的小人,但擋不住她對趙太師以及蘭庭的欽佩,熱血輕易就被喚醒,覺得豁出性命大幹一場又確然是件酣快淋漓的事。

  她原本想要敬酒三杯以示敬重,但餘光一掃亭外,整個人都僵怔了。

  蘭庭也意識到春歸的僵怔,轉頭一望。

  花朝節後,陽春終於漸漸袪除森冬,雖然不動聲色的悄然,慢慢的夜裏,月色明亮了,南風溫和了,不知攀牆的迎春何時已經綻露金瓣,但這仿佛不值得讓人突地神色俱變。

  “輝輝?”

  “眼花了。”春歸也知道自己這僵怔太過顯然:“驀然看著牆根處像站著個人,唬了一跳。”

  蘭庭再度轉頭,確定果然是春歸眼花,心裏暗暗愧疚:如今情勢險峻,才讓她這樣草木皆兵吧。

  卻拉了春歸起身:“不用怕,無論如何我能護得了你安全,隻是安樂有些艱難,至少近期無能為力。”

  攏著妻子衣肩的時候,熟悉的手感讓蘭庭稍稍放心了。

  手感和觀感仍然是有區別的,春歸這體格,是骨胳纖巧但並不消瘦,看上去窈窕,實則並不瘦骨嶙峋。

  擔憂是難免的,但未因憂慮而損及飽食安寢就好——趙大爺安慰自己。

  春歸卻在這晚上難以安眠,因為剛才院子裏目睹的“鬼影”斷非她的錯覺,那個女子衣衫破爛披發赤足,更讓她驚悚的是雙目被挖指趾皆斬,就這麽飄浮上空,仿佛目中隨時還能滴血……這些也還罷了,關鍵是春歸還能認出女子的容貌!

  是熟人。

  三夫人的舊婢英仙,歲前除夕節家變被蘭庭察實為魏國公耳目送交的丫鬟,渠出的說法此婢已然被魏國公處死,可為何成了這副形容?

  英仙乃錦衣衛耳目已為確實,暴露身份的暗探即便沒有活路,但為何遭受如此酷刑?

  她不是渠出帶來的!

  那麽英仙的“顯靈”隻有兩個可能,要麽是妄執未除且認定蘭庭與她為死仇,要麽就是知道她的異能,所以特地來見。

  這一晚上春歸頗受煎熬。

  清早睜眼,就見形容可怖的英仙確然站在床邊,春歸好在沒有當真熟睡,否則乍受驚嚇恐怕得把前來喚她起床的菊羞飛起一腳踹個後跌了,她不無怨念的掃了英仙一眼,在腦子裏呼喚了一聲渠出,由得梅妒、菊羞服侍著洗漱更衣整裝完畢,但麵前佇著這麽個比人彘好不了多少的魂影,著實讓大奶奶食難下咽。

  “沒胃口沒胃口,把這些端下去吧。”春歸歪在炕床上,對著豐盛的早餐桌唉聲歎氣。

  菊羞頓時一振作:“大奶奶竟沒胃口?莫不是有了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