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諫言廢儲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3434
  但蘭庭顯然還維持著樂觀。

  “皇上雖說廢了江氏妃位奪了江琛爵祿,卻並沒有立時處死二人,我猜測皇上應當會許以江琛從輕,江琛或者還能保住性命。”

  春歸:???

  弘複帝也未免太“仁厚”了吧!

  “這和皇上處治高瓊滿門罪罰判若天淵,雖說和江琛陰謀未曾得逞有些幹聯,但皇上不至於因為這一情由隻將江琛奪爵而已,我進一步推測,廢妃江氏見罪責難逃,應當會承擔全責以求為十皇子保留江家一門臂助,同時江氏勢必會反咬皇後一口,因為皇後若太孫不受追責的話,十皇子日後必定會被斬草除根。母親那樁舊案的實情應當已被皇上知悉,皇上之所以寬赦江琛不死,實則是為了保全後族,這又說明皇上已經在考慮廢儲,同時對故太子更覺愧疚,所以隻好通過彌補後族的方式減輕負愧。”

  “那麽難道咱們隻是坐等皇上處決?”

  “當然不能如此消極,不過此時逼迫皇上決斷也非上策。”蘭庭喝了一口茶,稍稍往引枕上一靠:“皇上已經公布了太孫的罪行,即便還在猶豫是否應當廢儲,但對太孫大失所望已然不庸置疑,就算皇上心裏實在不願廢儲,亦會將軍政大權交予宗親、重臣共商裁奪,以限製君權。但這回下此決定可就不能隻以密旨封存了,皇上必須召集重臣商決,許閣老是務必不會讚同皇上下此決斷的,會諫請殿議,如此儲位廢立便將正式於殿議時商討,太孫早已盡失人心,而皇上也會慎重裁奪。因為倘若宗親、重臣皆不能服從儲君,日後縱便太孫繼位,宗親重臣自然不會忠心輔佐,那麽皇上堅持將帝位交給皇長孫繼承還有什麽意義呢?”

  春歸方才減消了憂慮,對於朝堂博弈這類外政要務,她當然相信蘭庭的判斷。

  “慈慶宮一被禁閉,有的人便會摁捺不住,諫言廢儲遲早都會在朝會殿議時上演,就看先跳出來的是哪一撥人了。”蘭庭道。

  “周王殿下總歸不會摁捺不住吧?”春歸笑道。

  “怎麽,輝輝認為殿下不該率先諫言?”

  “當然不該。”春歸道:“縱然殿下是為太後娘娘教養膝睛,而太孫意圖弑害娘娘必然導致殿下義憤填膺,然皇上並沒有再次包庇太孫的罪行,殿下無論是遵從君臣禮義還是尊卑孝道,都應靜侯皇上裁決而不是掀發儲位之爭,且太後娘娘也決然不會逼迫皇上廢儲,殿下若率先上諫,先就違背了太後娘娘的教誨,且又犯對皇上的不孝不臣。”

  怎麽看都是一件糊塗事,但怎麽看周王都不像個糊塗人。

  “近一段時間我不宜與殿下交近,且從前也沒提醒他如此顯而易見之事,但想必殿下不至於會犯糊塗。”

  春歸深以為然。

  但夫妻二人沒想到的是周王身邊存在一個自負“高參”的糊塗人。

  這日周王的膳桌上仍有陶芳林送來的菜碟燉盅,且還說起了太師府之行:“並沒見著顧宜人,說是因皇後娘娘召見入宮去了,妾身揣摩著皇後娘娘應是打算囑令顧宜人遊說大表兄為太孫求情,雖說大表

  兄未必會聽從遊說,但殿下最好還是防著些。”

  這話其實含著幾分試探的意味,直到如今,周王其實都未對她明言心懷的抱負,更不曾說起趙蘭庭已經投誠的事,這導致她屢屢想有更多的建議,卻不得不有所顧忌,她期盼著周王能夠進一步與她交心。

  “怎麽防?”周王嚐了一箸醬驢肉,著實興致索然:不夠軟爛糯口,為了追求色澤醬鹹味過重了,遠遠不如上回顧宜人那道爆炒驢肉可口,陶才人不把心思放在拜師學廚一事上,妄言哪門子的朝堂政事?

  “殿下本就與大表兄交好,自然是說服大表兄助益廢儲,才能從根本上挫毀皇後的企圖。”陶芳林言之鑿鑿:“防範莫如進攻,殿下為保太後娘娘安享晚年,也必須阻止太孫克承大統。”

  “皇後娘娘可是你的姨母,你倒一點不替娘娘和太孫著想的。”周王放下了食箸。

  陶芳林果然等到了對周王大獻忠心的機會,肅色說道:“殿下既為妾身夫主,妾身自然視殿下為重,更莫說妾身自入周王府,便決心與殿下風雨同舟生死與共。”

  周王:……

  陶才人這智計見識,一不留心說不定就會自尋死路,我才不上你的賊船呢。

  但想到這女人確然已經是他的妾室,真惹出禍來他也難免會受牽連,還是不能偷懶,免不得一番拘束警告,周王便拿起食箸來重重一拍。

  陶芳林心頭一跳,疑惑不已。

  “莫窺外政的戒條陶氏你還當謹記於心,連禍從口出的淺顯道理都不能體會,你還敢妄言朝政國事?這幾日你便留在居院好生反省,無我令準,不得擅出居院。”

  周王拂袖而去。

  哪管陶芳林如遭晴天霹靂愕怔當場。

  婢女淑絹也是震驚不已,顫顫兢兢扶著陶芳林回到居院執行周王禁足的懲罰,正發愁不知如何勸撫她家才人,更免得為陶才人遷怒,一邊覷著陶才人的神色一邊絞盡腦汁打腹稿,誰知覷著覷著,竟見陶才人神情漸漸平複了。

  “而今正值廢儲的關鍵時候,殿下謹慎一些原也是情理當中,也是我太著急,試探的意思太明顯了,殿下為防我知悉趙蘭庭早已為他臂助方才警告我不可逾越。但殿下並未重責,說明殿下其實並未動怒。”陶芳林分析著分析著甚至莞爾一笑。

  淑絹:……

  才人果真不是……自作多情?

  突聽才人問道:“我不是讓你盯著申府那丫鬟盼顧,她如何了?”

  “照常吃喝,得空就做女紅針鑿,雖追著問了究竟是何人救她出火坑,未得答複也就安於現狀了。”淑絹連忙說道。

  原來自打重陽節宮宴後,陶芳林就讓人盯著申侍郎府有無發賣奴婢,那徐氏卻也雷厲風行,寒衣節後便拿了盼顧的不是將她發賣,且還特意交待了牙婆必需往妓館勾欄發賣,怎知這盼顧雖則是奴籍出身,卻也不甘被玷汙清白,鴇母逼著她接客她就下了決心尋死,翻窗就往底下跳!!!

  結果沒摔死,且隻不過是傷了膝蓋和腳踝,妓館的老鴇倒並不惡毒,看盼顧是果真貞

  烈,再逼也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了,原本也想在恩客中替她尋個靠得住的人家轉手把買資賺回,如此自己也不擔逼死人的罪過,於是這就給了陶芳林機會,借她家兄長的名頭,把盼顧身契買下暫時憑了處宅子讓她容身。

  當聽淑絹說盼顧已然安安生生準備再次為奴為婢了,陶芳林冷笑一聲:“待我解了禁足吧,就想法子把她弄進周王府來。”

  淑絹著實鬧不清陶才人為何廢這大力氣把別家府上發賣的奴婢弄進周王府來,但她也知道關於陶才人身上的諸多詭秘她是不能多問的,這幾日一想到曹安足被下大獄的事就足夠讓她膽顫心驚了,好在她私下和曹安足接觸的事應當沒有暴露,總之隔了這些日王府裏還是風平浪靜,她既未遭受逮拿又未遭受質問,驚惶不安的情緒才漸漸減消。

  周王是次早左順門內便殿朝會時見到了蘭庭,當然不是私見——原本諸皇子獲視政之事者除弘複帝指令參加的殿議之外,尋常隻有朔望大朝才會列班,早午兩班朝會多數是不需參與的,不過自從太孫被禁慈慶宮,弘複帝便下令視事的皇子列班早午兩朝,這一舉措自然會讓朝中官員多數都在暗揣聖意——是當真下定決意廢儲呢?還是因為江琛父女誘使太孫之故試探朝中還有多少臣官卷入此場儲爭?

  總歸前幾日且還是風平浪靜,多少暗流洶湧都還未露崢嶸。

  周王照常隻與蘭庭來了個目會,列班朝會時,縱便是私交甚好,但也不能夠竊竊私語,朝會又不是敘舊閑聊的場合,大家都得保持肅正。

  眼看此日早朝又將依照例行渡過,“退朝”二字未喊出,周王卻見剛好站在他前頭的人動了一動身形,直接出班站在了殿中的甬道上,這人和他同樣穿著大紅圓領袞龍袍,正是他的三皇兄秦親王。

  秦王還未說話時,殿內氣氛便是攸然一緊。

  “臣有奏諫。”當這清朗的嗓音在殿內響起,列班更後的蘭庭才能確斷出班請奏的是哪個親王,說起來秦王與周王的個頭兒此時正好相近,且兩個人列班之位又極其接近,早前蘭庭幾乎以為莫不是周王殿下真犯一時糊塗了?到這時他才又暗暗笑話自己是關心則亂。

  聽秦王隨著一聲“允奏”往下說道——

  “太孫裕聽信不臣者唆使,弑害尊親已為確鑿,臣奏諫朝議,請皇上為政綱紀禮法,廢太孫儲君之位,另立賢良!”

  沒有大嘩,隻有稀稀疏疏的幾個朝臣附議,大多數的臣官很詭異地保持著緘默。

  蘭庭也顯然沒有想到竟然是秦王率先掀發廢儲的諫議,他微微蹙著眉頭。

  魏國公最近與秦王、承恩伯來往頻繁,雖無法察明鄭秀與這兩人的詳細交談,但應當不出太孫行罪之事,可此時竟然由秦王率先諫請廢儲,豈不顯明他有爭儲之意?縱然廢儲已經成為必然,但皇上同時也會動疑,可以說在接下來的儲位之爭中,秦王先一步已經處於不利的地位。

  魏國公難道當真是利用秦王掀發風浪,而實則輔佐之人是為莊嬪所出八皇子?

  而後蘭庭便聞上座的弘複帝開始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