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毒器威脅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6      字數:2462
  偌大一架盆栽搬入長樂宮的無窮榭,動靜自會驚動惠妃這一宮之主,且就算不需要驚動,按著喬婕妤一貫的行事習慣,她也不能夠不知會惠妃一聲兒,所以惠妃這一日方才往乾清宮送了一盅益氣寧神的靈芝鵪鶉湯,在弘複帝跟前展現一番她照舊如常的賢惠體貼,回到寢殿還未及喝口熱茶緩一緩此趟往返所受的料峭寒意,就見花枝招展滿麵春風的喬婕妤扶著宮人的手進來。

  聽說王太後“賞賜”盆景的話,惠妃心頭就是“咯噔”一下。

  “你今日倒是好福氣。”惠妃指尖搭在白瓷蓋盅上那溫滑的凹渦裏,似漫不經心,胸口卻被悄悄抓緊:“聖德娘娘宮苑裏養著多少花草,輕易從不肯賞人,慢說咱們了,連玉蕊公主歲前主持的賞梅會想借娘娘宮裏的盆景都沒獲允,婕妤快些說說,今日是怎麽獲了娘娘的青睞。”

  “妾身雖說有幸,但則也是托了惠妃姐姐的福,太後娘娘慣知妾身是個粗笨人兒,哪能當真放心讓妾身照養如此奇豔的盆景?娘娘也是看著惠妃姐姐一貫細致,可巧那盆虎刺梅又正好需要細致的養護才能成活,娘娘才答應了。”喬婕妤哪裏知道惠妃的心情,還顧著說好聽話:“妾身今日去慈寧宮的時候,正好遇著娘娘在賞盆景,又交待蕭宮令執筆繪錄,妾身聽娘娘說這花兒可嬌貴,因著是遠洋外邦送來的貢品,極其不易養活,所以娘娘生怕這回又養敗了,趁花開正好的時候繪錄下來,妾身情知娘娘極其喜愛這盆虎刺梅,就想攬了這樁差使,若真養護好了也算一樁功勞,且有了這盆景,惠妃姐姐就有了機緣常往慈寧宮去,太後娘娘本就寬仁,不消再隔多久,就再不記得歲前的事兒了。”

  歲前因著江珺寶的緣故,鬧得王太後把惠妃一番責教,自那時起王太後對惠妃便越發愛搭不理了,喬婕妤雖然不是真想著替惠妃在太後跟前轉圜,但她此時這樣說話就能兩頭賣好。

  又哪能想到惠妃聽聞“虎刺梅”這確鑿的三字時心頭的震驚!

  連忙去看那盆虎刺梅,越看越是心驚,忍不住道:“這花莖上如此多的銳刺,養護時可得防著莫傷了手才好。”

  喬婕妤全然不知虎刺梅的厲害之處,仍在諂媚:“

  盆景不比得花園裏的土培花草,需得時時修剪枝葉花形才能維持這盆中景致,惠妃姐姐不需親自動手,隻要指點著妾身動手就是,妾身也是願意好生學一學修整盆景的技藝,日後也能怡情養性。”

  她又沒真想把這功勞讓給惠妃,惠妃不願動手才好呢。

  又道:“萬一失了手,都是妾身的過失,要怪也怪妾身笨手拙腳。”

  惠妃心頭冷笑,她才懶得管喬婕妤是不是自尋死路,她隻疑心王太後莫非是察覺了蹊蹺才把這盆景賞賜來了長樂宮?且她雖知道太孫已然中計,但拿不準這盆虎刺梅是否就是太孫送去壽康宮那盆,於是試探道:“這花兒我雖說在萬歲山的花苑裏見過,但不知應當如何養護,娘娘就沒叮囑你?”

  “說是這虎刺梅不耐寒,又不能失了陽光,所以回暖前最好是放在花榭裏,還得在向陽處,晴天得開了窗讓花兒接受光照。”

  聽了這話惠妃著實也無法判斷王太後有無生疑。

  所以跟著的這兩日惠妃先是冷眼旁觀,瞧著喬婕妤果然是圍著這盆虎刺梅打轉,修剪澆水都是她自己經手,全然不懼此花有毒,確定喬婕妤是當真不知這花的厲害,她便有些摁捺不住了。

  曹安足交待曹渠好不容易才誘服了沈皇後的心腹馮柏濟為他們所用,獲知弘複帝竟然留下那道讓聖德太後節製兵符的密旨,如此他們才終於贏獲時機造成太孫與王太後間的你死我活,這一出借刀殺人若然順利,必然能將皇後、太孫雙雙置於死地!

  而眼看著皇後失了統禦後宮的大權,太孫也的確把這奪命盆景借用壽康宮的途徑送入了慈寧宮,計劃原本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怎能想到竟然又再節外生枝?

  倘若這盆虎刺梅就是那足以奪命的毒器,放在長樂宮哪裏還能發揮應有的效用?

  死一個喬婕妤而已,弘複帝根本不會徹察此事!

  必須要弄清楚這盆虎刺梅是不是出自東宮!

  惠妃決定冒險,在此節骨眼暗下接觸曹渠。

  得到的答案讓她焦灼,因為這盆虎刺梅的確就是那盆奪命毒器。

  那麽這一節外生枝就很有可能導致全盤計劃功虧一簣,且惠妃仔仔細

  細問過了曹渠,得知芳菲惹根本無解,隻要虎刺梅充分吸收了芳菲惹,隻要毒汁沾染肌膚,中毒者將必死無疑……她雖說知道虎刺梅的厲害可以“退避三舍”,但十皇子還小,萬一拾得落花沾染上毒汁……

  且如果王太後已然察覺了虎刺梅的蹊蹺,把這毒器送來長樂宮的用心就越發讓惠妃驚疑不定了。

  她並不以為王太後能夠洞悉己方這回可謂是天衣無縫的計劃,也許王太後聽說過芳菲惹,且確定這盆虎刺梅是被動了手腳,懷疑的人首當壽康宮張太後,至多打聽得這盆虎刺梅事實上是出自東宮,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懷疑上長樂宮。

  那麽王太後究竟為何要送虎刺梅來長樂宮呢?

  謀害喬婕妤?這簡單荒唐可笑,唯一可能的是王太後是想將計就計,借太孫之手,除掉她們母子二人!

  聯想到這個可能惠妃可謂膽顫心驚。

  幾乎立時叫來了照顧兒子的保姆尚宮外兼婢侍宮人,千叮萬囑千萬不能讓十皇子接觸無窮榭中的虎刺梅,她尚能找到合理的說法:“那盆栽是聖德太後恩賞,萬萬不能損折。”

  不過保姆尚宮以及諸宮人並未上心,都且暗忖:娘娘也太過小心了,那盆栽放在花架上,小皇子哪裏夠得著?就算撲倒在花架上,也沒力氣把這麽重的花架推倒,且太後娘娘是小皇子的祖母,沒得為了一盆花兒責罰小皇子的道理。

  反而因為惠妃的小心,以及喬婕妤對那盆景的重視,長樂宮裏滿宮宮人對於無窮榭中的盆景都心生獵奇。

  可惠妃到底無法確定慈寧宮的居心,所以還不甘於好端端的計劃因此橫生枝節夭折,要知道弘複帝既然已經備下那道密旨,說明非但沒有廢儲的想法,甚至還有了自認為萬全的策略——就算認定太孫尚無中興盛世的才幹,可日後隻要有王太後及內客重臣監輔,弘複帝的治政主張仍然還能實施。

  這可不僅僅限於太孫。

  她的兒子秦諍雖是太孫的叔父,年歲卻比太孫更小,就算此時能得儲位,保不住弘複帝崩逝之前仍然會用密旨限製君權,所以在惠妃看來,慈寧宮的王太後不僅是太孫的威脅更是她們母子二人的威脅,是不得不除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