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欲加之罪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3605
  當壽康宮再有宮人“殺到”長樂宮,這回倒是連惠妃娘娘也驚動了。

  來人卻不再是劉女使,年歲應與蕭宮令仿佛,鼻翼側兩條法令紋尤其深刻,眼瞼薄如刀鋒,看著就不那麽和氣,隻是惠妃卻衝著這宮人笑如春花燦爛,稱她為“嚴宮令”。

  這姓氏還真貼切。

  嚴宮令不搭理惠妃的殷勤,對於“今日怎麽有空過來”的寒喧也隻是淡淡回應。

  “奉聖慈太後之令,相請顧宜人走一趟壽康宮。”

  春歸看她和惠妃之間毫無眉來眼去,不過惠妃儼然卻是心領神會了,轉臉看過來,笑容燦爛目光幽沉,說的是“太後娘娘定會重賞宜人”的好聽話,但心裏隻怕已經暗道“永別不送”了。

  壽康宮裏,聖慈太後確然是滿麵慍怒,座下已經有劉女使膝跪匍匐,但太後身邊兒還坐著個天香國色的美人兒,春歸隻有餘光一掃,不無驚奇的認出這位原來是周王府的才人喬氏,深覺幾分吊詭,不大明白喬才人怎麽會在壽康宮。

  “都是妾身不好,因在王府裏就聽說了顧宜人有一手好廚藝,想著娘娘胃口不佳,或許是因為膩煩了宮裏的飲食,沒想到妾身這一多嘴,卻反給太後娘娘添了好一場氣怒。”喬才人這話也不知是不是專等春歸到場才說。

  看起來今日這場險變和喬才人竟脫不了幹係?春歸頓覺情形越發吊詭了。

  前因後果還沒鬧清,春歸又聽劉女使驚惶失措的口吻:“娘娘恕罪,奴婢明知娘娘最不喜魚腥,怎會疏忽?奴婢分明提醒了顧宜人萬萬不能用魚蝦等帶腥味的食材烹飪湯膳,以為顧宜人必定不能明知娘娘禁忌而觸犯,怎知……顧宜人完全將奴婢的提醒當作耳旁風,偏偏用鯽魚燉湯,奴婢確犯大意失察之過,但決非有意冒犯觸怒娘娘,還請娘娘明察!”

  春歸:……

  張太後這是要把她強行降罪?

  沒有在燉湯裏添加什麽要命的罪證,因為用了鯽魚這麽個食材,就成了有意冒犯觸怒?!可明明是劉女使再三強調張太後最喜魚湯鮮美,隻可惜她說這話時一個旁證都沒有,這還真讓人百口莫辯呢。

  不對,還是可以辯上一辯的。

  春歸連忙理論:“這道銀絲鯽魚湯確為臣婦燉製,不過之所以選用鯽魚做為食材,確是聽劉女使說太後娘娘最喜鮮魚湯,且此道燉湯有健運脾胃滋補養顏的功效,臣婦並不知取用食材有犯娘娘禁忌。”

  “娘娘明鑒,奴婢今日代傳娘娘口令時,看出顧宜人似不甘不願,但奴婢並不預料顧宜人因為心中不滿便有意挑釁,奴婢確然將娘娘的禁忌如實告知。”

  “劉女使不慎失足滑倒,將起初送來壽康宮的湯膳摔潑,怎會不知燉湯是用鯽魚烹製?劉女使若真無意觸怒娘娘陷謗臣婦,又哪裏還會另要了一盅魚湯進奉給娘娘飲用。”

  “奴婢因為摔潑了娘娘的湯膳,驚惶失措,哪裏還會留意燉湯用何食材?且奴婢與顧宜人無怨無仇,又怎會陷謗顧宜人?奴婢之所以大意失察,正是因為顧宜人特意叮囑此季天寒,莫揭燉盅使熱氣散失,分明是顧宜人意圖挑釁娘娘,才故意陷謗奴婢未曾提醒在先。”

  這是各執一詞的糊途官司,但張太後卻是“洞若觀火

  ”。

  她終於重重冷哼一聲:“顧氏你自從入宮以來,從未到我壽康宮拜安,豈不是對我心存不敬?你心裏自然是不願聽從我的驅使,明麵上不敢拒絕,暗地裏卻使這等子花招,以為憑你三寸不爛之舌便能脫罪,我今日若輕饒你,豈不是縱容你這刁婦目中無人無法無天?”

  張太後既開口問罪,春歸也隻好無奈的雙膝跪地,這經曆,還真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偏偏張太後又不比得太子妃,這位是真有治罪命婦官眷的特權。

  不過認罪是當然不能的,春歸隻有一句簡短的辯解:“臣婦萬萬不敢失敬太後娘娘,望娘娘明察。”

  “那我問你,你是否從未來壽康宮拜安?!”

  這倒是真的,春歸神色平靜:“臣婦入宮是奉聖令,依從聖令乃是應召於惠妃,惠妃娘娘並未囑令臣婦前來壽康宮拜安,依據宮中法紀,臣婦不敢自作主張貿然拜安。”

  “好個巧言奪辯的刁婦!”張太後大怒:“顧氏失敬,當責掌臉!”

  劉女使飛快道一聲“遵令”,這位應當便是壽康宮負責執罰的宮人,因為她已經接過了一個宦官遞上的竹板,冷著臉麵向春歸。

  掌臉,用的卻不是巴掌,用的是和巴掌等寬且上帶毛刺的竹板,春歸毫不懷疑劉女使會下死力,真要是受此刑罰,她這張臉今日必須毀在壽康宮。

  千鈞一發的時刻,聖德太後應當會從天而降了吧。

  “老奴懇請娘娘慎重。”忽聽一句勸阻,春歸倒是一怔。

  出聲勸阻的人正是嚴宮令。

  “顧宜人有朝廷誥命在身,又與宮人麗月各執一詞,老奴以為娘娘不應如此武斷便降罪於顧宜人。”

  春歸:???

  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嚴宮令竟然會阻撓聖慈太後的暴行!

  春歸並不以為劉女使是為惠妃收買——首先喬才人供認了是她舉薦,張太後才會突發奇想讓自己烹飪湯膳,且就算魚蝦乃張太後禁忌,可張太後為了此等小事大發雷霆並不符合常理,隻有一個可能,是張太後需要這樣一個由頭發威,目的就是毀了自己的容貌,雖然想不通張太後為何有此想法,不過劉女使隻是配合張太後行計應當確鑿。

  嚴宮令身為壽康宮的第一宮人,怎會看不透這點伎倆,不過卻公然阻止張太後的計劃……難不成嚴宮令是慈寧宮的人?

  “麗月和顧氏無怨無仇,作何要謗害她?且麗月在我身邊服侍這些年,一貫小心謹慎畢恭畢敬,怎會明知我的禁忌而有意觸犯?!”張太後竟然與嚴宮令理論起來。

  “便是顧宜人真犯罪錯,然外命婦不應處以適用於宮婢之刑,奴婢以為娘娘理當按法例處罪。”

  “不敬犯上,罪該萬死,我僅處以掌臉之刑是從輕罰罪,為的是體現天家的寬仁。”

  “不敬犯上之罪,當行公論而處,娘娘不該動用私刑,這並不能體現皇室寬仁,反而有失公允。”

  張太後:!!!

  忽而又聽一聲:“我真是沒想到啊,四娘你在內廷後宮也耗了大半生,論起是非公道來,還不如阿嚴的見識,老了老了半截身子都埋在黃土堆裏,你倒是仗著太後的威風無理取鬧起來,你這是掌誰的臉呢?掌的是顧宜人

  的臉麽?你的竹板子,怕是真正想落在我的臉上吧?”

  敢在壽康宮衝著張太後這樣說話的人,天下隻怕唯有王太後一個了。

  春歸終於如釋重負,很好,她這張臉這下算是保住了,還可以繼續紅顏禍水下去。

  “小顧起來吧,你並無罪錯,不用膝跪,過來坐在老婆子身邊兒,咱們好生和聖慈太後理論理論。”

  春歸立即便平身了,然後她才發現王太後身後,竟然有兩個宮人搬著椅子……

  這是料到了張太後不樂見她這位不速之客,連椅子都得自己帶來?

  滿殿堂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蕩然無存,春歸的唇角忍不住抽搐,她實在受不了太後娘娘這不合時宜的詼諧,就要笑場了該怎麽辦?

  張太後卻一點也不欣賞王太後的詼諧,滿臉紫漲,倒像是自己挨了竹板一抽,好半天才冷哼一聲:“聖德太後這是執意偏袒顧氏,縱容刁婦以卑犯尊了?”

  “小顧早前跟我說了你讓她進奉湯膳的話,我便告訴小顧,既少不得這番忙碌,幹脆也給我送一份湯膳來,後來我見她送來的是銀絲鯽魚湯,就知道得犯你的禁忌,按說這樣的事兒你壽康宮的宮人不會疏忽大意,怎會不把你這點子莫名的禁忌叮囑提醒小顧避諱?我便猜到是你不知聽了哪個人的慫恿想要作妖,趕過來一看,果然鬧出這樣的動靜。”

  王太後當眾拆穿了張太後的意圖,又不耐煩和她爭辯,幹脆轉過臉來:“小顧你心裏怕是還在犯糊塗吧,怎麽一道鯽魚湯就惹得聖慈太後大動肝火?”

  “臣婦確然百思不得其解。”春歸也的確不知張太後為何有此禁忌。

  雖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事後張太後也需要給太師府一個交待,想來這一禁忌並非憑空捏造,是確然存在的,且弘複帝也能夠理解張太後此一禁忌,才可能認同春歸乃是罪有應得。

  春歸便洗耳恭聽。

  “這話說起來可有些長遠了,還是當年張太後為順妃時,因著皇上位居東宮,她可被彭氏申氏看成了眼中釘,一回受到那兩個奸妃的陷害,被先帝囚於南台子虛庵,雖說一日三餐仍有配送,可子虛庵那夥子奴才為奸妃收買,有意欺辱,餐餐皆送些臭魚爛蝦,還隻用白水煮熟,鹽星子都不加半點,可不讓人倒盡胃口?自此之後無論禦廚房怎麽精心烹製魚蝦,咱們這位張太後都視為奇恥大辱,一筷子都不樂意沾,皇上也知道她的心病,從此壽康宮的湯膳就不再有魚蝦一類。”

  原來如此,春歸恍然大悟。

  王太後這才又對張太後道:“我過去也想過勸你,而今已是時過境遷,彭氏申氏的墳頭都已經荒草萋萋了,又何苦還因過去所受的氣辱耿耿於懷,不想今日卻發生了這樣的事,四娘你竟然借著自己的禁忌陷害小顧,可見其實也早就不把舊事當作心病了,臭魚爛蝦的雖說的確難以下咽,不過小顧今日這道銀絲鯽魚湯卻甚是鮮美,且多食魚肉本就益於養顏,四娘幹脆便棄了這道禁忌吧,也省得回回宮宴,皇上也跟著忌口。”

  張太後氣得直翻白眼,大約都有些神智不清了,竟喝出一句:“我已經尊為太後,你怎能當著宮人的麵還稱我四娘?”

  春歸悄悄握緊了拳,她當真忍不住就要笑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