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禍心未死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2508
  當惠妃忙著上前要替皇帝寬衣解帶時,弘複帝總算難以遏止心頭的狐疑。

  “惠妃今日沒有準備羹湯?”舉手阻止了惠妃寬衣解帶的行動,皇帝坐在炕床上紋絲不動。

  稍稍一怔後,惠妃仍然沒有察覺弘複帝的言下之意,仍是笑意舒展顧盼多情:“皇上召見突然,妾身不及準備羹湯。”

  “朕以為惠妃最近忙著精進廚藝,不用再另作準備。”

  惠妃:……

  “且朕似乎聽聞惠妃雖請了顧宜人入宮,但心中對顧宜人芥蒂甚深?”

  惠妃:!!!

  挨千刀的顧氏,竟然惡狀都告到了皇帝麵前?!

  轉而泫然愁苦狀,春風得意頓時變作委屈柔弱:“妾身不料顧娘竟然因為記恨與寶兒的爭執,不依不饒,寶兒言行雖有冒失之處,但畢竟年幼,顧娘該寶兒一聲表嫂竟然完全不知謙讓……”

  弘複帝哪有耐心評斷女眷家的這些雞毛蒜皮,又是一舉手。

  “朕還聽聞安陸侯府似乎正在治喪?”

  惠妃心中更是警鍾長鳴,兩行清淚便滑落下來,又連忙告罪:“皇上請恕妾身失狀,實在是,沒想到六弟婦年紀輕輕卻因一場風寒病故,妾身與六弟婦自來交好……”

  可是朕若不提的話,看上去惠妃可沒有半點哀痛傷感的模樣,弘複帝終於有些品過味來——不管剛才的春風得意是偽裝,還是眼下的悲痛莫名乃矯情,總之惠妃的演技都可謂爐火純青了,這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的“技藝”實在堪比戲子還要純熟。

  皇帝既然有了依稀的醒悟,因為戒備也不再刨根究底,隻試探道:“說起來惠妃的確常召龔娘入宮,來往得倒是比你那幾個嫂嫂更加頻繁。”

  “妾身幾位長嫂,動輒相勸妾身聽從於父親,妾身故而十分厭煩,唯有六弟婦,她從前原本是朱夫人身邊仆婢,妾身那時常因姑母的緣故在太師府小住,與六弟婦也是早就熟識,後來六弟婦甘以孝女之名為朱夫人捧靈,妾身感其忠義,當知父親為六弟求娶她為妻室,所以才時常召請六弟婦入宮,隻未料想……弟婦竟然……”

  “罷了,你也莫要哀毀太過。”弘複帝心不在焉安撫一句。

  惠妃卻想

  趁此時機得寸進尺:“太後娘娘因為顧娘的說法,惱責寶兒言語上的衝撞,下令蕭宮令責教,可寶兒原本是不憤顧娘對她的刁責,又因年幼並不具心機城府,竟讓太後娘娘也誤解寶兒不知禮數,還望皇上能夠寬容寶兒的過失,妾身見她這段時日因為責教而委屈難過,著實是……妾身也不敢再留寶兒長住宮中了,望皇上允許寶兒回府,論來六弟婦過世,寶兒也應當為嬸母服喪。”

  “安陸侯府不是還在治喪麽?服喪也不急在此時,母後既然令責江三娘習守規教,未得母後允令朕怎能橫加幹涉?且朕聽惠妃之意,似乎不滿母後的處斷,頗有幾分埋怨母後偏心顧娘……”

  “妾身不敢。”惠妃連忙膝跪於地。

  “母後怎會無緣無故隻因他人唆使便責令官眷?江三娘雖應依從服喪的禮法,卻無因為服喪而逃脫責令的特權,總之除非母後撤除責令,江三娘不能辭宮回府,惠妃也當謹記母後的教誨。”弘複帝繼續敲打。

  總歸是惠妃這回抬頭挺胸的“侍寢”,垂頭喪氣的回宮,越發是把春歸恨了個咬牙切齒,不過她也意識到弘複帝不知因何緣故對她心生不滿,不得不審視自己原本的想法,開始動搖了要讓春歸伏屍內廷的初衷。

  宮外父親已然和曹安足在運籌廢儲,這回可謂已到給予太孫迎頭痛擊的時機,如此關鍵的時候萬萬不能橫生枝節,惠妃不是沒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耐性,她原本已經在考慮打消繼續謀害春歸的計劃。

  可正在這時,曹安足竟然又遣了暗探傳訊長樂宮——若欲除敵,可動“斑鳩”……

  惠妃有如再獲天賜良機!

  於是縱管仍為六弟婦的英年早逝“哀痛淒傷”,惠妃倒也恢複了往慈寧宮、壽康宮的拜問,尤其是壽康宮,這一段時日惠妃對張太後可謂大獻殷勤,而她也終於盼到了喬才人獲見,相陪著張太後說笑解悶。

  這位喬才人,正是周王府的喬才人,原來她前段時間因為頂撞周王妃,被罰禁足反省,她在周王殿下麵前好番撒嬌使嗔,周王非但沒有免除她的處罰,還追加了一番教訓,且不再涉足喬才人的居院,喬才人好容易才給家人遞了話,靠著聖慈太後的召見名正言順擺脫了處罰。

  喬氏雖然不算張太

  後的正經孫媳,不過到底有才人的名份,張太後“想起”這一晚輩召她入宮小住倒也符合情理,總歸是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就如春歸,她甚至都沒聽說喬才人入宮的事。

  壽康宮張太後對她一直不甚友好,春歸自然也不會送上門去討嫌。

  她連坤仁宮其實也不多去,隻借這機會時常親近心目中的楷榜聖德太後,陪著王太後修植盆栽,又或是探討廚藝,又或是請教養顏,連琴棋書畫這類需要“廢腦”的事物都不在話題之內,說說笑笑著倒覺著時間過得飛快。

  連弘複帝這個日理萬機的君主都已知悉顧宜人和江三娘之間過節匪淺,然而顧宜人卻儼然把江三娘這個小對頭拋去了九宵雲外,隻是這一日“驚見”江三娘竟然衝長樂宮的喬婕妤屈膝福禮時,才歎服於蕭宮令的“功力”深厚,險些盤算起相請蕭宮令往太師府教化自家親小姑的念頭。

  蕭宮令倒是謙虛,私下對春歸解釋:“短短這些時日,不過是讓江姑娘多了幾分敬畏之心,卻也隻是表麵上不再如從前一樣莽撞跋扈而已,遠遠稱不上扭轉心性,不過老奴也已經盡力了,日後江姑娘是否還會因為矝傲過頭目中無人而吃虧甚至遭受禍殃,也並不是老奴能夠擔保。”

  春歸就更不會婦人之仁到了替江珺寶憂心日後的地步。

  誰也沒料到又一場教訓來得如此迅猛,倒是險些讓寶姑娘伏屍內廷!

  細說根由的話,就不得不說起玉蕊公主,這位是弘複帝的次女,及笄不久尚未議親,所以也沒有賜建公主府邸出宮別居,仍和她的生母賢嬪住在鹹福宮,但因為玉蕊公主既然及笄,按舊例宮中也會增加公主交際應酬的機會,允許已經成年的公主召舉宴會,和宗室勳貴門戶的女孩兒來往,賢嬪便請獲了沈皇後的允準,玉蕊公主於內廷禦苑召舉賞梅為主題的宴會。

  既是玉蕊公主舉宴,需要擇請宗室臣公府邸閨秀,那麽獲請進見暫住內廷的閨秀自然優先獲請,請帖便也遞至長樂宮。

  以往的此類宴會,惠妃都會代侄女婉言謝絕,免得她家侄女去別人麵前做小伏低,可這一日惠妃卻去了壽康宮獻殷勤,所以請帖便送到了寶姑娘手中。

  寶姑娘不屑地撇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