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並非胡鬧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3318
  惠妃姑侄二人驚驚惶惶的來如喪考妣的走,王太後倒是立時笑了好一陣兒,指著春歸說道:“剛才聽你講江三娘鬧出的那些事體,我且以為你心裏窩著火難保有誇大不實之處,哪知見過了那丫頭,才曉得果然愚狂得厲害,老婆子這回可真算長眼了,還沒見哪家勳貴能把這麽大的姑娘寵得如此不識體統的,就這樣江琛還想指望著他這孫女聯姻權貴,哪家門第能夠消受這麽個‘金枝玉葉’,這怕不是要結親是該結仇了吧。”

  春歸忙討好道:“小婦人就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情,為了讓惠妃姑侄也嚐嚐食不知味臥不安寢的憋屈,連累娘娘受氣了。”

  太後連連擺手:“我可沒被氣著,倒是因這一場笑話把昨日慈慶宮惹的一肚子鬱火都克化了,倒是小顧應向阿蕭賠不是,她接下來的這段時日可得廢心了,可若是不嚐試著盡力把江三娘扳正吧,又不符合她那一根筋的性情。”

  蕭宮令也道:“既是娘娘囑咐了老奴對江三娘嚴加教管,老奴理當用心糾正江三娘的謬劣,卻也不是盡為了為難她的。”

  “小顧聽著了?你原本是想出氣,結果反而讓對頭受益,我看那江三娘倘若真能聽得進去阿蕭的一二教誨,日後還不至於吃太大的虧。”

  春歸便作出一番唉聲歎氣愁眉苦臉的神態,更把太後逗得“噗嗤”一笑,拉過她近前戳兩指頭:“你啊,江三娘都對你喊打喊殺了,這回入宮,可一門心思等著看你不得善終呢,你說是睚眥必報,想出來的法子卻也不傷她的毫發,至多也便是讓她氣上幾日,若還算有救,能夠聽得進去道理,反而免了日後的禍難,我看你非但不是睚眥必報,甚至還揣著婦人之仁。”

  “臣婦心中明白娘娘一貫寬慈,便是氣恨惠妃不擇手段,哪裏至於為難江三娘這麽個晚輩呢?也就至多是稍給她些教訓,最要緊的是警告惠妃,莫仗著幾分小聰明還敢胡作非為。”春歸也不堅持自己就是副睚眥必報的心腸,笑容十分燦爛:“再者雖說從長遠看,得蕭宮令的教誨對江三娘是有益無害,不過她可是被寵壞了的性情,一時之間又哪會心服呢?氣怒是難免的,更別提惠妃一邊要安撫侄女,一邊還要憂懼娘娘的追究,接下來可會焦頭爛額不得安寧了,況怕也抽不出空來算計臣婦。”

  “不要大意。”王太後收斂了幾分笑容:“我從前看惠妃隻覺她矯揉造作,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世故虛偽,卻沒想到她竟是這般的心機毒辣,且骨子裏還自傲得很,我看今日這場下馬威作用有限,別說震懾她打消心裏的貪婪,況怕都不能夠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愚狂,還當慈慶宮一事是你饒幸脫身,指不定立時就想出別的陰謀詭計。”

  便又叮囑蕭宮令:“你這回既然名正言順去了長樂宮,可別光顧著教誨江家那丫頭,多用幾分心在小顧身上,若是察知不妙,務必立時知會慈寧宮。”

  春歸與蕭宮令一個道謝一個道喏,陪著王太後又寒喧了一陣兒

  ,一同去到長樂宮,蕭宮令自是去履行她的職責不提,春歸卻被惠妃“請去”了寢殿。

  除了龔氏之外,惠妃身邊不見閑雜。

  所以多少虛以委蛇都沒了必要,惠妃開門見山:“顧宜人真是生了一張巧嘴,竟然能夠遊說聖德太後為難官眷,隻是顧宜人有什麽仇恨大可衝本宮來,何至於欺辱寶兒這麽個閨秀。”

  “惠妃對欺辱可是有何曲解?”春歸擺著一臉的驚奇:“太後娘娘今日可是一句斥罪的話都未落在寶妹妹頭上,申斥的可是惠妃不知教束,自負一宮主位而目中無人,難道惠妃心中仍存不服,還以為自己這般妄自尊高確乃理所當然?”

  龔氏沒有參與慈寧宮的理爭,但心情是和惠妃同仇敵愾的,自然極其不憤:“顧氏你不過區區宜人,竟敢對惠妃口出不遜,如此狂妄無禮又豈合宮中法紀!”

  春歸:……

  這會兒子擺明是關起門來撕破臉的攤牌,難道還要服從尊卑貴賤?這樣說的話她難道應該束手就擒,明明知道惠妃想要她的命,自己非但要主動遞上一把刀去,還需要跪地稱謝?惠妃既不敢當人麵前承認借刀殺人,她自然也不會當人麵前承認頂謔譏嘲,龔氏竟然還挑著這個理兒質斥,還會吵架不會吵架了?

  不過春歸打算的就是讓惠妃這段時日飽受氣辱折磨,自覺顏麵無存,也不妨逞一逞口舌之快,把她們兩張自以為高貴尊榮的臉皮揭下來扔在地上踐踏踐踏,所以此時一本正經地回應何為尊卑:“此處既然是長樂宮而非安陸侯府,我也就不論趙、江兩門姻親這層關聯了,江家六太太口口聲聲說我是區區宜人,但則六太太卻連宜人的誥命都未幸獲,又有什麽資格在我麵前理論尊卑呢?仗著你曾經是太師府的奴婢麽?”

  春歸雖然知道龔氏的真實身份,但曹公公的義女這一名銜可不是人盡皆知,她這時也佯作不曉,且在春歸看來就算這一名銜可以示人,一個太監的義女也沒有什麽值得旁人稱歎敬重的。

  眼瞅著龔氏被氣得滿麵紫漲,春歸的毒舌仍然追擊進攻:“靠著投機取巧,假借忠義的名頭,六太太憑奴婢出身才能攀附公侯子弟,這縱然是六太太的三生有幸,卻為安陸侯府的荒唐無稽,可見安陸侯這一家之主,根本便曲解了忠義二字,才會受取巧之流表麵言行蒙騙。六太太靠著虛偽奴顏蒙幸,對我這‘區區宜人’口出不遜仗的當然是惠妃之勢,那麽惠妃不服太後娘娘責令,謗毀太後娘娘有意辱謾,我也自當為太後娘娘理論,六太太總不會以為惠妃這長樂宮的主位尊高已能淩駕六宮之上了吧?”

  “顧氏,你不要以為有慈寧宮在後撐腰,於內廷就能為所欲為!”惠妃也氣得怒目圓瞪。

  “我當然不敢像惠妃一樣為所欲為,無此狂妄,更加無此愚昧。”春歸用笑眼回應怒目,又將睫毛不無風情的忽閃忽閃:“我隻是因為獲惠妃所召,剛入內廷卻遇慈慶宮險變,格外的憂心忡忡,深恐身在長樂宮中再遭險厄

  尤其是飲食上會出差錯。所以就借著寶妹妹的由頭幹脆與惠妃衝突一場,惠妃縱然將我恨之入骨,恐怕也不舍得和我這‘區區宜人’同歸於盡兩敗俱傷,這樣一來至少我在長樂宮中就再不會發生意外了,否則眾人一聯想,惠妃便會擔著莫大的嫌疑。”

  宮禁縱然嚴格,可深深宮廷裏從來不絕害命之事,像惠妃這樣的一宮主位也自有途徑取獲那些奇毒烈藥,可謂是防不勝防。春歸若和她維持“親近友睦”,就算在長樂宮中毒身亡了惠妃輕易就能洗清嫌疑,把罪名隨便栽給太孫抑或高氏黨徒,所以撕破臉麵鬧鬧大有必要,就算這點子過節不會上達天聽,但隻要發生意外,弘複帝略一調察就能知道惠妃和春歸之間的過節,惠妃就必須投鼠忌器,徹底打消在長樂宮動手的心思。

  但春歸不是沒有辦法幹脆遠離長樂宮,事實上入宮之前蘭庭正是如此建議,不過春歸因為“睚眥必報”的性情,她樂意住在長樂宮給惠妃添堵——你既然窮盡心思請了我來,那我自當“投桃報李”,免得避開了這回你還有下回。

  春歸打算的是讓惠妃娘娘深深體會什麽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日後一聽“顧春歸”三字就頭皮發緊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你以為你饒幸從慈慶宮脫身便能毫發無傷出宮?”惠妃冷笑。

  龔氏也是咬牙切齒:“死期將近尚無自知,天下哪有比你顧氏更加愚狂之徒。”

  “死期將近尚無自知。”春歸莞爾一笑,趨前幾步麵向龔氏:“很快,六太太就能體會這八字的真正含義。”

  “很快”就在次日。

  惠妃聽宮人稟報安陸侯府大太太遞帖請見的時候,她其實正在一籌莫展,煩難於讓春歸伏屍內廷的唯一安全辦法就是再度借刀,可那些刀卻再沒有高氏那樣趁手,輕易不能夠驅使。又還不得不分心在侄女身上,擔憂她因為不甘受辱頂撞蕭宮令,事情鬧到王太後跟前不但侄女逃不過責懲,就連她也會再受斥罪。

  龔氏的主意是仍然可以使毒,不過想想辦法讓春歸斃命於坤仁宮或者慈寧宮,但這辦法說起來簡單達成卻大不容易,還不無罪行敗露惹火燒身的風險,這不符合惠妃“行事謹慎”的作風,且她甚至懷疑春歸有意挑釁,就是為了激怒她鋌而走險。

  這完全是惠妃的誤解。

  春歸更不屑於和她兩敗俱傷,賠上自己的性命用作挑釁,她的激怒其實甚有分寸,控製著不至於讓惠妃喪失神智的程度。

  大太太的請見讓惠妃極是詫異。

  龔氏分析道:“許是侯爺未得顧氏斃命的消息猜測事態有變,所以讓嫂嫂入宮探聽。”

  惠妃不覺自己的父親會如此沉不住氣,但她當然也不會拒見長嫂,便打發宮人去一趟坤仁宮稟請,卻料到皇後會找借口拒見,已經準備好走一趟乾清宮撒嬌再求聖允了,沒想到的是沈皇後這回十分痛快的答應了江大太太的進見。

  惠妃越發狐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