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人頭落地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2299
  聽春歸忽然提起和柔,蘭庭也終於有了笑容,同樣半支著身體略坐起:“原來輝輝一直還在耿耿於懷。”

  “現在終於能夠體諒了,逕勿一再縱容和柔,一來也的確是因她的姐姐和婉無端被牽涉進那樁陰謀而失性命,再者怕也早知道曹媽媽之外,連老太太、二夫人等等也不無挑撥,他們齊心協力唆使,造成和柔一直以準姨娘自居,但說到底和柔雖然說行事不端,心腸卻並非惡極,且如果沒有這些陰謀詭譎,她的人生或許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境遇,早便和嬌枝等等婢女一樣,嫁個老實後生安安生生的渡日,逕勿不忍逼她深陷絕境也是情理當中。”

  “輝輝的剖析還不完全準確。”蘭庭卻道。

  隻有帳外一盞孤燈,使春歸實在無法看清蘭庭此時此刻眉心眼底的情緒,但她想著蘭庭待和柔的與常不同,必定是和朱夫人有關,而朱夫人始終是蘭庭心懷裏不能開釋的滯結,長年已成蟠鬱,觸及時總難免會生痛癏,於是便又鑽進了少年的懷裏,她想用自己的體溫安撫他長久的淒惘。

  “和柔的姐姐和婉,原本的性情和菊羞有幾分相似,初入府時,率真稚趣。可後來硬是被母親的教令強行扭轉了天性,成為母親需要的仆婢,迂腐愚忠,對母親言聽計從。且和柔受和婉影響,也成為奉母親之令儼然如奉聖逾神旨。所以母親用那樣慘烈的方式赴死,和婉幾乎不曾猶豫便殉主,所以和柔也一直謹記著母親的教令。我當時以為如果我堅持驅離和柔,讓她不能遵行母親的囑令,她也會像和婉一樣毫不猶豫赴死,正如輝輝所言,她們原本不用如此,我不能欺騙自己,附和生死乃她們自己的選擇,和世人一樣隻不過感慨一聲‘忠義’,而後便毫無負擔。”

  蘭庭將麵頰貼緊春歸的發鬢,輕輕閉上眼:“我必須承認母親根本不值得收獲這份忠義,母親對待她們和對待一件器用一枚棋子沒有什麽區別,和婉的死,可以說是母親一手造成。我不能毫無負愧,所以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和柔也像她的姐姐一樣,選擇為所謂的主

  仆情義殉葬,死得毫無價值。”

  他當然不能對全天下迂腐愚忠的人負責,但和婉姐妹,畢竟是因為他的生母才變成了如此迂腐愚忠的人。

  “不過後來我也察覺,和柔根本不同於和婉,或許我該慶幸她比和婉更富機心,她遵從的信條根本無關忠義,她也不會因為遵從母親那套教令而輕視自家性命,那麽她是執迷不悟也好,還是幡然醒覺也罷,總之境遇如何都在她一念之間,不再是我的責任。但如果她改變了想法,主動求助,我依然可以允她擇良自嫁,雖不能作為對和婉的補償,至少對和柔,我自覺真正無虧無欠也罷。”

  春歸十分豪放的獎賞了趙修撰一記香吻。

  相比起和柔的去留,春歸其實更加在意蘭庭的坦言,她終於不會再因為和柔對於蘭庭而言重不重要而胡思亂想了,且她也認同蘭庭的判斷——別看和柔看上去像長著副死心眼,實則惜命得很,就說如今她在莊子裏,不再如從前一樣“豐衣足食”,當得到春歸的照恤,可沒有骨氣凜然拒絕,無非是嘴巴上沒個謝字,仿佛自己應得一般。

  春歸不需要和柔知恩圖報,所以毫不計較這仆婢的“矝傲”,她在意的從來隻是蘭庭的心情。

  “輝輝既然堅持與我並肩作戰,我自然是求之不得。”蘭庭受了一記香吻,沉鬱的心情終於有了雨過天青的跡象,並不再堅持定要“小別”,但既然如此,有的話還是需要叮囑清楚:“咱們家接連發生的幾起事,均不如江琛之意,他應當會懷疑輝輝難以籠絡了,且從祖母的態度有所轉改,我幾乎能夠確定安陸侯已經盤算著對輝輝不利,但安陸侯的性情,貫愛借刀殺人,事事都想著自身不擔風險坐享漁翁之利,我猜測他多半會交給龔氏及惠妃計劃實施,那麽凶險事就不會發生在太師府,如果輝輝突然獲詔入宮,務必當心。但既然圖窮匕見,在太師府裏,祖母也好二夫人也罷,但凡待以苛責,輝輝大可不必忍氣吞聲,我也會請二叔祖母這一段兒多加看顧,以防我不在家時,祖母以尊長之名欺壓。”

  其實春歸自從察實了朱夫人舊案的真相,便再難如從前一般應酬老太太,就像她剛才的交心話,她和老太太之間本非血親,她也一早洞察了老太太待她無非功利,無非是看在蘭庭的情麵上,她還願意與老太太虛以委蛇。

  不過老太太既然連對待蘭庭都是如此鐵石心腸,她何苦彩衣娛親?

  今後送去躊躇園的菜肴茶點都得中斷了,就連家傳養身之法以及阮中士所授的養顏良方,老太太也休想她再孝敬!

  更不說以尊長之名欺壓!

  連宮裏的張太後都無法得逞,春歸實在不屑老太太及二夫人的種種伎倆。

  太師府裏是不用擔心的,春歸自信完全能夠“自食其力”,唯有宮廷……雖說她現在也算有了宜人的誥命,但一旦入宮,依然有如虎狼穀中一隻白兔,完全沒有自保之能。

  “惠妃若想借刀,也無非是萬選侍。”春歸猜測她需要主要防範之人。

  “未必。”蘭庭睜開眼,稍稍放鬆懷抱,以便於能讓春歸看清他凝重的神色:“萬選侍可不是衝動之徒,惠妃還使不動她這把刀匕,不過太子妃高氏,應當會從南台獲釋了。”

  “太子妃還能獲釋?!”春歸驚道。

  “皇上已經下令,三日之後,於宣武門前菜市口處高瓊等罪徒斬決。”

  春歸深深吸了一口氣。

  宋國公府至此湮滅,可謂是一敗塗地,但無奈的是弘複帝仍然不願易儲,為了不讓朝野再掀廢儲之議,應當會安撫太孫,且高黨並未徹底翦除,如任往複等等,其實未被高瓊父子牽連,這些人也定然會建議太孫趁機設計,諫言弘複帝寬敕太子妃。

  太子妃原本也未被廢位,隻不過被皇後勒令南台子虛庵悔過,皇上為了平息物議,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解除太子妃的禁令,允其遷回慈慶宮——畢竟高瓊父子已被處決,太子妃已失娘家助勢,在弘複帝看來,必定不敢再跋扈妄為。

  但聽蘭庭的言下之意,太子妃才是最為合適的刀匕之選,可以被惠妃輕易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