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漸更深交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3455
  “今日我請春兒回門兒,是因明兒今日也回了本家,她們姐妹兩個不是自幼一塊長大,難得的是性情相投,且明兒回來,為的是請教如何管理內務的事,不瞞老太太說,我原本沒想著讓明兒嫁入皇家,雖則也教給了她些處理內宅人事,如何管家的技能,卻是想著她出嫁後作為年輕媳婦,相夫教子才更重要,並沒有那麽快當家理事,哪能想到皇上竟然會賜婚,如今明兒作為周王府的主母,我從前教給她那些常識就遠遠不夠了。

  我又想著,我雖認了春兒作女兒,卻是白享她的孝敬了,為人母的責任是一點沒盡到,不如也讓她回門兒一趟,我好歹指點一番她經營內務的事兒,日後也更利於她替姑爺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為此她能更得夫家長輩的心意,與姑爺夫妻和睦,我才不枉她喚我一聲母親。”

  老太太沒聽出興師問罪的意味,徹底放了心,笑著說道:“夫人能替春兒這樣著想,也真是這孩子的幸運,夫人放心,春兒是極可人意的孩子,滿家的長輩就沒一個不疼她的,說起我們庭哥兒來,那就更是疼惜他媳婦了,小兩口恩愛和諧,打從成婚以來,就沒見他們紅過一次臉。”

  這話未免有些口是心非,尤其是聽在彭夫人的耳朵裏,像帶著尖刺一般的紮著耳膜,臉上的笑容勉強得直晃悠,一雙眼便下意識地看向了別處。

  她可不像老太太那樣心大,實在忌防易夫人的突然登門,尤其聽說“管家”二字,神經和心脈都繃得筆直,這會兒子就算把目光移開,腦子裏仍在揣摩易夫人的話外之音,便越發狐疑易夫人的來意了——就算顧氏狂妄,易夫人總歸不是淺見人,不能夠真出頭替顧氏這義女爭奪夫家的管事權吧?軒翥堂的門第又不比晉國公府低微,怎容得外姓幹預家事!

  耳朵裏就聽見易夫人繼續說道:“怎知我一問莊子裏諸多事務,春兒倒說得頭頭是道,對於稼穡收成乃至物價浮動的規律,反而比我更加清楚些,算籌記帳也極熟諳,可比明兒要強多了,不是我這當長輩的有心浮誇,春兒即便是現在理家,都不至於手忙腳亂心裏沒譜。”

  這話徹底觸發了彭夫人滿腦子的警備,連忙說道:“計算看帳隻是理家的基本,關於莊子裏的稼穡收成,雖懂得些明麵兒上的事體,哪家主母也不會親自去料理農務,都是靠管事和佃農耕種收成而已。家族越大,瑣務越多,可不像小門小戶什麽事兒都靠主母親力親為,其中的門道可謂是盤根錯結,庭哥媳婦到底還年輕,多少人事都不曾經手,還得靠夫人指點教導,日後才能獨當一麵。”

  “彭夫人說得是。”易夫人等的就是這話,是以半個字的爭辯都沒有,順著彭夫人的話往下說:“隻不過春兒畢竟已經是趙門的媳婦了,我既不能喊她隔三差五就往娘家去,自不能時時提點指教,所以今日來見老夫人,為的就是請托這事兒,軒翥堂趙門乃名望大族,春兒年輕,見識不足,目前自然還不能力理家管事,可早晚都要行使主母之職,故而還望老夫人讓她多和長輩們學著處理內宅人事,尤

  其是彭夫人這嬸母,可得多多指點一些侄兒媳婦。”

  彭夫人極其想要拒絕,不過苦於挑不出易夫人話裏的毛病——春歸作為軒翥堂一門家主正妻,的確早晚都要行使宗婦之職,除非太師府打算日後出婦,否則理當給予春歸見識磨練的機會,易夫人雖隻是春歸的義母,畢竟也有母女名份,且這時又不是要求太師府讓春歸直接協理家務,隻不過讓彭夫人帶攜著讓春歸磨練見識,完全合情合理,彭夫人總不能說她就沒想著要把管家之權交出來,不用侄媳婦磨練見識吧?

  那可就是吹響了二老爺爭權奪勢的號角,這就相當於某個打算謀朝篡位的逆臣,已經將檄文公布天下了,然而自己根本沒打算興兵造反,豈不讓暗搓搓的陰謀詭計提前暴露,反而招致當權者的血腥鎮壓?

  彭夫人隻能寄望於老太太能夠找個借口推托,其實借口也是現成的,春歸至今仍無子嗣,首要責任便是為軒翥堂大宗長房開枝散葉,管家掌事言之尚早,畢竟對於名門望族而言,膝下無子的主母威望必定不足,更不說一門宗婦了。

  奈何老太太如今隻想著穩住春歸,好為惠妃及十皇子爭取更多人勢,那就當然不能與晉國公府交惡,更甚至於將周王推至惠妃母子的對立麵,至於周王會否也生奪儲之心?老太太根本就拿不準,不過她聽安陸侯這兄長一再強調,十皇子最重要的對手就是太孫,所以必須團結各位皇子各大黨係齊心協力先將太孫拉下儲位,沈皇後勢敗,內廷便再沒人可為惠妃的對手。

  倘若能運籌設計得當,導致沈皇後被廢,惠妃母儀天下,十皇子便為嫡子,其餘的皇子還哪裏能夠與嫡子爭儲?

  所以老太太也好,蘇嬤嬤也罷,完全不把易夫人的請托當作要緊,仍是樂嗬嗬的一口答應下來,且老太太還不忘立即囑咐彭夫人:“從明日始,朝早發放對牌聽核各處管事婆子、媳婦稟事時,就讓春兒在側見聞,她有什麽不懂的地方,你可得耐心教導。”

  彭夫人無奈接受了這一既成事實,轉過身便讓人等在街門口,故而這日二老爺下值回府,都沒來得及往孟姨娘院子裏去,就被直接請去了彭夫人院裏,聽說又是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氣得一張臉又黑又長:“還以為多麽十萬火急的要緊,值得你這樣火燒火燎?顧氏無非心急掌理內宅事務罷了,莫說未能如願,便是讓她得逞了,遲早也都得讓交手頭權利,你與其計較這點子女人間的勾心鬥角,還是怎麽想想坐實三弟婦的事吧!老三、老四兩個,一心一意幫著蘭庭,竟然也敢完全不把安陸侯府放在眼裏,他們兩個要是鬥鬧起來,且看蘭庭要怎麽處治這件家醜,萬一有所偏頗,鬧得收不了場,哪還有資格處斷族務?等他失了家主之位,顧氏還能和你一爭宗婦了?”

  趙洲城說完甩手便去了孟姨娘院兒裏,留下彭夫人獨自往下吞咽黃蓮——自從上回和柔事件損失一等心腹,隻好將早些年配了小廝的陪嫁丫鬟金鵲又調回來“填補”,此時便咬牙切齒的衝金鵲抱怨:“趙蘭庭在翰林院留守,隔上七、八日休假回家還能

  陪顧氏一晚呢,老爺倒好,天天回來就是不著我的院兒裏,這有二十來日,我都沒見他一麵了!”

  “老爺前些日子帶回來的婢女,名喚玉露的,也是魏國公所贈,夫人何不將玉露調來院兒裏先服侍一段兒呢?畢竟隻是被老爺安排在外院書房,可無望爭得姨娘的名份,夫人這樣一做,先是體現了夫人的賢良,再者老爺牽掛著玉露,總會分心來夫人這處。”

  金鵲說的是個良方,奈何彭夫人聽著卻覺刺耳:“我難道隻能靠這些小賤人,才見得著老爺的臉兒了?滿個太師府,就數我最憋屈,為一大家子人勞心勞力的,老太太不說我一個好字,生的兩個兒子也不和我同心,還不都怪老爺對我太不敬重!”

  “老爺就是喜新厭舊的性情,夫人又能奈何呢?唯今之計,夫人也隻能先靠著玉露了,奴婢還需著提醒夫人一聲兒,孟姨娘可是老爺對外聲稱的良妾,要求下人們都以太太相稱,許了不用服飲避子湯,夫人若再放任孟姨娘獨占老爺寵愛……萬一孟姨娘誕下子嗣……”

  彭夫人凶狠的一個眼刀直衝金鵲,金鵲卻麵不改色:“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奴婢懇請夫人三思。”

  又說春歸,這日是親自送了易夫人往垂花門登車,途中也自是再次表達感激之情,易夫人攜了她的手,十分親近:“你直接衝我開了口,足見是真把我當作親長了,便不用再這般客套,更不說明兒對莊子裏的事務一竅不通,的確多虧你告訴她那些見識,明兒上頭沒有姐姐,有的事情她怕也不好直接跟我講,她性情又很有幾分內斂,不愛同人交心,難得你們兩個投緣,雖非血緣至親,她倒是將你當作親姐姐般依賴,多少事情,她若是想左了或者有不到之處,皆靠春兒勸誡呢,要論起恩義來,我和明兒反倒虧欠你更多。

  所以客套的話,咱們母女之間,你和明兒姐妹之間,今後都不應再講,你真心喊我一聲義母,有的話我就直接說了,太師府的二夫人,可把管家權看得比眼珠子還重要,必不肯輕易相讓,春兒你雖聰慧,到底年歲小著些,未免難以服眾,且我也不讚成急功近利,往身上招惹這樣多的是非,就像我說的一樣,就算明兒,她要真是嫁了個世族子弟,反倒慶幸上頭有親長管家,相夫教子落得清閑最好。太師府的事兒我也知道一些,所以提醒一句春兒,不必要牽涉老夫人和沈夫人婆媳間的矛盾裏去,更得小心夾在沈皇後和惠妃之間。”

  春歸今日請易夫人幫忙,是因思忖一場,認為隻有易夫人出麵最最符合俗規禮矩,且她也明白易夫人認她作義女,是為太後壽誕上她曾經仗義直言的人情,對於易夫人而言,始終無法回報應當更加焦心,所以春歸也不妨求助,讓易夫人安心。

  但她沒想到的是易夫人盡管對她的請求心存疑異,卻什麽都沒有追問一口應允,事後方才告誡提醒,並不是想著還了人情就能不拖不欠,這下子春歸又怎能有所隱瞞,不把心裏的想法告訴易夫人呢?

  她人以誠相待,自己也要以誠報之,這才是春歸信奉的為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