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術士現身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2614
  馮娘子撞著春歸的肩膀,壓低聲輕輕的笑:“知道顧娘子不會怪我莽撞,我才敢這樣直話直說,再者周王妃也確然讓我敬服,王妃當真才不愧是大家風範呢,不比得那些自恃出身滿口德義禮教,卻壓根就不知何為仁義風範的人,說實在我這性情,著實和王妃所受的禮教是格格不入,然而王妃並不曾因此便鄙夷篾視,能把那些內訓規範裏的精華真正吸納,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見識不多,王妃是僅有的一位。”

  春歸也表示讚同:“內訓規範也不是一無所取,可多數人口口聲聲的禮儀教條,把那些仁義溫良的品德卻壓根不放在心上,說起來個個都像懂得規矩,實則是最不按規矩行事的人,私底下壞事做盡,甚至踐踏他人的性命,唯把賢良淑德四字寫在臉上而已。”

  春歸和馮娘子都不是在意聲名的人,但她們卻並不鄙夷重視聲名禮矩者,比如像易夫人和董明珠母女,願用生命捍衛聲名,但她們也確實不做有違德禮之事,磊落端正,就很值得春歸欽佩。

  不由遺憾,自家小姑子蘭心過去也對董明珠欽佩折服,然而一點也沒學得楷榜的品行心性,大抵贏得小姑子欽佩的條件僅隻是出身尊貴,把“人以群分”理解為“門當戶對”,這樣的認知必然不是出於蘭庭,老太太著實難辭其咎。

  當日頭幾近沒入山巒,蘭庭才終於出現在周王府的一側街門前,周王府的大管家親自把這位貴客迎送入內,他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宦官,一直隨伴周王殿下左右,理應是可以信任的心腹,不過蘭庭當然沒有和這宦官提起任何不能張揚的事體,全當自己真是來赴普通聚會的模樣,聽宦官笑眉笑眼的道:“趙修撰之前,徐館士及施都事等五位貴客都已入席。”

  “哦,這樣說來是我拖延了開席的時辰。”蘭庭笑應一句。

  “諸位皆知趙修撰最近公務壓身,能抽出空閑來赴宴已經難得了,殿下更是考慮周道,上晝時已讓王妃親自請了顧娘子過來,說隻有如此,趙修撰才不至於找了借口推辭今日宴聚。”連宦官都忍住打趣了一句趙修撰小兩口的“焦不離孟”。

  蘭庭卻留意見宦官說這話時似乎稍稍提高聲嗓,而廊廡底正在候令的婢女之一,低垂的眼瞼遮掩下那絲窺視也沒逃過蘭庭的知察。

  周王府裏的耳目啊,確然有些讓人防不勝防

  的。

  不過倒是能夠篤定大管家是周王殿下的自己人。

  這一場飲談直至夜深,到後來唯有周王與蘭庭還能推杯換盞,石舫之外,一片靜寂的秋水,月色彌漫裏,扁舟一葉,漁火明昧,樂伎乘舟仍奏一支簫管,周王殿下時而大笑兩聲,時而低聲輕語,看似仍在閑話風花雪月,青草岸邊,仍在候令的婢女卻誰都不能聽聞交談的詳細。

  明珠和春歸仍在,不坐石舫裏,而憑欄觀賞月色,婢女們尚能聽見她們的交談,如漫無邊跡卻相談甚歡,三更半夜仍然不覺疲倦。

  如此舒爽宜人的秋夜,石舫裏的話題實則是凝重的。

  “皇上竟也開始迷信術士及長生之道?”蘭庭沒有蹙眉,似乎唇角還帶著絲歡快的笑容。

  周王佯作勸酒的模樣,語氣聽上去十分低沉:“先帝因為迷信術士重用奸邪,曾鬧得朝政幾乎盡為妖孽所控,而今有識之士,誰不畏慮術士再度亂政?然父皇最近……龍體確然欠安,而那丹陽子又為高公公所薦……”

  世間眾人無論貴賤,都為生老病死憂慮,九五之尊確也不能免俗,尤其是弘複帝患有心疾,太醫院的眾多醫官都無能為力根治,越是病症加重,越是麵臨死亡的威脅,越是不能擺脫長生的誘惑。

  蘭庭驚疑:“術士乃高公公所薦?”

  “據說這丹陽子曾經治愈一例心疾病患,高公公深知父皇的病症日益加重,常感胸中絞痛甚至昏迷,高公公經親自驗證,才將丹陽子上薦禦前,丹陽子隻用一枚丸藥,真能緩解父皇的心疾症狀。”周王飲一盞酒,又道:“不過父皇無意恩封丹陽子高官重職,甚至有意隱瞞信重術士一事,卻已經下令留用丹陽子於欽安殿奉玄修道,這丹陽子在此關頭出現,著實讓人不能安心。”

  “皇上信奉術士,此事哪裏能夠隱瞞?應當不過多久,朝野便會人人知聞。不過丹陽子既能治控皇上的心疾之症,事關龍體康健,朝中人士自然不敢諫奏皇上驅離術士。”蘭庭替周王再斟一盞酒:“殿下是想讓庭通過陶鎮使察探丹陽子的來曆?”

  “正是。”

  蘭庭沉吟一陣方道:“此事不可。一者丹陽子並未作亂,陶鎮使忠於君帝,必不肯行為有違帝意之事;再者丹陽子既為高公公所薦,高公公執掌東廠,想必不會輕率上薦不知根底者於禦前,既經

  東廠探察,丹陽子來曆無疑,要麽此術士當真並非他人擺控安插,要麽幕後人行事十分謹慎,錦衣衛追察未必能出端倪,且極易因此驚動東廠,高公公雖則往前不和陶鎮使爭權,可一旦覺察陶鎮使竟在未獲聖令的情形下私察皇上信重之人,必會起疑陶鎮使的居心。”

  蘭庭擔心的是要若因此引起高得宜與陶嘯深的爭鬥,不管勝負如何,東廠和錦衣衛的實際長官要若換人,大權便極有可能落於奸邪之手,對於大局而言都是有害無利的事。

  “那麽難道就要放任不管這術士?”

  “但凡居心叵測之人,遲早會露馬腳,我的想法是先且摁兵不動。”

  “倘若丹陽子是為太孫指使……”

  “這一可能甚微。”蘭庭道:“太孫左右並無機謀之士,我不信太孫安插之人能夠經受東廠的追察而不露端倪。”

  這晚蘭庭自是隻能留宿周王府,他也並沒隱瞞春歸丹陽子的事故,春歸難免狐疑:“皇上病症加重一事,難道朝野盡知?”

  “故太子便是因心疾過世,皇上患有心疾一事其實不算密隱,然病症的輕重緩急,當然不會傳得朝野盡知。”

  “那殿下因何得知丹陽子能救心疾之急?”

  “是因聖德太後告知。”蘭庭顯然已經聽過周王詳盡解釋:“皇上要留用術士於禦前,先行稟知了太後娘娘,道丹陽子進奉的並非長生仙丹,丹陽子更非普通術士,實則為一道醫,且醫術十分了得。太後娘娘宮中有一老宮人,因風濕病痛,導致膝蓋無力而癱臥多年,怎知經丹陽子施針,病症大有好轉,雖仍然不能站立,可再不覺察骨痛難忍,膝骨的腫/漲已經漸漸消除。”

  “所以太後娘娘便允了丹陽子侍奉禦前?”

  “丹陽子進獻丸藥,勢必會先交太醫院察證,雖諸太醫不能肯定丸藥能否治愈心疾,但確定於人體無害。”

  “荼蘼亦患心疾,也許我能懇求娘娘賜藥,先看是否能夠讓荼蘼徹底得治。”春歸提出一個辦法。

  她倒並不認為道醫都是裝神弄鬼的神棍,事實上莫問小道的師父逍遙真人就的確多次妙手回春,讓瀕死的病患得到救治,春歸認為倘若丹陽子也確實有此高超的醫術,或許得到弘複帝的信重並非一件壞事。

  蘭庭也讚同春歸的計策:“有勞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