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相由心生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5      字數:3462
  蔣媽媽是康哥兒的乳母,是康哥兒過繼後伍老太太親自擇選的仆婦。

  三夫人對春歸說起蔣媽媽時,眉頭蹙得幾近相聯:“她是我父親調入京職時,因著家境相比從前有所改善,通過官牙買的下人,說是因為災情逃往京畿的難民,途中男人病死了,留下她們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隻是她樣貌還算周正,會一手針鑿,可巧還結識了個媒婆,經那媒婆遊說,改嫁給了個佃農,後來還替佃農又生下一子,可佃農自從有了親兒子,就開始苛虐蔣氏和前夫的兒子,到後來更是要把蔣氏的長子賣給私牙,蔣氏不允,為護長子,竟然被那佃農休棄,蔣氏無奈之下才尋了官牙要賣身。

  大嫂生下康哥兒後,原本堅持著自己喂康哥兒母乳,所以康哥兒起先沒有乳母,隻是後來因為妨克之說,大嫂隻能讓康哥兒過繼,母親這才替康哥兒挑選乳母,那時大嫂也在一旁掌眼,一來對蔣氏的遭遇心懷同情,且十分佩服蔣氏在那樣的情形下,對親生兒子庇護不棄,所以母親和大嫂便擇中了蔣氏,這件事弟婦根本沒有插手。

  我卻沒想到,原來康哥兒對大嫂的厭恨,竟然都是源於蔣氏私下挑唆!”

  “叔母還是先莫打草驚蛇。”春歸提議道。

  “那是自然,現在就算質問她,她多半也會矢口否認,如今事實真相還沒察清,又不能沒憑沒證的,就讓康哥兒疏遠弟婦。”三夫人很有些無計可施:“可也萬萬不能放任蔣氏居中使壞了,該怎麽做才好呢?”

  春歸便傾過身去,壓低聲音出謀獻策。

  於是三夫人便遣了心腹丫鬟回娘家,讓悄悄地請了她的長嫂來太師府一趟,還特意叮囑長嫂另找個出門的借口,最好不要讓人知道這一行程。

  又說蔣媽媽,雖然現今康哥兒早就斷奶了,然而畢竟還是個孩子,來姑母家中小住身邊離不開仆婦照料,且蔣媽媽的兒子如今也是康哥兒的小廝,她自然而然也就隨來了太師府。此日間聽說自家的大太太竟然來了太師府,且似乎姑太太還特意請了康哥兒去見大太太,蔣媽媽心裏直犯嘀咕。

  待康哥兒回來,這仆婦便拉著小主人悄悄詢問:“大太太究竟是為什麽事,突然來了太師府?”

  康哥兒想到今日姑母似乎有意讓他和大太太親近,且又說了不少敲打教誨的話,顯然是聽了五表哥抑或庭大嫂說起他的言行,竟然也為了大太太打抱不平,勸誡他必須孝順,他心裏極其鬱煩,但又不願讓乳母知道這些事,免得乳母對阿娘提起,又惹得阿娘擔心難過。

  便隻道:“是姑母特意請的大太太來,且有意當大太太麵前,考較我的學業,應當是以為大太太會關心我的事兒,才操這番閑心。”

  “大太太就是這樣,慣會做這些表麵功夫,四處招攬同情。若換成別家,子媳命硬妨克,就算不出休書,定然也會送到廟觀裏頭去的,可大太太呢,照樣執掌中饋,一來是這些表麵功夫的確做得好,再者也是咱們家上下,不管是老太爺、老爺還是老太太、太太都是心善的人,才會認真對大太太心生同情,不過大太太知足的話,老

  奴也沒有這麽多怨言,至多感慨大太太幸運而已,可大太太不該的是竟然唆使四爺與二太太離心,二太太待四爺如何,老奴可是一直看在眼裏的,真受了大太太的脅迫行教唆之事,老奴可不成了狼心狗肺的東西,也幸虧四爺一直有主意,懂得二太太才是真正對您關愛備至,不曾中了大太太的算計。”

  康哥兒聽這話就越發鬱煩了:“隻是姑母竟聽信了大太太的話,似乎反而責怨我有失孝道。”

  “老奴聽說大太太本是被老太爺老太太撫養成人,過去姑太太視大太太一直有如親姐妹,難免會偏心大太太一些,說到底,二太太進門沒多久,姑太太就出閣嫁人,論親疏遠近,在姑太太眼中,二太太到底是不如大太太的。”蔣媽媽越把聲音壓低:“姑太太這回特意讓四爺暫住太師府,指不定就是因為大太太的盤算,好避開二太太,讓大太太和四爺親近,可四爺如今算說康複了,萬一再被大太太妨害……老奴雖是下人,到底是奶大四爺的乳母,心心念念可都指著四爺的平安康健,不是老奴不敬大太太,但老奴確然不能眼看著因為大奶奶的緣故,讓四爺再受妨害,可姑太太乃四爺的親長,四爺自然也不能頂撞姑太太,不如……四爺還是回尚書府去吧。”

  這話讓康哥兒大為意動,但想到姑母今日另一番話,到底還是猶豫了,少年郎皺著眉頭苦著小臉思考了一陣兒,竟是長歎一聲:“姑母說三位兄長年節上都會來太師府串門兒,唯有我因著阿娘的小心,還從沒來過姑母家中,且如今父親因為入仕,並沒有空閑督教我的學業,太師府裏有宗學不提,姑父在國子監任職,不比得父親公務繁重,能夠督促我的學業。”

  蔣媽媽驚道:“姑太太的意思,難不成是要讓四爺長期住在太師府了?”

  “姑母確然有這樣的意思,且……祖父與父親、嗣父也十分讚同。”

  “這可怎麽好?”蔣媽媽憂心忡忡:“二太太必定不舍得與四爺骨肉分離。”

  “可我既然已經啟蒙,的確應當以上進為重。”

  “老奴可不敢阻著四爺上進。”蔣媽媽到底還有顧忌,沒有再行唆使。

  但她當然不知道這番話已經泄露了。

  渠出親耳聽聞蔣媽媽的挑唆,原本篤定是三夫人多疑的判論不由開始動搖,她沒急著通風報信,卻是盯著蔣媽媽暗下讓兒子找了個替伍家四郎去拿書冊的借口,回一趟伍家,卻被二太太單獨叫到了個花廳問話。

  渠出細細打量一番何氏。

  這婦人長著張桃心臉,論臉型倒也標致,隻可惜眉眼生得差強人意——眉毛黯黃無光,全靠黛筆添色,但無論如何精心描畫,近看仍露端倪。眼睛有些外凸,下眼瞼可見浮腫,顯出眼大卻無神采。肌膚色澤偏白,卻有失滑/潤,稍站得近些就能看見鼻翼兩側顯然的毛孔。

  何氏與三夫人年歲相仿,但看上去卻比三夫人要顯老得多,在太師府看慣了美人的渠出頗覺這張麵孔太過平談無奇。

  再看她的穿著,大紅的衣裳碧嫩的裙,腰間係著一條鵝黃絲絛,腳下踩著雙深紫的鞋……

  這色彩搭配實在花哨了。

  偏還端著板肅的架勢,整個人從頭到腳從裏到外透露著一種詭異的矛盾。

  渠出“呸”了一聲,深覺自己是近墨者黑,不知何時竟被庭大奶奶影響得以貌取人了。

  但很快她就再有改觀了——以貌取人倒也沒什麽不對,不是還有句話叫做相由心生?

  因為何氏聽了蔣氏兒子的稟報,竟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多虧了你們娘兩個,及時報知了我這事兒,我也知道你和你娘都是知恩圖報的人,可我當真擔心著你們這樣做……一來會讓大嫂忌恨,再者更會得罪大姑,別說康哥兒,隻怕日後連我都保不住你們娘倆……所以我雖然知道了大嫂的盤算,這件事無論如何也不能揭穿的,否則要若連累了你與你娘,我如何過意得去?”長歎一聲,當著個小廝的麵竟然哽咽起來。

  渠出翻了個白眼:這何氏的手段比起太師府那些女人們,真不夠看,隻能忽悠老實人。

  奈何蔣氏的兒子就是個老實人。

  跪在地上連連叩首:“倘若不是二太太當年施針救治,奴才早就小命不保,奴才若是夭亡,阿娘更不會在世上獨自挨苦受難,阿娘和奴才的命都是二太太所救,為了二太太肝腦塗地也是應當,二太太不用顧忌阿娘和奴才,大太太妨克四爺,卻還暗暗同四爺接近,二太太當四爺為親出怎能容忍?二太太理當稟明老太爺和老太太,為了四爺的安危著想,千萬不能讓大太太得逞。”

  渠出瞠目結舌的觀賞了一番何氏在小廝麵前淌眼抹淚的矯情,待終於一人獨處時,卻“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但何氏身邊似乎沒有心腹仆婦,沒人交談,渠出倒也不知何氏此時的心聲,隻見她瞅著日頭一點點偏西,才往眼睛上不知抹了什麽東西,頓時又紅腫起來,那模樣越發的有礙觀瞻了,跟著又親手把臉上的脂粉弄得一片狼籍,臨出門前,還往身上灑了不少香露,熏得渠出鼻子都覺發癢了……

  這女人是不是對梨花帶雨有什麽誤會?

  渠出很是嫌棄何氏身上的氣味,飄得高高的,但仍跟著她經過一番橫衝直撞,和一個男人擦肩而過比那男人先一步跨進一處院門,渠出扭頭看了男人一眼……喲,這位一看就是伍四郎的親爹——臥蠶和靨渦簡直一模一樣!

  男人愕然,渠出還在觀賞,就聽見了院子裏傳出一陣哭嚎!

  渠出緊跟著男人飄進小院,於是就見到了三夫人的長嫂肖氏。

  公道的說,肖氏也不算美人,肌膚不如何氏白晳,且氣色更顯灰頹,但她的一雙好眉眼還能看出幾分盛年時候的情韻,青衣青裙的半舊穿著雖顯普通,至少不見突兀,且渠出看出肖氏因為何氏的嚎哭突然顯得心虛,神情裏的不忍和為難完全沒有偽飾。

  “嫂嫂,不是我一定要和嫂嫂爭執,但康哥兒,康哥兒……我好歹照顧了康哥兒這些年,比幾個親生的孩子還上心,求嫂嫂再是如何不舍,也千萬遠著康哥兒些,否則康哥兒要真有個萬一,我也活不下去了。”

  而後何氏就姹紫嫣紅的昏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