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納征當日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2438
  弘複丁亥年季夏月望八日,宜祭祀、入宅、納征、沐浴,這日是周王殿下向晉國公府行納征之禮,易夫人早早送了邀帖與春歸——納征禮一般不會廣邀賓朋,但本家的親好赴請觀禮卻是理所當然,易夫人已經廣而告之要認春歸為義女,縱然還沒正式操辦認親宴,但春歸收到請柬時,就連老太太都覺得這絲毫不算意外了。

  不過老太太尚且沒從安陸侯府錯失和英國公府聯姻良機的挫折中緩過神來,於是也就是不冷不熱的叮囑了春歸幾句,實在拿不出更多的熱情。

  春歸被易夫人的長媳蘭娘迎去偏廳時,意外地發現謝四娘正陪在易夫人身邊安排禮用所需的器物、香燭等等,但今日的謝四娘和那時的謝四娘確然是截然相異的精氣神兒,喜上眉梢容光煥發,哪裏還見一點愁苦。

  易夫人好容易抽出空,拉著春歸去一邊兒說話:“蔣氏一服軟,謝家人就一口答應了既往不咎,我可沒這麽好說話,到底還是逼著蔣氏寫了書證,讓她承認四娘未犯七出,什麽逼退翁爹良妾的事都是蔣氏從中挑撥,免得等風波一過,蔣氏又再秋後算帳,她這種人,確然也做得出這樣的事!”

  “夫人高明。”春歸心服口服地拍了個馬屁。

  “犬子私下裏也問過了程家三郎,原來這件事情,竟然是汾陽薛家的子弟薛秋白出的主意,程澤優原本還在遲疑,說是讓母親聲名有汙有違孝道,被薛秋白好一番罵,說他若繼續優柔寡斷,隻能等著讓妻室蒙冤子女受屈,程澤優到底是被罵醒了。”

  春歸:……

  原來她是為薛秋白背的鍋?

  “要說那薛郎君,慮事的確周全,不僅使計逼得英國公府退步,還建議程澤優應他所邀幹脆往汾陽遊曆,當然是要攜同妻兒隨行,這樣一來,就算蔣氏再想為難他們小兩口,日後也是鞭長莫及。隻這件事,程澤優恐怕不能說服家中親長首肯,少不得還需讓我出麵斡旋,我也答應了下來,這不幹脆就找借口再讓四娘在晉國公府小住一段兒,說我需得她攜助小女的婚事,待明兒大婚後,我有了空閑,親自送四娘回英國公府,再直接和程家交涉。橫豎我手裏可捏著蔣氏寫下的憑證,不怕

  她不鬆口。”

  “夫人實在高明。”春歸再拍一個馬屁。

  謝四娘更是對易夫人的仗義相助滿懷感激,起身行禮道:“若無夫人及諸位相助庇全,妾身……除非一死,恐怕……”話沒說完又驚恐地捂住了嘴,因她突然想到今日是董姑娘的納征禮,她倒好,張口就說了個這麽不吉利的字。

  易夫人扶了謝四娘一把,並不介意她的失口,隻是教訓道:“我們能幫的,也就到這地步了,今後的日子可得靠你們兩自個兒,澤優去汾陽遊曆,也不是長久之策,他不想走仕途是一回事,可總得有本事養活自己的妻兒,保住一家四口衣食無憂有地立足,不靠著父祖家族過活,腰脊骨才能挺直,他是大丈夫,就有責任護得住自己的妻小,光是說不離不棄白首偕老的甜言蜜語可不管用。”

  把謝四娘說得麵紅耳赤,但也的確心悅誠服。

  然後,春歸就獻上一遝銀票:“原本想是讓夫人轉交給娘子,今日既然遇見了娘子,那就免得費事了。”

  把謝四娘驚得連連擺手:“我怎麽能收顧娘子的錢。”

  “這可不是我的錢,本該是賢伉儷所有才是,謝娘子就勿須推讓了。”

  這錢原是莫問小道從蔣夫人手中“訛得”,正該給予程瑜夫婦用作補償,但這層情由春歸也有些不便直言,見謝四娘怎麽也不肯收,隻好向易夫人求助。

  易夫人是個通透人,知道春歸不會無緣無故“施舍”一筆錢財予四娘,拿了銀票就硬塞過去:“既是小顧的好意,四娘領受就是,你們夫妻去了汾陽也少不得開銷,我能逼得你婆母放行,可沒那大本事再讓她出錢,你留著傍身不是什麽壞事。”

  事後易夫人才悄悄問春歸那筆錢究竟有什麽說法,春歸並不瞞著易夫人,如實交待了,易夫人搖頭笑道:“要說莫問道長是在裝神弄鬼吧,他確然又是通過施術察知了程玞的惡行,否則怎能說服薑熊如實招供?可要說他當真道術高深吧……我實在難以說服自己相信世間當真存在鬼神。”

  這就無法為易夫人釋疑了,春歸隻能笑嗬嗬的敷衍過去。

  周王納征之喜的這天,弘複帝的心情卻隻好了半日。

  高得宜剛剛送走周王,回來的時候便聽見南書房裏隱隱傳出鎮紙拍在禦案上的聲音,他便立即縮著腦袋退了出來——皇上是個溫和的脾性,甚少發火,但俗話說泥人都有三分脾氣,更別說執掌生殺大權的天子了。

  皇上發火,有個習慣就是拍鎮紙,不過從來沒往人身上拍過,倒黴的無非鎮紙和禦案,上回那鎮紙拍崩了一角,還是因為皇上察實了宋國公的罪證,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堂堂明君竟然姑息養奸,不知這回又是因為什麽緣故。

  禦前行走,最要緊的就是體察入微,就算不能完全掌握君王的喜怒,至少也要五成才能規避過失,高得宜能得弘複帝的倚重,除了他確然忠心耿耿之外,當然少不得必要的技巧,比如察知皇上正在發火時,就需要避一避這把火氣。

  他退出門檻之外,問在此候令的小宦官:“皇上召見何人?”

  “是錦衣衛的陶鎮使。”

  高得宜心裏就是一緊。

  說來他作為東廠督主,和錦衣衛某些時候的確存在權利之爭,但一來高得宜自認為他不是唯利是圖的貪婪之輩,所以不像他的某些前任,把錦衣衛視作勁敵;再者高得宜對陶嘯深的品行也的確認可,將之視為同道中人,所以對於弘複帝把陶嘯深這從四品的鎮撫使視同指揮使委以重任的事曆來不存異想。

  他心中之所以一緊,是因為知道皇上密令陶嘯深監察太孫左右屬官的事。

  而此時皇上卻在召見陶嘯深時拍了鎮紙……

  必定是太孫又再作妖了!

  高得宜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陽,覺得自己多虧是個太監,說句實在話……要若換他有個如此荒唐頑劣的子孫,指不定早就氣得嗚呼哀哉了,皇上也真夠……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太命苦了,好容易盼得個嫡長孫,沒想到嫡長孫一點沒繼承父祖的明德仁智,倒把太子妃高氏的惡戾愚狂遺傳了個實足。

  偏偏太子殿下又……英年早逝。

  高得宜想起故太子的明智,覺得自己的眼睛又酸又漲,唉,自己真是太能感同身受皇上的悲痛了,要是太子仍在,皇上也不會累得……繼惠妃之後,連充實內廷都抽不出空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