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好個芳魁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610
  謝四娘的風聞和顧纖雲的敘述又再產生分歧。

  但這並不能夠實證顧纖雲一定說了假話,要知做為世子夫人,韓氏在英國公府可是僅次於英國公夫人的第二主母,她想在府裏造成某種風言可謂易如反掌的事,而經過這回晉國公府之行,春歸唯一能夠證實的,就是顧纖雲的確極受英國公世子的寵愛,這和她聲稱英國公世子待她有情有義的說法契合。

  縱然一個佃戶出身的寵妾的確不能對韓夫人造成實質的威脅,可一個女子的恨意產生,往往並不限於造成威脅這個前提。

  就像彭夫人,她的正室地位同樣沒有產生動搖,不過仍然會讓許多庶子庶女胎死腹中,而且最終連紫鶯的性命都一並謀害,人心懷有的惡意,“妒忌”二字往往就已經足夠引起爆發了。

  那些所謂的禮法內訓,賢良淑德的教條,約束的隻能是彭夫人一類人的表麵言行,對於內心越積越厚的陰毒和抗拒根本無能為力。

  韓夫人是不是同樣具備一張偽善的麵具?

  這晚春歸召回了渠出,她迫切的需要知道程玞的情況。

  “看上去倒不像體弱多病,不過的確是在飲用湯藥調理,韓夫人親手煎的藥,說是給她自己防治舊疾,暗暗的讓小兒子服用,所以據我判斷,程玞怕是真有癇證,顧氏說的這話並非杜撰。程玞頗為寡言少語,看著雖是文質彬彬,對兄弟手足溫和有禮,獨處時神色卻總有幾分陰沉,他屋子裏的婢女對他十分敬畏,這樣的敬畏可謂發自內心,不像趙蘭庭,雖然也從不和婢女親近,那個什麽和柔卻還敢含情脈脈的主動接近,程玞院裏的婢女就連端茶遞水的活計,似乎也是大氣不敢吭,就別說暗送秋波了。

  還有一件稀奇的事,韓夫人似乎也對小兒子有些冷淡,不像親生母子般的親近,我懷疑韓夫人就是這樣嚴肅的性情,怎知跟她一陣兒,又見她對待長子程珠完全和程玞截然不同,冷冰冰的眼睛立時溫柔得像能滴出水來,噓寒問暖的,這才像是慈母。韓夫人對長媳也溫和,聽說長媳本家的嫂嫂受了暑氣,立時讓人送長媳回家看望,還備下不少名貴藥材,程珠的妻子也絲毫不見受寵若驚,仿佛習慣了韓夫人的溫和慈愛,婆媳二人處得倒像是母女一般。

  我沒聽韓夫人議論過顧纖雲的暴斃,倒是聽程世子另幾個姨娘提起幾句,說什麽顧氏這一死,夫人又病一場,如今好容易身子有了好轉,慶幸長房的氣氛終於是緩和了些。有個年輕的侍妾,甚至興災樂禍道‘顧姨娘仗著世子爺的寵愛,張揚跋扈為所欲為,她以為世子爺獨對她一人情深意重,沒想到她這一咽氣,世子爺連眼淚都不曾掉一滴,可見視她也無非貓兒狗兒一般的玩寵而已,畢竟夫人是才世子爺的發妻’。”

  渠出深吸口氣道:“顧姨娘在英國公府的人緣兒可算極差了,那些妾室對韓夫人倒是極為敬服,顧姨娘說什麽韓夫人生怕正室地位受到威脅才納她進府利用她爭寵的話,我看不真。”

  春歸並沒急著表達意見,隻交待渠出繼續盯著英國公府裏的人,主要是程玞,若能分身,也順便關注一下程瑜。

  謝四娘的事易夫人甚是上心,而眼看易夫人這時的確把自己當作義女看待,春歸想著要能盡一

  盡力也好。

  渠出便道:“我也聽韓夫人在英國公夫人麵前提起過這事兒,道‘瑜哥媳婦畢竟是明媒正娶進門,就算沒有勸誡得瑜哥兒好學上進,並不算大過錯,應當再寬諒瑜哥媳婦一回,說不定經過這回教訓,瑜哥兒就能用心舉業了’,可惜英國公夫人也無可奈何,說是英國公及程放已經拿定了主意,她的勸言完全不被父子兩采納,英國公夫人倒是說程家一門已經出了這多舉人、進士,就算程瑜不登仕途,隻要身康體健的能為程家開枝散葉就好,功名的事不用強求。”

  “這樣看來,至少在對待謝娘子一事上,英國公夫人及韓夫人還算通情達理,奈何英國公府的事看來是男人們作主,她們縱然有不同意見也無能為力。”春歸道。

  謝四娘嫁進這樣一戶門第也真算可憐,又偏偏程瑜對她情深意重,讓她實難割舍這份夫妻情義。

  又說渠出果然回到英國公府後,就開始遵令分心。

  程玞多數時間都在自己的居院,悶在屋子裏呆坐而已,又大約他的癇證確然得到了控製,一日兩次服藥並不見他發作,隻呆坐時的目光時而空洞時而陰冷,光盯著他渠出一個亡靈都要忍不住犯困了。

  這日她飄在半空,眼瞅著程瑜從程玞院子外經過,立時下定決心尾隨程瑜。

  原來是有訪客,聽交談應是程瑜的好友,三兩句寒喧,拉著程瑜便往外走:“知道你最近鬱煩,可悶在家裏又能想出什麽對策?今日秋白要在東風館設宴,可廢了不少心機才請得木末姑娘款待咱們,特意令我來請你,你要再不出席,我可要喝罰酒的。又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諸葛亮,說不定我們幾個一商量,就能替你想出個辦法來說服令尊令堂也不一定,再不濟去喝上一場酒,你心裏鬱氣消散了,也有好處。”

  強行就把程瑜拉出了門。

  渠出心說:這回可好,正巧我也去見識見識大名鼎鼎的木末姑娘怎樣溫柔解語,到底是多麽的才貌雙全蕙質蘭心,才引得這多紈絝膏梁趨之若騖,儼然成為京城第一芳魁。

  就一徑跟著馬車飄去東風館,到了木末姑娘居住的“香閨”,渠出四處一打量,見這裏的陳設果然不同於綺紅樓繞翠台這樣的青樓妓坊,布置得尤其清雅別致,那木末姑娘一席白衣白裙獨倨主席,大剌剌地見人並未殷勤相迎,無非略略頷首而已,這架勢不像個妓子,倒比公主還要高傲。

  渠出“嘖嘖”兩聲,心道木末姑娘的確貌美,且氣勢不凡,她這樣冷若冰霜高高在上,歡客們卻也無一不滿介意的,似乎都把她當作貴主一樣敬重,獲冷目一顧,都要受寵若驚。

  不像顧大奶奶,逢人就是三分笑,拉長臉都沒什麽威嚴。

  氣勢上可輸了啊,好在趙蘭庭看上去還是更喜歡平易近人的女子,盡管他自己並不那樣平易近人。

  斟茶倒水的自有其餘婢侍,木末自始至終都不曾服侍過任何賓客,更加不曾諂媚奉迎,比大家閨秀還要大家閨秀。

  她也不調琴唱曲,無非聽見客人們吟詩,稍作點評,渠出也聽不大明白,隻看著賓客們心悅誠服的樣兒,猜度木末的才學果然是不俗的。

  程瑜被眾人讓去木末左手邊的席位落座,倒是一眼不曾看這芳魁

  ,更加無心加入吟詩作賦,隻一杯杯的喝他自己的悶酒,一個人落落寡歡得十分打眼。

  把程瑜拉來那人便道:“要論詩才,我等可都得對程澤優甘拜下風,隻今日他心中鬱煩,看樣子實在沒有吟詩的興致,就看木末姑娘能否開解澤優的煩惱,讓他提起興致了。”

  木末這才正眼看向程瑜,似笑非笑道:“我也不知程君因何煩惱,又何談抒解二字?”

  眾人便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的把程瑜的家務事說了個大概,程瑜並未阻止,隻是兩道眉頭越蹙越緊了,酒也喝得更急。

  “這豈不是仲卿蘭芝之事又再重演?”木末挑著眉梢,嘴角竟然帶著不屑之意:“在我看來,程君為情所困實在有些淺薄著相了,這男歡女愛原本便如功名利祿一般,均是過眼雲煙,且程君與令正,無非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成姻緣,在成禮之前,應當未曾謀麵哪裏論得上情投意合呢?如令正這樣的女子,一昧的遵循禮法順從高堂,芸芸眾生之一而已,又哪裏是非卿不可的?”

  在座之人皆是一怔,都不知怎麽接話才好了。

  連渠出都把眼睛瞪得溜圓:姑娘有您這樣勸人的?還解語花呢,此花有毒吧?!

  “咣當”一聲,程瑜已是摔了酒杯,橫眉怒目恨視:“不過是流鶯粉蝶,仗著王孫權貴撐腰自命不凡的俗妓,可笑毫不知自恥竟還蔑視良家女子,難不成像你這等玩物,反而有資格贏得傾心相待不成?”

  木末一張臉更加冷若冰霜了:“程澤優可知在東風館口出惡言的後果!”

  “醃臢下流地,玷汙了我的鞋底,真是悔不該踏足。”程瑜拂袖而去。

  剩餘幾臉尷尬,呆若木雞。

  木末端坐正席,雙眉冷豎:“薛秋白,我敬你乃汾陽薛氏子弟,才肯設宴款待,你卻邀請如此粗俗無禮之人擾我宴席,你要作何交待?”

  被點名的東道主也是緊蹙著眉,好一陣才道:“薛某既出了錢,姑娘也答應了備宴,本該對薛某及諸位熱情款待,這才是地主之誼,是姑娘先對程君伉儷出言不敬在先,程君方才反唇相譏,如今姑娘反倒向薛某討要說法……薛某的說法便是,薛某本是久仰姑娘大名,怎知姑娘卻是名不符實……不過薛某若與姑娘計較,那就真是有辱斯文了,酒水銀子薛某就不討還了,今日告辭,再不相見。”

  也起身離席而去。

  渠出:……

  她可舍不得離席,繼續留在這兒看木末姑娘意欲如何,隻見她紋絲不動端坐如山,直到憤憤不平的婢侍請來老鴇,這姑娘才冷冷開了口:“今日這幾位媽媽可要牢記,東風館再不招待。”

  老鴇忙問緣故,聽婢侍快言快語的說了,老鴇往地下啐了一口:“也不看看東風館是誰看顧著,仗著是官宦子弟,就敢在咱們這裏撒野!姑娘可得和周王殿下言語一聲兒,不能讓這幾個白白給姑娘一場委屈受。”

  “這事何需驚動殿下?”木末冷笑道:“隻需聲張開去,說這幾個為我所鄙,滿京名士自然皆知此類乃粗俗不堪之流,不恥與之結伍。”

  渠出仰天大笑兩聲。

  見過自大的,沒見過這樣自大的,周王殿下可真會慣此等流鶯粉頭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