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計劃進行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01
  第二日春歸去躊躇院晨省,連老太太都能看出她今早的氣色格外的好,忍不住打趣幾句“小別勝新婚的俗話果然不假”這一類言語,彭夫人也堅持一貫的尖酸刻薄,尤其今日更加看不慣侄媳婦那從骨子裏不斷外溢的喜氣洋洋,嘴巴裏像含了塊在老陳醋裏泡了十年的酸薑:“要我說庭哥媳婦日日使人跑腿往翰林院送飲送食,也不知是真為了體貼庭哥兒,還是有意叫庭哥兒分心別顧的,庭哥兒可是好不容易才贏得莫學士的賞識,授職編撰才多久?就能擔當這要的重任,正該心無旁騖恪盡公職才是,不過是這幾天住在值館沒回家,昨兒個竟然就告了假,就別說上峰怎麽看待了,怕是同僚都會誹議,這對日後的仕途晉升可沒好處,也不知庭哥兒昨日是為了什麽要事,才告假回來,要真隻是為了私情分心,怠慢公職,可就是庭哥媳婦的不是了。”

  這日日晨省除了即將臨盆行動不便的四夫人之外,軒翥堂長房的媳婦、哥兒姐兒們一般不能缺席,不過樨時和蘭心以及族裏的幾個姑娘陪著老太太用完朝食就會先回西苑,這時隻剩子媳、孫媳仍陪著老太太閑話家常,以往彭夫人針對春歸刁難,三夫人都是緘默不語,但今日卻突然插了話。

  “庭哥兒新婚不久,且又是嫡子長孫,膝下還沒有一兒半女的,無論是上峰抑或同僚都能體諒這樣的情形,總不至於當真拘著他在值館整月都不讓著家,世俗人情既然都能寬容,二嫂又何必追究苛責呢。”

  春歸心中會意,知道三夫人這回仗義執言並不是為了維護她,當然不會被彭夫人套話,站起身來回應:“大爺早幾日就提醒了侄媳,說皇上已經正式頒發賜婚的旨意,若是易夫人上回沒提認親的話,侄媳倒也不用急著登門道賀,如今雖說晉國公府一時間還不能分出心來操辦認親宴,這意願是不會更移了,所以大爺才叮囑著務必精心籌備道賀添妝的禮物,又擔心我沒經遇這些事兒,疏忽怠慢了,昨日回府也是為了督促這一件事兒。”

  “庭哥媳婦日後是和董姑娘姐妹相稱的關係,賀禮的確不能簡薄,經庭哥兒親自過目確然更加穩妥。”老太太頷首道:“添妝禮還不急在一時,可登門道賀的事確然不能耽延了,春兒打算什麽時候往晉國公府去?”

  “孫媳原本也是想著今日請稟祖母呢,大爺昨日檢閱了一番禮單,酌情又添補了兩樣,說本是從前的收藏,倒不用再去外頭采買了,賀禮既然已經準備妥當,孫媳想著今日就去。”

  老太太都已經笑嗬嗬的眼看就要一口答應下來,彭夫人又再大嚼嘴巴裏的十年陳醋泡酸薑:“說來易夫人認庭哥媳婦作幹女兒,這是易、顧兩家的認親,庭哥媳婦道賀也好添妝也好動用自己的妝奩誰也不會有二話,怎麽結果竟是動用了庭哥兒的錢物?這事庭哥兒也沒有請稟老太太允準,禮單咱們更是一眼沒見著,庭哥兒雖是軒翥堂一門的家主,這樣行事可有失公道。”

  三夫人緘默。

  連春歸也是緘默。

  由得老太太大發雷霆:“虧你還口口聲聲庭哥媳婦庭哥媳婦,怎麽說得出來隻是易、顧兩家認

  親的話?!按你這樣說,認親宴都不該由晉國公府辦須得易夫人的娘家操辦才算合情合理了?!易夫人既是嫁進晉國公府的媳婦,她認的女兒,還能和晉國公夫人沒有半點幹係?晉國公夫人不該認春兒這個幹孫女兒?董、趙兩家不能算姻親?!庭哥兒用的是他自己的錢物給媳婦備禮,沒動公中一分一毫,需得著請稟你這嬸娘允許,還要把禮單先給你過目?!我看你是財迷了心竅!”

  彭夫人再次被老太太訓得滿臉臊紅,於是春歸再次泰然自若地受了彭夫人重重兩剜白眼。

  當然蘭庭根本沒有過問去晉國公府道賀的事,但春歸必須這樣辯解,否則就不符合她尋常從不吃虧的脾性,她不知道彭夫人是否具備如此敏銳的洞察力,但這樣做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彭夫人不生疑心。

  至於擇定今日去登門道賀,一方麵是為圓謊,一方麵也是為了勸說舒娘子尋找契機。

  因為弘複帝已經下了賜婚的諭旨,董明珠也不再適合逗留內廷,早已被接回家中待嫁,聽說春歸前來道賀,她隨同易夫人一塊兒在垂花門前相迎,開口相稱,已經是將春歸喚作姐姐了,而親近的情態,也已前兩回冷淡卻不失禮節的態度截然不同,要不是易夫人看出春歸有話不便當著女兒的麵前提說,特意找了借口支使她回避,董明珠顯然願意和春歸促膝長談下去。

  “春兒有話不妨直言。”易夫人也不再見外的把春歸喚作“娘子”,當連身邊的仆婦都一並遣開後,她便直接示意,倒是省得春歸又再婉轉幾句才找切入點。

  “不是什麽大事,不瞞夫人,上回太後娘娘的壽誕上,我聽見謝昭儀的幾句話,知道她正為英國公府執意休棄謝四娘一事焦慮,後來我也聽舒世母說了幾句情形,隻是舒世母也並不詳知內情,我那時還留意見舒世母有些憂心忡忡的模樣,大覺詫異,結果昨日才聽我家大爺說,原來沈閣老正在考慮和英國公府聯姻,才恍然大悟舒世母為何憂愁了,舒世母對我十分照顧,我也想替她分憂,所以就想著今日尋夫人打聽打聽,謝娘子被休這件事究竟有什麽內情。”

  “原來是為這事,你也算是打聽對了人。”易夫人呡了口茶,才道:“四娘的夫君程瑜是英國公程決行三的孫兒,他的母親蔣氏為他擇妻時,有意的是本家的侄女,可那姑娘命薄,未及笄而病夭,蔣氏本家雖還有適齡的女孩兒,卻都是庶出了,英國公不願讓嫡孫婚配庶女,所以最終才為程瑜求了謝氏女為妻,這不是出於蔣氏的意願,所以她一開始就對謝四娘這兒媳不滿意。

  再兼著程瑜和四娘夫妻十分和睦,見妻子常被母親責難,未免為四娘辯解求情,這更是激怒了蔣氏,當四娘為程瑜生下長子,蔣母便操持著要替程瑜納一房良妾,可程瑜不願納妾,搬出國法來拒絕,說他仍是白身且膝下又有了子嗣,按律不許納妾,春兒想必也知道,如今這一律條對於士族子弟而言根本就有如空文,除非太師府軒翥堂這樣講究家風的門第,才會遵守不違。

  起初程瑜的父親程放對四娘這長媳並無不滿,倒是惱火長子程瑜久未能科舉取中,蔣氏卻說程瑜是聽

  信了四娘的蠱惑,為了不納妾室才無心科舉,將四娘說成是阻礙程瑜仕進的罪魁。再有程放納了一房良妾,讓蔣氏十分不滿,時常苛責,後來還決意要將良妾遣歸,勒令四娘操辦此事,四娘不敢違逆婆母,隻好聽令行事,程放知道兒媳竟然將他的良妾放歸,大發雷霆,不顧四娘已經為程瑜添了一雙兒女,執意休棄四娘。”

  春歸:……

  難免為謝四娘打抱不平:“那此事現在可還能夠轉圜?”

  “英國公膝下有這多子孫,程瑞可謂是最不受他重視的孫兒,根本不願幹預這件事,更不說聽程放及蔣氏對四娘的詆毀,也以為程瑜所以未能仕進都是四娘的過錯,英國公是剛烈的脾性,一旦拿定主意就不會在意輿論誹議,這樁姻緣怕是無法挽回了,我現在也隻能為四娘設法,不能讓她承擔七出的罪名。”

  “既是無法挽回,那為何謝四娘不幹脆和離?”春歸問。

  易夫人看著她一笑:“的確應當提出和離,就算如今這樣的風俗,四娘和離大歸後亦不能再嫁,但總勝過承擔無錯之罪。”

  春歸連連頷首,卻見易夫人轉而一歎:“可是四娘並不願意和離,說程瑜不曾放棄,她也絕不會辜負程瑜的堅持,夫妻兩甚至還發了毒誓,若最後仍然不能讓家中尊長改變主意,他們兩個寧願殉情!”

  春歸不由低呼一聲:“與其走這樣的絕路,還不如反抗到底,至多不過被英國公除族,橫豎程三郎也不是經濟仕途為重,兩夫妻離了程家在外逍遙,隻是再無榮華富貴,但可以長相廝守。”

  易夫人一怔,倒是沒有反駁:“春兒這話其實也有道理,四娘就是顧慮太多了,既不願與程瑜離異,更不原牽連她的一雙子女,可要若他們當父母的都隻能走這條絕路,兩個孩子日後還能指望誰?真不如遠遠離開的好,一家幾口人靠著稼穡為生,也能其樂融融。”

  “夫人若是信我,不如找個機會,讓我好生勸一勸謝娘子,再者有一些事,我也確然想尋謝娘子打聽打聽。”春歸雖說不能立即同易夫人“母女情深”,但也不願隱瞞自己的意圖,拐彎抹角利用易夫人。

  “英國公府若是想求娶沈家五娘,應當是為程玞求親,韓夫人並不像蔣氏一樣刁苛,且我並沒聽說程玞有何劣習,隻不過他的嫡親兄長程珠體弱,程玞難免涉及爵位之爭,舒娘子的脾性我也知道幾分,大約不願讓女兒陷進如此複雜權鬥的家族內務,這是為人母親在所難免的偏心,隻可惜,世事往往不能如意。”易夫人想到自己的女兒明珠終究還是難逃嫁入皇族的命運,神色不免幾分憂愁。

  但她很快從自己的愁悵中擺脫,提出意見:“在我看來,人生原本不具十全十美,高門望族的府邸,多少都有權鬥利爭,相對而言,韓夫人比蔣氏好相與許多了,舒娘子倒是不用擔心女兒嫁去英國公府會受婆母的刁責。”

  “不瞞夫人,我還聽說了一件事,英國公世子原本有個顧姨娘,突然暴病而亡,就是不知這事是否與韓夫人有關?”

  易夫人“啊”的一聲:“顧氏竟然暴病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