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決意輔佐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89
  “六殿下那邊我自會求證,但應該不會對結果有何更改,我會輔佐六殿下。”蘭庭道。

  春歸蹙著眉頭:“逕勿言下之意是,就算六殿下……的確行為了推波助瀾造成董姑娘遇險的事,逕勿依然會輔佐於他?”

  “權位之爭,不容明淨無瑕之人。”

  就像五皇子,不屑奸惡宵小,心胸光明磊落,但正是因為他從來對權位無欲無求,他不懂得機巧,也不利用機巧,可不識機巧的人,不懂製衡之術,就算有朝一日位尊九五,他也無法因時因事製宜,投機取巧的小人往往是詭變多端的,他們可以看來光風霽月公正廉明,私底下才是利欲熏心無惡不作,為君者要具慧眼,胸中就必須具備城府,所以擅長權謀之術,且立誌爭取權位的人,就不能要求他件件行事端直。

  隻能退而求其次,從大節而疏小晦。

  “六殿下到底是阻止了高鵬的惡行,他的用意,仍在保全董姑娘的名譽,這對於謀儲者,也許算是必要的利害權衡,但仍未盡昧良知。”蘭庭話雖如此,但神情並不像堅定不疑。

  春歸暗歎。

  她有些明白了前些日子蘭庭為何憂心忡忡,如鯁在喉卻也隻能隱忍吞咽質疑,畢竟將來他要輔佐的人,注定不能是美玉無睱,既涉入權謀利益這方沼澤,就不存在出汙泥而不染的聖人,判別光明與陰暗就成為極其艱難的事。

  就像她為董姑娘可能所嫁非人抱以惋惜,但她不能說六殿下就一定是個卑劣小人。

  就算如此,她也覺得心中煩悶,說不出的五味雜呈。

  “追察幕後真凶,可以從呂鑒入手,我不認為他在毆殺鄉鄰前並無別的惡跡,應當會有更大的罪行被人掌握,那人才要脅他再度殺人,這樣才能夠看似名正言順潛入宋國公府,成為高家死士。”

  春歸聽蘭庭的這番分析,簡直七竅生煙:“隻是一個呂鑒,就不知害殺了多少無辜性命,想來包括汾陽王久貴府上的死士,個個怕都背負著人命,那個幕後真凶,當真是,當真是……惡貫滿盈死不足惜。”

  管他是皇子還是天君呢,視他人性命如草芥任意剝奪,就是豬狗不如的東西。

  “怎麽,輝輝從何覺得王久貴一案與樊大之死幹聯?”蘭庭奇異道。

  一時口快又說漏了!

  不過春歸也很能狡辯:“那案子的三個死士為誰所派,逕勿至今都沒察出蛛絲馬跡,和樊大一案具備共同點,這就是背後都存在隱藏得極深的主謀,且逕勿也說了能夠蓄養死士的人身份絕非普通,且圖謀必定狂越,我才將這兩起案件串聯,懷疑背後主謀同為皇子之一。”

  “你這樣的猜測也並非全無道理。”

  “五、六兩位殿下已經被逕勿排除在外,咱們姑且把太孫稱為‘受害’之一,那麽有嫌疑的人,就隻餘齊王、秦王、代王……”春歸有些急於把嫌犯範圍盡量縮小,以便盡快鎖定真凶。

  但蘭庭對她的分析卻有所保留:“六皇子以下,七皇子體弱且母族勢微,的確沒有能力謀儲,且就算他心存不甘況怕也無能網羅對其死心踏地竭力相輔的黨徒,基本可以排除嫌疑,但八、九兩位

  皇子雖說年紀尚小,不能親自籌劃諸多陰謀,然不是沒有強勢的外戚親黨,這些人需要的隻是皇子可以成為儲君的資格,隻要能獲後宮妃嬪皇子生母的授允,並不需要皇子出謀劃策,尤其魏國公鄭秀,憑其權位人勢城府機心,完全具備能力私蓄死士勾聯廠衛,安插耳目奸細各番挑唆,加速宋國公府自取滅亡。”

  “逕勿把十皇子排除在外了。”春歸道。

  連七皇子都是“基本可以排除嫌疑”,但隻有十皇子,蘭庭隻字未提。

  “安陸侯府還沒有這麽大的能力。”蘭庭先說一句,又轉而說道:“再說安陸侯是否真凶並不重要。”

  春歸從他最後一句話中聽出了幾分森然的清冷。

  她本想追問為何“並不重要”,但卻因為這幾分森然清冷心生動搖,仿佛兩人之間的壁壘隔閡又再突然顯現,再向前一步,就立即觸及忌諱。春歸不得不顧慮,她害怕太過執著於蘭庭的知無不言,到頭來卻反而更比現在疏離。

  這樣安逸的生活,有所保留的信任,比其餘高門女眷享有的更多恣意,在旁人看來的相敬如賓情投意合,實則是當父親亡故之後,她根本不敢奢想的幸運,她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做人不能太貪心,得隴望蜀不可取,知足才能長樂。

  於是她“哦”了一聲,本想著翻過身去麵壁試會周公,突地又想起一件事,就把身子又翻了過來:“樊二,當真已然被呂鑒滅了口?”

  “未必。”蘭庭這回沒待春歸追問便分析道:“我問呂鑒如何處理的樊二的屍身,他顯然是經過思考後再作答,說的恐怕不是實話,可要是他真把樊二處死,有何必要隱瞞屍身的下落?我懷疑樊二也並不是真正聽令於宋國公,高瓊就算的確下令處死了樊二,這卻是聽呂鑒稟報,認定樊二有違規背主之嫌煩,事實上下令呂鑒處治樊二的另有其人,此人即為樊二、呂鑒共同之主。”

  春歸卻沒想到這碴,神色透出疑問,不解蘭庭作出這樣的判斷有何依據。

  “假如王久貴家中的死士真為此人安排,連圖謀一介商賈的家產,此人都不惜安插三員死士,更何況針對太孫以及宋國公府,怎麽可能隻布呂鑒一員奸細?”蘭庭說道:“且就算高氏一家,圖謀並非僅隻固儲、外戚攝權,最終目的乃是竊取江山篡奪皇位,對於死士的網羅,也不可能濫惡。尤其所謂的桑門士,如呂鑒,乃亡命之徒,不僅自身性命,連獨子家人皆為宋國公府所控,所以才能受其信任委以重任,且宋國公還曾定下規矩,嚴禁死士與家人暗中接觸,可見他也有防範,擔憂死士背主泄露機密。

  樊二雖被改名郭得力,但兄長家人居住京城,宋國公府輕易即可威脅其家人安全,雖說具備可控這一條件,但不是個個可控的人,都有資格成為死士。樊二能夠被高穆看中,並逐漸贏得高瓊這個家主的信任,納入桑門士行為謀刺等等罪案,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的身手具備死士刺客的資質。”

  “我明白了。”春歸有如醍醐灌頂:“樊二七歲之前不可能接受任何訓練,定是自賣為奴後,為鍾家家奴時,才可能學得那一身可為死士的本領,這樣說來姓鍾的商賈必定就是幕後主謀的黨徒,樊二結識高穆

  並不簡單,是為鍾姓商賈指使!”

  “呂鑒很有可能未將樊二處死,而是將他交給了幕後主使,樊二私會樊大,交給他錢銀建議樊大遠離京城的事,已經觸犯命主的禁忌,因為倘若樊大脫控,命主無疑喪失了威脅樊二的人質,樊二的忠心已經不被命主信任,但看來這位命主要比高瓊更加警惕,他不會讓呂鑒這樣的細作處死叛徒,他也許想要親眼目睹叛徒的死亡才能真正放心。”

  如果真是這樣,就算呂鑒並沒處死樊二,樊二也已然喪命,許是並無妄執,所以心無掛礙的往渡溟滄了,魂靈並沒來得及和樊大的魂靈相會。

  雖則說看樊二不惜違令也要私下接觸樊大,建議兄長避出京城逃離威脅,不像漠視親人性命的鐵石心腸,不過春歸好歹接觸過不少魂靈,明白一旦舒醒靈知,和生前的想法也許就會產生變化,世上生人,多少都有不盡如意的掛礙,放不下的愛恨情仇,但畢竟死後還為妄執所困的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魂靈都能得以超脫,樊二也許就是“芸芸眾魂”之一。

  問題是她該如何讓樊大“超脫”呢?

  見春歸悶悶不樂,蘭庭心生誤解:“我今晚回來的時候,見你和丫鬟們一處遊戲玩樂,一時間連我都把多少外務瑣事拋之腦後,也在猶豫,是否要告訴你這些事,我是真不願意看你也為這些事務憂愁,輝輝這樣的年紀,正當無憂無慮恣意歡暢,隻是我這一抉擇,實在關係生死榮辱,你我為夫妻,這樣的關聯注定是要共擔風險的,我若瞞著你其中的利害,於你而言也許多害少益。”

  春歸愣了一陣才從如何超脫樊大的煩惱中回過神來,她盯著蘭庭愧疚又無奈的神色,心中突地變得尤其的柔軟,她做什麽呢?其實並不能為蘭庭分憂解難,無財無勢的更不可能提供任何助益,就連督導小姑子改邪歸正的任務,她都覺得十分的艱巨險阻,想著盡力就好盡力就能心安理得……

  可是想想,如果沒有蘭庭的處處維護,她在太師府根本就是舉步維艱,別說舒坦恣意,隻怕一日間受不盡的白眼閑氣,能有個衣食無憂就該額手稱慶了。

  就這樣蘭庭還覺愧疚,覺得連累了她,沒能給她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未盡責任。

  就這樣自己居然還貪心不足,耿耿於懷蘭庭的有所隱瞞。

  好羞恥。

  “逕勿告訴我這些真是太對了,什麽都瞞著,我才真正無所適從成日間胡思亂想杞人憂天不踏實,我原本就和董姑娘很是相投,欣賞她雖說不苟言笑卻能黜邪崇正,剛正不阿極其讓人敬佩,有心交好,但倘若不知逕勿已然決意輔佐六殿下的話,日後對董姑娘難免也會保持距離不敢親近,今日聽逕勿的決斷,那我也就沒太多後顧之憂了。”春歸巧笑嫣然,說的也確然是真心話。

  行為也十分真心親密,不僅把身體依偎過去,還移夠手指,輕輕地撫摸蘭庭脖項處的突起——從前旺財鬧脾氣的時候,春歸便常愛這樣替它順毛,小家夥仰著脖子咪起眼睛十分享受,這也許給春歸造成了一種誤解,那就是撫摸喉嚨能讓一切生靈舒適愉快。

  事實證明蘭庭雖和旺財隸屬完全不同的“種類”,卻也果然適用這一安撫取悅方式。

  探身便對春歸回應一個欲望澎湃的長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