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半真半假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64
  施推官萬萬沒有料到這一問案竟問出如此悚人聽聞的內情,還好他是坐在後有靠背的椅子裏,否則隻怕已經仰麵朝天摔在地上了,不過現下,縱然蘭庭看了他好幾眼,他都絲毫不曾接收到示意,呆成一隻木雞,完全忘了自己還擔任著主審的職責。

  到底是陶嘯深沉得住氣,錦衣衛的職能就是挖掘內情秘事,他對人犯的各種離奇驚人的供訴可謂是司空見慣了,倒是沒忘了“正題”。

  “柴胡鋪命案可是你奉令行凶?”鎮撫使問。

  “是。”

  “樊大隻不過一介平民百姓,宋國公為何要害他一家?”

  “因為馮莨琦死後,小人察覺樊二悄悄接觸樊大,觸犯桑門士的禁令,宋國公為防死士變節泄露機密,嚴令禁止死士未經許可同人接觸來往,尤其不準死士再與家人聯絡,小人發覺樊二違反禁令,立即上報高世子,高世子下令將樊二處死,並下令為防樊二已然泄密,將樊大一家滅口。

  那夜,小人執行高世子囑令,潛入柴胡鋪十三弄,本也打算將樊大一家殺死後縱火焚屍,造成其一家乃死於失火的假象,怎知小人潛入樊家,卻見那樊大竟像中魔一般,不知為何竟然親手勒殺兩個小兒,他那啞子婆娘明明已經驚醒,也傻子一般坐在炕上愣愣看著樊大行凶而不阻止,後來還幫著樊大將兩個小兒的屍身並排擺好,自己也躺在一旁由得樊大將她一同勒殺,樊大殺了自己的妻兒,似乎想要自盡,半天卻下不去手,小人等得都不耐煩了,他仍在那兒跪坐著哭哭啼啼,後來小人實在急於完令,下手用刀將他刺殺,焚毀他的屍身又引燃房梁後離開。”

  “你既想毀屍滅跡,為何隻毀樊大屍身而未一齊焚毀其餘三人?”蘭庭問。

  他終於又看見了呂鑒眉骨輕輕一聳,儼然對此問並無準備,倉促間引發了慌亂及思索。

  “小人並沒有料到樊大竟然會殺害妻兒,目睹那番情形,心中極其震驚,需知虎毒尚不食子,就算小人這樣的死士,也沒有殺妻滅子的狠心,當時小人被樊大的行為嚇了一跳,未免有些慌神,且還擔心火勢一起引來四鄰不利於脫身,因著樊妻及小兒並非小人下手殺害,當時竟覺沒有必要毀其屍身,事後小人也意識到了疏錯,又才想法子彌補,經過喬裝,賄賂柴胡鋪裏長二百兩銀,讓他上報個走水意外。”

  “你道你已奉令將樊二處死,未知其屍身何在?”蘭庭又問。

  呂鑒的眉骨再是一聳:“已於荒郊焚毀,屍灰拋灑入河。”

  據此,柴胡鋪命案看似已經真相大白了。

  當三人從刑獄回到執事房,施推官尚未從震驚的情緒中緩過神來:“桑株洲竟然是宋國公和桑美人的奸生子,連太孫殿下也乃太子妃通奸所生,太孫、高瓊蓄養死士按錦衣衛職部編製,他們這是想,這是想要謀逆篡位呀!”

  蘭庭屈著手指按按額頭,決定如施世叔這般天真坦率的個性,還是莫讓他知道太多內情更好:“太孫殿下乃太子妃通奸所生一事,僅是呂鑒的供訴,就算非他編撰,也僅是聽高世子所言,不能輕信,世叔隻將供訴密奏皇上即可,勿加判斷,更切記勿要聲張。”

  施元和連連頷首:“逕勿提醒得是,此事關係重大,不能僅憑一介死士的供訴就行判定,皇上隻是下令順天府推官衙門審決柴胡鋪滅門案……對了,逕勿以為呂鑒供訴樊妻及其二子乃樊大所殺一事是否屬實?”

  “呂鑒既然已經供訴樊大為他所殺,且他還參與刺殺馮莨琦等罪行,並無必要再否定殺害樊妻及其二子,且根據勘驗現場及屍身,他的供訴也符合樊大、樊妻及二子死因,倘若柴胡鋪裏長之子亦能認出呂鑒的喬裝,正是重賄他二百兩銀的人,即能認定呂鑒此部份供訴屬實。”蘭庭不忘詢問陶嘯深的意見:“這是庭之見解,未知陶鎮使之意如何?”

  “經我審問桑株洲等人,均不曾提起宋國公與桑氏有染之事,奸生子一節還待確鑿,不過經他們供訴,郭得力即樊二的確參與刺殺馮莨琦,且被呂鑒處死,所以我讚同逕勿的見解,樊家命案算是審結了,不過涉及太孫部份仍需慎重,還請施公萬勿聲張,我竺應將呂鑒供訴密奏皇上裁決。”

  從推官衙門出來,蘭庭和陶嘯深還得同行一程路,陶嘯深這才問他:“今日逕勿追問蒙達敬因誰所薦攀附宋國公,應當另有用意吧?”

  “我對呂鑒的落網以及招供,的確心存疑問。”蘭庭也沒想隱瞞陶嘯深:“相信陶鎮撫也留意到,若非樊家命案鬧發,呂鑒極有可能成為漏網之魚。”

  “馮莨琦遇刺後,我與高廠公奉聖令察實此案,最先察出的是朝天宮西坊羅生裏的據點,順籐摸瓜才追察到桑家大宅,呂鑒所在的黃華坊據點是因他滅口樊大後與桑株洲聯絡才暴露,也可以說如無樊家命案,就算桑株洲招供,呂鑒等人也有足夠的時間撤離。”

  “我懷疑呂鑒是有意暴露。”

  “他今日的供訴,關鍵是要把太孫血統成疑,且主謀蓄養死士並仿朝廷建製的罪行揭露。”陶嘯深也道:“看來就連馮莨琦遇刺一案也不簡單,是有人想要動搖太孫儲位。”

  鎮撫使緊緊蹙起眉頭,他對察案斷獄經驗豐厚,不過對於朝堂之上局勢判斷就很有些躊躇不定,否則早些年也不會險些被一場權爭卷涉,要不是蘭庭替他出謀劃策,很可能稀裏糊塗就被牽連,難免奪職獲罪的劫厄,又哪裏能夠因禍得福,不僅未被株連反而更進一步,贏獲弘複帝的信任一躍而為鎮撫使。

  這才是陶嘯深真正被蘭庭折服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因他感念趙太師的知遇之恩,所以才對其長孫也心悅誠服。

  現如今關於宋國公府的係列罪案,越往深察越多蹊蹺,受牽者非但太孫而已,還不定扯出哪個親王皇子,多少皇親國戚,局勢如此複雜,陶嘯深很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如東廠督主高得宜能夠揣摩上意,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他人的陷井,他很需要蘭庭的指點。

  “皇上想要清察宋國公罪行,是已然醒悟太孫受高氏一門影響極大,若再縱容,宋國公必成權奸把控朝政禍國殃民,所以關於太子妃及宋國公的諸多罪行,庭以為陶鎮使不用諸多顧忌,皆可如實上稟。

  但關於呂鑒揭露,太孫竟為太子妃通奸異母兄長桑株洲所生,委實荒謬不能輕信,陶公職能有異施公,故而庭以為,陶公或可向皇上陳訴見

  解。”蘭庭也的確直言自己的建議。

  “逕勿認為呂鑒這一段供訴為毀謗?”

  “至多隻有高瓊和桑氏有私一段屬實。”蘭庭道:“桑氏於內廷無寵受孕,必定與人通奸,而當年能夠出入內廷而無忌憚的外臣,也隻有玉陽真人,他和桑氏有了私情,所以設法救桑氏不死,且將桑氏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渡出宮,也隻有玉陽真人能夠辦到,他為了讓宋國公私藏桑氏以便他能時常暗會,必須編撰一套玄說奇談,沒想到卻激發宋國公野心,真以為若能與桑氏生子即得天命篡國稱帝,宋國公為了獨霸桑氏,謀害玉陽真人,且對桑株洲寄予厚望,但陶公試想,宋國公若當真相信了玉陽真人那套邪說,何至於多此一舉再讓太子妃與桑株洲違背人倫通奸?”

  陶嘯深微微頷首。

  “恐怕關於桑氏母子一事,太子妃都被宋國公瞞在鼓裏,依庭看來,宋國公意圖篡國,竊取天下,將太子妃視為棋子利用,當然會隱瞞他的真實意圖,否則太子妃若知宋國公竟然是想輔立桑株洲,哪還有她的立足之地?如今世道,女子失節為天下所鄙,就算太孫乃桑株洲血脈,可天下人誰不知太子妃為秦姓皇族之婦?且還不論兄妹亂/倫何等恥劣,桑株洲一旦登位,太子妃高氏隻有一條死路,根本無望母儀天下,故而庭以為,太子妃應當不知宋國公真正意圖,太孫殿下也確為故太子遺孤,種種都是宋國公聽信邪說喪心病狂才致癡心妄想而已。”

  陶嘯深這回算是聽明白了:“逕勿是建議我莫把宋國公府案件牽連太廣?”

  “陶公職屬錦衣衛部,唯天子之令是從,心中當明白,皇上不僅隻是太孫殿下一人祖父,齊王、秦王及諸位皇子,皆為皇上骨肉,皇上倘若下定決心剜除病灶,陶公自然可為君主分憂,否則……切勿冒離間天家骨肉之不韙。”

  錦衣衛不同於朝士,這個機構的職能其實和東廠相類,都是直接聽令於君主防止皇權受到威脅,理論上和文武百官是處於對立的地位,在絕大多數時候,君主對廠衛賦予了更多信任,所以他們一言往往能定朝臣生死榮辱,才能讓天下臣僚聞風喪膽。

  但根據龍椅之上的君主性情有異,導致廠衛的職權也有殊差,比如弘複帝,就更信任朝士而非宦衛,且弘複帝因為仁厚,對於叛臣刁民尚有寬赦之心,非罪大惡極者不願處死,弘複年間更是不聞族誅重刑,所以這也導致了廠衛職官的分裂。

  有部份人如高得宜及陶嘯深,他們尊崇弘複帝的執政方針,執獄公正不謗忠良。

  還有一部份人,他們卻在懷念光宗乃至代宗時的橫行暴施,廠衛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他們的眼睛無時不在尋找“良主”,意圖恢複廠衛應當的權位與榮光。

  仁厚不能稱為弘複帝的缺謬過錯,但今上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的確成為不能肅清奸邪真正中興盛世的原因,蘭庭對祖父的擔憂深以為然。

  但他依然不能急躁,他不能用陶嘯深這樣的正直人士,試探帝心龍意,不能利用陶嘯深為誘餌,引出躲於陰霾中的巨獸狂蟒。

  徐徐圖之相當必要,雖然蘭庭心中此時已經有了決定。

  關於自己將要輔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