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叔侄相爭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461
  春歸實在對二嬸娘小題大作以及牽三扯四的功力歎為觀止,她由衷地表達出來:“人言的確可畏,但相信世人並不敢如此膽大妄為,在不知別家內闈實情的情形下,就敢謗議太後娘娘及皇後娘娘包庇妒婦不顧禮法,又侄媳尋常便受費嬤嬤教導,謹記內訓條則,事事順從夫君不敢違戾,所以這多時日了,仍然未曾自作主張替大爺操辦納妾添喜之事,然則闔府的下人也不曾質疑費嬤嬤有違老太太的囑令,疏怠了對侄媳的勸誡。”

  她也衝彭夫人笑靨如花:“故而侄媳竟絲毫未曾意識到會連累他人,也全然不知嬸娘竟會這樣思慮長遠,替侄媳操心憂愁,不過嬸娘確然是多慮了,大爺有沒有納妾添喜的意願,侄媳一人說了可不算,不管何人質疑,均可向大爺求證,總不至於求證之後,仍然指責侄媳妒悍不肯容人。”

  彭夫人的臉往這邊一轉,笑容再次立即收斂:“庭哥媳婦這樣說,是把責任盡都推在庭哥兒身上了?非你妒娨,你是想說是庭哥兒不遵禮法不孝逆親?!”

  “侄媳何曾這樣說過?”春歸瞪大了眼:“嬸娘這回誤解可大了。”

  “阮中士如何認為?也覺我是有意謗毀庭大奶奶的品行麽?”彭夫人這回轉臉時笑容沒跟上,把對阮中士的威逼坦露無疑。

  阮中士十分嚴肅道:“老身雖奉貴府邀請暫居於此,仍為客,不宜妄議主家家務,夫人大可安心,老身雖不才,卻還懂得幾分德禮廉恥,今日之事,必不能泄露張揚。”

  並沒正麵回應彭夫人,不過這一“擔保”已經顯明了她的認為——您這位當嬸娘的,確然對侄媳婦不懷好意,一開口就扣上頂妒悍的罪名,足夠七出之條了。

  彭夫人當然也預料到舒娘子薦舉的人不可能說春歸的不是,沒再爭辯隻連連冷笑:“阮中士既不肯行訓誡之責,以客居作為推拒,我也隻能請太夫人理斷是非了。”

  拂袖而去。

  春歸長歎一聲,向阮中士致歉道:“因為我的緣故,煩擾中士的清靜了。”

  阮中士倒渾不介意:“聖人言禮之用和為貴,俗語也道家和萬事興,奈何世間無處不存名利場,論是書香世家、禮儀名門,也終難免一二齟齬爭執,娘子大可不必因此慚恧。”想想又是一笑:“這些時日老身並不曾對娘子教授過內訓女則,隻是相處下來,確然感知娘子不耐拘泥於陳規陋習,今日聽娘子回應令叔母,倒當真不需老身多舌了,因娘子顯然已經懂得如何利用教條自保。”

  春歸笑道:“晚輩也不瞞中士,心中確然不願夫君納妾,二嬸的指責也不是盡為毀謗,不過悍之一字確然不敢當而已。”

  “其實納不納妾,從來都是看男子的意願,趙修撰既然自己都不主張,娘子當然不必堅持要與旁人共事一夫,你道令叔母當年就果真樂意替丈夫納妾良入門麽?終歸也是不敢違抗禮規內訓罷了。娘子既比世上多少女子都要幸運,正當惜福才是,不可辜負趙修撰待你的情義,才是機智聰慧。”阮中士果然也不認為“賢德名聲”更比兩心相知重要。

  她又提

  醒春歸:“隻是令叔母今日這番言行,在我看來的確很是蹊蹺,娘子如今真可謂炙手可熱,彭夫人也是深諳趨利避害的世故,她要真堅持將親好之家的女孩兒納為趙修撰的良妾,還算有幾分得益,可她又並不堅持,隻是為了府上的奴婢謀奪,可謂損人不利己,這其中,應當還有娘子未曾看破的圖謀。”

  春歸重重頷首深以為然,心說阮中士不愧是王太後宮裏的舊人,果然機智老辣。

  就連朱家人都放棄了和柔,彭夫人何苦這樣執著?也許當真盤算著等和柔有了妾室的名份,將其暗害坐實春歸入室見妒的確鑿,但就算春歸被休棄,於她而言也並沒多大得益,且她這計劃成功的機率極微,真犯不著在春歸“炙手可熱”時迫不及待施為。

  無論彭夫人的動因多麽撲朔迷離,春歸都決心不會讓她得逞。

  所以隻能通知趙修撰,讓他今日下晝一齊去躊躇園晚省,以便老太太理斷是非是,長孫就在跟前大可立即求證。

  湯回不敢怠慢大奶奶的囑令,親自去皇城門外等候大爺下衙,蘭庭便沒有在外耽延,徑直回府,先聽一番春歸的敘述,壓根懶得剖析二嬸娘的動因:“正好趁這時機,在祖母麵前理論清楚,省得日後再有這多的熱心人盯著我們的內闈之事。”

  “可總是將和柔留在府內,隻怕不能杜絕猜疑。”春歸沒法說陶芳林的“夢卜”,和柔日後會有生命危險,再者她的心裏也的確結著個疙瘩,不明白蘭庭一貫行事頗為果決,怎麽偏偏就對和柔的去留如此優柔寡斷,和柔一句“寧死不離”,就能這樣不明不白的拖延著。

  “上次朱家三太太的話我跟和柔提起過,她仍舊沒有改變想法,說的還是那些舊話不提也罷,我不想逼她選擇絕路。”蘭庭蹙眉道:“她如今雖在外院書房,但名義上仍屬我之奴婢,在她看來並沒有違背母親的遺囑,就不曾辜負母親的信任,這樣她至少不存死誌。”

  春歸就再沒有多說。

  她其實並不深知和柔的性情,拿不準這丫鬟是有別的圖謀還是當真長著死心眼,總歸她不願成為逼死他人的劊子手,就像阮中士今日說那話,其實納不納妾從來都是看男子的意願,蘭庭日後要是改變了想法,她也無法阻止,更不說逼著蘭庭立時打發了和柔,要那丫鬟真為此尋死,於她而言也是事與願違。

  和人命相比,心裏的小疙瘩就顯得無關痛癢了。

  春歸沒想到的是今日的“躊躇園之戰”不僅她請了趙大爺掠陣,二嬸娘居然也破天荒地不再孤身應戰,她與蘭庭到場時,趙二叔已經在那兒正襟危坐著不知多久了,且儼然擔當著衝鋒陷陣的角色,不待二嬸娘開腔,趙二叔就衝蘭庭將臉一板。

  “長者賜不敢辭,更莫說和柔是長嫂遺令替你擇選的侍妾,之前家裏的親長沒急著為大郎操辦這事兒,一來未娶妻先納妾確然有違禮矩,再者當時大郎未得授職,確然不應納妾,可如今你既然得了功名,又被授職翰林院修撰,納妾實在合乎禮法,你二嬸娘也是擔心拖延下去會引起旁人的誹議,這才提醒你們,沒想你媳婦當著外人的麵竟直接頂撞叔

  母,大郎若再姑息縱容,軒翥堂還有何規矩方圓可談?大郎真是辜負了父親對你的器重和寄望。”

  蘭庭雖是家主,但被趙二叔這親長責備時隻能站著,春歸就更沒膽子落座了,站著一旁眼觀鼻鼻觀心,心中暗誹一句:二老爺這還真是婦唱夫隨啊,張口就扣罪名兒的功力同樣爐火純青。

  就連老太太似乎都覺得趙二叔有些小題大作,蹙眉道:“老二你也不能隻聽你媳婦的一麵之辭就怪罪庭哥兒,我往日可是瞧得清楚,你媳婦也不知為何就愛挑剔刁難庭哥媳婦,她這當叔母的,先就不慈愛,庭哥媳婦自辯幾句而已,哪裏就是衝撞不敬了。”

  便發號施令:“都坐下來,緩緩地理論,誰也別端著興師問罪的架子。”

  春歸眼看著趙大爺落座,她便夫唱婦隨,不搭理彭夫人此時依然站著。

  趙二叔就更窩火了:“叔母未坐,侄媳竟敢僭越,母親難道還要包庇這等不知禮儀尊卑的狂悖婦人?”

  春歸忙站起來,卻回話道:“尊長令坐,小輩不敢遲疑。”

  “好一副伶俐的口齒!”趙二叔自然聽得明白春歸綿裏藏針的回應。

  “二叔剛說長者賜不敢辭,內子謹聽教誨,故而遵守長者令行勿遲的禮矩,不想仍遭二叔責問,內子依禮回應,也被責為狡辯,侄兒實在不明,若知規蹈矩為過錯,那麽怎麽才算合當?”

  “庭哥兒這話的意思,倒是我沒有知規蹈距了?”彭夫人理所當然的冷著臉。

  “好了好了,都說讓你們坐下來緩緩理論,結果就因為一個坐字,更加針鋒相對起來!”老太太瞪著彭夫人:“你如今這性情怎麽越發執拗了!”

  老太太顯然是在偏袒,不過二叔夫妻兩誰都沒有衝老太太抱怨,以身作則地教導侄子侄媳,什麽叫做不和尊長理論是非對錯的孝道。

  但趙修撰壓根就沒領會這樣的言傳身教,堅持貫徹據理力爭:“二叔責備內子當著外人麵前頂撞叔母,但據侄兒了解,內子並非頂撞,僅是自辯未曾犯妒悍之罪,之所以不曾避開阮中士,也是因為二嬸正是當阮中士麵前指謫內子罪犯七出,侄兒與內子不敢妄言二嬸有意謗毀,不過倘若連辯解都不曾辯解,那便是認罪了,可內子原本無罪,怎能承擔非錯之過?官員審決刑案,國法尚還允許嫌犯自證清白,叔父與叔母總不能自恃為尊長,便這樣不問青紅皂白吧?”

  “這樣說來,當真是你違背親長遺令,失敬不孝了?”趙二叔陰沉著臉。

  “侄兒一直大惑不解,先慈過世之前未曾有一字遺令,二叔與二嬸母卻口口聲聲認定和柔乃先慈為侄兒擇定的妾室,這又有何根據?”蘭庭眉梢微挑,看上去可沒有大惑不解的意態。

  這分明是在挑釁嘛……春歸暗忖,卻一點不擔心。

  趙知州這個親爹都拿趙大爺無可奈何,原因就是趙太師確確實實遺令嫡長孫繼任家主,就軒翥堂一門,尊卑的界定可不像別家一樣清晰,失敬不孝的罪名兒可不由趙二叔說扣就扣。

  趙大爺就是有挑釁囂張的資本。